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友義統

指数 大友義統

大友義統(1558年-1610年9月2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在豐後國的戰國大名。大友氏第22代當主。父親是大友氏第21代當主大友義鎮(宗麟)。母親是奈多夫人(奈多鑑基的女兒)。.

102 关系: 基督教偏諱史料參議名護屋城吉弘統幸吉弘鑑理吉利支丹大友宗麟大友義乘大友親家大友氏大名大阪城天正 (日本)天正遣歐少年使節奉行家督宇佐郡尊壽院小田原之戰小西行長小早川秀包岩屋城合戰島津義久島津氏上洛丰臣秀吉常陸國一條兼定九州九州征伐府內城仁科克基廣島城仙石秀久伊藤氏传教士伴天連追放令佐伯惟定佐竹氏從五位從四位下侍從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氏周防國出羽國元服...神社秋田實季秋月種實立花道雪筑後國筑前國細川忠興織田信長田原親貫田北紹鐵熊谷直盛當主目付高家高橋紹運豐後國豐前國豐薩合戰豐臣秀賴豐臣氏足利義昭軍師官兵衛黑田孝高黑田長政龍造寺氏薩摩國關原之戰肥後國肥前國長宗我部元親長門國酗酒耳川之戰NHK大河劇武藏國母里友信毛利輝元毛利氏永祿江戶江户时代洗禮清田正成戰國大名戶次川之戰战国时代 (日本)明朝文祿之役文禄日向國旗本慶長 扩展索引 (52 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大友義統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偏諱

#重定向 名諱#偏諱.

新!!: 大友義統和偏諱 · 查看更多 »

史料

史料即可據以研究或討論歷史的東西。史料的形式和分類非常廣泛,也沒有一定的形式,某事物是否為史料、或其史料價值高低,通常必須由歷史學家依其專業知識自行判斷。.

新!!: 大友義統和史料 · 查看更多 »

參議

參議為政府機關的一種官職。於中國明清等朝代為官制之一,在清朝品等約為正四品,並於通政使司、外務部等機構均有配置;一般而言,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例如通政使參議,就是輔佐通政使或通政副使的官員。 在日本同样设参议一职,无固定位阶,属于令外官。从大宝2年(702年)5月21日开始设立该职位,一直維持到明治时期。 朝鮮王朝施行一府六曹制,在六曹中皆設有參議之職,官階為正三品,位居判書、參判之下,與判書、參判並稱「堂上官」或「三堂上」。 目前在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仍設有參議一職,如總統府、各縣市政府等,主要功能亦為輔佐機關首長推行政務,性質近似於顧問。.

新!!: 大友義統和參議 · 查看更多 »

名護屋城

名護屋城日本古肥前國松浦郡名護屋(今佐賀縣唐津市鎮西町名護屋)之城。豐臣秀吉於萬曆朝鮮戰爭時開築此城。日本國家指定特別史跡。 Category:佐賀縣城堡 Category:萬曆朝鮮戰爭 Category:安土桃山時代建築 Category:豐臣秀吉 Category:豐臣氏 Category:寺澤氏 Category:日本史跡 Category:唐津市 (日本).

新!!: 大友義統和名護屋城 · 查看更多 »

吉弘統幸

吉弘 統幸(永祿6年(1563年) - 慶長5年9月13日(1600年10月19日))大友氏的家臣,幼名松市太郎,最初的名諱是統運,天正11年(1583年)改為統幸。官稱加(嘉)兵衛、左近大夫、左近入道,豐後國東郡屋山城城主吉弘鎮信之子,妻為志賀親守之女,弟為吉弘茂吉(掃部助)、吉弘統貞、田北統員(田北鎮周的婿養子)、有子吉弘政宣、吉弘正久,堂弟為立花宗茂。.

新!!: 大友義統和吉弘統幸 · 查看更多 »

吉弘鑑理

吉弘鑑理(生年不詳(一說1519年)-1571年2月7日/3月7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武將。豐後大友氏家臣。最初接受主君大友義鑑(後來成為義父)和父親吉弘氏直的一字而名為鑑直。.

新!!: 大友義統和吉弘鑑理 · 查看更多 »

吉利支丹

吉利支丹是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乃至明治初期對國內天主教徒的稱呼。該詞源於葡萄牙語「cristão」,最早指的是信仰基督宗教的信徒,後來專指成為基督徒的日本人,尤其是當時傳入日本的天主教之信徒。.

