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李嘉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李嘉進之间的区别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 vs. 李嘉進

本條目之內容依照編輯先後順序排列. 李嘉進(),台南市人,臺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外交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曾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社团任职:曾任台湾留日同学会会长,人文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心灵改革推行委员会执行秘书,莺歌镇体育会理事长,中华民国大汉溪流域生态保育协会理事长,中华民国心灵改革推行委员会执行秘书,中华民国人文科学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台北县中小学家长协会常务理事、总会长,臺北縣救国团顾问,青商会、狮子会、扶轮会、妇女会顾问。.

之间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李嘉進相似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李嘉進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中國國民黨國立臺北大學經濟部臺南市東吳大學江丙坤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國國民黨和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 · 中國國民黨和李嘉進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簡稱北大,前身為1949年創建的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1955年改制的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及1961年併入國立中興大學的法商學院,2000年時脫離國立中興大學獨立升格,並改為現今國立臺北大學之校名。現三峽校區(校本部)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臺北校區規劃為進修暨推廣部和在職專班所使用。 最初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所需之各級地方行政幹部,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大學,其法學、商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公共事務及犯罪學領域在臺灣學界具有高度聲望。 目前該校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同為臺北聯合大學系統的成員之一,與其它三校均有學術合作關係。.

國立臺北大學和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 · 國立臺北大學和李嘉進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

經濟部(亦為商業部、工商部)是指在一個政府中,掌管該國家的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之最高機關的部門。以下為世界各國的經濟部:.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經濟部 · 李嘉進和經濟部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臺南市 · 李嘉進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可以指:.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東吳大學 · 李嘉進和東吳大學 · 查看更多 »

江丙坤

江丙坤(),臺灣省南投县草屯镇溪州里人,曾任中國國民黨第一副主席、現任國際民主聯盟副主席、國立臺北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曾出任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董事長。.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江丙坤 · 李嘉進和江丙坤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李嘉進之间的比较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有383个关系,而李嘉進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50% = 6 / (383 + 17)。

参考

本文介绍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和李嘉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