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夏原吉和李景隆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夏原吉和李景隆之间的区别

夏原吉 vs. 李景隆

夏原吉(),字維喆。祖籍江西德興,居於湖廣行省潭州府湘陰縣縣城夏家橋。明朝初期官員,長期擔任戶部尚書。 夏原吉早年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年间,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靖难之役后,为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此后又相继辅佐明仁宗、明宣宗,政绩卓越。宣德五年(1430年)逝世,赠太师,谥忠靖。. 李景隆(),小名九江,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之子,襲父爵封曹國公。靖難之役時,為建文帝大將,屢屢敗於燕王朱棣。朱棣南下時,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投降,建文帝失蹤,燕王朱棣即位。永乐二年(1404年),被削爵圈禁,永乐末年去世。.

之间夏原吉和李景隆相似

夏原吉和李景隆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东宫三师建文建文帝礼部尚书靖难之役永乐 (明朝)朱元璋朱棣朱橞明史

东宫三师

东宫三师,或稱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为了培养皇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东宫三师的辅官为「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东宫三师与三少后世渐为榮譽職,單純成為高級虛銜,並不負責教導太子。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亦設有東宮三師,負責教導王世子。.

东宫三师和夏原吉 · 东宫三师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建文

建文(1399年-1402年6月)为中國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詔恢復建文年號。 值得注意的是,明成祖一直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一些学者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

夏原吉和建文 · 建文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建文帝

明惠宗朱允炆(),或稱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由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入南京應天府,是為明成祖,惠宗隨後下落不明。大臣梅殷諡其為「孝愍皇帝」,上廟號「神宗」,但不被成祖承認,故不使用。直到南明時,弘光帝追谥其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谥其為「恭閔惠皇帝」,故也作「明惠帝」。.

夏原吉和建文帝 · 建文帝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礼部尚书

部尚书,中國、越南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長、外交部長,雅称禮書、宗伯、大宗伯、春官卿、宗卿。.

夏原吉和礼部尚书 · 李景隆和礼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靖难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間发生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者還有南梁時的侯景、馬楚時的馬希萼等人(因割據政權的中央政府軍力有限),但大一統王朝則惟此一例,絕無僅有。.

夏原吉和靖难之役 · 李景隆和靖难之役 · 查看更多 »

永乐 (明朝)

永乐(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夏原吉和永乐 (明朝) · 李景隆和永乐 (明朝)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夏原吉和朱元璋 · 朱元璋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朱棣

#重定向 明成祖.

夏原吉和朱棣 · 朱棣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朱橞

谷王朱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母郭惠妃為滁陽王郭子興女,明朝第一代亦為唯一一代谷王,王妃周氏,兵馬指揮周鐸之女。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1391年5月17日)受封谷王,之所以稱作谷王,是因為就藩地宣府古名上谷郡。一作如意王。 他在位二十六年,並在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十二日(1395年4月1日)就藩宣府。建文四年二月初四(1402年3月7日)改封長沙,又增加歲祿二千石。 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1402年7月13日),靖難之役末期燕王圍攻南京城時,與李景隆共同投降並開其鎮守的南京金川門讓燕王軍隊進城,史稱金川門之變。 朱橞在封國日益無道,奪人民地田,侵吞稅款,又殺無罪之人。長史虞廷綱諫之,朱橞反誣虞廷綱誹謗,斬之。後來朱橞密謀謀反,被蜀獻王朱椿向明成祖告發,終於在永樂十五年二月初六(1417年2月22日)和二位兒子一起被明成祖削為庶人,与家人一同囚禁于徽州新安卫公署内,谷國被撤除。宣德三年(1428年)朱橞在囚禁中去世,其家属取赴京,后安置凤阳、庐州。.

夏原吉和朱橞 · 朱橞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夏原吉和明史 · 明史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夏原吉和李景隆之间的比较

夏原吉有82个关系,而李景隆有6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6.85% = 10 / (82 + 64)。

参考

本文介绍夏原吉和李景隆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