新!!: 大友義統和吉利支丹 · 查看更多 »

大友宗麟

大友宗麟,出生於享祿3年正月初三(1530年1月31日),卒於天正15年五月初六(1587年6月1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九州的戰國大名、並同時是位天主教大名。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領主。本名大友義鎮。因大友氏始祖出自上古名門藤原氏,故正式姓名又可記為藤原義鎮。最初他皈依禪宗、之後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禮。 父親是大友義鑑、母親是義鑑的續弦(出自大内氏)。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大内義長。宗麟的正室是奈多八幡宮奈多鑑基的女兒、田原親賢的妹妹奈多夫人。其子有大友義統、大友親家及大友親盛。官位至正四位下左衛門督。幼名塩法師丸。佛教法名宗麟、天主教洗禮名Don Francisco(普蘭師司怙)。 透過海外貿易蓄積經濟實力以及優秀的家臣團、巧妙的外交策略等,將版圖擴大,並在大内氏及毛利氏等土豪・守護大名勢力錯綜複雜的戰國時代,將北九州東部完全平定。版圖最盛期包括支配北九州六國。但是建立「天主教王國」的美夢,於遭遇島津義久受挫,晩年為豐臣秀吉傘下的一位大名,僅領有豐後一國,勢力大幅衰退。.

新!!: 大友義統和大友宗麟 · 查看更多 »

大友義乘

大友義乘(1577年-1612年8月7日)是大友氏第23代當主。父親是大友義統(吉統)。官稱左兵衛督。母親是大友氏家臣吉弘鑑理(高橋紹運的父親)的女兒菊姬。妻子則是高橋紹運之女・退清院。幼名是鹽法師丸。初名是能述。後來改名為能延、義延,最後改名為義乘。.

新!!: 大友義統和大友義乘 · 查看更多 »

大友親家

大友親家(1561年—1641年5月4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的武將。大友氏家臣。父親是豐後國的戰國大名大友義鎮(宗麟)。.

新!!: 大友義統和大友親家 · 查看更多 »

大友氏

大友氏是指跨越鎌倉時代和日本战国時代、以九州丰后国(现大分县)为根据地的日本氏族。曾经支配丰后・筑前・筑後以及北九州的守护職・守護大名。战国时代成长为丰后地区的战国大名,但在丰臣政权时期期被改易。.

新!!: 大友義統和大友氏 · 查看更多 »

大名

大名可以指:.

新!!: 大友義統和大名 · 查看更多 »

大阪城

大阪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古屬攝津國東成郡)的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 在天下統一的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豐臣政權的中心。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江戶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長約7.8公里,與江戶城初期(內郭)相當(江戶後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長約15.8km)。在豐臣時代,大坂城曾經是全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

新!!: 大友義統和大阪城 · 查看更多 »

天正 (日本)

天正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接在元龜之後,文祿之前。從1573年到1593年為止之期間。這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後陽成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昭(在改元前被織田信長放逐,沒有實權) 。.

新!!: 大友義統和天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天正遣歐少年使節

天正遣歐少年使節指的是1582年(天正十年)日本九州地區吉利支丹大名大友宗麟、大村純忠、有馬晴信向羅馬教廷派遣的、以四名少年為中心的使團。這個使團由耶穌會會員范禮安發起,於1590年(天正18年)回到日本。這個使團的出現讓許多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日本的存在。使團將歐洲的古騰堡印刷機帶回了日本,日本使用印刷機,第一次使用活字印刷術刊行了日本語書籍(被稱為吉利支丹版)。.

新!!: 大友義統和天正遣歐少年使節 · 查看更多 »

奉行

奉行是日本存在於平安時代至江戶時代期間的一種官職或軍職(如小荷駄奉行),按理是幕府軍政府下的軍職。奉行一職首次出現在平安時代,當時是擔任司掌宮廷儀式的臨時職役,鎌倉幕府成立以後逐漸成為掌理政務的常設職位。豐臣秀吉當權時,其下設有多種奉行,負責佐理政務,其中有5位奉行特別重要,相當於豐臣秀吉的特任政務官,一般合稱五奉行。 江戶幕府成立後,奉行成為構成官僚體系的主力職位,上至幕府,下至各地方的大小藩主,都依各種政務需要設置許多奉行職位。江戶幕府常設以下四類奉行:.

新!!: 大友義統和奉行 · 查看更多 »

家督

家督()是指東亞在傳統父權制度下,家庭各項事項的支配者。此詞在日本較被廣泛使用,漢語則多稱為家主或族長。.

新!!: 大友義統和家督 · 查看更多 »

宇佐郡

宇佐郡()是過去位于日本大分縣的一個郡;已於2005年3月31日因轄下所有町村被併入宇佐市而廢除。 過去的轄區相當於現在的宇佐市全部轄區及豐後高田市的部分地區。.

新!!: 大友義統和宇佐郡 · 查看更多 »

尊壽院

#重定向 吉弘菊姬.

新!!: 大友義統和尊壽院 · 查看更多 »

小田原之戰

小田原之戰(日語:小田原の役、小田原攻め、小田原征伐、小田原合戦)是日本戰國時代1590年(天正18年)豐臣秀吉與北條家之間的戰爭。戰爭起因於北條家家臣猪俣邦憲違反秀吉頒發的惣無事令,攻擊真田家的名胡桃城。豐臣軍一方面去包圍小田原城,一方面則攻擊北條家的領地,最後北條氏政、北條氏直父子開城投降,後北條家滅亡。.

