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学士和清朝官職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学士和清朝官職表之间的区别

大学士 vs. 清朝官職表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清朝官職表列舉出清代乾隆以後的官職,分為文官、武官,官階高低由秩品來區分。本表所列官職限於中央和行省地區。蒙古各盟、旗之官制參見清代蒙古官制;新疆回部各地官制參見伯克制;西藏官制參見駐藏大臣及噶廈;青海地區官制參見西寧辦事大臣。.

之间大学士和清朝官職表相似

大学士和清朝官職表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協辦大學士大学士大理寺太常寺中書乾隆侍讀學士典籍翰林院都察院通政使司清朝春坊

協辦大學士

協辦大學士為中國清朝中央职官之一,品等為从一品。1659年,清政府將文館與內三院統一且更名為內閣,其內閣設大學士與協辦大學士。在協辦大學士方面,滿人與漢人各兩名。 清人雅稱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為中堂,而李鴻章於同治七年獲授協辦大學士,故時人多稱之為「李中堂」。.

協辦大學士和大学士 · 協辦大學士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大学士和大学士 · 大学士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大理寺

大理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刑獄的中央审理机关。越南古代仿中国,亦设置有大理寺这一机关。.

大学士和大理寺 · 大理寺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太常寺

太常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

大学士和太常寺 · 太常寺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中書

中書為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 汉代设有中书令,負責传宣诏令。隋、唐时設有中書舍人,是中书省的属官。明朝废中书省,直接在内阁设中书舍人。清朝中書位階約為從七品。 中書職能通常為輔佐主官,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設置在如六部之中央機構官署,負責典章法令編修等工作。而依工作性質不同亦有「辦事中書」或「掌印中書」等細分區別。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中書和大学士 · 中書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乾隆和大学士 · 乾隆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侍讀學士

侍讀學士,中國在明、清二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明朝为从五品,清朝為從四品。.

侍讀學士和大学士 · 侍讀學士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典籍

典籍,泛指古今圖書。 現在典籍一詞主要是指經過歷史的淘汰選擇,被人們所公認的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水平所達到的高度、深度和廣度的著作。.

典籍和大学士 · 典籍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大学士和翰林院 · 清朝官職表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都察院

察院,明清兩代稱之為都察院,中國古代中央政府機構之一,功能屬監察機關。相當於今日之中華民國監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

大学士和都察院 · 清朝官職表和都察院 · 查看更多 »

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簡稱通政司,始設於明朝,為皇帝與各部門之間的收發出納機關,處理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清朝沿置,屬於輔助部門。該機構控管各行省題本,除了負責校閱外,也在未呈送前,先送內閣。登聞鼓院在西長安門,小㕔三間,東向傍一小樓懸鼓俾寃民擊之。.

大学士和通政使司 · 清朝官職表和通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大学士和清朝 · 清朝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春坊

春坊,中國古代的政府機構之一,為東宮官署。北齊東宮官署門下坊、典書坊為最早雛型,唐將門下坊改為左春坊,典書坊改為右春坊,宋、遼、明、清四朝則沿之,職掌轄屬各異,明朝、清初與唐制略同。 在清雍正時期不設儲君後屬翰林院、國子監轄下,機構目的約是儲備人才,功能職稱視編制略有變動。例如翰林院的春坊負責輔佐典簿修撰、編修、檢討等,一段時間則輔佐東宮太子。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廢除。.

大学士和春坊 · 春坊和清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学士和清朝官職表之间的比较

大学士有86个关系,而清朝官職表有23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4.00% = 13 / (86 + 239)。

参考

本文介绍大学士和清朝官職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