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和羅發號事件相似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和羅發號事件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墾丁國家公園,屏東縣,排灣族,恆春半島,恆春鎮。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在戰後時期第一個成立的國家公園,成立於1984年,隸屬內政部營建署,下設管理處。全境位於屏東縣、台灣本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陸地面積約18,084公頃,海域面積約15,206公頃,合計近33,290公頃,園區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24公里,全境屬热带,為臺灣熱門觀光勝地之一。.
墾丁國家公園和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 墾丁國家公園和羅發號事件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排灣族
排灣族(排灣語:Payuan,正書法制定前以 Paiwan 拼寫。)為台灣原住民,大致發源於北大武山(Kavulugan)一帶,屬於南島民族。 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分布北起三地門鄉,南達屏東縣恆春鎮,東到台東縣太麻里鄉以南海岸。包括屏東縣、台東縣境內,為人口第二多之原住民族,總約十萬餘人。特以長嗣傳承制、階級制度(依不同部落包含領袖、貴族、勇士、平民等階級。)、巫術及工藝文化出名,並擁有融合並涵化其他文化之多元特質。.
恆春半島
恆春半島位於臺灣屏東縣,因恆春鎮得名,是臺灣全島最南處。恆春半島三面環海,西臨臺灣海峽,南為巴士海峽,東鄰太平洋,唯有半島北端是與臺灣本島銜接,故有海洋水氣調節,且半島地形高度多數低於800公尺,乃為中央山脈陡降所賜而使海風可輕易越過,特此環境因素有別於臺灣本島。恆春半島亦為旅遊勝地,以墾丁國家公園著稱,但由於該地之地理位置與地形,而常受到颱風與落山風之侵擾。.
恆春鎮
恆春鎮位處恆春半島南端,隸屬於屏東縣,是台灣最南端的行政區,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台灣海峽(南海),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由於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恆春的古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舊時為排灣族斯卡羅王國領土。十九世紀中葉,恆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由於此地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沈葆楨將其改名為「恆春」。 每年約九月到次年三月,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順著高聳的中央山脈向南吹,到了恆春半島時由於山脈陡降,季風順著地形加速吹向海洋,形成了風勢強勁的「落山風」。由於陽光充足加上強烈乾熱的落山風,造就了適合栽種的洋蔥盛產。此外恆春在1901年引進了瓊麻,用以製造繩索、麻袋等民生用品,在日治時代的殖民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博得「東洋之光」的美名,雖然現已沒落,但瓊麻也成了恆春的標誌。 恆春地處熱帶性氣候,南方的海岸有珊瑚礁地形,加上自然生態豐富,1982年,台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就在此成立,本鎮的鵝鑾鼻燈塔亦是台灣本島最南的點。 2006年12月26日,中央氣象局屏東恆春地震站西偏南方22.89公里的呂宋海峽(巴士海峽)海域錄得--的地震。這次地震除了在臺灣造成人命傷亡和建築物損毀外,更造成多條海底電纜中斷,導致東亞區內互聯網、國際電話服務受阻,造成難以估算的經濟損失。.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和羅發號事件的共同点。
- 什么是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和羅發號事件之间的相似性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和羅發號事件之间的比较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有21个关系,而羅發號事件有4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8.06% = 5 / (21 + 41)。
参考
本文介绍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和羅發號事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