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城巴10線和城巴5B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城巴10線和城巴5B線之间的区别

城巴10線 vs. 城巴5B線

城巴10線是香港島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堅尼地城及北角碼頭,提供來往北角、炮台山、銅鑼灣、皇后大道東、金鐘、中環、西營盤及堅尼地城的流水線巴士服務。. 城巴5B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堅尼地城及銅鑼灣(香港大球場)。本線於深夜時份改以怡和街為循環點,不經東院道及香港大球場。.

之间城巴10線和城巴5B線相似

城巴10線和城巴5B線有(在联盟百科)50共同点: 加多近街加路連山道域多利道城巴卑路乍灣公園卑路乍街吉席街堅尼地城堅尼地城(西寧街)巴士總站堅彌地城海旁太古廣場山道上環中環中環街市中銀大廈 (香港)中華汽車有限公司干諾道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德輔道嘉安街皇后大道皇后像廣場石塘咀禮頓道置地廣場美利道爹核士街銅鑼灣...遮打花園遮打道西區警署西寧街西營盤香港小巴香港電車高士威道金鐘金鐘站金鐘道Network 26 新里程恒生銀行總行大廈東邊街正街歷山大廈永安中心港鐵怡和街急庇利街 扩展索引 (20 更多) »

加多近街

加多近街(Cadogan Street)是香港港島堅尼地城的一條可以行車的街道,東邊的建築物位於堅尼地城,西邊是摩星嶺域多利道。 加多近街是一條平坦的道路,南起自科士街西環邨,北至西環尾,已經停用的政府屠房──堅尼地城屠房。加多近街全長300米。.

加多近街和城巴10線 · 加多近街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加路連山道

加路連山道 ('''Caroline Hill Road'''.)是位於香港香港島銅鑼灣南部,香港大球場以北一條像馬蹄鐵U形的道路,兩端皆通連接禮頓道。在加路連山道沿途有歷史攸久的南華體育會,還有加路連山道77號的孔聖堂中學、郵政體育會、紀律人員體育及康樂會、印度遊樂會及掃捍埔運動場。.

加路連山道和城巴10線 · 加路連山道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域多利道

域多利道(Victoria Road)是香港主要道路之一,位於香港島區,是除了薄扶林道之外唯一連接香港島堅尼地城及薄扶林的道路。道路大多為雙線雙程行車,東北端連接堅尼地城的卑路乍街,其後經摩星嶺、沙灣、及鋼綫灣,最後於瀑布灣(華富邨)北部連接薄扶林道,全長約5.9公里。.

城巴10線和域多利道 · 城巴5B線和域多利道 · 查看更多 »

城巴

城巴有限公司是香港的一家巴士公司,同時提供專利巴士和非專利巴士服務,經營多條香港島、北大嶼山、香港海洋公園、沙田第一城、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國際機場及深圳灣口岸的巴士路線,並有巴士租賃服務。該公司與新巴一樣,為新創建集團成員。.

城巴和城巴10線 · 城巴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卑路乍灣公園

卑路乍灣公園(Belcher Bay Park)是香港一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公園,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堅彌地城海旁38號對面。公園在落成時稱為卑路乍灣臨時公園(Belcher Bay Temporary Park),曾於1999年1月獲頒「綠化都市顯才華獎勵計劃」總冠軍金獎,其後於2002年改為現名,總面積有100米×300米。.

卑路乍灣公園和城巴10線 · 卑路乍灣公園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卑路乍街

卑路乍街(英語:Belcher's Street)是香港中西區堅尼地城的一條主要道路,為東北至西南之走向,連接皇后大道西及域多利道。全線大部份路段為三線單程行車,近西段盡頭則為香港電車的西端尾站—堅尼地城總站及掉頭處。.

卑路乍街和城巴10線 · 卑路乍街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吉席街

吉席街(Catchick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行車街道,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區內,也是香港電車堅尼地城總站之所在地。街道鄰近有市區重建局合作發展的私人屋苑泓都3座。吉席街東接堅彌地城海旁,西至加多近街,沿途有電車軌道東西行線,所以也俗稱西環尾「電車路」。.