新!!: 大友義統和小田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1558年?-1600年11月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武將。基督教大名,肥後南半国廿四萬石之領主,第一任宇土城和麦岛城城主。父親是小西隆佐,幼名彌九郎。基督教洗禮名是奧古斯都(アウグスティヌス)。.

新!!: 大友義統和小西行長 · 查看更多 »

小早川秀包

毛利秀包(),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毛利元就的9子,母親是乃美大方。幼名才菊丸。通稱藤四郎、市正、內記,原名元綱、元總,後改名秀直、秀兼(洗禮名「シマオ・フィンデナオ」),官職為治部大輔、從四位下筑後守、侍從,法號玄濟道叱。妻為大友宗麟之女・桂姬(洗禮名「ドナ・マセンシア」).

新!!: 大友義統和小早川秀包 · 查看更多 »

岩屋城合戰

1586年的岩屋城之戰(現位於福岡縣太宰府市浦城)是日本戰國時代後期的一場合戰。以島津家久為帥的島津東路軍及島津忠長指揮的島津西路軍共約20000人在筑前(現在的福岡縣)會合後,向大友家岩屋城城主高橋紹運及763名守軍進行共14天的攻城戰。結果雖然島津軍佔領岩屋城,高橋紹運一眾守將全部戰死,但卻令島津軍統一九州的美夢幻滅。.

新!!: 大友義統和岩屋城合戰 · 查看更多 »

島津義久

島津義久是日本戰國時代的薩摩國的大名。父親是島津貴久,幼名虎壽丸。.

新!!: 大友義統和島津義久 · 查看更多 »

島津氏

島津氏是日本的氏族之一。在鎌倉時代到江戶時代期間是大名,另外其家族亦有不少分支。.

新!!: 大友義統和島津氏 · 查看更多 »

上洛

上洛在日语中是“进入京都”的较正式的说法。日本仿照中国古代的国都洛阳建立平安京的東側,後來「洛陽」逐漸成為整個京都的雅稱,文人們对它雅称为“京洛”(けいらく),于是后来称呼进入京城为“上洛”。日语中的上洛主要是谓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别称就是洛阳(rakuyo)。 最初,平安京西侧(右京)仿照唐长安城设计,东侧(左京)仿照唐洛阳城设计。右京有不少沼泽,环境过于潮湿,不适宜居住;于是京都的發展,主要在左京。左京效法洛陽城,于是人们使用“洛阳”来指代整个平安京。因此,進京都就被称作“上洛”,广义上与“上京”同义;相反的,下洛指离开京都。战国时代,“上洛”特指战国大名率領军队开进京都、宣示其霸主地位的军事行动。 由于京都被称为洛阳,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称霸诸侯);同样,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被称为“洛中”。京都府内至今仍随处可见诸如“洛东”、“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阳”之类的地名。近年,日本还诞生了“洛阳学”,是专门用来研究古都洛阳的一门学科。 除了京都之外,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称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迁到了洛阳,所以,奈良就仿照汉魏洛阳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

新!!: 大友義統和上洛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大友義統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常陸國

常陸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常州。常陸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茨城縣的大部分(西南部除外),境內有日本第二大湖霞浦。.

新!!: 大友義統和常陸國 · 查看更多 »

一條兼定

一條兼定()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土佐國國司。土佐一條氏的末代當主。父親是一條房基。母親是大友義鑑的女兒。幼名萬千代。法號是宗惟。官位是從三位左近衛少將、左近衛中將、權中納言。.

新!!: 大友義統和一條兼定 · 查看更多 »

九州

九州可以指:.

新!!: 大友義統和九州 · 查看更多 »

九州征伐

九州征伐發生於天正14年(1586年)至15年(1587年),是丰臣秀吉率领其同盟大名攻略岛津家,进而征服九州的战争。.

新!!: 大友義統和九州征伐 · 查看更多 »

府內城

府內城又稱為大分城是位於日本大分縣大分市的城堡。建於1597年,關原之戰後,成為了府內藩的藩廳所在地,藩主是竹中氏及大給松平氏。 F Category:安土桃山時代建築 Category:赤松氏 Category:竹中氏 Category:府內藩 Category:日根野氏 Category:大給松平氏 Category:日本史跡.

新!!: 大友義統和府內城 · 查看更多 »

仁科克基

仁科克基(仁科 克基 / にしな まさき / Nishina Masaki,本名:仁科正树 仁科 正樹 / にしな まさき 旧姓:目黑 目黒,旧艺名:目黑正树→仁科克己 目黒 正樹→仁科 克己,),日本演员,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区出身,身高175cm,血型B型,为松竹娱乐公司所属。.

