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和號戰艦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和號戰艦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之间的区别

大和號戰艦 vs.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内令昭和15年7月(2)p.2『達第百四十八號 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吉田善吾 戦艦 大和(ヤマト)』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型戰艦一號艦。正式稱呼為「軍艦 大和」。艦名的由來是以奈良縣的舊國名(令制國)大和國來命名。使用日本歷史的原點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知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大和」為集結當時日本最高的技術而建成,在全世界戰艦史上擁有最大排水量及配備有最大的46厘米主砲,而防禦面上的重要區域(Vital part)為針對防禦46厘米砲,在建造期間更使用了模組作業,並成功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其存在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因此在戰爭開始到完工為止的這段的時間內能拍到的照片非常少。 「大和」於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開戰後的12月16日開始服役,並在2月12日成為聯合艦隊旗艦。該任命直至2月,由改良了司令部設備的同型艦「武藏」進入楚克錨地後接替為止。4月7日,「大和」在天一號作戰期間,遭受美軍特遣艦隊大量艦載機的猛烈飽和攻擊,於坊之岬海戰中被擊沉。.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USS Johnston DD-557),是一艘二戰時期隸屬于美國海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她是第一艘以中尉命名的美國海軍船艦。本艦以其在薩馬島海戰中的英勇戰鬥聞名。當時隸屬於後方支援任務的護衛航母艦隊77.4.3分隊(通稱「Taffy 3」),數艘武裝相對弱小的驅逐艦——最強的武備僅為5吋(127mm)火砲和21吋(533mm)魚雷,向栗田健男的主力艦隊(擁有大和號戰艦在內四艘戰艦、八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發起了無畏的衝鋒,「Taffy 3」犧牲了兩艘驅逐艦、一艘護衛驅逐艦和兩艘護航航空母艦,最後阻止了日軍攻擊雷伊泰島美軍登陸部隊的企圖,並給日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

之间大和號戰艦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相似

大和號戰艦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馬紹爾群島鳥海號重巡洋艦錫布延海金剛級戰艦金剛號戰艦雷伊泰灣海戰护航航空母舰栗田健男武藏號戰艦愛宕號重巡洋艦所罗门群岛

馬紹爾群島

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正式名称为马绍尔群岛共和国(Aolepān Aorōkin M̧ajeļ),是位於北太平洋的島國。马绍尔群岛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土地面積为181平方公里,人口为68,480人,分散定居在由1,156个岛屿组成的34个珊瑚环礁上。与之在海上相邻的地区分别是北部的威克島,南部的諾魯,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东南部的基里巴斯。人口最多的环礁为馬久羅,亦为马绍尔群岛的首都。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密克罗尼西亚人陆续到马绍尔群岛定居,他们借助由木棒编织的浮网在岛屿间航行。欧洲人在16世纪20年代发现马绍尔群岛,西班牙探险家阿隆索·萨拉萨尔于1526年8月在海上看到这一环礁。随后其他西班牙和英国探险家也陆续发现了这一岛屿。马绍尔群岛的名称源于英国探险家约翰·马绍尔。1874年,马绍尔群岛成为了西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1884年这些岛屿被出售给德国,并在1885年成为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领了马绍尔群岛,并于1919年由國際聯盟将其正式移交日本,马绍尔群岛因此受日本南洋廳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中占领了该群岛。战后,马绍尔群岛与其他的太平洋群岛一同受美国治理的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管辖。1979年马绍尔群岛实现自治,并于1986年和美国签署《自由联合协定》而获得独立主权。 马绍尔群岛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并与美国达成自由联合关系。美国提供马绍尔群岛的国防、资金和社会服务。由于岛上天然资源并不丰富,马绍尔群岛的经济依赖于服务业以及部分渔业和农业。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的援助。马绍尔群岛采用美元作为货币。马绍尔群岛的大多数公民具有马绍尔血统,小部分移民来自菲律宾及其他太平洋岛屿。马绍尔群岛的两种官方语言是马绍尔语和英语。几乎全体国民信仰宗教,约四分之三的国民加入联合基督教会 - 马绍尔群岛公理会(UCCCMI)或神召会。.

大和號戰艦和馬紹爾群島 ·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和馬紹爾群島 · 查看更多 »

鳥海號重巡洋艦

鳥海(ちょうか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3號艦#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96頁。艦名來源為秋田與山形縣境內的鳥海山。艦内神社是從鳥海山大物忌神社分祀出來。使用該名稱的日本海軍艦船共有2艘。另外,這名稱亦由海上自衛隊的金剛型護衛艦(こんごう型護衛艦)4號艦「鳥海(ちょうかい)」所繼承。 在公文上為日本最後竣工的重巡洋艦(一等巡洋艦)(最上型、利根型於計劃時為輕巡洋艦(二等巡洋艦),而直到喪失為止在公文上未曾作出過更改)。.

