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之间的区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vs.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簡稱彰化師大、彰師大、彰師或師大,為彰化地區的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最早轉型的師範院校,前身為1971年創立的臺灣省立教育學院,共有進德校區和寶山校區兩個校區。現設有8個學院(含進修學院)、23個各學術領域之研究中心與數百個實驗室,以及附屬幼兒園、彰師大附工等附屬機構。以教育、語言科系立校,輔導、心理諮商、特殊教育與機電工程等領域則為全臺灣的發源地。該校以教育學、語言學、電機工程、運動競技等領域見長。 近年來彰師大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中興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跨足醫學研究,在分子免疫、自由基生物學以及癌症生物學等領域取得前瞻性研究成果,同時亦與臺北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在學術上有緊密的合作關係。未來也期待能夠與教育部爭取成立醫學相關科系。 彰師大在2008年設立語文中心,提供外籍人士進修華語以及本國人民修習外國語文,更辦理多益等多項語文檢定,同時也是臺灣推廣華語文的重要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之间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相似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有(在联盟百科)38共同点: 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台灣大專院校列表台灣電力公司史丹佛大學大學競爭大學排名尹衍樑巴黎第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華民國教育部东北大学 (日本)北京大学北海道大學國立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哈佛大學公顷四川大学研究型大學立法委員筑波大学綜合大學...行政院香港中文大學臺灣杜鵑花屬渥太華大學潤泰企業集團新臺幣悉尼大學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1921年4月由华侨陈嘉庚创办,初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目前,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9月,厦门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廈門大學亦為第一間擁有海外分校的中國大學,該分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

厦门大学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厦门大学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缩写为NJU),簡稱「南大」,位於中國南京市,是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上可溯至三國吳永安元年,歷史上曾歷經多次變遷,亦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南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由「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径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在長期的歷史中积淀了豐厚的學風傳統和精神遺產。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亦為現代儒家思想與中華文明復興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會通與學術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榮,在教育、學術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貢獻和影響。 南京大學是研究型綜合大學,格物致知,廣博易良,向有學科齊備的傳統,涵蓋了眾多領域。现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海洋、地球、大气、天文空间、环境、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医、政、法、商、社会、信息管理、新闻传播、外国语、工程管理、建筑与规划、电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科学(含材料、能源、生物医学、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等二十多个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校園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樓校區和位於南京東北部棲霞區的仙林校區,其中仙林校區為本科生主校區,并在逐步成为南大主校区。 南京大學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点大学,屬“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九校聯盟成员。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和部、省工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27个各类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全校还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医学院有附属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除大学外,还有南大附属中学、丁家桥小学等。另有科技产业园区和多个产学研结合机构。南京大学的师资队伍包括超过二十位诺贝尔奖得者。 依据评估全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南京大学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全亚太地区第三、全球第十二,超越加州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帝王学院等名校。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排名保持在全国前两名,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或仅次于北京大学。除此,南京大学中文系为培养全国第一位中文博士莫砺锋教授的大学。因此,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中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界被公认为全国最卓越的学府。南京大学以门槛高而著称,在“最难进的大学”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14位。.

南京大学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南京大学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台灣大專院校列表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列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所有附屬島嶼)各大專院校。各校主要依在臺創立/恢復或首次改制/升格為大學/學院或專科學校之順序時間排序。校地面積依據。.

台灣大專院校列表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台灣大專院校列表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台灣電力公司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電,是臺灣最大的電力公司,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國營事業機構,負責臺澎金馬的電力供應。截至2017年,為全臺灣實收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在1995年中華民國政府實施「電力自由化」之前,台電負責所有的發電和輸電、配電;開放民間興建發電廠之後,民間電廠所發出的電力均由台電購入。至2016年為止,台電共有11座水力發電廠、11座火力發電廠、3座核能發電廠,發電裝置總容量為4213.25萬瓩,發電量2257.92億度。 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79.9%,其中燃煤36.9%、燃油4.4%、燃氣36%、汽電共生2.6% (不含垃圾及沼氣),再生能源占比為5.1%(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5%,核能為13.5%。.