新!!: 大友義統和仁科克基 · 查看更多 »

廣島城

廣島城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的城堡,別稱鯉城,為日本100名城之一,現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由於原本廣島城的所有建築已經在1945年廣島市原子彈爆炸中遭到摧毀,目前整個廣島城都是在二次大戰後所重建。 也由於廣島城別稱為「鯉城」,現在在廣島市有多個以「鯉城」命名的區域或機構,包括、鯉城會館、、、廣島鯉城計程車集團;而日本職棒中央聯盟的球隊廣島東洋鯉魚的名稱也是源自於此。.

新!!: 大友義統和廣島城 · 查看更多 »

仙石秀久

仙石秀久(),戰國時代、江戶時期的武將。以「千石」作為表記。俗稱權兵衛。治兵衛久盛的四男,仙石秀範、仙石忠政為其之子。信濃小諸藩的初代藩主。原本為越前豪族萩原伊予守國滿的養子,而後因仙石本家的兄長亡故,為了延續仙石家,而回去繼承家業。之後去侍奉美濃的齋藤家。當齋藤家被織田信長滅掉後,就轉而侍奉織田家的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

新!!: 大友義統和仙石秀久 · 查看更多 »

伊藤氏

伊藤氏,日本人的一個姓氏、氏族、苗字。是日本第六大姓氏。.

新!!: 大友義統和伊藤氏 · 查看更多 »

传教士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師或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利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语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远方传教的人,汉语也译作宣教士,而一词则指在人群中进行讲道的传道人。.

新!!: 大友義統和传教士 · 查看更多 »

伴天連追放令

伴天連追放令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所發布關於限制基督教傳教與南蠻貿易的法令,由豐臣秀吉於1587年7月24日在筑前箱崎(今福岡市)下達。「伴天連」是葡萄牙語「Padre」的日語漢字翻譯,意為神父或傳教士,「追放」則是放逐的意思。由於當時傳入日本的基督教宗派只有天主教會,因此該法令實際上係針對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等天主教國家的商人及傳教士而來。.

新!!: 大友義統和伴天連追放令 · 查看更多 »

佐伯惟定

佐伯惟定()大友宗麟、藤堂高虎的家臣,幼名太郎,豐後國海部郡栂牟礼城城主。佐伯惟教的嫡孫。佐伯惟真之子。.

新!!: 大友義統和佐伯惟定 · 查看更多 »

佐竹氏

佐竹氏()是日本的武家之一。本姓源氏。家系是清和源氏的一家系河內源氏流,是以新羅三郎義光為祖先的常陸源氏嫡流。與武田氏代表的甲斐源氏是同族。通字是「義」。家紋是「扇月」(扇に月,一般被稱為「日之丸扇」(日の丸扇」)),其他的有源氏香(花散里)、笹龍膽、佐竹桐、丸釘貫(丸に釘貫)、丁子巴、鐵線,總共7個家紋並稱「御當家七御紋」。因為屬於源氏,因此作為戰國大名、藩主、華族而有明確的系譜流傳到現代,是一個非常大的氏族。.

新!!: 大友義統和佐竹氏 · 查看更多 »

從五位

從五位為日本官階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五位之下正六位之上,追贈時則稱為贈正五位。以近代以前的日本位階制度來說,從五位下以上者為貴族。 而由於華族嫡男一般授以從五位之故,從五位也能被拿來當作華族嫡男的別稱。.

新!!: 大友義統和從五位 · 查看更多 »

從四位下

#重定向 從四位.

新!!: 大友義統和從四位下 · 查看更多 »

侍從

侍從可指:.

新!!: 大友義統和侍從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新!!: 大友義統和德川家康 · 查看更多 »

德川秀忠

德川秀忠(),日本江戶幕府的第二代將軍(1605年-1632年),1616年至1632年實際掌權。是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三子,母親為側室西鄉局,幼名長丸。因為大哥松平信康早年1579年被迫切腹自盡,二哥結城秀康又於1584年的小牧長久手之戰後,作為父親家康與羽柴秀吉達成議和的條件之一,以養子的身分(實際上是人質)交給秀吉,於是身為三男的秀忠便成為德川家的後繼者。.

新!!: 大友義統和德川秀忠 · 查看更多 »

德川氏

德川氏(),是由德川家康創始的日本姓氏。.

新!!: 大友義統和德川氏 · 查看更多 »

周防國

周防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防州。周防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山口縣的東南半部。。.

新!!: 大友義統和周防國 · 查看更多 »

出羽國

出羽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羽州。出羽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山形縣及秋田縣,但不包含秋田縣東北隅的鹿角市和小坂町。这地方是为了对抗虾夷而设立。 明治元年(1868年)12月7日分割為羽前及羽後兩國。.

新!!: 大友義統和出羽國 · 查看更多 »

元服

#重定向 冠禮.

