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圭亚那和门罗主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圭亚那和门罗主义之间的区别

圭亚那 vs. 门罗主义

圭亞那合作共和国(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通称圭亚那,位於南美洲北部,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国家,也是英联邦成员國。東鄰蘇利南,南臨巴西,西鄰委内瑞拉,北鄰大西洋。圭亞那與蘇利南和委内瑞拉有國界爭議。尤其委内瑞拉一再聲稱埃塞奎博河以西的土地─西屬圭亞那(約佔圭亞那面積的三分之二)屬於委內瑞拉。圭亞那雖地處南美洲,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但傳統上及歷史上與加勒比海諸島的關係比較密切。. 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發表於1823年,是一项关于美洲大陆控制权的美国外交政策。 在声明称,欧洲国家如果进一步对北美和南美的土地进行殖民,对其政权进行干预,都将视为侵略行为,都将需要美国介入。同时声明,美国不干預现存的欧洲殖民地,也不会参与欧洲国家内部事务。当时,几乎所有拉丁美洲殖民地已经或正在取得独立,摆脱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殖民统治。所以美国与英国达成共识,希望借此以欧洲势力不再进入美洲。而“门罗主义”的说法最早是在1850年出现的。直到19世纪末,门罗的声明被视为定义美国基本外交政策的起始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意识形态之一。许多美国政治家和若干总统都曾援引该声明,包括格兰特、西奥多·罗斯福,肯尼迪、里根等。 這表明美利堅合眾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對於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事,美國保持中立。相關戰事若發生於美洲,美國將視為具敵意之行為。此觀點由詹姆斯·門羅總統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諮文中。演說開頭遲疑,而後轉為充滿熱情。這是美國涉外事務之轉捩點,直到世界大戰的爆發才有所改變。 门罗主义的目的和影响持续了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其间只有很小的变化。其主旨在于,让拉丁美洲刚独立的殖民地免受欧洲的干预,避免新世界沦为旧世界列强的战场,从而使美国能够不受干扰的施加影响力。该主义宣称,新旧世界两者的势力范围需要保持清晰的区隔。此學說初由約翰·昆西·亞當斯等諸人構思而成,以宣佈美利堅合眾國在道義上反對殖民主義;後經多方重新詮釋為種種廣義之說法;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即對其之擴充為美洲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以門羅主義之羅斯福推論而知名)。.

之间圭亚那和门罗主义相似

圭亚那和门罗主义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南美洲委內瑞拉法国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南美洲和圭亚那 · 南美洲和门罗主义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圭亚那和委內瑞拉 · 委內瑞拉和门罗主义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圭亚那和法国 · 法国和门罗主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圭亚那和门罗主义之间的比较

圭亚那有35个关系,而门罗主义有7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78% = 3 / (35 + 73)。

参考

本文介绍圭亚那和门罗主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