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基隆北海岸和基隆郡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基隆北海岸和基隆郡之间的区别

基隆北海岸 vs. 基隆郡

基隆北海岸,或稱大基隆地區,為位在台灣東北部的一個都會區,相當於日治時期的台北州基隆郡,又因以基隆市為區域中心而得名。 「基隆北海岸」此一名稱,為基隆與台灣東北海岸地區之合稱。基隆北海岸地區的自然地標,一個是座落在新北市瑞芳區的基隆山,另一個則是位在基隆港外海的基隆嶼。其中,基隆嶼從台灣最北的石門區到鼻頭角的沿海皆可看到。. 基隆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隸屬臺北州。管轄範圍等同於今日的大基隆地區。其版圖外貌像是反轉後的大不列顛島。 基隆郡役所設於基隆市。基隆郡管轄基隆街、瑞芳街、--、--、--、--、--、--。轄域即今新北市瑞芳區、萬里區、金山區、貢寮區、雙溪區、平溪區、基隆市全域等地。其中基隆街於1924年升格臺北州轄基隆市。平溪--原屬七星郡,1932年改隸基隆郡。.

之间基隆北海岸和基隆郡相似

基隆北海岸和基隆郡有(在联盟百科)22共同点: 基隆市基隆街 (基隆郡)台灣日治時期七堵區七堵庄平溪區平溪庄國民政府瑞芳區瑞芳街萬里區萬里庄貢寮區貢寮庄臺北州臺灣清治時期金山區 (台灣)金山庄雙溪區雙溪庄暖暖區新北市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基隆北海岸和基隆市 · 基隆市和基隆郡 · 查看更多 »

基隆街 (基隆郡)

基隆街為台灣日治時期中期(1920年至1924年間)存在之行政區,位於台北州基隆郡。轄屬範圍包含今基隆市的中山、中正、仁愛、信義、安樂等5個區。.

基隆北海岸和基隆街 (基隆郡) · 基隆街 (基隆郡)和基隆郡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台灣日治時期和基隆北海岸 · 台灣日治時期和基隆郡 · 查看更多 »

七堵區

七堵區是台灣基隆市的行政區之一,位於基隆市西南方,為基隆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由於基隆港附近腹地有限,加上七堵車站成為台鐵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主要起點和終點站,近年已逐漸發展為基隆第三都心。.

七堵區和基隆北海岸 · 七堵區和基隆郡 · 查看更多 »

七堵庄

七堵--,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基隆郡。今基隆市七堵區、暖暖區及安樂區一部。.

七堵庄和基隆北海岸 · 七堵庄和基隆郡 · 查看更多 »

平溪區

平溪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境內多山,為新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人口少於五千人,每年農曆新年後的放天燈是平溪最為人所熟知的重要活動之一。.

基隆北海岸和平溪區 · 基隆郡和平溪區 · 查看更多 »

平溪庄

平溪--,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原屬臺北州七星郡,1932年(昭和七年)2月1日改隸屬臺北州基隆郡。今新北市平溪區。.

基隆北海岸和平溪庄 · 基隆郡和平溪庄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和基隆北海岸 · 國民政府和基隆郡 · 查看更多 »

瑞芳區

芳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全市東北方,左側與臺灣省基隆市相鄰。昔日以礦業繁一時,1990年代以來發展出以礦業文化為中心的觀光業。.

基隆北海岸和瑞芳區 · 基隆郡和瑞芳區 · 查看更多 »

瑞芳街

芳街,為1938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基隆郡。今新北市瑞芳區。1920年~1938年原為瑞芳--,昭和13年(1938年)2月11日升格為街(府令7號)。.

基隆北海岸和瑞芳街 · 基隆郡和瑞芳街 · 查看更多 »

萬里區

萬里區(官方英譯為Wanli,在平埔族巴賽語中稱為Masu)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新北市北部,緊鄰臺灣省基隆市。萬里區靠海因此以漁業與濱海的觀光業為主,境內以野柳風景特定區與其內的「女王頭」風化地形知名。鄰近金山區的大鵬里的加投(Kataw)聚落設有萬里溫泉區,與金山溫泉連成一氣。.

基隆北海岸和萬里區 · 基隆郡和萬里區 · 查看更多 »

萬里庄

萬里--,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基隆郡。今新北市萬里區。.

基隆北海岸和萬里庄 · 基隆郡和萬里庄 · 查看更多 »

貢寮區

貢寮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是新北市、也是台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區內的三貂角是台灣本島的最東端,東臨太平洋。 貢寮人口稀少、開發度低,因此境內的龍門被選為飽受爭議的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之設置地點。.

基隆北海岸和貢寮區 · 基隆郡和貢寮區 · 查看更多 »

貢寮庄

貢寮--,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基隆郡。今新北市貢寮區。.

基隆北海岸和貢寮庄 · 基隆郡和貢寮庄 · 查看更多 »

臺北州

臺北州為大日本帝國的行政區劃之一,由原臺北廳合併宜蘭廳及桃園廳的三角湧支廳而成。其下管轄三市九郡,州治設於臺北市,轄域包括今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

基隆北海岸和臺北州 · 基隆郡和臺北州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基隆北海岸和臺灣清治時期 · 基隆郡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金山區 (台灣)

金山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地處新北市北部。金山區境內有台灣位置最北的溫泉——金山溫泉,日治時期曾在此處設置總督行館開發溫泉休憩,近年來又因溫泉旅遊的熱潮而逐漸受到重視。除此之外,由於與陽明山的交通便捷,也使金山區成為了北海岸的重要遊憩點。金山區是北濱地區的精華所在,擁有鑲嵌著突出岬角、弧形沙灘的綿長海岸線,及翠綠的山川田園,由磺溪沖積而成的肥沃平原,從大屯火山麓一直向海延伸,密佈著形狀不規則的水田。海岸線上,獅頭山以醒目姿態伸向海面,在岬角兩側形成磺港、水尾兩個漁港;再以弧度優美的沙岸,分別連向野枊和石門。廣佈的水田、良好的漁場,金山一直是北部濱海地區最為豐美的魚米之鄉。.

基隆北海岸和金山區 (台灣) · 基隆郡和金山區 (台灣) · 查看更多 »

金山庄

金山--,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基隆郡。今新北市金山區。.

基隆北海岸和金山庄 · 基隆郡和金山庄 · 查看更多 »

雙溪區

雙溪區為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新北市東部,境內多山,是台灣極少數汞礦的產地。牡丹溪及平林溪在區境內交會,因此得名雙溪。.

基隆北海岸和雙溪區 · 基隆郡和雙溪區 · 查看更多 »

雙溪庄

雙溪--,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基隆郡。今新北市雙溪區。.

基隆北海岸和雙溪庄 · 基隆郡和雙溪庄 · 查看更多 »

暖暖區

暖暖區是臺灣基隆市七個行政區之一,位於基隆市東南方,也是臺灣最早的水源地所在。.

基隆北海岸和暖暖區 · 基隆郡和暖暖區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基隆北海岸和新北市 · 基隆郡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基隆北海岸和基隆郡之间的比较

基隆北海岸有70个关系,而基隆郡有3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2,杰卡德指数为20.95% = 22 / (70 + 35)。

参考

本文介绍基隆北海岸和基隆郡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