台灣電力公司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台灣電力公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史丹佛大學

小利蘭·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常直接稱為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為一所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因其學術聲譽和创业氛围而獲評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 斯坦福大學於1891年由時任加州參議員及州長的鐵路大亨利蘭·史丹福和他的妻子創辦。這是為了紀念他們因傷寒而於16歲生日前夕去世的兒子()。其為男女及宗教自由的學校,在1930年代前所有學費全免。可是,1893年利蘭·史丹福的逝世及1906年對校園造成重大損毀的三藩市大地震,為該校帶來嚴重的財政困難後才開始收費。二次世界大戰後,時任學校教務長的弗雷德里克·特曼全力支持校友與教職員的企業精神,希望能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本地工業,這也是現今硅谷的源流。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史丹福成為了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所在地,及其中一個高等研究計劃署網路(互聯網雛形)的起源地。 學校的校園位於矽谷的西北方,鄰近帕羅奧圖。校方的各個學術部門被歸入七所學術學院內,而包括生物保育區及加速實驗室在內的其他資產則設於主校區之外。此校同時為最富有的教育機構之一,並為第一所在一年內獲得超過十億美元捐款升幅的大學。 史丹福為一所擁有高住宿率及高選擇性的大學,當中的研究生課程較本科的多元化。該校也是馬丁路德金手寫原稿的保存地。史丹福學生透過36支代表隊參與不同的體育競賽,其為兩所太平洋十二校聯盟的私立大學之一。有關校隊曾奪得過104次大學體育協會賽事的冠軍,成績於眾多大學中位列第二。自1994-95年起,其亦一直為全國大學體育競技董事杯的年度得主。 史丹福培養了不少著名人士。其校友涵蓋30名富豪企業家及17名太空員,亦為培養最多美國國會成員的院校之一。史丹福校友創辦了眾多著名的公司機構,如:谷歌、雅虎、惠普、耐克、昇陽電腦等,這些企業的資金合計相等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系。共81名諾貝爾獎得主現或曾於該校學習或工作。.

史丹佛大學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史丹佛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大學競爭

大學彼此間長年的競爭,通常發生於兩間大學擁有地緣關係或是相同的專業領域,競爭可以再延伸為學術領域與運動競賽,通常後者較顯為人知,學校通常會特別強調在各種場合與競爭對手時所贏得的勝利,這通常包含活動專屬的戰利品或是其他紀念品;當兩所學校間的體育競爭變的眾所皆知時,有些學校會舉辦專屬的活動來促銷門票,並且特別贊助相關的活動。.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大學競爭 · 國立臺灣大學和大學競爭 · 查看更多 »

大學排名

大学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針對相關大學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評鑑,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排序。目前,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对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商業影响。現存的多個大學排名系統均具有其爭議性。.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大學排名 · 國立臺灣大學和大學排名 · 查看更多 »

尹衍樑

尹衍樑(Samuel Yin,),中華民國企業家,現任潤泰集團(Ruentex Financial Group)總裁、中國文化大學董事會董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董事長。 2008年世界傑出華商協會組織評選全球華商500強排行榜第183名,2015年《富比世》雜誌(Forbes)臺灣富豪排行榜排名第7名、同年名列《富比世》世界百萬富豪榜第452名。2011年捐95%財產,其中30億元拿來籌備設立唐獎,於2014年首度頒獎。.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尹衍樑 · 國立臺灣大學和尹衍樑 · 查看更多 »

巴黎第六大学

巴黎第六大學(法语:Université Paris VI),又称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法语: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UPMC),是一所法國大學,坐落于巴黎市区中心的拉丁区,是巴黎大学及巴黎科学学院中科学师资的主要继承者。该校有大约32000名学生,其中约21000名为科学生,约11000名为医学生。2018年1月1日起,巴黎第六大学与巴黎第四大學合併為索邦大學。 该校拥有超過180間實驗室,絕大多數的實驗室都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有合作關係。除坐落于拉丁区的主校区,以及位于十三区的医学校区外,该校在巴黎还拥有7个附属医院,并在法国各地设立了超过125个研究所,包括著名的亨利·庞加莱研究所与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 巴黎第六大学共有19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玛丽·居里获得2次诺贝尔奖)和7位菲尔兹奖得主,在数学、物理、化学及医学领域全球领先。特别地,在7位菲尔兹奖得主中,6位在巴黎科学学院完成博士学位或留任教授研究员,是巴黎第六大学及索邦大学主要的师资力量。 巴黎第六大学依据“顶级期刊及高被引论文数”,“校友及教工获奖人数”等多项数据,在多项排名中均为法国排名最高,世界排名顶尖的公立大学。其中,2018年《美国新闻》将巴黎第六大学评为法国第1、全球第38,数学领域全球第1,物理领域全球第11,另有11项学科排名处于世界前50;2017年《ARWU》则将巴黎第六大学评为法国第1、全球第40,数学领域全球第3,物理领域全球第13,自然科学领域全球第14,工程领域全球第25。在2015年《自然指数》排名中,巴黎第六大学被评为全球第5大研究型大学,世界十强科研机构。 巴黎科学学院名誉校长馬克·扎曼斯基(Marc Zamansky)将巴黎第六大学比喻为「在巴黎中心科学思想的结晶」(la matérialisation de la pensée scientifique au cœur de Paris)。.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巴黎第六大学 · 國立臺灣大學和巴黎第六大学 · 查看更多 »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缩写:SJTU;简称:上交、上交大 或 上海交大),是位于中國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农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华东五校之一,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 其前身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清末洋务派政治家、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后曾易名南洋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后期称为国立交通大学。1959年交通大学分立,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合并原上海农学院,2005年合并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学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中央研究院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中央研究院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英語: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縮寫為RUC),簡稱人大。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該校前身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1954年,在教育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與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學、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5所院校一同被指定為最早一批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是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面旗幟”。 中國人民大學也是雙一流重點建設的大學,共有14個學科入選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七,入選學科中,有十三個人文社會學科。 人大與現位於台北市的國立政治大學的性質及歷史背景相仿,而且皆是以發展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大學,並各自曾為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黨校,兩校也培養出不少政治家及首席执行官,現兩校合作關係密切。 2017年,人大通州東校區獲得批准,將成為人大最大的校區,未來人大將發展理工及醫學領域。.