吉席街和城巴10線 · 吉席街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Kennedy Town),又名堅尼地(Kennedy)或堅彌地城,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北端的地區,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著硫磺海峽,東面與石塘咀相連;範圍包括西寧街至歌連臣街或西祥街。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在香港最初劃定的四環九約中,堅尼地城為其中一環及一約的範圍之內,即西環和第一約(由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根據香港政府1886年8月26日《憲示331號》,該地原作堅利德城,及後寫作堅彌地城,直至近數十年才簡化筆劃改寫成堅尼地城。而堅尼地城最西的部分,例如西環邨附近,俗稱「西環尾」,意即西環的盡頭。.

城巴10線和堅尼地城 · 城巴5B線和堅尼地城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城(西寧街)巴士總站

堅尼地城(西寧街)巴士總站(Kennedy Town (Sai Ning Street)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中西區堅尼地城西寧街招商局貨倉對面,即西寧街與域多利道交界處旁,鄰近域多利亞公眾殮房及已拆卸的新巴堅尼地城車廠。 巴士總站採用傳統的平行式單排車站月台設計,共設3條單車道坑位,以及1條三車道坑位,面積較市面上其他巴士總站細小,卻容納不少車海路線,令總站交通極為繁忙,西寧街路邊經常泊滿休息車輛。鑒於此站長期爆滿,堅尼地城區內不少街道路邊須作巴士總站之用;即使區內另一總站卑路乍灣巴士總站於1999年啟用,收納區內泊街路線,此站卻未有路線遷往該處,站內擠擁問題並無得到舒緩。 此站目前由新巴及城巴命名為「堅尼地城」(Kennedy Town);被冠予車站編號「1152」,以及地點代號「KET」,員工內部日常溝通則直接稱之為「西環」。 另外,於巴士總站以南,堅尼地城巴士站休憩處外、西寧街交界以西的一段域多利道北行,設有只設1個站位的巴士中途站,被城巴及新巴命名為「西寧街」(Sai Ning Street),車站編號1162,被冠予地點代號「SNS」。城巴以往曾稱之為「堅尼地城巴士總站」(Kennedy Town Bus Terminus)。由於該站與巴士總站鄰接,故一併於本條目介紹。.

城巴10線和堅尼地城(西寧街)巴士總站 · 城巴5B線和堅尼地城(西寧街)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堅彌地城海旁

堅彌地城海旁(Praya, Kennedy Town或Kennedy Town Praya)是一條香港的街道。它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東接德輔道西,西接吉席街和山市街交界,是一條多線雙向的行車道路,有香港電車來往。.

城巴10線和堅彌地城海旁 · 城巴5B線和堅彌地城海旁 · 查看更多 »

太古廣場

太古廣場(英文:Pacific Place,簡稱太廣或PP),位於香港香港島金鐘金鐘道85至87號,是香港一個綜合性商業物業。太古廣場共分3期,有3座辦公大樓、3間五星級酒店、一間精緻豪華酒店、服務式住宅、商場及停車場等。第1期於1985年動工興建,1988年落成,包括1座辦公大樓及1座酒店,第2期於1988年動工,1991年落成,包括兩座酒店,部份樓層則為辦公室。第3期於2004年落成,包括1座辦公大樓。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1號的第3期,與第1、2期有地下通道連接。.

城巴10線和太古廣場 · 城巴5B線和太古廣場 · 查看更多 »

山道

山道,或稱山路,是指穿越山脈或山脊的道路,通常會選擇在鞍部處穿越,此段路線又可稱為山口或關口,日語漢字寫做「峠」。從古至今,山道在貿易、軍事及人口流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常成為國家或族群間的重要連接點或管制點。在早期交通技術無法克服地形障礙的時代,山道僅能以小徑穿越,現今則多有鋪設公路以利通行。 Category:山地生態學 Category:山岳學.