新!!: 大友義統和元服 · 查看更多 »

神社

是神道的信仰中心,日本人的精神圖騰。神社雖起源甚早,但該宗教建築的真正深殖民心與發揚,應該是19世紀中的明治維新之後。 神社主要祭祀對象一方面為主神——「天照大神」(太陽女神),一方面也崇仰自然萬物及各種神靈,具代表性者為全日本現今將近四萬座掌管財富與農作物的稻荷神社。日本最重要的神社包括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最古老的神社的出雲大社,世界文化遺產的嚴島神社,供奉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供奉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與近年頗引起爭議的靖國神社。 日本人在每年的新年亦會到神社參拜,透過捐獻、祈求和求籤等途徑希望在新的一年吉祥。除此之外,在重要的時刻,如相親、考試、懷孕等,日本人亦會到神社購買相對的守護符以求平安。而在不同的節日,如夏祭,人們亦會神社舉行祭禮。 早年神社建立有一定的幽靜環境、資格、規模與場地大小限制(例如場地要5000坪以上、本殿5坪、拜殿20坪左右),現今已較無規束。 除少數神社外,現今多數日本神社由宗教法人神社本廳監督管理,平日祭祀則由各駐社的宮司處置打理。.

新!!: 大友義統和神社 · 查看更多 »

秋田實季

秋田實季(,秋田実季)是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前期的大名。安東愛季的次男。檜山安東家第9代當主。.

新!!: 大友義統和秋田實季 · 查看更多 »

秋月種實

秋月種實()為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筑前國秋月氏的第16代當主。.

新!!: 大友義統和秋月種實 · 查看更多 »

立花道雪

立花道雪/戶次鑑連(永正10年3月17日(1513年4月22日)-天正13年9月11日(1585年11月2日))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九州島豐後國戰國大名大友氏的家臣。 父為戶次親家,母為由布惟常之女正光院,繼母為臼杵鑑速之姊養孝院。妻子為入田親誠之女波津為先妻、正室問註所鑑豐之女仁志姬(西姬/寶樹院)、側室為宗像氏貞之妹色姬。女兒為立花誾千代,婿養子為立花宗茂,另有猶子戶次鎮連,繼子立花道清、安武茂庵、吉子。幼名八幡丸、孫次郎。法號麟伯軒、道雪。原名戶次親守、親廉、鑑連。官稱左衛門大夫、丹後守、伯耆守、紀伊守。後世的人們以武勇稱道雪為九州軍神、雷神的化身、武神、鬼道雪及大友之魂。.

新!!: 大友義統和立花道雪 · 查看更多 »

筑後國

筑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與筑前國合稱筑州。筑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福岡縣的南部。.

新!!: 大友義統和筑後國 · 查看更多 »

筑前國

筑前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與筑後國合稱稱筑州。筑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福岡縣的西部。.

新!!: 大友義統和筑前國 · 查看更多 »

細川忠興

細川忠興()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的武將,他是小倉藩的藩祖,細川藤孝的嫡子,曾經是細川輝經的養子,正室為玉子,另有側室多名,通稱與一郎。育有六男五女,包括長男忠隆、次男興秋、三男忠利等。他的別名是長岡忠興,別名由1578年開始使用,關原之戰後使用羽柴姓,大坂之役後才使用本來的姓氏。.

新!!: 大友義統和細川忠興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新!!: 大友義統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田原親貫

原親貫(生年不詳—1580年11月?)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豐後國大友氏庶流田原氏的當主。大友氏家臣。父親是長野助盛。.

新!!: 大友義統和田原親貫 · 查看更多 »

田北紹鐵

北紹鐵(,)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大友氏家臣,父親是田北親員。.

新!!: 大友義統和田北紹鐵 · 查看更多 »

熊谷直盛

谷直盛(かんべ とももり;),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豐後國安岐城城主。.

新!!: 大友義統和熊谷直盛 · 查看更多 »

當主

#重定向 家主.

新!!: 大友義統和當主 · 查看更多 »

目付

付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合戰出現爲了論功行賞檢視敵人首級的人,監視自己的部隊和敵人動向向主君通報,是這個名稱的由來。在江戶時代則為主要職責監視家臣的行動的官職,是監察幕府御家人,諸藩的足輕戰果和出勤狀況的職稱。在1617年設置,作爲若年寄的目耳監視旗本、御家人,一共有10人。各藩也有自己的目付用來監管藩士。還有徒目付、歩行目付的名稱。 在日本語,亦指武道中注視對手和周圍的眼神。.

新!!: 大友義統和目付 · 查看更多 »

高家

家是指家格高尚、擁有權勢的家族、名門。後來變成江戶幕府的役職。.

新!!: 大友義統和高家 · 查看更多 »

高橋紹運

橋 紹運(天文17年9月24日(1548年10月25日) - 天正14年7月27日(1586年9月10日))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豊後的戰國大名大友氏的家臣。 父為吉弘鑑理,母為大友義鑑之女。妻有正室齊藤長實之女齊藤鎮實之妹的宋雲院。長子為立花宗茂,次子為高橋統增。幼名千壽丸、彌七郎。號紹運(紹雲)。原名吉弘鎮理,後受大友宗麟之命令繼承筑後高橋氏,改名高橋鎮種。官稱三河守、主膳兵衛。.