中国人民大学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中国人民大学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教育部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中華民國教育部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东北大学 (日本)

東北大學(;英語譯名:Tohoku University),簡稱東北大,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东北地区仙台市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東北大前身是舊制帝国大学-東北帝國大學(1907年),起源於1736年的仙台藩藩校「明倫養賢堂」。 東北大是世界材料學中心,也是曾經接待爱因斯坦的物理學名校與光通信發祥之地。校友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拉斯克奖得主與日本第一個IEEE愛迪生獎章得主。知名留學生有文豪魯迅以及復旦、臺大、清華等名校的校長。.

东北大学 (日本)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东北大学 (日本)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北京大学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北京大学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大學

北海道大學(;英語譯名:Hokkaido University),简称北大(ほくだい;Hokudai)或海大,是一所位於日本北海道的国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北大前身是舊制帝国大学-北海道帝國大學(1918年),起源於1876年的「札幌农学校」。 北大的知名校友中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柯霍獎得主、3名芥川獎得主以及逾百名大學校長。.

北海道大學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北海道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大學

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是公立大學的一種,意同「國家直屬的大學」,由中央政府所設立,不受地方以及自治區政府的管轄。.

國立大學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國立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縮寫NCHU),簡稱興大,是台中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有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農資學院、生命科學院、獸醫學院、法政學院、文學院、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及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學校。以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獸醫、生命科學、轉譯醫學、生醫工程、生物科技、綠色科技等領域見長 。 近年興大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師範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聚焦於癌症醫學、免疫醫學及醫學工程三項領域,將實驗室成果逐步應用到臨床上,未來積極與教育部爭取中部地區第一家公立醫學院設立;並積極與臺中市政府合作,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數位文化、智慧城市。此外,興大亦是EUTW、TCUS的成員之一。.

國立中興大學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國立中興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簡稱交大,原建於上海,後復校於新竹市,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該校主要目的為培育工程(engineering)、科學(science)及管理(administration)方面的人才,此宗旨現於交大校徽上的E、S、A。 国立交通大學前身為1896年由盛宣懷創立於上海市徐家汇的南洋公學,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經歷多次遷校及改組,於國共內戰後,上海原址改組為上海交通大學,並於1958年由教育部選定新竹市為交通大學復校後校址,復校後校址與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及國立清華大學相鄰。今日的國立交通大學,主要發展領域為電子、資通訊及光電等,為臺灣知名院校之一,曾一度與國立清華大學洽談合併事宜,但因新校名稱問題而破局。 位於新竹市的交通大學也同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並稱「飲水思源 五校一家」,代表五校皆系出於同源。饮水思源紀念碑也為各校的精神團結的象徵之一。.

國立交通大學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國立交通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灣師大、臺師大、臺師或師大,前身為1946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共有校本部、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三個校區。省立師範學院與國立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是1940年代中華民國臺灣省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 臺師大目前為臺灣三所師範大學其中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師資 。另外校內的一級單位-心測中心為國內重要教育機構,每年負責研發國中教育會考試題,影響國中升學走向,未來除了試題研發,也將承辦試務行政的工作,完整辦理國中升學的業務。 目前與同樣位於大安區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清華大學 · 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簡稱成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的國立大學,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前身為1931年台灣日治時期創辦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5年戰後改制為「省立工學院」(臺灣省僅有的三所省立學院,另二所為省立農學院、省立師範學院),1971年確立為國立成功大學。目前校總區由相互緊鄰的8大校區組成,另擁有安南校區、歸仁校區及斗六校區。.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成功大學 · 國立成功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學

#重定向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學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哈佛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公顷

公顷(hectare)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為國際單位制並用單位之一。國際上,縮寫為ha;在中国大陆的法定缩写为h㎡。一塊面積一公頃的土地,大約與標準足球場近似,此外,公頃也稱為(HA)。.

