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同集宁战役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同集宁战役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之间的区别

大同集宁战役 vs. 第二次国共内战

大同集宁战役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一场战役。1946年7月至9月间,聂荣臻和贺龙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在山西省大同和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集宁地区对国军傅作义部的攻城打援作战。由于聂贺指挥失当,解放军不但没有取得原定目标,还直接造成边区中心张家口失守。 北线大同集宁战役由解放军在7月下旬首先发起。7月20日,解放军为攻占大同,在应县与国军激战,始终未能攻克。8月,解放军围攻大同。傅作义部队全力增援大同守军,9月,傅作义第35军进攻集宁以解大同之围,此时国共在集宁处于胶着状态,大同又迟迟未能被中共攻克,故解放军主动撤退。此战役,大同守将楚溪春以一个步兵师阻挡10倍于己的兵力45天。解放军在大同作战失利,导致中共控制下的华北区中心城市张家口处于危境。9月下旬,国军36集团军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际,进攻张家口。国军采取奇袭,自长城北侧荒芜地带以骑兵突然进攻兴和,尚义,解放军仅有一个连守张家口,猝不及防。 10月初,应马歇尔要求,国民政府下达第三次停战令,但停战令期限刚过,10月11日国军占领了张家口(張家口戰役)。此事引起国共谈判趋向破裂。张家口被占领是中共遭遇的重大挫折,故中共在重庆《新华日报》,以及友党民盟报纸中,大量报道国军占领张家口,追究其破坏和平的责任。而此时国民政府单方面召集国民大会又遭到中共坚决反对。正在斡旋国共冲突的的民主人士梁漱溟看到政府攻占张家口的报纸后称“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去。” Category:1946年国共内战战役 Category:山西民国时期战役 Category:内蒙古民国时期战役 Category:大同军事史 Category:乌兰察布军事史 Category:集宁区 Category:1946年7月 Category:1946年8月 Category:1946年9月.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之间大同集宁战役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相似

大同集宁战役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华北野战军大同市中國共產黨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政府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应县张家口市國民政府傅作义国民大会綏遠省聂荣臻阎锡山集宁区梁漱溟新华日报政治协商会议

华北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所属第一、第二、第三野战兵团,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合编而成。总兵力达42万余人。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余四大主力部队均称为野战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常被通称为“华北野战军”,但实际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并不存在“华北野战军”这一番号。.

华北野战军和大同集宁战役 · 华北野战军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大同市和大同集宁战役 · 大同市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和大同集宁战役 · 中國共產黨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中華民國國軍和大同集宁战役 · 中華民國國軍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和大同集宁战役 · 中華民國政府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小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 Jr. ),美国军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曾在二戰期間提拔多位將領。他毕业于維吉尼亞軍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任主任参谋,学习了汉语。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谋划策,二战期间坚持先進攻納粹德國再攻打大日本帝國的戰略方針,1945年退役。.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和大同集宁战役 ·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应县

应县(Yìng Xiàn)是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70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327973人。.

大同集宁战役和应县 · 应县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汉语拼音:Zhāngjiākǒu Shì,邮政式拼音:Kalg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跨东经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纬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里,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张高速公路的终点,是河北与内蒙古的交通要冲,是连通中国西北、蒙古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货物集散地、军事要地与陆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门是长城的主要关口。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在经济上,曾是中国北方汉蒙贸易的商业都会,是冀、京、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张家口成为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京津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与中西部资源产区的重要纽带《张家口地理》 海南出版社。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128屆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奧委會決定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承辦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市 · 张家口市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和大同集宁战役 · 國民政府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傅作义

傅作義,字宜生,是一位生於山西省榮河縣的政治人物與军事人物。他在加入中共政權前曾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他協助共軍和平進入北京城,並於後來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部长,晚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傅作义和大同集宁战役 · 傅作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国民大会

#重定向 國民大會.

国民大会和大同集宁战役 · 国民大会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綏遠省

綏遠省作为一个行政区划,按不同历史时期可以指:.

大同集宁战役和綏遠省 ·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綏遠省 · 查看更多 »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鄉石院子人(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大同集宁战役和聂荣臻 ·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聂荣臻 · 查看更多 »

阎锡山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举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大同集宁战役和阎锡山 ·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阎锡山 · 查看更多 »

集宁区

集宁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北纬41°01′,东经113°10′。 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辖区。面积114.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2万(2009年)。有蒙古、回、满、达斡尔、藏、维吾尔、苗、彝等少数民族。.

大同集宁战役和集宁区 ·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集宁区 · 查看更多 »

梁漱溟

梁漱溟(),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生於北京,故籍河南开封,清中叶官游廣西桂林,祖上系元世祖六子忽哥赤。其母张滢为白族,系出云南大理喜洲张耀曾家族。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造实践家,對推動鄉村建設不遺餘力。.

大同集宁战役和梁漱溟 · 梁漱溟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报纸,1952年成为中共江苏省委的机关报,目前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拥有。新华日报社现为中共江苏省委直属事业单位。.

大同集宁战役和新华日报 · 新华日报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指的是1945年至1946年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民盟、青年党、民社黨等)为抗战后的和平整頓國內事務在重庆召开的对中国近现代史和当今中国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会议。 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两支政治力量围绕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展开了激烈较量。政治协商会议恰是这次政治较量的最高潮。它不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也為中国的政府结构和政治形式留下了深深的影子。 1949年9月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经过多党协商,通过了与1946年政协决议之《和平建国纲领》类似的《共同纲领》。中共將1949年的政協稱為“新政協”或“人民政協”,而將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稱為“舊政協”。.

大同集宁战役和政治协商会议 · 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同集宁战役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之间的比较

大同集宁战役有30个关系,而第二次国共内战有48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3.52% = 18 / (30 + 482)。

参考

本文介绍大同集宁战役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