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滿貫 (網球)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滿貫 (網球)和美国网球公开赛之间的区别

大滿貫 (網球) vs. 美国网球公开赛

大满贯在网球运动中是指一位網球選手能在所有大滿貫賽事中均夺冠,包含以下四项:. 美國網球公開賽(US Open)是每年度第四項也是最後一項網球大滿貫公開賽,通常在8月底至9月初舉行,賽事共分為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五項,並且也有青少年組的比賽。自1978年開始賽事在位于紐約皇后区法拉盛草原公园的USTA國家網球中心舉行。目前男、女單打的冠軍都可獲得高達三百萬美元以上的獎金。.

之间大滿貫 (網球)和美国网球公开赛相似

大滿貫 (網球)和美国网球公开赛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占美·干納斯塞雷娜·威廉姆斯安德烈·阿加西克里斯·埃弗特皮特·森柏斯玛蒂娜·辛吉斯玛格丽特·考特罗杰·费德勒网球美國鲍勃·布赖恩法国网球公开赛施特菲·格拉芙拉斐爾·拿度

占美·干納斯

詹姆斯·史考特·康諾斯(James Scott Connors,),暱稱-- (Jimmy Connors),又譯康纳斯,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東聖路易,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前世界排名第一,亦是首位球員連續五年(1974-78年)成為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他是网坛历史上职业生命最长的球员之一,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橫跨三個年代,見証了網球壇由木球拍年代到碳鋼球拍年代。 他也是公開賽年代中較早採用碳鋼球拍的球員。 他是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男子網球壇最有競爭力球員之一,其職業生涯共奪109個巡迴賽單打冠軍(不計算任何--演賽、慈善賽等非ATP承認的賽事),是公開賽年代以來最多,當中包括八項大满贯錦標。 職業生涯單打勝負為1256 - 279,也是最高單打勝仗紀錄;獲得奖金8,641,040美元。 他曾在1975年、1981年和1984年三年中參加戴维斯杯,當中美國隊也在1981年奪得冠軍(參看戴维斯杯一節)。 此外,他亦曾協助美國隊奪得1985年世界團體盃。 他曾和美國女子網球名將埃弗特訂婚,但戀情最後無疾而終。.

占美·干納斯和大滿貫 (網球) · 占美·干納斯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塞雷娜·威廉姆斯

塞雷娜·賈梅卡·威廉姆斯(简称塞雷娜--·威廉姆斯,英語:Serena Jameka Williams,),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為当今世界著名的美國網球女子巨星,網球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之一,美國體育史上最佳女子網球选手(與Chris Evert並列),全世界第一位網球大滿貫黑人女單冠軍,單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23座大滿貫女單冠軍得主,網球史上第二位女子單打生涯全滿貫得主。她的姊姊維納斯--·威廉姆斯亦是著名女子網球選手,所以--稱呼塞雷娜為--,簡稱“小威”,而維納斯則被稱為--,簡稱“大威”。 小威廉絲是第12位登上WTA單打排名第1的選手,共先後八度登頂,在2010年時則與大威廉絲登上女雙世界第一,當時包辦單雙打世界第一頭銜。 小威廉絲於200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至2003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連續四屆大滿貫女單賽事奪冠,成就跨年版的大滿貫,史稱塞雷娜大滿貫,而她的決戰對手皆為大威廉絲,因此又有人稱為姊妹大滿貫;並於2015年溫網再度達成跨年大滿貫,且於2010年法網與大威廉絲共同完成女子雙打的跨年大滿貫,以上紀錄迄今無人能及。 小威廉絲的發球,被評為女子網球有史以來最佳發球,角度好、力量大、落點精準,尤其在2012年溫布頓錦標賽,總共發出102記Ace球,創下記錄。 2012年倫敦奥運會,小威廉絲獲得網球女子單打金牌,由而成為網球史上第二位女子生涯金滿貫得主,同時也獲得網球女子雙打金牌,成為“雙金王”,更成為史上唯一同時擁有單打生涯金滿貫和雙打生涯金滿貫的網球選手。 2017年澳網,威廉絲姊妹進行睽違八年的大滿貫決賽對決,最終由小威勝出,成為公開賽時代最多大滿貫冠軍的女子選手,僅次於瑪格麗特·考特的24座。.