新!!: 大友義統和高橋紹運 · 查看更多 »

豐後國

豐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豐州。豐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大分縣北部以外的大部分。.

新!!: 大友義統和豐後國 · 查看更多 »

豐前國

豐前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豐州。豐前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福岡縣的東部(北九州市東側、京築地方)及大分縣的北部(中津市、宇佐市)。.

新!!: 大友義統和豐前國 · 查看更多 »

豐薩合戰

豐薩合戰是天正14年(1586年)至天正15年(1587年)之間,豐後大友家與薩摩島津家間一連串擴張勢力的戰爭總稱。.

新!!: 大友義統和豐薩合戰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賴

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側室--(--夫人)所生,幼名拾丸。娶德川秀忠之女千姬为妻,但和側室之間生有國松與天秀尼,官至從一位右大臣,豐臣政權的第三代家督。.

新!!: 大友義統和豐臣秀賴 · 查看更多 »

豐臣氏

豐臣氏是安土桃山時代時授與掌握政權的關白羽柴秀吉的姓氏。 當時公卿的姓有源平藤橘(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以及可以與之相匹敵的新姓菅原氏、賀茂氏、大江氏等,而朝廷則在1586年時下賜給秀吉豐臣朝臣的氏姓(本姓)。 對照明智光秀等人當初賜九州名族的苗字,豐臣此朝臣姓,也與九州島有關,大宰府所在地豐後國,在律令制前即為豐國,豐臣秀吉死後其主祀神社,亦為豐國神社。 有說法「豐臣」(とよとみ)姓是取自於聖德太子的本名「豐聰耳」(豊聡耳/とよとみみ)。 以一介平民出身而沒有一門眾家臣團的秀吉,賜給有力家臣與大名豐臣朝臣的氏姓和羽柴的苗字,使大名們要自稱為豐臣朝臣羽柴何某,達到類似自己一族的效果(江戶幕府時代,許多大名是德川氏與松平氏出身,豐臣政權可以與之做對照)。 後來德川氏穩定霸權的過程中,允許當初被賜豐臣朝臣、羽柴氏的大名們,可以捨棄這個姓。江戶時代還以豐臣朝臣為本姓的大名家,只有秀吉夫人北政所(寧寧)娘家木下氏。木下氏在明治維新後因為本姓與苗字合一的法令,必需只能使用其中一個姓,至此豐臣氏不復存在,現今豐臣姓的日本人基本上是崇拜秀吉才改的。.

新!!: 大友義統和豐臣氏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新!!: 大友義統和足利義昭 · 查看更多 »

軍師官兵衛

《軍師官兵衛》(ぐんしかんべえ)為NHK第53部大河劇,2014年1月5日起開始播出。由岡田准一主演。.

新!!: 大友義統和軍師官兵衛 · 查看更多 »

黑田孝高

黑田孝高()日本戰國安土桃山時代武將,亦為天主教徒大名。小寺家臣、姬路城主黑田职隆之子,母親是小寺政職之養女小寺氏,其妻為之女,兒子黑田長政為筑前國福岡藩初代藩主。 諱為「祐隆」(すけたか)、「孝隆」(よしたか),後改為「孝高」,一般通稱黑田官兵衛,出家法號為黑田如水。以身為豊臣秀吉心腹的立場,在軍略與外交工作方面都相當活躍。與竹中重治(半兵衛)是秀吉身邊最重要的參謀雙璧,對其取得天下的過程有重大影響,後世並稱為「兩兵衛」。.

新!!: 大友義統和黑田孝高 · 查看更多 »

黑田長政

黑田長政()是安土桃山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筑前福岡藩第一代藩主。 父親是豐臣秀吉的軍師黑田孝高(官兵衛、如水)。因為九州征伐的功績而成為中津的大名,在文祿慶長之役等戰事中亦相當活躍。特別在關原之戰中立下很大戰功,因此被賜予筑前名島52萬3千石並成為福岡藩初代藩主。與父親孝高同樣是吉利支丹大名,但是後來棄教。.

新!!: 大友義統和黑田長政 · 查看更多 »

龍造寺氏

龍造寺氏是日本戰國時代在肥前東部(現在的佐賀縣)由國人成長為支配九州西北部的戰國大名之一族。.

新!!: 大友義統和龍造寺氏 · 查看更多 »

薩摩國

薩摩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薩州。薩摩国的領域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鹿兒島縣西部。長官為薩摩守。.

新!!: 大友義統和薩摩國 · 查看更多 »

關原之戰

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新!!: 大友義統和關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肥後國

肥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肥州。肥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熊本縣。.

新!!: 大友義統和肥後國 · 查看更多 »

肥前國

肥前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肥州。肥前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的佐賀縣及扣除壹岐島和對馬島後的長崎縣。.

新!!: 大友義統和肥前國 · 查看更多 »

長宗我部元親

長宗我部元親(),為日本戰國時代土佐大名、土佐七雄之一,外號「鬼若子」。.

