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溪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溪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之间的区别

大溪區 vs. 臺灣舊地名列表

大溪區(客語白話字:Thai-hâi-khî;臺灣客家語詔安腔:tai keˇkiˇ)爲中華民國桃園市的一個市轄區,境內有大漢溪,因而得名。大溪區原為復興區的木材輸出門戶,以大漢溪爲河運管道。雖然現在河運已經不再,但當地昔日的渡船頭仍然保存,大溪爲北橫公路的入口端,因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展生態休閒遊憩東都心之重點發展區。 大漢溪兩旁原爲河階地形之代表,但在石門水庫建立之後,因爲水位下降,下切力道不足,使現在河階地形之形成趨緩,但近年在武嶺橋下游興建--作為石門水庫的備用水庫,其中的中--堰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倒伏式攔河堰將攔截大漢溪河水,使水位將再度上升找回昔日深水港的河景。石門水庫位於大溪區南端,爲桃園市的著名風景區。大溪區之特產爲大溪豆乾及木製品,其中紅木神桌獨特精細的雕紋最為聞名,因此大溪木藝技術又結合在地傳統祀神藝陣神將《俗名:大仙尪》 ,讓大溪擁有上百尊的大仙尪又有大溪神將窟的美名,而成為北臺灣三大神將重地區域,齊名蘆洲、宜蘭。近年來,臺灣開放農業觀光,而大溪多山林,已開發許多休閒農莊,又鄰近臺北都會區,週休假日遊客紛至。 大溪區以大漢溪為界分為河東地區與河西地區,前者是傳統行政與經濟中心,近年極力轉型發展觀光生態遊憩,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後者因國道三號大溪交流道及台66線快速道路經過,而在區內設立埔頂重劃區,初期主要以低密度開發的透天住宅為主,但經桃園升格直轄市及生活機能發展到位,還有可以高處俯瞰大漢溪、河東老城區及復興區山陵線的美景,河西地區陸續出現大型高樓景觀住宅。. 臺灣舊地名係指臺灣自開發史以來出現地名至今變革皆收納,並附錄福建金馬地區地名,但不含無從考證或不存在之地名。通常舊地名泛指台灣先人原初使用地名,隨著時空轉移與行政調整後,其中又以日治時期以及戰後國民政府進行「地名雅化」政策影響甚大,因此行政調整後的多數地區捨棄舊地名而改用新地名,形成現今臺灣大眾常用之地名,故本列表將地名變化史與行政調整變革做為完整歸納,使舊地名明確指出現今所在位置。.

之间大溪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相似

大溪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南崁大稻埕大漢溪天興縣宜蘭縣中壢區三峽區平鎮區嘉庆凱達格蘭族八德區萬華區諸羅縣鶯歌區霄裡臺北都會區臺灣日治時期艋舺桃園區桃園市泰雅族淡水區新北市新莊區

南崁

南崁,是台灣桃園市一處地名,橫跨蘆竹區及龜山區兩區,是蘆竹區的行政、商業、工業重心。有南崁溪(青溪)穿過。.

南崁和大溪區 · 南崁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大溪區和大稻埕 · 大稻埕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漢溪

大漢溪,舊名大嵙崁溪,位於台灣北部,是淡水河主流上游,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涵蓋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以及宜蘭縣的一小部分。 其源流名為塔克金溪(泰崗溪),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境內,發源於品田山北側標高約3,100公尺處,先向東北流,隨後折向西北,經司馬庫斯、鎮西堡、新光,在秀巒與薩克亞金溪(白石溪)會合,改稱馬里闊丸溪(玉峰溪),再往北流復轉東流,至桃園市復興區下巴陵與另一大支流三光溪會合後,始稱為大漢溪。此後主流流經桃園市大溪區、新竹縣關西鎮、桃園市龍潭區,及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板橋區、新莊區、三重區,最後於板橋江子翠與新店溪匯流合稱淡水河。 本溪上游為石門水庫集水區,供應桃園市及新北市板橋、土城、新莊、三峽、鶯歌、樹林、林口、泰山、蘆洲、五股、八里等地區用水。.

大溪區和大漢溪 · 大漢溪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興縣

天興縣,臺灣明鄭時期時的兩個縣級行政區之一,鄭經統治時將縣改制為散州,臺灣為清朝統治後,原天興縣疆域被分成了臺灣府底下的諸羅縣與臺灣縣。另外臺南縣政府於1983年9月在其底下的佳里鎮佳里興(今佳里區佳里興)立有「古天興縣治紀念碑」,但天興縣治是否在佳里興仍有爭論。.