塞雷娜·威廉姆斯和大滿貫 (網球) · 塞雷娜·威廉姆斯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阿加西

安德烈·柯克·阿加西(Andre Kirk Agassi,),生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已退役的美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网球史上第一位男子单打金满贯,8座大满贯单打桂冠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网球男子单打金牌得主,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2006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比賽第三轮(2006年9月3日),阿加西以盤數1-3(比分: 5–7、7–64、4–6、5–7)敗給-zh-hans:本杰明·贝克尔;zh-hk:班捷文·碧加;zh-tw:班傑明·貝克;-出局,职业生涯至此退役,生涯累積達870勝和60個ATP單打冠軍。阿加西是首位在草地、泥地、硬地及快速硬地上贏得男子单打职业生涯大滿貫的运动员。他与德国网球选手格拉芙(历史上唯一的年度单打金满贯得主)是“网坛金满贯夫妇”。 2011年7月9日,阿加斯成為國際網球名人堂一員。 2017年羅馬大師賽後,喬科維奇宣布阿格西為其新任教練。.

大滿貫 (網球)和安德烈·阿加西 · 安德烈·阿加西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埃弗特

克莉斯汀·瑪麗·埃弗特(Christine Marie Evert,),暱稱--(Chris Evert)美国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為第1位登上WTA單打排名第1的選手。她曾经18次夺得网球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其中包括创纪录的7次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她职业生涯取得了1,304胜144负的总成绩,胜率达到了90%,是所有职业网球手中胜率次高的一位。她的另一项超级记录是红土赛事中连胜125场,甚至可稱之為「紅土女王」。.

克里斯·埃弗特和大滿貫 (網球) · 克里斯·埃弗特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皮特·森柏斯

佩特羅斯·「皮特」·森柏斯(Petros "Pete" Sampras,),生于美国馬里兰州,中國大陸傳媒称他做“桑神”,已退役的美國網球男子网球选手,网球史上男子GOAT(Greatest of All Time)之一,美国体育史上最佳男子网球运动员之一,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1,1993~1998年连续六年年终总排名第一,14座大满贯单打桂冠得主(原世界之最,现世界第3),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在现役瑞士男子网球选手费德勒達到巔峰之前,桑普拉斯曾被認為是网球史上最佳男子选手。他在草地赛事中的表现尤其登峰造极,曾连续八年七次夺下温网男单冠军;而且他也是美国网球公开赛史上最年轻的单打冠军及五冠王。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选手阿格西被認為是网球史上最偉大的一對對手之一,兩人的对战史被認為是網球歷史中最經典的對戰之一。.

大滿貫 (網球)和皮特·森柏斯 · 皮特·森柏斯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玛蒂娜·辛吉斯

--(Martina Hingis,)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时期科希策,瑞士网球女子选手,网球史上的女子GOAT之一,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单双打同时世界第一),5座大滿貫女子单打冠军得主,國際網球名人堂入选者。 辛吉絲在個人鼎盛时期的1997年至1999年里,單打及雙打同时排名世界第一,更创下多项至今仍保持的“最年轻选手纪录”:网球史上最年轻的大满贯单打桂冠得主(16岁3个月,1997年澳網)、最年轻的单打世界第一宝座登顶者(16岁5个月,1997年3月31日)等。 辛吉絲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表現尤其出色:連續6年進入澳網女單決赛(1997~2002)、澳網女單及女雙均獲得3連冠(1997~1999),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及混合雙打均奪冠等;而且退役後的辛吉絲數度應邀擔任澳網女單決赛頒獎嘉賓。在二度復出後,於2015年再度獲得澳網混雙冠軍。 2015溫布頓錦標賽女雙決戰,辛吉絲/印度米爾莎(Sania Mirza)以5:7、7:6(7:4)、7:5氣走俄國第2種子瑪卡洛娃(Ekaterina Makarova)/維絲妮娜(Elena Vesnina) 2015美國網球公開賽,辛吉絲夥拍印度“西施”莎妮亞在美網女雙決賽以6比3、6比3戰勝跨國組合澳洲選手德拉奎爾與哈薩克選手茜薇多娃,繼溫網之後再奪冠軍。 2016澳洲網球公開賽,辛吉絲/米爾莎無愧為現任世界女雙球后組合,女雙決賽展現絕佳默契與豐富經驗,7:6(7:1)、6:3強壓捷克第7種子赫拉瓦科娃(Andrea Hlavackova)/哈爾德卡(Lucie Hradecka),辛/米締造36連勝、連奪8冠的亮眼紀錄 2016里約奥運會雙打以兩個6-4不敵俄羅斯組合瑪卡洛娃(Ekaterina Makarova)/維絲妮娜(Elena Vesnina)以銀牌作收(搭檔:迪美雅·芭辛絲姬),並正式和米爾莎拆夥結束1年多的傳奇合拍。.