城巴10線和山道 · 城巴5B線和山道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上環和城巴10線 · 上環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中環和城巴10線 · 中環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英文:Central Market)是香港一座歷史悠久的街市及三級歷史建築物,位於香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93號及德輔道中80號。 在香港,實用簡單的包浩斯風格建築物已幾乎絕迹,現時僅餘下本街市、舊灣仔街市(已改建)及旺角街市。.

中環街市和城巴10線 · 中環街市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中銀大廈 (香港)

中銀大廈(英语:Bank of China Tower)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花園道1號。於1985年4月18日動土啟造,由熊谷組總承建,在1989年竣工,8月取得入--紙,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原址為美利樓。大廈落成時為當時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現時為香港第四高的建築物,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及中環廣場,全球排名則位居第39位(截至2017年1月)。.

中銀大廈 (香港)和城巴10線 · 中銀大廈 (香港)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中華巴士或中巴、縮寫CMB,)成立於1923年,是香港一間房地產發展商,是由顏成坤與小舅黃耀南創立,現由顏成坤女兒顏潔齡出任董事局主席及監理。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曾經是一家專利巴士公司,並長時間壟斷港島區的巴士服務,可是其巴士服務質素於1980年代中期起每況愈下,導致於1993年失去26條港島南區巴士路線的專營權,由於服務未有改善,餘下的巴士路線專營權於1998年初被香港政府強行收回並公開招標。其專營權於1998年9月1日凌晨零時結束,旗下88條路線交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有限公司(新巴)接手經營,另有12條路線被直接交予城巴營運。同年11月中巴開設非專營巴士服務,惟此服務已於2015年7月1日起結束營運。.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和城巴10線 ·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干諾道

干諾道中(Connaught Road Central)及干諾道西(Connaught Road West)是香港島區的其中一組主幹道,位於中西區沿岸,連接堅尼地城城西道及金鐘夏慤道,穿越中環心臟地帶。全線為3線至4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及地下行車隧道。干諾道中及干諾道西天橋屬於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當中干諾道西天橋雖不是快速公路,但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是香港島限速最寬鬆的道路,比同屬4號幹線的東區走廊——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的限速(每小時70公里)更寬鬆。.

城巴10線和干諾道 · 城巴5B線和干諾道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Alexander Dennis Enviro 500,前稱TransBus Enviro 500)是一款由英國亞歷山大丹尼士(及其前身TransBus International)生產的3軸雙層巴士,它也是亞歷山大丹尼士製造的其中一款Enviro系列巴士。基於生產底盤的丹尼士與生產車身的亞歷山大已經合併,Enviro 500被作為丹尼士三叉戟三型的後繼產品,Enviro 500是根據英國政府和歐洲汽車尾氣排放標準製造,並按照香港使用三叉戟型的經驗進行改良,本型巴士後來被進一步發展為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和城巴10線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MMC(Alexander Dennis Enviro 500 MMC)是一款由英國亞歷山大丹尼士生產的3軸雙層巴士,它也是亞歷山大丹尼士製造的其中一款Enviro系列巴士。它是全球最暢銷的3軸雙層巴士,由2012年至今已售出超過4000輛,也是九龍巴士車隊中為數最多的巴士型號。.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和城巴10線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德輔道

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及德輔道西(Des Voeux Road West)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主要道路,德輔道中與德輔道西並不連接,兩條道路的分隔處在上環,電車路線沿德輔道中及德輔道西而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文件中,德輔的英文名稱中的兩字母「oe」多寫作「œ」。不過現時官方的寫法是Des Voeux。.

城巴10線和德輔道 · 城巴5B線和德輔道 · 查看更多 »

嘉安街

嘉安街是一條位於香港香港島西營盤和石塘咀交界的行車街道,全長不過65米。位於均益大廈2期以西,長嘉工業大廈以東,干諾道西以南,德輔道西以北。此街兩線、由北至南單向行車。由九龍經西區海底隧道往西環的巴士乘客(例如過海隧道巴士904線和過海隧道巴士905線),若果見此街景,即是即將下車了。除此之外,嘉安街並無特色。.