大溪區和天興縣 · 天興縣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大溪區和宜蘭縣 · 宜蘭縣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壢區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

中壢區和大溪區 · 中壢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峽區

三峽區,原名為三角湧(羅馬拼音Sann-kak-íng)為台灣新北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臺北盆地的西南隅,三面環山,僅西北一隅面向大漢溪河谷平原。東為新店區、烏來區,南為桃園市復興區,西為桃園市大溪區,北為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 三峽市區早期由於地處山麓地帶,又有溪流匯集,市況一度甚為繁榮,直到日治時代後期均有船舶運輸,碼頭地點約在目前祖師廟前的橋頭位置,其後因沙石淤積而不再有航運之利,發展漸趨停頓,人口數也長期停滯。1997年「臺北大學特定區」設立,龍埔地區一帶因此人口增加發展成新興社區,2009年三峽人口突破10萬人,同年龍埔里行政調整為龍埔里、 龍學里 、龍恩里。目前台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在臺北大學特定區東南側(劉厝埔、麥仔園一帶)規劃新成立的「麥仔園都市計畫區」及規劃興建捷運三鶯線,不過預計要徵收86公頃民地與農地,但可能造成2千人被迫搬遷而引發極大爭議,引起龍埔居民們組成三峽龍埔里自救會居民多次到新北市政府前抗議表達強烈不滿,新北市府也做出回應表示,麥仔園都市計畫將暫緩實施。.

三峽區和大溪區 · 三峽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平鎮區

平鎮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pinˇ ziinˋ kiˊ;饒平腔:pin zhin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人口約22.4萬人,人口密度約4,692人/平方公里,北臨中壢區,西鄰楊梅區,東鄰大溪區,東北連八德區,南接龍潭區,境內有平鎮工業區、褒忠祠義民廟。 本區原有的發展核心在安平鎮、南勢、山子頂一帶,日後因受到鄰近都市中壢區的影響,其發展較受限制而易於成為該都市的邊緣地帶。以發展高度緊密結合中壢,以及全國眾所周知的高中棒球強權平鎮高中棒球隊而聞名。.

大溪區和平鎮區 · 平鎮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嘉庆和大溪區 · 嘉庆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Ketagalan)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分布於淡水、台北、基隆一帶,以台北盆地為主體。與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曾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因漢化而難以辨別。語源自社寮島kuvu社語、北投社語之自稱Kitaganan(參見阿美語Ciwidian.

凱達格蘭族和大溪區 · 凱達格蘭族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八德區

八德區為中華民國桃園市的市轄區,面積33.7111平方公里,是桃園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位於桃園市的東北部,北鄰桃園區,東鄰新北市鶯歌區,西鄰中壢區,西南連平鎮區,南接大溪區,地勢南高北低,有茄苳溪貫穿南北。人口約20萬人,人口密度約5,927人/平方公里,為桃園市第二高人口密度行政區,僅次於桃園區。本區2017年人口成長數在全台170個市轄區中排名第三高,成為全台發展最快速的區域之一。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升格為直轄市,原縣轄八德市改制為八德區。.

八德區和大溪區 · 八德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萬華區

萬華區(昔日稱作「艋舺」),是一個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南側的行政區劃。萬華區的前身主要是龍山區、雙園區,在1990年台北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龍山區、雙園區大部份地區及城中區、古亭區小部份地區合併成為萬華區。 萬華區是台北市較早發展的區域,有許多老舊社區及古蹟,也有年輕人喜好聚集的西門商圈徒步區引領時尚潮流。萬華區同時也是台北市供應新鮮食材的果菜、肉類運銷中心,2010年台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萬華區為白牡丹,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大溪區和萬華區 · 臺灣舊地名列表和萬華區 · 查看更多 »

諸羅縣

諸羅縣(閩南語:Tsu-lô-Kuān)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1683年明鄭滅亡,經施琅力陳,次年(1684年)4月正式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改為諸羅縣、臺灣縣、鳳山縣三縣。而諸羅縣承繼了原天興州的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開化里等四里。 諸羅縣得名於平埔原住民洪雅族的諸羅山社(Tirosen),諸羅知縣署設於開化里之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境內),轄區與明鄭時期的天興縣(州)相同,東至大龜佛山,西至大海,南至新港溪與臺灣縣交界,北至雞籠城。 1704年(康熙43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 1721年4月爆發朱一貴事件,事件平息後,有鑑於諸羅地方遼闊,鞭長莫及,1723年(雍正元年),割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淡水廳。 1787年(乾隆52年),將諸羅縣改名嘉義縣,縣治諸羅山亦同時改名嘉義。.

大溪區和諸羅縣 · 臺灣舊地名列表和諸羅縣 · 查看更多 »

鶯歌區

鶯歌區是臺灣新北市下的一個市轄區,因為境內盛產窯土,因此陶瓷製造工業發達。.

大溪區和鶯歌區 · 臺灣舊地名列表和鶯歌區 · 查看更多 »

霄裡

裡,是臺灣桃園市八德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西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霄裡里、龍友里、竹園里。 霄裡原本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社名,今日的霄裡地區僅為昔日霄裡社生活範圍的的一部分。在清代乾隆6年,便有漢人移居此地,與此地凱達格蘭族霄裡社的通事頭目「知母六」共同開鑿霄裡大圳並匯集山腳多處湧泉水形成「霄裡池」,來灌溉此一帶的稻田。因為當地的湧泉發達,一年四季水源充足,所以稻作甚豐,故有:「看不盡的霄裡田,吃不完的霄裡米,斬不完的鷹哥竹」。.