大滿貫 (網球)和玛蒂娜·辛吉斯 · 玛蒂娜·辛吉斯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考特

格麗特·考特,AO,MBE(Margaret Smith Court,),又名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是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澳大利亞女子網球選手,於1977年退休。她在1970年成為公開賽年代以來第一個,也是歷史上第二個贏得女子單打網球大滿貫的選手(在同一個賽季裡奪得所有四個網球大滿貫系列賽冠軍)。瑪格麗特·考特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共贏得24個大滿貫系列賽的女單冠軍,包括創紀錄的11個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還有19個大滿貫賽女雙冠軍與19個大滿貫賽混雙冠軍,生涯總計62個大滿貫賽冠軍,至今仍是無人能及的紀錄。她也是唯一一位贏得混雙大滿貫的女子網球選手,更有甚者,她完成了兩次混雙大滿貫。瑪格麗特·考特的生涯勝率為91.74%(1117勝106敗),是目前的世界紀錄保持人。許多人都認為她是最偉大的女性網球選手,國際網球名人堂如此介紹她:「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網球選手可以媲美她。」。.

大滿貫 (網球)和玛格丽特·考特 · 玛格丽特·考特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罗杰·费德勒

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瑞士著名男子网球选手,生于瑞士巴塞尔,现今单打世界排名第二。他至今贏得20座大滿貫冠军,累积单打世界排名第一310周,其中包括连续237周单打世界排名第一,這些都是男子網壇歷史最多紀錄。費德勒比肩甚至超越拉沃、-zh-hans:博格;zh-hk:波格;zh-tw:博格;-和-zh-hans:桑普拉斯;zh-hk:森柏斯;zh-tw:山普拉斯;-等传奇前辈的成就,被认为是網球史上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众多评论员、权威专家、退役和现役的球员都认为费德勒是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更被許多球迷視為「網球之神」。 截至目前为止,费德勒一共贏得了20座大滿貫冠军,包括8座温网、6座澳网、5座美网和1座法网,是第一位取得20座大满贯冠军以及唯一一位在两个大满贯至少六次夺冠的男子球员。费德勒当前单打世界排名第二,过往曾三次登顶世界排名第一,其中包括连续237周世界第一(2004.2.2-2008.8.17),超越原本美國名宿康諾斯的连续160週的记录。他在2009年溫網後回归世界第一,持续48週。2012年7月9日,重奪温网冠军後,费德勒重新登上世界第一(第三度登顶),並以總週數287週超过了-zh-hans:皮特·桑普拉斯;zh-hk:森柏斯;zh-tw:皮特·山普拉斯;-的286週。2012年上海大師賽结束后,费德勒世界第一的总週数达到了300周,是公开赛年代以来第一位成為球王周數達到300的男子球員。2018年鹿特丹網球賽晋级半决赛後,费德勒第四度登頂,超越阿加西成为史上最年长的世界第一。2018年斯圖加特網球賽闖入決賽後,費德勒第六度登頂,持續改寫最年長世界第一的紀錄。 费德勒有「瑞士特快車」、「費德勒特快車」、「瑞士指揮家」、「指揮家」、「熱狗王」和「費神」等封號。自從2004年起費德勒開始縱橫網壇後,對於關鍵分擁有絕佳的把握能力,大部分的比賽往往是直落盤數取勝,即使少部分的比賽面臨比數落後的情況,在危機來臨或面臨輸球邊緣時經常能化險為夷,在比賽中有「調整迅速」的特質。 