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城市論壇和香港電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城市論壇和香港電台之间的区别

城市論壇 vs. 香港電台

《城市論壇》(City Forum)是香港電台電視部所製作的一個讨论民生問題、文化教育、財經和法制等议题的直播時事論壇節目,於1980年4月13日啟播,每集約45分鐘。節目形式類似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時事辯論會。逢週日,《城市論壇》主要於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內舉行,並透過電視和电台直播,亦曾在其他地方舉行例如金紫荊廣場、尖東百週年紀念公園等。 節目每次均會邀請一些專業人士、立法會議員及政府官員討論社會關注的政治、民生等議題,並讓現場觀眾的市民發表意見。該節目為使學生加強對時事的認識和關心,每集亦會邀請不同院校的中學生到場發表意見以加強互動。但當近年節目討論到香港敏感話題(如國民教育及港澳自由行)時經常有親共團體吵鬧,意圖阻止講者代表發言從而令雙方口角,因此也被批立場傾向泛民主派。 《城市論壇》自1980年啟播以來均在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映。唯自2016年9月18日起,無綫主動提出停播《城市論壇》,因此,隨著翡翠台取消播放該節目及改為重播自製節目,該節目僅於港台電視31、31A同步直播,有前主持人對有關安排感可惜。 根據AC尼爾森2017年最新收視調查,本節目平均收視率約1.1(總收視人口7萬),榮登港台電視所有播出節目之冠。.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之间城市論壇和香港電台相似

城市論壇和香港電台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吳明林天水圍元朗灣仔粤语翡翠台銅鑼灣香樹輝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立法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電台第一台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列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陳景祥梁家永沙田港台電視31、31A

吳明林

吳明林(Michael Ng,),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1969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畢業,同年加入《星島日報》。1975年,吳明林獲得香港記者協會「最佳記者獎」,翌年考取獎學金,負笈威爾斯卡迪夫湯普遜基金會修讀財經新聞。 吳明林亦曾到英國BBC電台及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等機構進修。吳明林曾任香港電台新聞部總編輯及總監,1983年擔任香港電台新聞主管,亦是該電台時事節目《城市論壇》、《議事論事》、《頭條新聞》的始創人及第一代節目主持。 1992年,吳明林移民加拿大,吳明林於《溫哥華中文電台》任台長及總經理。1995年回港,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傳媒工作,包括香港電台《九十年代》節目主持人。1998年3月向香港電台辭職,後於新城電台與蕭若元主持節目《平息你的風波》。其後主持的節目有《中環104》、《財雄勢大》及《明茶館》等,現時多以「自由人」身分工作。 2010年6月17日,吳明林主持曾蔭權行政長官與余若薇議員的政改方案電視辯論,當中公眾提問的問題,由主持人吳明林、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及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張達明組成的3人小組預先審閱。 2012年3月19日,吳明林主持2012年行政長官候選人答問大會時,將其中一位候選人梁振英介紹成梁英年,與同場對手唐英年的名搞亂。同場候選人亦包括民主黨何俊仁。.

吳明林和城市論壇 · 吳明林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

天水圍(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元朗區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區及上環市區大約25--。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

城市論壇和天水圍 · 天水圍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元朗和城市論壇 · 元朗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城市論壇和灣仔 · 灣仔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城市論壇和粤语 · 粤语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翡翠台

翡翠台(Jade)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綜合娛樂頻道,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啟播。大部份時間以粵語播放,其後在部份節目會利用麗音技術(模擬版本)或多重AC-3位流(數碼版本)同時以其他語言同步播放。其節目包括新聞、電視劇、綜藝、動畫及時評訪談等多元化節目。據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之業務簡介,翡翠台以「無綫電視的旗艦中文頻道,為觀眾提供切合本地口味和喜好的本地製作電視劇、綜藝節目和豐富內容」作為定位。數碼版本的翡翠台於2013年3月18日凌晨3時起改以高清廣播,並於2016年2月22日起將該頻道可使用的頻寬增至最高10.5Mbps,把畫面質素提升至更佳的高清水平。.

城市論壇和翡翠台 · 翡翠台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城市論壇和銅鑼灣 · 銅鑼灣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樹輝

香樹輝 ,廣東東莞人,六歲時從東莞來到香港定居,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經濟系畢業,投資銀行家、資深傳媒人,在多份香港報紙、雜誌有專欄,筆名畢流香、辛翠時、左丁山、喬菁華,曾任香港電台《城市論壇》主持人、前《星島日報》總經理、《華僑日報》社長,現為新城電台財經台節目《香樹輝King King傾》、《中環會客室》等主持。他曾是新亞中學的校董。.

城市論壇和香樹輝 · 香樹輝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城市論壇和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城市論壇和香港立法會 ·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城市論壇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一台

香港電--第一--(RTHK Radio 1)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的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該台頻率為FM 92.6-94.4 MHz。.

城市論壇和香港電台第一台 ·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一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列表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是由香港電台屬下的電視部及教育電視部所製作,自1970年起,每年製作不少時事、資訊及教育節目,亦有製作電視劇及各類綜合節目。2014年以前,由於香港電台並沒有屬於自己的電視頻道,故其節目需分散於香港六家商營電視台:亞洲電視、無綫電視、香港有線電視、now寬頻電視、-zh-hans:香港宽频数码电视;zh-hant:香港寬頻數碼電視-及凤凰卫视旗下頻道播出;2014年1月12日起,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開始進行節目試播,部分自製節目改在這個頻道播放。 本條目列出香港電台所製作的電視節目。 註:節目名稱前的為該節目的首播日期,節目名稱後的為該節目的結束播放日期(如有)。.

城市論壇和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列表 ·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城市論壇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陳景祥

陳景祥(Chan King Cheung ,),1972年至1977年期間就讀英華書院。他其後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為香港資深傳媒人,《信報》總編輯。.

城市論壇和陳景祥 · 陳景祥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梁家永

梁家永(LEUNG Ka-wing,),前香港電台節目主持及電台部中文台台長,曾任時事節目《千禧年代》主持人超過10年。.

城市論壇和梁家永 · 梁家永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沙田

#重定向 沙田_(香港).

城市論壇和沙田 · 沙田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港台電視31、31A

港台電視31(RTHK TV 31)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免費數碼電視頻道。 港台電視31A(RTHK TV 31A)是港台電視31的4比3模擬電視頻道版本,兩者節目同步播放。由於港台電視31信號畫面比例為16比9,港台電視31A所有時間都會附有上下黑邊,以維持畫面比例。.

城市論壇和港台電視31、31A · 港台電視31、31A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論壇和香港電台之间的比较

城市論壇有99个关系,而香港電台有37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3.78% = 18 / (99 + 377)。

参考

本文介绍城市論壇和香港電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