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同 (辽朝)和天禄 (辽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同 (辽朝)和天禄 (辽朝)之间的区别

大同 (辽朝) vs. 天禄 (辽朝)

大同(947年二月-九月)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8个月。 大同元年四月辽世宗即位沿用。. 天祿(947年九月-951年九月)是辽世宗耶律阮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5年。.

之间大同 (辽朝)和天禄 (辽朝)相似

大同 (辽朝)和天禄 (辽朝)有(在联盟百科)23共同点: 劉知遠南唐同慶 (于闐)天福 (后晋)天曆 (村上天皇)孟昶尉遲烏僧波丁未中国年号索引干支年号乾和广政于阗後漢保大 (南唐)公元辽世宗辽朝至治 (大理)李璟村上天皇段思良

劉知遠

汉高祖劉知遠(),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五代時期後漢開國皇帝,沙陀族,即帝位後改名劉暠,947年—948年在位,死後諡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劉知遠在太原出生,祖先是沙陀人,父名琠,冒姓刘氏。.

劉知遠和大同 (辽朝) · 劉知遠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和大同 (辽朝) · 南唐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同慶 (于闐)

同慶(一作开庆,912年-966年)是于阗李圣天(尉遲烏僧波)的年號,共计55年。 据李崇智考证,同慶元年相当于后梁乾化二年(912年)。目前敦煌文书中所能见到最晚的同慶年号是同慶三十年。而966年之后,史籍已不记李圣天,因此推断其年号下限为该年或稍后。 另有学者考证,同慶年号讫于944年,此后还有天兴(约950年-963年)、天寿(963年-966年)年号。.

同慶 (于闐)和大同 (辽朝) · 同慶 (于闐)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天福 (后晋)

天福(936年十一月己亥—944年六月)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开始使用的年号。天福七年六月(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沿用到944年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1-142,147-149,156 ISBN 7101025129,前后共计9年。 后晋灭亡后,劉知遠建立后汉,947年二月-十二月沿用天福年号。吳越世宗錢元瓘和成宗钱弘佐,楚文昭王馬希範、荆南文獻王高從誨也用此年号。947年吳越忠遜王錢弘倧,荆南文獻王高從誨、楚废王馬希廣(四月)再用此年号。.

大同 (辽朝)和天福 (后晋) · 天禄 (辽朝)和天福 (后晋) · 查看更多 »

天曆 (村上天皇)

天曆(947年四月廿二至957年十月廿七)是日本的年號。使用這年號之日本天皇是村上天皇。.

大同 (辽朝)和天曆 (村上天皇) · 天曆 (村上天皇)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孟昶

孟昶(chǎng,音同“敞”)(),初名仁赞,表字保元。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据孟知祥夫妇墓誌铭则为第五子,疑两位兄长因早夭未序齿)。後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34年~964年在位),在位31年,享年47岁,史書作「後主」。.

大同 (辽朝)和孟昶 · 天禄 (辽朝)和孟昶 · 查看更多 »

尉遲烏僧波

#重定向 李聖天.

大同 (辽朝)和尉遲烏僧波 · 天禄 (辽朝)和尉遲烏僧波 · 查看更多 »

丁未

丁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4个。前一位是丙午,后一位是戊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丁未和大同 (辽朝) · 丁未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索引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年号索引和大同 (辽朝) · 中国年号索引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大同 (辽朝)和干支 · 天禄 (辽朝)和干支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大同 (辽朝)和年号 · 天禄 (辽朝)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乾和

乾和(943年十一月-958年七月)是南汉中宗劉晟的年号,共计16年。.

乾和和大同 (辽朝) · 乾和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广政

广政(938年-965年正月)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年号,共计28年。.

大同 (辽朝)和广政 · 天禄 (辽朝)和广政 · 查看更多 »

于阗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闐語則屬東伊朗語。尉遲烏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于阗和大同 (辽朝) · 于阗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後漢

後漢()是五代十國的第四個朝代,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由沙陀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亦称刘汉。後漢承自後晉,根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晉的「金」德之後是「水」德,因此後漢以「水」為王朝德運。.