2003年7月6日的温网男单决赛中,費德勒摘下個人的第一座大满贯单打桂冠。不久之后的2004年2月,他成功于澳網封王并登上世界第一宝座,由此正式开启了传奇无比的费德勒时代,他所创下的一些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至今累計获得网球男子单打冠军98座,其中包括男子选手中最多的20座大满贯,大師盃(年終賽)冠軍六座,大師賽冠軍27座等。费德勒也是网球公开赛年代第四位同一年里三夺大满贯者、第六位成就全满贯男單球員,以及能實現「爸爸級滿貫」的球星之一。 費德勒的打法风格为技术全面型风格,比如:底線相持、預判、接發球、截擊、切球上網、滑步、SABR等獨特的打法技術,因而在草地球场的表现尤為突出:温网男单决赛总计十一场,含连续七年温网决赛;温网男单冠军八座为温网之最,其中温网五连冠也为温网之最。草地赛事连胜65场以及公開賽年代最高草地勝率使他成为网球史上的草地之王。其与同时代的另一位选手纳达尔之间的较量被誉为是网球史上最伟大的对决之一,费德勒与纳达尔对战史创下無數的經典戰役。加之随后兴起的喬科维奇、穆雷,四人所引领的时代被譽為是網球史上的黃金年代,因此他們四人被大眾傳播媒體尊稱為「網壇四巨頭」。他們創下了無數的經典戰役,也產生了燦若繁星的網壇之最。他们一同統治了近年網球壇,四人一共奪得了51次大滿貫。阿根廷名将德爾波特羅及瑞士好手瓦林卡雖有一定衝擊力,但仍無法長期撼動其四人的統治地位,成就也是差距显著。 费德勒不僅在網球領域取得成功,亦為多項知名广告代言、響應賑災與進行慈善活動。.

大滿貫 (網球)和罗杰·费德勒 · 罗杰·费德勒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网球

网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常见的有一对一的单打和二对二的双打,对抗双方隔着球网,用球拍将橡胶製空心球击打至对方场地中,目标是令对方无法将球按规则击回。 网球现在是一项奥运会比赛项目,适合社会各阶层与年龄段人群。现代網球起源于英格兰伯明翰的“草地网球”。1890年,网球比赛规则定型,至今调整不多,仅有的修改包括规定发球者的位置和引入“平分规定”,與197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一次試行搶七規則(由發明)。近来网球大赛引进了电子监控系统和球员挑战规则,使球员有机会用技术手段确定球是否出界。 网球比赛的观众数目众多,四大满贯赛事特别受到关注,包括澳网(硬地)、温网(草地)、法网(红土)和美网(硬地)。.

大滿貫 (網球)和网球 · 网球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大滿貫 (網球)和美國 · 美国网球公开赛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鲍勃·布赖恩

罗伯特·“鲍勃”·查尔斯·布赖恩(英文:Robert "Bob" Charles Bryan,),生于美国加州,美国职业男子网球选手,他与他的双胞胎哥哥迈克·布赖恩是网球史上第二对男子双打金满贯得主。.

大滿貫 (網球)和鲍勃·布赖恩 · 美国网球公开赛和鲍勃·布赖恩 · 查看更多 »

法国网球公开赛

法国网球公开赛(Les internationaux de France de Roland-Garros,French Open)是5月中到6月初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項网球大滿貫赛事。法网固定在著名的罗兰·加洛斯球场举行,是每年繼澳網之後,第二個登場的大滿貫系列賽,也是网球红土赛事里的至尊荣誉。相較於其他大滿貫賽,法網的最大特色在於泥地球場的慢速性質,利於底線對抗。此外,單打比賽進入決勝盤時,不以搶7(tiebreak)定輸贏,3、4個小時的比賽用時相當常見,故被認為是最需要體力以及過人毅力的一項網球賽事。.