大和號戰艦和鳥海號重巡洋艦 ·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和鳥海號重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錫布延海

錫布延海(Sibuyan Sea)是位於菲律賓中央的一個小海域,分隔呂宋島與米沙鄢群島(Visayas)。南至班乃島(Panay),西至民多羅島(Mindoro),北至呂宋的比科爾半島(Bicol)。 錫布延海中有朗布隆島(Romblon)。太平洋戰争進行中的1944年10月24日,日軍與美軍在此地展開了錫布延海戰。武藏號戰艦於錫布延海沉沒。 Category:菲律賓海域 Category:亚洲陆间海.

大和號戰艦和錫布延海 ·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和錫布延海 · 查看更多 »

金剛級戰艦

金剛級戰艦(こんごう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的一种戰艦,在旧日本海军中本為“巡洋战舰”,於1931年金刚级改称为高速戰艦,因为已经不再拥有现役的巡洋战舰,所以1934年日本帝國海軍廢除了巡洋战舰(战鬥巡洋舰)此類艦種。.

大和號戰艦和金剛級戰艦 ·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和金剛級戰艦 · 查看更多 »

金剛號戰艦

金剛(こんご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超弩級巡洋戰艦(即西方的超無畏級戰鬥巡洋艦)金剛型的一號艦。「金剛」也是最後在英國下訂的軍艦。經過兩次改裝後,一躍成為高速戰艦,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活躍。該艦亦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艘日本海軍所使用的外國製戰艦,也是唯一因潛艦攻擊而損失的戰艦(不包括已當作工作艦使用的朝日)。 艦名是以奈良縣及大阪府境內的金剛山來命名。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為參照日本艦船命名慣例。另外,該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一號艦「」(こんごう)所繼承。.

大和號戰艦和金剛號戰艦 ·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和金剛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雷伊泰灣海戰

萊特灣海戰(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稱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和戰列艦海戰,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海战進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6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200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合計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此次戰鬥。 馬里亞納海戰戰役失利後,已喪失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防線的日本雖居劣勢,但若是再失去菲律賓或臺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將斷絕,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因此日軍決定孤注一擲,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在經過許多的考量下,放棄原先攻打臺灣的計劃,而改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结果如所預料,数量上远居於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上、陸基等航空力量全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洲所屬巡洋舰澳大利亚號被重创,似乎顯示特攻取得了一些效果。.

大和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护航航空母舰

护航航空母舰(escort carrier)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一种小型航空母舰,通常用于执行保護运输船队免受敌方水面舰艇及水下潜艇攻击的护航任务。護航航空母艦的出现起源於1930年代,當時英国皇家海军发现有必要为货运航线提供保护。此類航空母艦的特色是航速慢、飛機裝載量少,且大部分由貨輪(主要是自由輪)等其他用途的船艦改造而來。 在大西洋戰區,護衛航空母艦的主要任務是護衛運輸船團,避免運輸艦遭軸心國海洋巡邏機或潛艦襲擾;在雷達技術成熟後則改組成獵殺支隊,使用艦載機在大洋中獵殺潛艦。 在太平洋戰區,護衛航空母艦因為速度不夠沒辦法和正規航艦部隊共同行動;但她的艦載機仍提供兩棲艦隊與登陸部隊大量的空中掩護,尤其在特別攻擊隊肆虐的戰爭末期,大量的護衛航空母艦成為防衛艦隊的基礎。 二戰後,大部分倖存的護衛航空母艦改編為飛機運輸艦,不再執行一線作戰任務,最遲在1970年代前後退役,目前已沒有任何一艘相關艦型服役。.

大和號戰艦和护航航空母舰 · 护航航空母舰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 查看更多 »

栗田健男

栗田健男(),日本帝国海军将领,官至海军中将,曾作为第二舰队司令官指挥主力舰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

大和號戰艦和栗田健男 · 栗田健男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 查看更多 »

武藏號戰艦

武藏(武蔵、むさ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所建造的大和型戰艦二號艦。當時是以正字武藏作為艦名#達昭和15年11月(1)p.1『達第二百四十一號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長崎造船所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十一月一日 海軍大臣嶋田繁太郎 戦艦 武藏(ムサシ)』。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此外,亦為日本海軍最後完工的戰艦。.

大和號戰艦和武藏號戰艦 · 武藏號戰艦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 查看更多 »

愛宕號重巡洋艦

愛宕(あたご)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2號艦。艦名來自京都府的愛宕山,亦為繼承自上一代在未完成就被迫停工的天城型巡洋戰艦3號艦。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76頁。另外,這名稱亦由海上自衛隊的愛宕型護衛艦(あたご型護衛艦)1號艦「愛宕(あたご)」所繼承。從太平洋戰爭開始,到1944年(昭和19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沈没為止,「愛宕」幾乎一直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連金剛型戰艦、長門型戰艦及大和型戰艦等主力艦隻也在其指揮之下。 由於在建造期間突然趕工,所以竣工日期較1號艦的「高雄」為早。因此高雄型重巡洋艦亦被稱為愛宕型。.

大和號戰艦和愛宕號重巡洋艦 · 愛宕號重巡洋艦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 查看更多 »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大和號戰艦和所罗门群岛 · 所罗门群岛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和號戰艦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之间的比较

大和號戰艦有172个关系,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有5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4.85% = 11 / (172 + 55)。

参考

本文介绍大和號戰艦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