公顷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公顷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中国成都市,始于1896年创建的中西学堂,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现为教育部直属「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计划)」大學,該校將其自我定位爲「高水平研究型国家级重点大学」。 根據2017年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四川大學的世界排名在151-200名,兩岸四地排名在34名;而2018年的QS排名則將該校排在世界551-600名。.

四川大学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四川大学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研究型大學

型大學是以學術研究为主要办学目的的大學,相對的是教學型大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研究型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和研究型大學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立法委員 · 國立臺灣大學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筑波大学

筑波大学(;英語譯名:University of Tsukuba),是一所本部位於茨城县筑波市天王台1-1-1号的日本國立大學,也是結合筑波研究學園都市的新型大學,簡稱筑大()。前身為日本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教育大学」。 筑大曾有3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筑波校區佔地258公頃,是日本面積第二大的單一大學校園。.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筑波大学 · 國立臺灣大學和筑波大学 · 查看更多 »

綜合大學

綜合大學是指囊括多學門、跨學科學術知識領域的大學,一般轄有多所學院,其定義在世界各地皆有異同。.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綜合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和綜合大學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行政院 · 國立臺灣大學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臺灣 · 國立臺灣大學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杜鵑花屬

杜鵑花屬(学名:Rhododendron)植物俗称杜鵑花,簡稱杜鵑。當中又名為映山红、满山红、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等的美麗原種,如映山紅等美麗種類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全世界的杜鹃花屬原種大约有960種,於中国境内有570余种。杜鹃花是尼泊尔的国花,是中國江西省的省花,也是无锡、镇江、三明、长沙、韶关、大理、嘉兴市花,以及臺灣臺北市、新竹市的市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杜鵑花屬 · 國立臺灣大學和杜鵑花屬 · 查看更多 »

渥太華大學

渥太華大學(英文:University of Ottawa、法文:Université d'Ottawa;簡稱U of O或Ottawa U)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的一間研究型大學,屬於加拿大U15聯盟。它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渥太華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和渥太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潤泰企業集團

潤泰企業集團(Ruentex Group),簡稱潤泰集團,是中華民國的企業集團之一,於1943年在上海成立,1945年開始從中國大陸遷移至臺灣。由紡織業開始經營,拓展到建築開發、金融保險、流通事業、醫療服務及教育等多角化發展。目前以外資形式在中國有諸多投資項目,其中較具著名的有:大潤發(大福源)量販流通、上海喜士多便利超商(C-Store),並贊助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等。而集團母公司潤泰全球系以時尚事業為主體之集團控股公司,擁有國際知名品牌Nautica在台之經營管理,2003年獲得SGS優良服務認證執照。 2004年4月透過外資形式,正式跨入中國時尚品牌零售市場,成立潤耀服裝開發有限公司。潤耀公司係以發展成為時尚多品牌之零售商為目標,自國際品牌的代理到自創品牌的研發等均為引領消費者進入世界時尚的潮流,提升社會大眾穿著品味為使命。 包括潤泰水泥(潤泰精密材料)、潤泰建設(潤泰創新國際)、潤泰紡織(潤泰全球)、潤弘精密工程、日友環保科技5家上市公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潤泰企業集團 · 國立臺灣大學和潤泰企業集團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新臺幣 · 國立臺灣大學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悉尼大學

悉尼大学(简称:悉大、英语:University of Sydney)是澳大利亚的公立大学。悉尼大学是全澳大利亚、全大洋洲和全南半球第一所大学,创立于1850年,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悉尼。悉尼大学目前有52,789在校学生(2014 年统计)。 悉尼大学历史上培养了一系列的重要人物,包括七位澳大利亚总理(包括现任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23位最高法院法官、联合国大会主席、国际法院院长、世界银行总裁、七位诺贝尔奖或克拉福德奖得主等,并有103名学生获得罗德奖学金。 悉尼大学主校区位于悉尼内城区,市中心西南,其哥特式的主楼和其它历史建筑是重要的文物遗产。160年后,现在学校已有多个校区,其中多数集中在悉尼,此外学校在澳大利亚全国各处以及国外拥有其他教研设施。 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的成员,在澳大利亚被归为6所砂岩学府之一。悉尼大学同时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与亚太国际贸易教育暨研究联盟的成员。.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悉尼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和悉尼大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之间的比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有297个关系,而國立臺灣大學有48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8,杰卡德指数为4.86% = 38 / (297 + 485)。

参考

本文介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