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坂本龙马和大日本帝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坂本龙马和大日本帝国之间的区别

坂本龙马 vs. 大日本帝国

坂本龍馬(坂本 龍馬,)。生於天保6年11月15日,亡於慶應3年11月15日,日本幕末時期的土佐藩鄉士,後來兩度脫藩而成為維新志士,是促成薩摩及長州二藩成立軍事同盟的重要推手之一,而由其向後藤象二郎所提出的船中八策,也成為後來維新政府的重要指導方針。死後,由明治維新後的新政府追贈正四位(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4月8日)。本名直陰(後改為直柔),於志士活動期間為了避人耳目曾使用假名「才谷梅太郎」。.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之间坂本龙马和大日本帝国相似

坂本龙马和大日本帝国有(在联盟百科)29共同点: 后藤象二郎大坂大久保利通大日本帝國憲法京都德川庆喜北海道內閣王政复古築地美國海軍瀨戶內海荷兰萨长同盟西鄉隆盛胜海舟薩摩藩长州藩英国陸奧宗光板垣退助江戶江戶城朝廷會津藩明治维新海军日本慶應

后藤象二郎

后藤 象二郎 / 象次郎(ごとう しょうじろう,()是日本江户时代土佐藩藩士,明治维新以后成为政治家,受封為正二位・勲一等旭日大綬章・伯爵。讳正本(まさもと),后改为元晔(もとはる)。幼名保弥太,良辅。雅号畅谷,不倒翁。在黑田内阁和第1次松方内阁中担任逓信大臣,第2次伊藤内阁中担任农商务大臣。.

后藤象二郎和坂本龙马 · 后藤象二郎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坂

#重定向 大阪市.

坂本龙马和大坂 · 大坂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原為武士,明治維新時期成為政治家,與西鄉隆盛及木户孝允並稱維新三傑。 1878年(明治十一年)5月14日,大久保在紀尾井町的紀尾井坂遭到石川縣士族等六名刺客暗殺身亡。.

坂本龙马和大久保利通 · 大久保利通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憲法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君主立憲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在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帝國宪法”或“明治宪法”。相对於现行日本国宪法,也被称作“旧宪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部宪法的名称中带有“大日本帝国”的文字,但当时并不是日本正式的国号,一直到昭和11年(1936年)日本的国号才正式统一称为“大日本帝国”。.

坂本龙马和大日本帝國憲法 · 大日本帝国和大日本帝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坂本龙马 · 京都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德川庆喜

德川慶喜(),江戶幕府(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也是末代將軍。.

坂本龙马和德川庆喜 · 大日本帝国和德川庆喜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北海道和坂本龙马 · 北海道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內閣

內閣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机构。.

內閣和坂本龙马 · 內閣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王政复古

王政复古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宣告江户幕府废止、明治新政府成立的政变。在此之前,王政复古也是长州、萨摩等藩讨幕派的理念。.

坂本龙马和王政复古 · 大日本帝国和王政复古 · 查看更多 »

築地

築地()是日本東京都中央區的地名,位於隅田川北側。人口7,443人。郵遞區號104-0045。 「築地」二字有「填海的土地」之意,原是東京灣的一部份,江戶時代進行填海工程後成為隅田川北岸土地。肩負東京生鮮食品集散功能的築地市場坐落於此,因此被譽為「東京的廚房」。.

坂本龙马和築地 · 大日本帝国和築地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坂本龙马和美國海軍 · 大日本帝国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瀨戶內海

戶內海()是位於日本的本州、四國和九州三大島之間之海域。.

坂本龙马和瀨戶內海 · 大日本帝国和瀨戶內海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坂本龙马和荷兰 · 大日本帝国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萨长同盟

萨长同盟,全稱薩摩長州同盟,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的庆应2年阴历1月21日(1866年3月7日),在萨摩藩与长州藩之间缔结的政治、军事同盟。也被称作萨长盟约、萨长联合。 幕末时日本诸藩当中,以萨摩藩和长州藩最具政治上的影响力。虽然当时双方都已经有武力讨伐幕府(讨幕)的打算,但因为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所属的萨摩,曾与会津藩协力于1864年(元治元年)的八月十八日政变以及禁门之变中将长州势力逐出京都,并参与第一次长州征伐(幕长战争)使长州屈服,故双方对彼此都怀有敌意。 然而透过脱藩的原土佐藩士坂本龙马与中冈慎太郎的斡旋,先在主战派的长州藩重臣福永喜助宅中推动双方巨头进行会谈。虽然会谈开始前也曾出现被--拒绝的事态,但在1866年阴历1月21日(一说是22日)在京都小松清廉(小松带刀)邸(京都市上京区),以坂本龙马为中间人,萨摩方的--、大久保利通、家老小松带刀与长州藩的木户孝允(当时还叫作桂小五郎)缔结内容六条的同盟之约,决定在打倒幕府(倒幕)上合作。 其他的萨摩方出席者还有島津伊勢、桂久武、吉井友實、奈良原繁。 后来以萨长两军为骨干的討幕军於戊辰戰爭中击败幕府军,德川家将權利交还于天皇,开启了日后明治维新的契机。 Category:幕末 Category:明治时代.

