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外雙溪和淡水河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外雙溪和淡水河之间的区别

外雙溪 vs. 淡水河

外雙溪位於台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基隆河的支流,流域分佈於台北市士林區、北投區。其上游為內雙溪,發源於大屯火山彙擎天崗附近,先向南流後轉向西,與右側流入之菁礜溪(碧溪)會合後,始稱為外雙溪。續往西流匯集各支流後,由雙溪口進入台北盆地;再與磺溪(紫明溪)會合後,於洲美後港二號橋附近注入基隆河。 外雙溪流域有芝山岩、雙溪公園、中影文化城、故宮博物院、聖人瀑布等景點,磺溪上游則有多處溫泉,均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係臨外雙溪,聯外道路因而得名「臨溪路」。 淡水信義線在芝山站與士林站間跨過外雙溪。. 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幾占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之间外雙溪和淡水河相似

外雙溪和淡水河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基隆河台北盆地士林區北投區內厝溪內雙溪石角溪 (臺北市)磺溪 (臺北市)菁礜溪臺北市松溪 (臺北市)水系新安溪

基隆河

基隆河是位於臺灣北部的河川,也是淡水河三大上游支流之一,為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全長86.4公里,橫跨新北市、基隆市與臺北市。該河川雖以「基隆」為名,但實際上主流及其支流主要分布於新北市與臺北市,實際流經基隆市之河段僅約15公里(佔15%)。.

基隆河和外雙溪 · 基隆河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台北盆地

臺北盆地是臺灣北部的一個地理區域,是臺灣第二大盆地,海拔20公尺以下的平地面積約243平方公里。臺北盆地北側為大屯火山群,西鄰林口臺地,南接雪山山脈,東南邊則是松山丘陵。臺北盆地的形狀接近三角形。三個端點分別是:.

台北盆地和外雙溪 · 台北盆地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方,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為最高(1,120公尺);東南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 士林區宜住宜商,市況繁榮,為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區,其人口僅次於大安區。蔣中正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與臺北唯一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市民假日的好去處,臺北捷運劍潭站旁的士林夜市揚名國際。臺灣著名高級住宅區天母外籍人士眾多,係因大使館以及臺灣四所外僑學校坐落之故。士林區文教設施亦豐,以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首、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社教場所均位於本區,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士林區為玫瑰,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士林區和外雙溪 · 士林區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北投區

北投區是臺灣臺北市最北邊、以及面積第二大的行政區,著名的北投溫泉及關渡風景區也位在此區。臺灣温泉史源頭在北投,於1896年由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在此設立臺灣第一家温泉旅館「天狗庵」。。其東側以磺溪上接中山樓右側山脊至馬槽橋沿山溝、南側以基隆河與士林區相望,北側鄰新北市三芝區與金山區,西側與新北市淡水區為鄰。 此區自然資源豐富,陽明山國家公園即位於此區及士林區。此區醫療資源亦豐,許多醫療中心、醫護院校均位於本區,是故未來本區欲開發之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將以生技醫藥產業為主軸。2010年臺北市政府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北投區為櫻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北投區和外雙溪 · 北投區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內厝溪

內厝溪位於臺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內雙溪的支流,河長4.2公里,流域面積2.4平方公里臺北市政府建設局,分佈於台北市士林區東部。主流發源於標高799公尺之擎天山南側,向南流經內寮、內屋、菜刀崙,於礁坑注入內雙溪。.

內厝溪和外雙溪 · 內厝溪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內雙溪

內雙溪位於台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外雙溪的源流,流域分佈於台北市士林區東部。主流發源於陽明山山脈擎天崗附近,向南流經新圳頭、車丁腳、內雙溪(地名),後轉向西南流,經礁坑至明德樂園與右側流入之菁礜溪(碧溪)會合後,始稱為外雙溪。 內雙溪中游有聖人瀑布(半山泉),規模頗大,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內雙溪和外雙溪 · 內雙溪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石角溪 (臺北市)

石角溪又名蘭雅溪,位於臺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外雙溪的支流,河長5.84公里楊萬全,大屯火山彙南坡面的水文研究,台灣水文論文集,2000年5月,第139頁,流域分佈於台北市士林區中部偏西的芝山岩一帶。發源於白雲山南側,流經下東勢、石角而注入外雙溪。 由於每逢大雨,石角溪水就會混濁,所以當地人稱為濁水港。.

外雙溪和石角溪 (臺北市) · 淡水河和石角溪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磺溪 (臺北市)

溪(又稱南磺溪、Southern Sulfur creek)位於台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外雙溪的支流。流域分佈於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磺溪的後段亦為北投區及士林區的界河。上游又稱陽明溪,發源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七星山小油坑,流經竹子湖、過峰頂橋後匯入另一個發源於竹子湖西側的源流下湖溪,之後在頂北投一帶匯入支流紫明溪後始稱磺溪,然後於猴洞附近匯集來自華岡地區的支流松溪後成為北投、士林的邊界河流,最後於外雙溪沿溪道路之「建德橋」(士林之「司法院法官學院」、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辦公廳舍」旁)下注入基隆河的支流外雙溪。.

外雙溪和磺溪 (臺北市) · 淡水河和磺溪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菁礜溪

菁礜溪,又名碧溪,位於臺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外雙溪的支流,流域分佈於台北市士林區中部偏東。最遠源流為冷水坑溪,發源於七星山旁的冷水坑,流經下過溪(地名)、陳厝、崙子尾、太平尾,於明德樂園附近與內雙溪會合,改稱外雙溪。 「菁」指大菁,是一種製作藍染料的植物,「礐」音同「確」,台語意指坑池。從前人們常於山中溪邊以石塊堆積成凹池,以便浸泡大菁製作藍色染料,稱為「菁礐」。本溪因上游多菁礐而得名。 沿菁礜溪流域修建的平溪產業道路、平菁街為台北盆地通往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孔道之一,陽明山花季交通管制時常作為替代道路之用。.

外雙溪和菁礜溪 · 淡水河和菁礜溪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外雙溪和臺北市 · 淡水河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松溪 (臺北市)

松溪位於臺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磺溪的支流,河長2.93公里,流域面積4.5平方公里楊萬全,大屯火山彙南坡面的水文研究,台灣水文論文集,2000年5月,第139頁,分佈於台北市士林區、北投區山區交界處。其源頭為七星山南側標高約1,100公尺處,約在陽明山中山樓附近,往西南流經紗帽山與華岡之間,續流經半嶺於猴洞附近注入磺溪。 松溪水源來自山壁湧出的溫泉,靠近溪邊還能夠聞到淡淡的硫磺味。.

外雙溪和松溪 (臺北市) · 松溪 (臺北市)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水系

水系是指海洋、河流、湖泊等构成的水网系统,多依照江河、湖泊的支流和源流逐级形成的网状结构划分。.

外雙溪和水系 · 水系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新安溪

新安溪位於臺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外雙溪的支流,流域面積5.7平方公里,分佈於台北市士林區中部。發源於山仔后南側,向東南流經中庸、下竹林,於新安彙集左側發源於燒羹寮的支流,續南流經莊子頂、國立故宮博物院東側,於東吳大學附近注入外雙溪。.

外雙溪和新安溪 · 新安溪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外雙溪和淡水河之间的比较

外雙溪有34个关系,而淡水河有28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4.04% = 13 / (34 + 288)。

参考

本文介绍外雙溪和淡水河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