大同 (辽朝)和後漢 · 天禄 (辽朝)和後漢 · 查看更多 »

保大 (南唐)

保大(943年三月-957年)是南唐元宗李璟的年號,共计15年。楚恭孝王馬希萼在保大八年至九年用此年号(950年十二月-951年十一月)。.

保大 (南唐)和大同 (辽朝) · 保大 (南唐)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公元

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公历纪元或西元是一個被當今國際社會最廣泛地使用的紀年標準。其源自於歐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國家,以當時認定的耶穌出生為紀年的開始,原稱基督纪年。现代学者及科學家基于世俗化和宗教中立原则,加上為免世俗及非宗教的學術內容範疇涉及基督教(Christ指耶穌基督,Domini指上帝)的人士,和避免涉及宗教色彩,而改称公元(C.E.)及公元前(Before common era, B.C.E.)。.

公元和大同 (辽朝) · 公元和天禄 (辽朝) · 查看更多 »

辽世宗

遼世宗耶律阮(),中国遼朝第三位皇帝(947年5月16日-951年10月7日在位),在位4年。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里(今中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人,姓耶律,汉文名阮,契丹文名兀欲(又名隈欲、烏雲),他是大契丹国(後改称大辽国)皇太子、人皇王、東丹国王、遼義宗让国皇帝(追尊,未即位)耶律倍的長子、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长孙、太宗耶律德光之侄。 阿保机死后,世宗耶律阮之父人皇王耶律倍在权力斗争中失利,未能即位为帝,耶律阮遂失去继承皇位的权利。人皇王後来愤而投奔后唐,终于客死他乡。耶律阮则留在国内,后随叔父太宗耶律德光南征後晋。太宗在北归途中病逝后,耶律阮被随军将领拥立为帝,是为辽世宗。但世宗即位后发生多起夺权事变,统治活动被严重干扰,最终遇刺身亡,在位仅四年有余,其堂弟耶律璟继位,是为辽穆宗。 世宗虽在辽代诸帝中享国最短,却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受其父耶律倍的影响,世宗在位期间推崇汉文化,推广中原制度,在世宗之孙圣宗时最后完成,促进了辽国社会的发展。.

大同 (辽朝)和辽世宗 · 天禄 (辽朝)和辽世宗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大同 (辽朝)和辽朝 · 天禄 (辽朝)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至治 (大理)

至治(946年-951年)是大理国皇帝段思良的年号,共计6年。 2009年2月出土《先生尹囗囗墓碑》署年“至治六年”,被认为是目前所发现年代最早的大理国文物。 《云南志略》误作主治。.

大同 (辽朝)和至治 (大理) · 天禄 (辽朝)和至治 (大理) · 查看更多 »

李璟

#重定向 李璟 (南唐).

大同 (辽朝)和李璟 · 天禄 (辽朝)和李璟 · 查看更多 »

村上天皇

村上天皇(;),日本第62代天皇,946年5月31日 - 967年7月5日在位。諱成明()。.

大同 (辽朝)和村上天皇 · 天禄 (辽朝)和村上天皇 · 查看更多 »

段思良

大理聖慈文武帝段思良(),又名段思胄,大理国第三代皇帝,946年—951年在位。 他本是大理国第二位皇帝段思英的叔父,946年,段思良和相国董迦罗发动政变,逼段思英逊位为僧,开创了大理皇帝退位后出家为僧的先例,从此大理皇位的继承开始了段思平、段思良两条支系更替的争夺。段思良在位6年,年号为至治。951年驾崩,谥圣慈文武皇帝。 category:大理皇帝 S.

大同 (辽朝)和段思良 · 天禄 (辽朝)和段思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同 (辽朝)和天禄 (辽朝)之间的比较

大同 (辽朝)有29个关系,而天禄 (辽朝)有3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3,杰卡德指数为34.33% = 23 / (29 + 38)。

参考

本文介绍大同 (辽朝)和天禄 (辽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