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塞內岡比亞和塞内加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塞內岡比亞和塞内加尔之间的区别

塞內岡比亞 vs. 塞内加尔

塞內岡比亞(Confédération de Sénégambie),全稱塞內岡比亞邦聯,是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和岡比亞所組成的邦聯。兩國在1981年12月12日簽署合作協議,1982年2月1日邦聯正式建國。1989年9月30日,邦聯解散。塞內加爾和岡比亞在民族和文化上相似之處很多,兩國因列強的殖民地分割而分裂。塞內加爾屬法國,岡比亞則屬於英國。兩國在合併之後,圍繞聯邦主導權產生爭執而分裂。在分裂之後,兩國仍然保持了密切的往來。. 塞内加尔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Sénégal),簡稱塞內加爾,西非国家,位于塞内加尔河的南岸,首都达喀尔。它的西边是大西洋,北边是毛里塔尼亚,东边是马里,南边是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在塞内加尔的包围之中,佛得角群岛在距离其海岸约560公里处。.

之间塞內岡比亞和塞内加尔相似

塞內岡比亞和塞内加尔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半总统制一院制冈比亚達喀爾西非法语

半总统制

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ism)又名雙首長制、混合制,是一種同時具有「總統制」和「議會制」特徵的共和制政體。半總統制的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有一些特殊的權力,總理領導的內閣有相對較穩固的地位,但國會的權力相對較小。 半總統制政體始于德國的威瑪共和國時期,並以法國最為典型。法國第五共和汲取了第三共和和第四共和議會制失敗的教訓,因此開創並執行半總統制半議會民主制(半總統制),維持到現時法國的政體,至今並未改變。半總統制在某些國家因總統及總理所不同政黨,憲政慣例不健全容易出現政治強人,容易出現政爭及憲政危機。.

半总统制和塞內岡比亞 · 半总统制和塞内加尔 · 查看更多 »

一院制

一院制是指国家的议会只设一个院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立法和通过议案比较简便,亦避免冗长的立法程序。.

一院制和塞內岡比亞 · 一院制和塞内加尔 · 查看更多 »

冈比亚

岡比亞(The Gambia),全称甘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Gambia),西部非洲國家,陸上被塞内加爾環繞,面积11,295平方公里,是非洲大陆最小的國家。岡比亞河貫通國家中央,流往大西洋。1965年岡比亞脫離英國獨立。岡比亞人口191万(2014年),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冈比亚和塞內岡比亞 · 冈比亚和塞内加尔 · 查看更多 »

達喀爾

达喀尔(Dakar)是塞内加尔的首都,位于佛得角半岛,面朝大西洋海岸。它是塞内加尔最大的城市,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因此对于泛大西洋和欧洲贸易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启运点,这也帮助了达喀尔成长为一个区域性港口。 达喀尔是主要的行政中心,是塞内加尔国民议会及总统官邸所在地。現在有開羅-達卡高速公路和非洲西部沿海橫貫高速公路與鄰國交通往來。.

塞內岡比亞和達喀爾 · 塞内加尔和達喀爾 · 查看更多 »

西非

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陆南北分界线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区,为地理、人种和文化过渡地带。 非洲大陆南大西洋海岸线在这一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黄金海岸而闻名。奴隶贸易在这里被人操纵,现在绝大多数非洲裔美国人就是当时从西非贩运到美国的奴隶的后代。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区大部分为热带地区和热带雨林,以前人们沿这条海岸线穿行这一地区。聯合國西部非洲次分區包括十六個國家和一個屬地:.

塞內岡比亞和西非 · 塞内加尔和西非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塞內岡比亞和法语 · 塞内加尔和法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塞內岡比亞和塞内加尔之间的比较

塞內岡比亞有12个关系,而塞内加尔有4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0.34% = 6 / (12 + 46)。

参考

本文介绍塞內岡比亞和塞内加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