嘉安街和城巴10線 · 嘉安街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皇后大道

皇后大道(Queen's Road)是香港開埠之後的第一條建築的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分为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中及皇后大道東(可簡稱為大道西、大道中及大道東),由中西區的石塘咀,一直延伸至灣仔區的跑馬地,全長約5公里。.

城巴10線和皇后大道 · 城巴5B線和皇后大道 · 查看更多 »

皇后像廣場

皇--像廣場(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城巴10線和皇后像廣場 · 城巴5B線和皇后像廣場 · 查看更多 »

石塘咀

石塘咀(Shek Tong Tsui),亦作卑路乍(Belcher) 或石塘嘴,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地區,位置為堅尼地城以東,香港大學以北,西營盤以西,即由西祥街/西祥街北至水街/興漢道。.

城巴10線和石塘咀 · 城巴5B線和石塘咀 · 查看更多 »

禮頓道

頓道(Leighton Road)是香港銅鑼灣區一條主要道路,由三條直路曲尺形連成,東面連接高士威道、怡和街及伊榮街交界,西面連接摩理臣山道及堅拿道交界,全長850米。 禮頓道途經利園山一帶,早年由怡和洋行擁有,其後由利希慎家族購入,易名利園山。現在是商業及住宅區,相較銅鑼灣其他地區較為幽靜。禮頓道較為狹窄,來回只有3至4條行車線,由波斯富街至黃泥涌道一段西行線為電車往跑馬地路線一部份。每逢快活谷馬場或香港大球場舉行賽事,禮頓道都會實行特別交通措施,並會出現擠塞。.

城巴10線和禮頓道 · 城巴5B線和禮頓道 · 查看更多 »

置地廣場

置地廣場可以指:.

城巴10線和置地廣場 · 城巴5B線和置地廣場 · 查看更多 »

美利道

美利道(Murray Road)是香港中西區的一條道路,可以作為香港島金鐘和中環的分界。道路北接愛丁堡廣場與干諾道中交界,南接半山區的花園道與金鐘道交界。 美利道在遮打道及美國國際集團大廈(前富麗華酒店)、遮打花園以東,和記大廈以西,鄰近美利道的東邊有美利道停車場大廈,它是多層式大廈。.

城巴10線和美利道 · 城巴5B線和美利道 · 查看更多 »

爹核士街

爹核士街(英語:Davis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道路,全長不過230米,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道路南端由科士街起,中途接卑路乍街,北端接堅彌地城新海旁,見港島西的維多利亞港。爹核士街東面有士美菲路,西面與加多近街平行。 爹核士街的電車路有著名的90度轉彎,在晨早及晚上零時,噪音也是一種特色 。另外位於堅彌地城新海旁與吉席街之間的路段,過去曾經在路中心設有一個公廁(只設男廁,沒有女廁),至2000年代拆卸。1966年創辦的香香麵包曾於該公廁對面的鋪位自設工場,因此也流傳著「我們就香香、對面就臭臭」的笑話。 爹核士街的名字以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又譯爹核士)命名。 到2014年年底西港島線通車後,該處設不少特色餐廳及酒吧,而且愈開愈多,吸引不少外國人流連。.

城巴10線和爹核士街 · 城巴5B線和爹核士街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城巴10線和銅鑼灣 · 城巴5B線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遮打花園

遮打花園(Chater Garden)位於香港島中環遮打道,在1978年10月20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公園,以吉席·保羅·遮打爵士命名。遮打爵士是一位木球運動、賽馬愛好者、金融家、慈善家、瓷器和藝術品收藏家。.

城巴10線和遮打花園 · 城巴5B線和遮打花園 · 查看更多 »

遮打道

遮打道(Chater Road),位於香港中環,現時是一條三線單程行車的道路,是東行方向。遮打道西接德輔道中及畢打街交界,東接美利道止。地底則是港鐵中環站的荃灣綫月台(荃灣綫通車前為修正早期系統使用)。通車初期,車站的英文名稱以遮打道命名為Chater Station,直至港島綫通車後才統一稱為Central Station。道路以香港亞美尼亞裔商人保羅遮打命名。.