坂本龙马和萨长同盟 · 大日本帝国和萨长同盟 · 查看更多 »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他和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并称「维新三杰」。曾任明治政府的陸軍大將,後與明治政府決裂,並與政府之間發生了西南戰爭,失敗而自決(儀式性切腹)。死後,因輿論的同情、聲援,明治天皇因而特赦之,並追贈從三位品秩。弟西鄉從道。.

坂本龙马和西鄉隆盛 · 大日本帝国和西鄉隆盛 · 查看更多 »

胜海舟

勝海舟 / 勝安芳(),日本幕末开明政治家,江户幕府海军负责人。曾留学美国学习海军军事。在坂本龙马行刺他的时候说服龙马成为他的门生。幕府崩溃前夕,任陆军总裁,同讨幕军將領西乡隆盛议和,使江户和平开城。后在明治政府中任海军卿等职,不久辞职。官階正二位、明治維新后授予一等伯爵。 幼名麟太郎(りんたろう),本名義邦(よしくに),維新後改名為安芳(因爲幕末時他的官位是「安房守」,「安房」和「安芳」日語同音)。海舟是号,由佐久間象山授予他的篆刻「海舟書屋」而來。 父親是旗本小普請組的,母是信。幕末的劍道家是他的堂兄。海舟從十嵗開始也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劍術。家紋是圓形的劍花菱。 與、並稱為「幕末三舟」(幕末の三舟)。給哲學舘(現東洋大學)捐過很多錢、所以稱為「哲學館三恩人」之一。 對專修學校(現專修大學)的繁榮也作出過很多貢獻,曾經寄語「律增甲乙之科以正澆俗 礼崇昇降之制以極頽風」。.

坂本龙马和胜海舟 · 大日本帝国和胜海舟 · 查看更多 »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坂本龙马和薩摩藩 · 大日本帝国和薩摩藩 · 查看更多 »

长州藩

长州藩(),歷史可溯至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位于日本本州最西(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幕末,藩廳移轉至周防山口的山口城(山口政事堂),所以稱周防山口藩(すおうやまぐちはん)。一般將萩藩・(周防)山口藩時代總稱「長州藩」。 幕末時期,长州藩與萨摩藩組成萨长同盟,为讨幕运动的中心。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政治家形成了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長州閥」。時至現代,长州山口縣出身的政治家仍長期把持日本政府。例如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晉三等,山口縣出身的內閣總理大臣達9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

坂本龙马和长州藩 · 大日本帝国和长州藩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坂本龙马和英国 · 大日本帝国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陸奧宗光

陆奥宗光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有剃刀大臣(カミソリ大臣)的外號,正二位・勲一等・伯爵。家紋是仙台牡丹。.

坂本龙马和陸奧宗光 · 大日本帝国和陸奧宗光 · 查看更多 »

板垣退助

板垣退助(天保8年4月17日(1837年5月21日)—大正8年(1919年)7月16日),日本明治維新的功臣之一,也是日本自由民權運動家、日本第一個政黨自由黨的創立者。土佐藩出身。位階勲等是從一位,伯爵爵位。.

坂本龙马和板垣退助 · 大日本帝国和板垣退助 · 查看更多 »

江戶

江戶()是日本東京之舊稱,特別是指江戶時代的東京,以江戶城(今皇居)為城市的中心。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氏以江戶城做為居所,並將幕府設置於此,使江戶成為當時日本實質的政治中心。江戶幕府與江戶時代便是得名於此。 江戶的市區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江戶城西側的「」、以及東側的「下町」。做為江戶幕府的直轄地,江戶同時是德川氏(德川將軍家)的城下町,別稱「武陽」()。江戶幕府的將軍大多居住於江戶城,但日本的政治中心在幕末時代轉移到京都二条城,而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就任後完全沒在江戶城居住過。進入明治時代後,江戶被更名為東京,並取代京都成為日本首都至今。.

坂本龙马和江戶 · 大日本帝国和江戶 · 查看更多 »

江戶城

江戶城()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古武藏國豐島郡江戶)的城堡,別名為江城()、千代田城(),為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周長含外郭約4日-里-(15.6公里)。江戶時代的統治者德川將軍家在此居住歷經十五代,统治天下二百六十五年,至1868年遷出為止。其城址即現今的皇居,但使用區域與江戶時代有所不同。.

坂本龙马和江戶城 · 大日本帝国和江戶城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坂本龙马和朝廷 · 大日本帝国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會津藩

會津藩()為日本古陸奧國會津郡,範圍包含了現在的福島縣西部會津地區。當時的藩廳為會津若松城(今會津若松市)。.

坂本龙马和會津藩 · 大日本帝国和會津藩 · 查看更多 »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坂本龙马和明治维新 · 大日本帝国和明治维新 · 查看更多 »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坂本龙马和海军 · 大日本帝国和海军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坂本龙马和日本 · 大日本帝国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慶應

慶應是日本一個年號,在元治之後、明治之前,在公元1865年到1868年使用。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孝明天皇、明治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茂、德川慶喜。.

坂本龙马和慶應 · 大日本帝国和慶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坂本龙马和大日本帝国之间的比较

坂本龙马有222个关系,而大日本帝国有67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9,杰卡德指数为3.23% = 29 / (222 + 676)。

参考

本文介绍坂本龙马和大日本帝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