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相似
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卡山德,奧林匹亞絲,亚历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伊庇魯斯同盟,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馬其頓王國,波利伯孔。
卡山德
卡山德 (Κάσσανδρος,約),是馬其頓王國國王,統治年間为前305年—前297年。卡山德是安提帕特的長子,他於前305年稱王,建立短暫的安提帕特王朝。.
卡山德和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 · 卡山德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 ·
奧林匹亞絲
奧林匹亞絲 (Ὀλυμπιάς, 約),是希臘伊庇魯斯地區摩羅西亞王國公主,父王是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奧林匹亞絲後來嫁給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成為他的第四位王后,她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她對狂歡式的蛇崇拜信仰相當虔誠,羅馬傳記作家普魯塔克認為她曾與蛇同床共枕。.
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奧林匹亞絲 · 奧林匹亞絲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亚历山大大帝和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 · 亚历山大大帝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 ·
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
亚歷山大四世(希臘語:Aλέξανδρος;)是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與巴克特里亞貴族羅克珊娜所生的兒子,阿吉德王朝最後一任國王。.
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和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 · 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 ·
伊庇魯斯同盟
伊庇魯斯同盟,又稱伊庇魯斯聯邦 (西北希臘語: Κοινὸν Ἀπειρωτᾶν ),是一個古代希臘聯邦式國家,前身一開始是摩羅西亞人的摩羅西亞同盟,在前330年左右納入其他伊庇魯斯部族後更名為伊庇魯斯聯盟,並由摩羅西亞王室主宰聯盟統帥權,在這段摩羅西亞王室主宰期間,歷史學家稱它為伊庇魯斯王國。後來在前232年推翻王室,建立聯邦共和制的伊庇魯斯同盟。 它的地理位置坐落在西巴爾幹半島伊庇魯斯境內,是古伊庇魯斯人的居住地。它的南方是埃托利亞同盟,東邊是色薩利和馬其頓,伊利里亞人部落則在北方。伊庇魯斯最令人所知的君主是皮洛士,皮洛士在位時讓這個小國相當強大,他還在前280年 - 前275年這短暫期間進軍義大利半島,與羅馬共和國和迦太基共和國先後展開戰爭,但以失敗收場。最後,隨著羅馬的實力越來越強,伊庇魯斯同盟終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後被併吞。.
伊庇魯斯同盟和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 · 伊庇魯斯同盟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 ·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前1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 据狄奧多羅斯自述,他生于西西里阿吉拉。除了他自己的著作 Bibliotheca historica,古文献中有关于其生平活动鲜有记载。只有耶柔米在 Chronicon(《纪年史》)中亚伯拉罕1968年(前49年)下记有:“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希腊历史作家,享盛名”。其作品的英译者 Charles Henry Oldfather 则提到古阿吉拉留下的仅有的两块碑铭中的有一块(I.G. XIV, 588)即“狄奧多羅斯,阿波罗尼奥斯之子”的墓志。.
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 · 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和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馬其頓王國 · 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和馬其頓王國 ·
波利伯孔
波利伯孔(希臘語:Πολυπέρχων;),腓力二世 (馬其頓)及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將領,曾全程追隨亞歷山大長征。當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後,他與克拉特魯斯被派返馬其頓,但當亞歷山大突然逝世時(公元前323年),他們只走到奇里乞亞。波利伯孔與克拉特魯斯停留好一陣子,之後他們到希臘的行程,並協助安提帕特在拉米亞戰爭平定希臘人的叛亂。之後波利伯孔在馬其頓留下,並在安提帕特到小亞細亞時暫代為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是因第一次繼業者之戰要到小亞細亞,並成為整個亞歷山大帝國的帝國攝政。 當安提帕特在公元前319年逝世後,波利伯孔被委任為新的帝國攝政,但他隨即與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發生衝突。兩人隨即進入內戰,且戰事迅速蔓延到其他的繼業者,波利伯孔與歐邁尼斯聯手對付卡山德、安提柯及托勒密。 雖然波利伯孔最初以表明會給予那些希臘市城自由而成功控制着那些城市,安提柯還是在公元前318年將他的艦隊擊潰,而卡山德亦於次年取下了雅典。不久,卡山德將波利伯孔驅逐出馬其頓,並挾持了懦弱的腓力三世及其王后歐律狄刻。波利伯孔逃到伊庇魯斯,在那裡他加入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遺孀羅克珊娜及國王亞歷山大四世。他與奧林匹亞絲及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埃阿喀得斯組成聯盟,並由奧林匹亞絲領兵攻回馬其頓。奧林匹亞絲成功打敗了腓力國王的軍隊,並將他俘虏殺害。但卡山德從伯羅奔尼撒回來後將她擒獲及處死(公元前316年),羅克珊娜及小國王則由他接管。 波利伯孔這次却逃到伯羅奔尼撤,在那裡他仍然控制着幾個要塞。這次,他跟與前盟友鬧翻了的安提柯結盟。波利伯孔隨即控制了伯羅奔尼撒上更大的地區,包括科林斯及西庫昂(Sicyon)。隨著安提柯在公元前311年與他的敵人達成和約,及小國王亞歷山大與他母親被卡山德處死,波利伯孔保留有這些地區。當安提柯與他的敵人再燃戰火,他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格力斯── 作為對付卡山德的籌碼──交給波利伯孔看管。波利伯孔却決定了跟安提柯決裂,他在公元前309年將那男孩謀殺了。直至他逝世的數年間,他仍然保有在伯羅奔尼撤的控制權,但他已不再在政治舞臺上出現了。 Category:馬其頓攝政王 Category:古希臘軍事人物 Category:古希臘政治人物.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的共同点。
- 什么是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之间的相似性
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之间的比较
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有18个关系,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7.02% = 8 / (18 + 29)。
参考
本文介绍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