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夏季大三角和拜耳命名法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夏季大三角和拜耳命名法之间的区别

夏季大三角 vs. 拜耳命名法

夏季大三角星際圖 夏季大三角(又名:夏秋大三角)是在天球上想像出來的三角形,由天琴座的織女星、天鷹座的牛郎星及天鵝座的天津四組成,其中织女星位于这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這三顆星分别是它们所在星座中最明亮的星。. 拜耳命名法(Bayer designation)是一種恆星命名法,它以一個希臘字母做前導,後面伴隨著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拜耳命名的原始清單載有的恆星共有1,564顆。 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拜耳於1603年在他的星圖《測天圖》(Uranometria)中,首先有系統的為許多亮星命名。拜耳在他的星圖上,使用小寫的希臘字母,像是α、β、γ、等等為前導,分配給星座中的每一顆星,再與恆星所在星座的拉丁文所有格結合,組成恆星的名字(參見所有格的星座列表,在中文則是字母跟隨在星座名稱之後)。例如,畢宿五命名為金牛座α,它的意思就是在金牛座排序為第一顆的恆星。 單一個星座可能包含50顆甚至更多的恆星,但是希臘字母只有24個,當這些字母用完之後,拜耳開始使用小寫的拉丁字母:因此便會有船底座s和半人馬座d等名稱。在星星數量極多的星座內,拜耳最終使用到大寫的拉丁字母,像是天蝎座G和船帆座N。拜耳使用的最後一個大寫字母是Q。.

之间夏季大三角和拜耳命名法相似

夏季大三角和拜耳命名法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天鷹座織女一

天鷹座

天鹰座是赤道带星座之一;在天箭座之南,人马座之北,大部分在银河内。.

夏季大三角和天鷹座 · 天鷹座和拜耳命名法 · 查看更多 »

織女一

織女一又稱為織女星或天琴座α(α Lyr,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它與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樣,是非常靠近地球的恆星,距離地球只有25.3光年;它也是太陽附近最明亮的恆星之一。在中國古代的「牛郎織女」神話中,織女為天帝孫女,故亦稱天孫。 天文學家對織女星進行過大量的研究,因此它「無疑是天空中第二重要的恆星,僅次於太陽」。織女星大約在西元前12,000年曾是北半球的極星,但因歲差現象地球自轉軸傾斜,再加上日月對地球各部份的引力並不一致,使地球自轉軸緩慢轉圈,週期約兩萬六千年,稱為歲差現象。,它在13,727年會再度成為北極星,屆時它的赤緯會達到+86°14'。織女星是太陽之外第一顆被人類拍攝下來的恆星,也是第一顆有光譜記錄的恆星。它也是第一批經由視差測量估計出距離的恆星之一。織女星也曾是測量光度亮度標尺的校準基線,是UBV測光系統用來定義平均值的恆星之一。在北半球的夏天,觀測者多半可在天頂附近的位置見到織女星,因為身為天文學上星等的標準,其視星等被定義為0等,因此天文學家會以織女星作為光度測定的標準。 織女星的年齡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但是因為它的質量是太陽的2.1倍,因此它的預期壽命也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這兩顆恆星目前都在接近壽命的中點上。織女星的光譜分類為A0V,其溫度比天狼星的A1V高一點。它仍处於主序星階段,透過把核心內的氫聚變成氦來發光發熱。織女星比氦重(原子序數較大)的元素豐度異常的低,織女星光度有輕微的周期性變化,因此天文學家懷疑它是一顆變星。它的自轉相當快速,赤道自轉速度是每秒274公里。離心力的影響導致恆星的赤道向外突起,溫度的變化通過光球表面在極點達到最大值。地球上的觀測者視線正朝著織女星的極點。天文學家經過測定後,得知織女星每12.5小時自轉一周,整顆恆星呈扁平狀,赤道直徑比兩極大了23%。 天文學家觀測到織女星紅外線輻射超量,顯示織女星似乎有塵埃組成的拱星盤。這些塵粒可能類似於太陽系的柯伊伯带,是岩屑盤中的天體碰撞產生的結果。這些由於塵埃盤造成紅外線輻射超量的恆星被歸類為類織女恆星。織女星盤的分布並不規則,顯示至少有一顆大小類似木星的行星環繞著織女星公轉。.

夏季大三角和織女一 · 拜耳命名法和織女一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夏季大三角和拜耳命名法之间的比较

夏季大三角有19个关系,而拜耳命名法有4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94% = 2 / (19 + 49)。

参考

本文介绍夏季大三角和拜耳命名法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