大溪區和霄裡 · 臺灣舊地名列表和霄裡 · 查看更多 »

臺北都會區

臺北都會區,或稱大臺北地區,為臺灣第一大都會區,以中華民國首都臺北市、新北市(原臺北縣)與基隆市為主的北北基首都圈。人口聚集區域以臺北盆地為主,並擴及周邊山區及臺地。總面積為2,457.1253平方公里,人口7,040,386人,為世界第41大都會區,全島約30%的人口都聚集在此。 更廣義的範圍,則在大臺北之外再加上桃園市所組成的北北基桃臺北生活圈,人口達9,231,420人,面積達3,678.0793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依照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簡稱GaWC)發佈的2016國際大都會綜合排名,臺北在亞洲城市次於東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杜拜(以上屬Alpha+;國際二級)、吉隆坡、孟買、首爾、雅加達、(Alpha;國際三級),而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墨爾本、广州市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大都會。.

大溪區和臺北都會區 · 臺北都會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大溪區和臺灣日治時期 · 臺灣日治時期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艋舺

艋舺(巴賽語:Bangka;台羅:Báng-kah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又稱文甲,屬大加蚋堡,清末與臺北城、大稻埕並稱臺北三市街之一,即今萬華之前身。十七世紀荷蘭的古地圖中,艋舺位置標示為Handelsplaasts,就是交易場所的意思,足見其商業傳統之古老。 艋舺為台北市發源地,亦為當時台湾原住民商聚之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平埔族驱船与汉人交易,因称船为Bangka,而被闽南语转称此地为“艋舺”。台灣日治時期,因臺灣話發音的「艋舺」,與佛典中日語发音的「萬華」(banka)相似,「艋舺」因此被當時日本政府易字為「萬華」,今日臺灣閩南語猶稱其「艋舺」,但是在地人的定義認為「艋舺」並不等於「萬華區」。.

大溪區和艋舺 · 臺灣舊地名列表和艋舺 · 查看更多 »

桃園區

桃園區為臺灣桃園市人口最多、密度最高的市轄區,是桃園市政府所在地。本區人口數44.3萬人,在全國368個鄉、鎮、市、區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北市板橋區。密度為12,750人/平方公里,是臺灣發展最迅速的區域之一,也是全國唯一區名與市名相同的區。.

大溪區和桃園區 · 桃園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大溪區和桃園市 · 桃園市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泰雅族

泰雅族(Atayal),屬於南島語族的一支,是在台灣的第三大原住民族群,為典型的高山民族,古有出草獵人頭習俗。現世居台灣中央山脈旁的聚落。 泰雅人分佈於台灣島上的山地高山,為南島民族之一。生活幾千年的臺灣原住民族群,分佈於北部中央山脈兩側,東至花蓮太魯閣,西至東勢,北到烏來,南迄南投縣仁愛鄉,曾是台灣原住民中分佈面積最廣的一族。 泰雅族的族名原意為「真人」或「勇敢的人」。考古學家認為在距今五千年前,泰雅族就開始在台灣活動,在濁水溪上游曾發現他們的遺址,年代約為西元前2000年至3000年間。 由於泰雅族的方言群眾多,一般將泰雅族分為兩大語系亞族,分別是泰雅亞族與賽德克族,共有二十五個方言群體。根據不同方言群泰雅族人的傳說,其祖先起源包括三個地方,首先是於雪山山脈(大霸尖山),其次是今南投縣仁愛鄉的發祥村瑞岩部落,再來是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中央山脈的白石山。後來因人口增長開始往西北方向、東部及西南方向遷移。 在日治時期,泰雅族被稱為北蕃,為台灣北部最大原住民族群,台灣南部最大族群則是被稱為南蕃的布農族。現在,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共分佈台灣北部八縣十三個鄉內。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就人數而言,僅次於阿美族及排灣族,為台灣原住民族中的第三大族。 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最北方的聚落。.

大溪區和泰雅族 · 泰雅族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淡水區

淡水區(英文:Tamsui District),舊稱滬尾,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而在歷史上,此處也曾經是西班牙登陸臺灣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

大溪區和淡水區 · 淡水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大溪區和新北市 · 新北市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莊區

新莊區是臺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屬於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有不少在臺北市工作的通勤人口。新莊區有綿密的住宅區,區內設有新北產業園區、化成工業區、西盛工業區等製造業和輕工業基地。2000年以降,新開發頭前重劃區與新莊副都心,行政院合署大樓位於副都心內。.

大溪區和新莊區 · 新莊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溪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之间的比较

大溪區有181个关系,而臺灣舊地名列表有55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3.28% = 24 / (181 + 551)。

参考

本文介绍大溪區和臺灣舊地名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