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比叡號戰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比叡號戰艦之间的区别

大淀號輕巡洋艦 vs. 比叡號戰艦

大淀號輕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艦名來源為宮崎縣內最大的河川大淀川。大日本帝國海軍最後的聯合艦隊旗艦。為昭和十四年度的中通過建造,日軍在官方文書上稱為巡洋艦丙昭和13年9月19日付 海軍省『昭和14年度海軍軍備充実計画細項ニ関スル対大蔵省説明資料』、昭和13年7月11日付 艦政本部総務部第一課『次期補充計画艦種ノ仮称ニ関スル件覚』など。,又稱丙型巡洋艦。. 比叡()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簡稱為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歷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戰艦及練習戰艦等多次的艦種更改。.

之间大淀號輕巡洋艦和比叡號戰艦相似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比叡號戰艦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大和號戰艦大日本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太平洋战争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瓜達爾卡納爾海戰零式水上偵察機

大和號戰艦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内令昭和15年7月(2)p.2『達第百四十八號 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吉田善吾 戦艦 大和(ヤマト)』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型戰艦一號艦。正式稱呼為「軍艦 大和」。艦名的由來是以奈良縣的舊國名(令制國)大和國來命名。使用日本歷史的原點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知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大和」為集結當時日本最高的技術而建成,在全世界戰艦史上擁有最大排水量及配備有最大的46厘米主砲,而防禦面上的重要區域(Vital part)為針對防禦46厘米砲,在建造期間更使用了模組作業,並成功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其存在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因此在戰爭開始到完工為止的這段的時間內能拍到的照片非常少。 「大和」於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開戰後的12月16日開始服役,並在2月12日成為聯合艦隊旗艦。該任命直至2月,由改良了司令部設備的同型艦「武藏」進入楚克錨地後接替為止。4月7日,「大和」在天一號作戰期間,遭受美軍特遣艦隊大量艦載機的猛烈飽和攻擊,於坊之岬海戰中被擊沉。.

大和號戰艦和大淀號輕巡洋艦 · 大和號戰艦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日本帝國海軍和大淀號輕巡洋艦 · 大日本帝國海軍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是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結之前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或計劃擁有的艦艇一覽。 另外,屬於陸軍船舶兵擁有的船舶請參考大日本帝国陆军兵器列表 再者,關於艦種類別及等級,基本上為竣工時。於終戰時被廢除的類別則不在此限。另外曾作變更的除特別記述外均會以較最要的作為類別的分類,而航空母艦改造等的重要情況下將會在艦種變更前後都作分類。關於日本海軍艦種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条目说明,將會在另一條目記述。.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和大淀號輕巡洋艦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太平洋战争 · 太平洋战争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

九六式高射機炮(日文:九六式二十五粍高角機銃)為日本帝國海軍的艦用高射機炮,為法國霍奇克斯高射機炮的仿製品。它是二战中日本海军主要的中口径防空炮,拥有单装、雙聯裝或三聯裝三种形式,几乎每艘日本軍艦都装备了该型火炮。通常都是兩人操作,分別控制轉向和射高以及瞄準開火。由于最低射角为-10°,该炮也可用于对地攻击。 韓戰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也有用此種防空機炮向聯合國軍(主要是美軍)戰機開火。.

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和大淀號輕巡洋艦 · 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達爾卡納爾海戰,有時被稱為第3次和第4次薩沃島戰役、所羅門群島戰役、黑色星期五戰役,日本方面稱為,發生於1942年11月12日至15日,是盟軍(主要是美國)和大日本帝國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间,在所羅門群島進行長達一個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一系列決定性的海戰,双方围绕着日军试图增援瓜岛守军、运送补给的行动而展开了長達四天的海戰和空戰,其中大部分战斗都发生在瓜達爾卡納爾岛(简称瓜岛)附近。 美军在战争中仅有的两名在水面战斗中阵亡的海军高级军官均是在此役中丧生。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部隊,於1942年8月7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並攻佔了一座日軍正在建設中的機場,後來被稱為亨德森機場。隨後日本帝國陸軍和海軍幾次用艦隻把增援部隊運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企圖奪回機場,但都歸於失敗。1942年11月初,日本組織了一支運輸艦隊将7,000名步兵部隊及其裝備運輸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企圖奪回機場。數艘日本軍艦被分派炮轟亨德森機場,藉以摧毀威脅日本艦隊的盟軍飛機。由於獲悉日本增援部隊即將到達,美國軍機和軍艦先行發動攻擊以保衞該機場,并阻止日军的增援。 戰鬥結束時,雙方在兩次慘烈的夜間水面戰鬥中均失去許多軍艦,而日本比美國遭受更多的損失。美軍成功阻止日本軍隊使用艦炮轟擊亨德森機場。盟軍飛機也擊沉大多數日本運兵船,阻止了日本的大批部隊和裝備到達瓜達爾卡納爾島。此役日本最后一次试图夺回瓜岛和图拉吉岛,同时也导致了美國及盟军的戰略性勝利,最终决定了瓜岛战役的结局。 这次战役使得日本军隊丧失了在瓜岛海域的夜间通行自由度,同时也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丧失制海权的开端。.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比叡號戰艦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查看更多 »

零式水上偵察機

零式水上偵察機是愛知飛機研發的水上偵察機,編號E13A,簡稱零式水偵,盟軍代號「Jake」。為日軍在二戰初主力艦載水上飛機,可負擔偵查與對地攻擊任務。 同時期還有另一款名為的機種服役量產,但兩者並非同型機。.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零式水上偵察機 · 比叡號戰艦和零式水上偵察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比叡號戰艦之间的比较

大淀號輕巡洋艦有25个关系,而比叡號戰艦有1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4.52% = 7 / (25 + 130)。

参考

本文介绍大淀號輕巡洋艦和比叡號戰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