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埃里希·昂纳克和泛欧野餐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埃里希·昂纳克和泛欧野餐之间的区别

埃里希·昂纳克 vs. 泛欧野餐

埃里希·昂纳克(Erich Honecker,),德國政治家,也是最後一位正式的東德領導人,曾經擔任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兩德統一以後,他首先逃亡到蘇聯,但由於新俄羅斯聯邦政權成立的關係,埃里希·昂纳克很快就被引渡遣返回德國。他被控告叛國罪及他在冷戰的所作所為,特別是殺害那些試圖逃避昂纳克政權的192位德國人。不過,由於昂纳克患有癌症,所以被釋放。埃里希·昂纳克不久就於流亡中在智利逝世,終年81歲。. 泛欧野餐是1989年8月19日在匈牙利索普隆市附近的奥匈边境上举行的一次和平示威活动。经两国同意,奧地利布尔根兰州的圣马加雷腾和匈牙利索普隆科西达之间的老普雷斯堡大路上的边境大门象征性地开放三小时。在此之前,当时的奥地利外交部长阿洛伊斯·莫克(Alois Mock)和匈牙利外交部长霍恩·久洛(Gyula Horn)已于1989年6月27日在同一地点象征性地一起割断边界隔离网,以强调匈牙利于1989年5月2日开始的边境监察设施的拆除。 600多名东德人在此之前通过组织者散发的传单得知这一活动,利用这一短暂的铁幕开放的时机逃往西方。在活动开始之前,匈牙利的边防士兵收到了来自匈牙利内政部的命令,不要介入活动,并且活动当天不能携带武器。 此外,几千名东德人在较远的地方等待越境的机会,因为他们不相信边界会开放,不相信能够逃过去。正因为如此,当天通过边境进入西方的人数仅数百人。此后的几天,匈牙利政府命令加强西面边境的看守,只有较少数人能够成功逃走。实际是,之所以较少人成功逃走,是因为当时匈牙利的边防士兵通知前来的东德人去获取由西德外交官签发的西德护照。这些西德外交官在匈牙利境内隐蔽地为东德人签发西德护照。因此,为了获得西德护照,并等待事件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东德人暂时在匈牙利逗留。直到1989年9月11日匈牙利向东德人以及东欧各国人民彻底开放边境。这是冷战开始之后东欧国家第一次公开地开放边境,这标志了铁幕崩溃的开始。在边境开放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共有超过70,000东欧人通过匈牙利逃亡西欧。 泛欧野餐是东德结束、两德统一过程中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每年的8月19日,在当年突破边境的地点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泛欧野餐的组织者是匈牙利反对党「匈牙利民主论坛」的成员及欧洲联邦统一运动组织國際泛欧联盟,倡导人是泛欧联盟主席、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欧洲议员、奥托·冯·哈布斯堡,和匈牙利國務部长、改革家易姆勒·波兹盖(Imre Pozsgay),泛欧联盟的秘书长娃尔布佳·哈布斯堡·道格拉斯象征性地割断了铁丝网。 東德領導人埃里希·昂纳克就泛欧野餐向《每日镜报》发表如下声明:“哈布斯堡把传单发到波兰以远,邀请东德的度假者前去野餐。当他们去了以后,有人送给他们礼物、食物和西德马克,接着便说服了他们到西方去。”.

之间埃里希·昂纳克和泛欧野餐相似

埃里希·昂纳克和泛欧野餐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匈牙利冷战兩德統一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匈牙利和埃里希·昂纳克 · 匈牙利和泛欧野餐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冷战和埃里希·昂纳克 · 冷战和泛欧野餐 · 查看更多 »

兩德統一

兩德統一(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1990年10月3日透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的方式完成德國統一。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的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東德脫離華沙條約組織。.

兩德統一和埃里希·昂纳克 · 兩德統一和泛欧野餐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埃里希·昂纳克和泛欧野餐之间的比较

埃里希·昂纳克有59个关系,而泛欧野餐有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4.05% = 3 / (59 + 15)。

参考

本文介绍埃里希·昂纳克和泛欧野餐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