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土家族和武汉市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土家族和武汉市之间的区别

土家族 vs. 武汉市

土家族是拥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一支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及武陵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共有8,353,912人(2010年)。人口数仅次于汉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列第八大民族,也是湖南、湖北与重庆三省市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贵州省第五大民族。土家族本民族语言为两种土家语(畢基語和孟茲語),但现时大部分人口仅使用当地汉语西南官话,但土家族聚居地区使用的西南官话与汉民族的西南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均有差别,尤以词汇最为突出,除了新近传入词汇,几乎不含临近汉民族巴蜀文化或两湖文化的特色词汇,取而代之则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遗留词汇。.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之间土家族和武汉市相似

土家族和武汉市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基督教壮族天主教宜昌市中南地区張姓佛教刘姓回族王姓道教西南官话黃姓辛亥革命重庆市苗族陈姓李姓杨姓汉族湖南省湖北省满族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土家族和基督教 · 基督教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壮族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约1800万(2010年),为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与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热依族语言文化非常相似,并一起合称为僚人。 壮族先人在中國古代曾先後称獠、溪峒蛮、乌浒。宋代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写作“獞”,1949年後改为单人旁的僮字,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土家族和壮族 · 壮族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土家族和天主教 · 天主教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宜昌市

宜昌市Yí Chā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湖北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鄂西南,是省内首个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城市。宜昌古称夷陵,扼长江三峡东口,是长江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的所在地,长江上、中游分界地。宜昌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巴楚文化发源地。宜昌是中国CFO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

土家族和宜昌市 · 宜昌市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是指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中南部区域,由华中地区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与华南地区组成。.

中南地区和土家族 · 中南地区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土家族和張姓 · 張姓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佛教和土家族 · 佛教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刘姓

劉姓是中文姓氏之一,2013年有人口近7000萬,佔中國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根據中國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劉是第四大姓。歷史上,劉姓建立了汉朝、後漢、劉宋、南漢等政權。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刘姓的郡望有二十多个,以彭城刘氏最为知名。劉(류、유)姓在韓國亦有分佈,在當地排名第32位,有約22萬人。.

刘姓和土家族 · 刘姓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回族和土家族 · 回族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王姓

王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8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显示:王姓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大约9468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0%。根據2010年7月1日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戶籍資料統計,王姓在台灣排名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由于在多種汉语方言中,“王”与“黄”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为区别两姓起見,中文多以“三畫(横)王”或“三横一竖王”,黃姓則叫「草頭黃」、“大肚黃”等作为强调。.

土家族和王姓 · 武汉市和王姓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土家族和道教 · 武汉市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又称为上江官话或西南方言,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部、缅甸果敢和佤邦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西南官话在缅甸果敢自治区和佤邦具有官方地位。西南官话的主要特征是古入声不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阳平、阴平或去声)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十二片,其通常也可按照地域分为四川话、云南话、桂柳话、湖北话等。 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元朝之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移民具有很大关联,成渝片四川话与湖北话音系产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话的形成年代应当更早周及徐(2005年第4期),《巴蜀方言中“虽遂”等字的读音及历史演变》,中华文化论坛。同时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与另一种南方官话:江淮官话同源王庆(2007年第5期),《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与南系官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刘晓梅、李如龙(2003年第1期),《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语文研究,因而在民国时期,上江官话一直被认为是与粤语、吴语等并列汉语大語言区,而非官话的分支,其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划入官话刘镇发(2004年第4期),《百年来汉语方言分区平议》,学术研究。西南官话的使用者超过2亿,如果将其划出官话,其使用者将在全球所有语言中排第6位,仅次于官话、西班牙语、英语、印度斯坦语、阿拉伯语及孟加拉语。.

土家族和西南官话 · 武汉市和西南官话 · 查看更多 »

黃姓

黃姓是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中國大陸第七大姓。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約19%。黃姓在廣東、香港和澳门為第二大姓;在广西為第一大姓;在福建、台灣為第三大姓。在韓國、朝鲜亦有黃姓,羅馬轉寫為Hwang。.

土家族和黃姓 · 武汉市和黃姓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土家族和辛亥革命 · 武汉市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鄂可以指:.

土家族和鄂 · 武汉市和鄂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土家族和重庆市 · 武汉市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苗族

苗族(苗语湘西方言:Ghaob Xongb;黔东方言:Hmub;川黔滇方言:Mongb;แม้ว / ม้ง;H'mông),是發源於东南亚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中國華南及東南亞。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苗族9,426,007人,占总人口的0.70%,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在越南和老撾名為赫蒙族(H'mông),人口78万7604人,列第8位。美国也有大约27万人的苗族裔美国人。.

土家族和苗族 · 武汉市和苗族 · 查看更多 »

陈姓

陳姓是中国人、韓國人、越南人中相當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行第10位。在香港、澳門、臺灣都是第一大姓;但在中國大陸是屬第五大姓,其中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海南等省為第一大姓。 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陳姓按人口計算是现代中国大陆第五大的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中国陈姓人口约7000萬,位居第五,全球约8000萬。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陳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陳姓多以「耳東陳」作為強調,其中“耳”指阜字旁“阝”。.

土家族和陈姓 · 武汉市和陈姓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土家族和李姓 · 李姓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杨姓

楊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據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涉「姓」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全球都有广泛分布,此外,杨姓也是隋朝君主的姓氏(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历史。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音同陽)。.

土家族和杨姓 · 杨姓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土家族和汉族 · 武汉市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土家族和湖南省 · 武汉市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土家族和湖北省 · 武汉市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土家族和满族 · 武汉市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土家族和武汉市之间的比较

土家族有209个关系,而武汉市有74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2.52% = 24 / (209 + 743)。

参考

本文介绍土家族和武汉市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