大滿貫 (網球)和法国网球公开赛 · 法国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施特菲·格拉芙

施特菲·格拉芙(Stefanie "Steffi" Maria Graf,),生于联邦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已退役的德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网球史上女子GOAT之一,德国体育史上最佳女子网球传奇,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网球史上至今唯一的年度金满贯得主,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格拉芙在任何类型的场地上都能发挥稳定,这在网球界非常罕见。格拉芙最擅长的打法是正手大力抽球和反手切削球,德国人称她为“正手姑娘(Fräulein Vorhand)”。格拉芙身体素质出众,发球非常出色,正拍进攻杀伤力大,是其最有力的得分武器。反拍则绝大部分是切削,虽然进攻威力一般,但是可以迫使对手无法打出有力的回球。格拉芙的步法堪称完美,到位精准迅速,有利于其展开正拍攻击。其全场快速跑动,正拍攻反拍削的打法曾被称为田径网球。 格拉芙是网球历史上最成功的女子选手之一,尤其极度震撼的是1988年创下整个网球运动史上至今唯一的年度金满贯(Calendar Year Golden Slam)。 格拉芙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德国男子网球传奇-zh-hans:贝克尔;zh-hk:碧加;zh-tw:貝克;-联手开创了德国网球空前优异的黄金年代,尤其1989年温布尔登网球錦標赛與美國網球公開賽双双封王封后是德国体育史上最经典的回忆之一。.

大滿貫 (網球)和施特菲·格拉芙 · 施特菲·格拉芙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拉斐爾·拿度

拉斐尔·纳达尔·帕雷拉(Rafael Nadal Parera,,,),暱稱拉法(Rafa),生於西班牙馬略卡,西班牙職業男子網球運動員,史上第七位生涯單打全滿貫及第二位男子单打金满贯得主,現役唯一金滿貫得主,现今单打世界排名第一,网球公開賽時代首位西班牙年終球王。至今贏得17座大滿貫金盃,含创纪录的法网男单冠军十一度封王,以及大師賽史上最多冠的32個金盃,合計ATP巡迴賽單打冠軍总数79個。 纳达尔在红土球场的表现尤其出眾:他在法国网球公开赛首次參賽起连续十年內共奪九座冠军。2005年4月起紅土球场81連勝创下公开化年代男子網壇單種場地最长連勝紀錄。2010年,拿下四座紅土大型賽事,首創「紅土大滿貫」。2017年蒙地卡羅大師賽第10次奪冠,成為網球史上第一位在大師赛事中实现10冠的選手,並在隨後的巴塞隆納公開賽中再次第十度掄元,而接下來的法國網球公開賽也拿下破紀錄的十座冠軍,上演了一場網壇的浴火重生,也是暌違三年再奪大滿貫冠軍。 由於他職業初期造型酷似海盜,被球迷取以綽號「海盜」、「船长」;又因為名字华语译音近似,被華人球迷暱稱為「納豆或豆子」,也因為擁有充沛體能及速度加上將每一分當作賽末點的“异常令人敬佩的鬥志”,也被媒體與球迷暱稱為「蠻牛」。 纳达尔與同時代的另三位选手罗杰·费德勒、諾瓦克·喬科維奇與安迪·穆雷被大眾傳媒稱為「網壇四巨頭」,四位選手之間的較量被譽為是網球史上的黃金年代,創下了無數的經典戰役,由此也產生燦若繁星的網壇之最。 納達爾利用相當強勁的上旋抽球,球落地後產生高彈跳令對手難以進攻,並利用驚人移位速度製造出更多在防守反擊時的攻擊致勝球。納達爾在慢速紅土球場上的發揮更是驚人,強大的正手拍為其個人的招牌攻擊武器。.

大滿貫 (網球)和拉斐爾·拿度 · 拉斐爾·拿度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滿貫 (網球)和美国网球公开赛之间的比较

大滿貫 (網球)有78个关系,而美国网球公开赛有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11.20% = 14 / (78 + 47)。

参考

本文介绍大滿貫 (網球)和美国网球公开赛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