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唐西域記和赤銅鍱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唐西域記和赤銅鍱部之间的区别

大唐西域記 vs. 赤銅鍱部

《'''大唐西域記'''》書影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地理外紀類。. 赤銅鍱部或銅鍱部(梵語:,巴利語:),也叫做紅衣部(梵語:),是傳至僧伽羅國的分別說部佛教支派。因斯里蘭卡古稱「銅鍱洲」或「赤銅鍱」故得名。.

之间大唐西域記和赤銅鍱部相似

大唐西域記和赤銅鍱部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玄奘菩提伽耶阿育王斯里蘭卡

玄奘

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譯經師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識宗创始人,師承那蘭陀寺的戒賢大師,並靠雙腳行遍古老印度。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记》中心人物唐三藏(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是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其弟子將其口述之《大唐西域記》,書寫為書,呈給唐朝之唐太宗。.

大唐西域記和玄奘 · 玄奘和赤銅鍱部 · 查看更多 »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梵文:Buddha-gayā;बोधगया,Bodh-gayā),又稱佛陀伽耶,位于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PATNA)城南约150公里处,是释迦牟尼的悟道成佛处。已成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也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记载了菩提伽耶的历史。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园、悟道之处菩提伽耶、第一次五比丘讲说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槃之地的拘尸那羅合称为四大圣地。菩提伽耶是四大圣地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圣地,位于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公里处,由寺和塔组成。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此修行获得觉悟,故该地被佛教徒尊为朝拜圣地。 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塔的主塔高约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为边长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渐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塔底一层四角竖有4个与大塔营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大塔东门两旁辟有佛龛,立贴金佛像数座。其余三面为高2米的石栏杆,共60根,係公元前5-公元2世纪的作品,现藏于各地博物馆,只有复制品放在野外、塔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据说佛陀即在此树下得道成佛,故受到佛教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被折,代表佛陀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养,繁衍滋生。原树已在1870年被大风刮倒,现在的树据说是原树的「曾孙」。现树下立有红砂石板金刚座,以指示佛陀成道处和表示佛的智慧。围绕大塔还有百塔、牧女善生供奉乳糜和释迦牟尼影窟等遗址,以及各国僧侣在此修建的泰国寺、缅甸寺、斯里兰卡寺、日本寺、中国汉式和藏式等不同风格的寺院,展现了各国建筑艺术的风姿,是世界佛教建筑的苦学之地。.

大唐西域記和菩提伽耶 · 菩提伽耶和赤銅鍱部 · 查看更多 »

阿育王

阿輸柯·孔雀(,IAST:,约),常被簡稱為阿育王(अशोक,,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帶來佛教的繁榮,后世稱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是印度偉大的國王之一。在100次的戰爭之後,阿育王在西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間統治了印度次大陸大部份的土地。王朝的版图擴張到現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達到伊朗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南方則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鄔闍衍那及巴連弗邑。.

大唐西域記和阿育王 · 赤銅鍱部和阿育王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大唐西域記和斯里蘭卡 · 斯里蘭卡和赤銅鍱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唐西域記和赤銅鍱部之间的比较

大唐西域記有90个关系,而赤銅鍱部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2.38% = 4 / (90 + 78)。

参考

本文介绍大唐西域記和赤銅鍱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