城巴10線和遮打道 · 城巴5B線和遮打道 · 查看更多 »

西區警署

西區警署(官方名稱:西區分區警署)是香港警務處香港島總區西營盤分區的分區警署,位於香港西營盤德輔道西280號。.

城巴10線和西區警署 · 城巴5B線和西區警署 · 查看更多 »

西寧街

西寧街(Sai Ning Street)是香港島西北部的一條行車街道,位於域多利道以北,堅尼地城西邊,摩星嶺以北,港島西廢物轉運站碼頭以東,招商局貨倉碼頭以南。 西寧街是一條平坦的道路,東端出口在域多利道近堅尼地城賽馬會診療所,而西端是掘頭路,附近是幾幢多層住宅大廈室內停車場的出入口,包括西寧閣、麗景大廈、富亨閣、域多利道60號,及傲翔灣畔。 西寧街中段招商局貨倉碼頭南邊對面,還有兩幢多層工廠大廈,分別名為廣基工廠大廈、耀基工廠大廈。.

城巴10線和西寧街 · 城巴5B線和西寧街 · 查看更多 »

西營盤

西營盤(Sai Ying Pun)是一座山城,位於香港香港島西部,與半山區及中上環接壤,為香港最早期發展的住宅區及學校區。西營盤可說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香港開埠的百多年前,英軍在佔領角以西的西角(West Point)一帶築起軍營,故此地有「西營盤」之名。西營盤是融匯香港歷史、展現華洋雜處樣貌的大眾生活區。在地區行政上,西營盤屬於中西區,位置為上環以西,石塘咀以東,般咸道以北,維多利亞港以南,即大約由嘉安街至威利麻街位置。.

城巴10線和西營盤 · 城巴5B線和西營盤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城巴10線和香港小巴 · 城巴5B線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車

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另外有英國黑池電車及埃及亞歷山大港電車部分路線使用雙層電車,非全數採用)。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僅次香港纜車悠久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成為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經歷百年來的變遷,香港電車現由法國交通發展集團與巴黎大眾運輸公司一起合資的公司威立雅交通-巴黎大眾運輸亞洲有限公司(RATP Dev Transdev Asia )旗下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

城巴10線和香港電車 · 城巴5B線和香港電車 · 查看更多 »

高士威道

士威道(Causeway Road,意思為「海堤道」),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天后,西接怡和街,東接英皇道,長約530米。.

城巴10線和高士威道 · 城巴5B線和高士威道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城巴10線和金鐘 · 城巴5B線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金鐘站

金鐘站(Admiralty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港島綫的跨月台轉車站,同時為南港島綫的下行終點站,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夏慤道、海富中心、德立街及夏慤花園地底,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車站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43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三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及西營盤站(深80米)。 金鐘站除了是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的重要轉車站外,未來更是港鐵東鐵綫的終點站,將與中環站—香港站同為大型四綫轉車站,亦將會成為單一大型四綫交匯轉車站。 另外,北港島綫現已落實興建,計劃於2021年動工,金鐘站會利用原有橫跨夏慤道的行人天橋或興建行人隧道連接添馬站,建成後將與添馬站一起超越中環站—香港站成為香港最大的「六綫交匯」轉車站組合。.

城巴10線和金鐘站 · 城巴5B線和金鐘站 · 查看更多 »

金鐘道

金鐘道(英語:Queensway)是香港中西區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金鐘,長約750米。金鐘道的東面連接皇后大道東及軒尼詩道,西面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電車路線沿金鐘道而行。1950年代為皇后大道東的一部份,緊接皇后大道中,1968年才改稱金鐘道。.

城巴10線和金鐘道 · 城巴5B線和金鐘道 · 查看更多 »

Network 26 新里程

Network 26 新里程指香港政府在1993年9月1日撤銷中巴其中28條路線的專營權給予城巴營運。.