新!!: 大友義統和長宗我部元親 · 查看更多 »

長門國

長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長州。長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山口縣的西北半部。.

新!!: 大友義統和長門國 · 查看更多 »

酗酒

酗酒(alcoholism),又稱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 AUD)或酒精依賴症候群(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其為飲用酒精所致相關問題的廣義用語,過去將之分成與酒精依賴兩種主要類型。在醫學領域中,酗酒是指當某人出現以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狀況時:長期飲入大量酒精且難以減量、耗費大量時間取得酒精飲入、強烈渴望酒精、使用酒精後喪失責任能力、使用後造成社交問題、使用酒精而引發健康問題、使用後造成危險的情境、停用酒精後發生戒斷、使用時產生。使用酒精會影響全身各部位,特別是腦部、心臟、肝臟、胰臟以及免疫系統,進而導致心理疾病、科爾薩科夫氏症候群、心律不整與肝硬化,對於其他疾病則會增加癌症的風險。懷孕時飲用酒精會影響胎兒而導致胎兒酒精綜合症。女性對於酒精造成身體與心理危害作用的感受性往往大於男性。 遺傳因子以及環境都有一半的機率互相影響導致酗酒。一個人若有父母或兄弟姊妹其中一位有酗酒情況發生,自己會比一般人高達三至四倍的機率成為酗酒者。環境因素包含社會、文化與行為上的影響。高壓狀況、焦慮以及廉價又垂手可得的酒精,會增加酗酒的機率。人們會持續維持小部分的飲酒來避免或改善戒酒的後遺症,這種情形會持續數月才能戒酒。醫療上的酗酒定義包含了身體與心理上的病症。問卷調查與相關的血液測試可檢測出人們是否酗酒。更多的資訊則需由診斷來確診。 事先預防養成酗酒的習慣可藉由酒類銷售的限制與規範,以及課來增加購買酒類的成本,以及提供較不昂貴的治療方式。治療方式會有幾個步驟;因為在戒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如等醫療問題,必須小心控制。一個較普遍的做法是使用如地西泮等苯二氮平類藥物,可用於經核准的醫療保健機構,或可嚴密監控患者的環境中。若有其它的癮頭或精神上的疾病時,則會讓治療變得更複雜。在幫助酗酒者遠離酒精的戒酒贊助計畫如集體治療或中,匿名戒酒會是經常被使用的方式。預防再次飲酒也會使用抗癮劑如雙硫侖、或等藥物。 據世界衛生組織 估計,2010年全球有2.08億人酒精中毒(佔15歲以上人口的4.1%)。在美國大約有1700萬(7%)的成人和70萬 (2.8%)12到17歲的青少年受到影響。其中男性青壯年居多,中、老年的比例慢慢變少。酒精中毒者的比率在非洲最低,只有1.1%,而 最高是在東歐,有11%。酒精中毒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數,從1990年的11.2萬人提高到2013年的13.9萬人。一般相信,共330萬個死亡案例(佔所有死亡人數的5.9%)是肇因於酒精。酒精中毒通常會減少個人10年的預期壽命。2006年,它造成美國224億美金的經濟損失。英語中有很多帶貶義的俚語,習用於稱呼酒精中毒者,例如:tippler, drunkard, dipsomaniac和souse等。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用「酒精依賴症」(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取代不精確的「酒精中毒」(alcoholism)。.

新!!: 大友義統和酗酒 · 查看更多 »

耳川之戰

耳川之戰是在天正6年(1578年),豐後國的大友宗麟與薩摩國的島津義久以日向高城川原(宮崎縣木城町)為主戰場發生激烈衝突的合戰。別稱「高城川之戰」、「高城川原之戰」。與今山之戰、沖田畷之戰同屬九州三強爭霸間的著名戰役。.

新!!: 大友義統和耳川之戰 · 查看更多 »

NHK大河劇

NHK大河劇(大河ドラマ)是日本放送協會(NHK)自1963年起每年製作一檔的電視連續劇的系列名稱,於每星期日晚間八點(日本時間)在NHK綜合頻道播出,每集播出時間為四十五分鐘,一年製作約五十集(不過在1993年到1994年這兩年,則一共拍了三齣戲)。大河劇是以歷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的時代劇。.

新!!: 大友義統和NHK大河劇 · 查看更多 »

武藏國

武藏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武州。武藏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東京都(不含東京都的外島)及埼玉縣、神奈川縣的東北部。.

