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圓頂和烏列爾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圓頂和烏列爾之间的区别

圓頂 vs. 烏列爾

圓頂,是一種常見建築結構,外型類似一個空心球體的上半部。圓頂的橫切面並不一定是完整圓球型,亦可以呈橢圓形。用各种材质制造的圆顶在建筑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史前时期。 在古代近東的建筑物和坟墓中,已经可以找到叠涩拱的身影。这是一种在两根支撑柱上以砖石层层收进,直到中线合拢的半圆顶的拱,和圆顶已经相似。而大规模的制造真正圆顶的技术则出现在中。罗马人利用圆顶来增加和其他建筑物,如万神庙的内部空间。这个传统在罗马成为天主教中心后仍然有增无减,从拜占庭的宗教或世俗建筑中可以看得出来。公元六世纪,随着采用了革命性新技术三角穹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出现,可以说圆顶建筑达到了一个高潮。而随着穆斯林对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胜利,圆顶建筑也开始成为穆斯林建筑的特色之一。 在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中,东正教从拜占庭式建筑中汲取了圆顶技术后,则出现了使用多个圆顶的独特传统。俄罗斯建筑的圆顶常常镀金或采用明亮的色彩,并呈葱头形状,称为葱头圆顶,和方形攒尖顶一样是俄罗斯宗教建筑的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再次发现了圆顶建筑,圆顶建筑在18世纪早期的巴洛克时期到达了第二個高峰。不少19世纪的大型公共建筑都采用了圆顶设计,以示對罗马元老院的追思。民居则少用圆顶,圓頂只見於巴洛克世纪最豪华的宫殿和房屋。 许多穹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穹顶)上,会再加一个小穹顶。这是中世纪时期的创造,不仅有利采光和通风,也为穹顶的装饰增添了变化。. 烏列爾或譯為烏列、烏里耶爾,依據希臘語和俄語發音則譯為鄔里伊爾 (英語:Uriel,希伯來語:,標準希伯來語:Uriʾel,提比里安發音:ʾÛrîʾēl,希臘語:Ουριήλ,俄語:Урии́л;東正教譯名:總領天使鄔里伊爾,天主教譯名:總領天使優禮,基督新教譯名:天使長烏列爾),名字的意思是「神之光」,是猶太教及基督教信仰中一位天使長的名字。但不包括在正典書籍及不被天主教官方認可,但在猶太教神祕文學中祂是一位重要的天使長。在舊約聖經的偽經《衣索比亞語以諾書》()、《》和新約聖經的偽經《》中,名字有被提及。和米迦勒、加百列及拉斐爾同為站在上帝寳座面前的四大天使。烏列爾的意思是「神之光明」和「神之火燄」。據說烏列爾不只是大天使,也是熾天使和智天使。 在啟示錄式著作、卡巴拉著作和神祕主義著作裡,烏列爾通常與烏利亞 (Urial)、沙利葉 (Sariel,意思為「神之令」)、法紐爾 (Phanuel,意思為「神之顏」) 等混同。.

之间圓頂和烏列爾相似

圓頂和烏列爾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半圓形後殿天主教俄罗斯拜占庭帝国

半圓形後殿

半圓形后殿(Abside,Apse)在建筑学上是指一個覆蓋著半球形拱頂或半圓頂的建筑体。對於羅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基督教修道院、主教座堂和教堂建築,該術語適用於東端主樓的所有半圓形或多角形后殿,不論其屋頂形狀是平的,傾斜,圓頂,或半球形。比如在天主教的西欧主教座堂建筑中,该部分是整个主教座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 後殿為半圓形隆起,可以加上半圓頂(也稱為半圓頂)或輻射狀拱頂。一個簡單的後殿很可能只是嵌入到牆的東端。東正教教堂可能有三重後殿,通常標誌著拜占庭的影響。 Category:主教座堂建筑.

半圓形後殿和圓頂 · 半圓形後殿和烏列爾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圓頂和天主教 · 天主教和烏列爾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和圓頂 · 俄罗斯和烏列爾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圓頂和拜占庭帝国 · 拜占庭帝国和烏列爾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圓頂和烏列爾之间的比较

圓頂有69个关系,而烏列爾有17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66% = 4 / (69 + 172)。

参考

本文介绍圓頂和烏列爾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