Network 26 新里程和城巴10線 · Network 26 新里程和城巴5B線 · 查看更多 »

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恒生銀行總行大廈(英文:Hang Seng Bank Head Office),為恒生銀行總辦事處的所在地,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83號。大廈與匯豐銀行大廈一樣,採用鋼鐵外牆,全部樓面用作自用。大厦24樓是一個多用途宴會廳「博愛堂」,經常用作非牟利組織、青年團體、慈善團體等會議及私人宴會,落地玻璃幕牆可觀賞維多利亞港。每年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皆在此舉行。.

城巴10線和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 城巴5B線和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東邊街

東邊街(Eastern Street)是香港西營盤及半山區的一條單線行車的街道,可容小巴及私家車使用。它是一條山坡路,因長命斜而聞名,最高斜度為1:6。東邊街北為東邊街在西環填海區的北延部分,位於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島入口旁。 東邊街原稱新東街,以別於上環太平山街和荷李活道之間的東街。.

城巴10線和東邊街 · 城巴5B線和東邊街 · 查看更多 »

正街

正街(Centre Street)是香港香港島西營盤的一條下山坡行車街道,可容小巴及私家車使用。.

城巴10線和正街 · 城巴5B線和正街 · 查看更多 »

歷山大廈

歷山大廈(Alexandra House)在香港港島中環遮打道16至20號,東面是雪廠街6號,南面是德輔道中5至17號,是香港置地物業。.

城巴10線和歷山大廈 · 城巴5B線和歷山大廈 · 查看更多 »

永安中心

永安中心(Wing On Centre),是位處香港島上環德輔道中211至213號及-干-諾道中109至111號的多層大廈,1977年落成,樓高31層,為永安百貨總店及其總部(即永安國際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永安中心基層除了永安百貨之外,還有KETTLER(克特勒)健身器械專門店。上層辦公室租戶包括保險集團、地產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診所等。.

城巴10線和永安中心 · 城巴5B線和永安中心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城巴10線和港鐵 · 城巴5B線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怡和街

怡和街(Yee Wo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的銅鑼灣,東西方面雙向行車,是灣仔區一條主要道路。 20世紀初,怡和洋行擁有東角,即今日銅鑼灣站一帶的土地,因此香港政府把此條街道命名為怡和街作為紀念。 怡和街不算很長,約300米,東面連接高士威道,西面連接軒尼詩道,電車路線沿怡和街而行。在怡和街最東段一小段是單程東行,該處亦是電車銅鑼灣總站所在地。該地點也有一家星級酒店名為富豪香港酒店,它附近的街道車流非常繁忙,所以為了行人過路安全,建設有顯眼的環型行人天橋,連接上禮頓道的聖保祿學校、怡和街以北的糖街及怡和街的西段等地點。該環型行人天橋的形象常見於藝術攝影展之中。 怡和街估計每天人流超過百萬。因此,怡和街一帶的鋪租一直很高。根據2006年10月Cushman & Wakefield Inc.的一個全球零售鋪位租金報告,怡和街的租金為全球第二貴,每月尺租735港元,次於美國紐約市第五大道的878港元。。根據環境保護署在香港各處設立的空氣監測站(包括怡和街)的數據,怡和街是香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怡和街亦是香港不少大型遊行的必經之地。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怡和街曾是香港佔領區的銅鑼灣佔領區的核心地段。.

城巴10線和怡和街 · 城巴5B線和怡和街 · 查看更多 »

急庇利街

急庇利街(Cleverly Street),是香港港島近上環電車總站的一條街道,全長只有400米,南北走向,途經皇后大道中、蘇杭街、畢街、文咸東街、永樂街、德輔道中、干諾道中。沿街可見6層高的唐樓為主,其中段向東轉入永樂街至禧利街可到達港鐵港島綫上環站入口。街道以香港第二任測量總監急庇利命名。 急庇利街最著名是貨幣找換,有七家店子。.

城巴10線和急庇利街 · 城巴5B線和急庇利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巴10線和城巴5B線之间的比较

城巴10線有109个关系,而城巴5B線有8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0,杰卡德指数为25.77% = 50 / (109 + 85)。

参考

本文介绍城巴10線和城巴5B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