新!!: 大友義統和武藏國 · 查看更多 »

母里友信

母里友信(1556年-1615年7月1日)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武將。黑田氏家臣。本姓曾我氏。父親是播磨國妻鹿的國人曾我一信。妻子是大友宗麟的女兒。通稱太兵衛、多兵衛。 槍術優秀,作為剛力的勇將而為人所知,與栗山利安一同擔任黑田軍先手兩翼的大將。黑田二十四騎、黑田八虎之一。在福岡縣福岡市的民謠「黑田節」中,有打賭喝酒而獲得福島正則的名槍「日本號」的逸話。 名字中的姓氏因為是讀作「もり」而被江戶幕府的文書等誤記作「毛利」,而實際上因為有一段時期曾改姓「毛利」而被記作「毛利但馬」「毛利太兵衛」。而在黑田家中正式的讀音是「ぼり」,在福岡縣內(福岡市博物館等)到現在亦是這樣讀。 一說指母里氏與出雲國尼子氏有關連(亦有說法指,出自出雲國母里〔望里〕,從《出雲國風土記》的時代開始是島根縣安來市的地名)。播磨國人,本貫被認為是現在的兵庫縣加古郡稻美町母里。.

新!!: 大友義統和母里友信 · 查看更多 »

毛利輝元

毛利輝元(1553年2月4日-1625年6月2日)是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大名。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長州藩第一代藩主。父親是毛利隆元,母親是內藤興盛之女,幼名幸鶴丸。.

新!!: 大友義統和毛利輝元 · 查看更多 »

毛利氏

大江系毛利氏是日本氏族,原姓大江。是鎌倉時代大江廣元四男大江季光的後代。最初在越後國生活。後來遷往至安藝國。從國人成為了大名,最興盛的時代曾統領達七國。在關原之戰後,領地只剩下長門國及周防國兩國,成立長州藩並維持到幕末。江戶時代末期,長州藩出現許多優秀的志士,是成就明治維新的原動力。 據說長州藩每年新年會的慣例,家臣會詢問藩主「今年倒幕時機如何?」藩主會回答「時機尚早」,此慣例持續至德川幕府倒台為止。.

新!!: 大友義統和毛利氏 · 查看更多 »

永祿

永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弘治之後,元龜之前。指1558年到156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輝、足利義榮、足利義昭。.

新!!: 大友義統和永祿 · 查看更多 »

江戶

江戶()是日本東京之舊稱,特別是指江戶時代的東京,以江戶城(今皇居)為城市的中心。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氏以江戶城做為居所,並將幕府設置於此,使江戶成為當時日本實質的政治中心。江戶幕府與江戶時代便是得名於此。 江戶的市區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江戶城西側的「」、以及東側的「下町」。做為江戶幕府的直轄地,江戶同時是德川氏(德川將軍家)的城下町,別稱「武陽」()。江戶幕府的將軍大多居住於江戶城,但日本的政治中心在幕末時代轉移到京都二条城,而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就任後完全沒在江戶城居住過。進入明治時代後,江戶被更名為東京,並取代京都成為日本首都至今。.

新!!: 大友義統和江戶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大友義統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洗禮

洗禮(英语:Baptism),又稱浸禮、聖洗聖事、施洗、受洗,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東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新!!: 大友義統和洗禮 · 查看更多 »

清田正成

清田 正成(?-?),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四郎、政太郎,又名岡村又兵衛。大友、立花家臣。父為清田鑑信、兄為清田鎮忠。有子太郎內記重安、三郎權兵衛重次,養子次郎治部允大膳亮正登。.

新!!: 大友義統和清田正成 · 查看更多 »

戰國大名

戰國大名(せんごくだいみょう)指日本戰國時代一元化支配數郡至數國領域的大名。.

新!!: 大友義統和戰國大名 · 查看更多 »

戶次川之戰

戶次川之戰(へつぎがわのたたかい),在天正14年12月12日(1587年1月20日)發生,是島津家久率領的島津軍與長宗我部元親・長宗我部信親父子、仙石秀久、大友義統和十河存保率領的豐臣軍的一場戰事。.

新!!: 大友義統和戶次川之戰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大友義統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大友義統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文祿之役

#重定向 萬曆朝鮮之役#第一次衝突.

新!!: 大友義統和文祿之役 · 查看更多 »

文禄

文禄(元年:1592年—末年:1596年)是日本後陽成天皇的第二个年号。日本使用这个年号共五年。.

新!!: 大友義統和文禄 · 查看更多 »

日向國

日向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日州或向州。日向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宮崎縣。.

新!!: 大友義統和日向國 · 查看更多 »

旗本

旗本〈はたもと〉是中世紀到近代的日本武士的一種身分。一般是指在江戶時代石高未滿一萬石,但有資格在將軍出場的儀式上出現,且家格在御目見以上的德川將軍家的直屬家臣團的統稱。即使薪酬只有二百石的家臣,若家格為御目見以上都視為旗本,否則稱為御家人。旗本所統治的領地稱作知行所。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旗本一詞最初指的是在戰場上守護主君軍旗的武士團。.

新!!: 大友義統和旗本 · 查看更多 »

慶長

慶長是一個日本年號,接在文禄之後,元和之前。即公元1596年到1615年為止之間。這時代的天皇是後陽成天皇、後水尾天皇 。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康、德川秀忠。.

新!!: 大友義統和慶長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