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國立中興大學和大里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國立中興大學和大里區之间的区别

國立中興大學 vs. 大里區

國立中興大學(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縮寫NCHU),簡稱興大,是台中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有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農資學院、生命科學院、獸醫學院、法政學院、文學院、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及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學校。以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獸醫、生命科學、轉譯醫學、生醫工程、生物科技、綠色科技等領域見長 。 近年興大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師範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聚焦於癌症醫學、免疫醫學及醫學工程三項領域,將實驗室成果逐步應用到臨床上,未來積極與教育部爭取中部地區第一家公立醫學院設立;並積極與臺中市政府合作,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數位文化、智慧城市。此外,興大亦是EUTW、TCUS的成員之一。. 大里區是台灣中部城市台中市下屬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全市西南端,為平原盆地區和山麓帶坡地之接壤地區,與南區、東區、太平區、霧峰區、烏日區相鄰,因大里溪而造就此區繁華。郵遞區號為412,目前轄區人口約21萬,是台中市人口第三高的市轄區;人口數次於北屯區及西屯區,為台中公司行號登記第二多的行政區。.

之间國立中興大學和大里區相似

國立中興大學和大里區有(在联盟百科)15共同点: 南區 (臺中市)南屯區台中軟體園區台灣大里區國光路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綠川烏日區西屯區霧峰區舊旱溪臺中市東區 (臺中市)921大地震

南區 (臺中市)

南區為臺灣臺中市最早成立的市轄區之一。此區設有國立中興大學、中山醫學大學與臺中高工,重要的政府機關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亦設立於此區,型塑出文風鼎盛的生活圈。.

南區 (臺中市)和國立中興大學 · 南區 (臺中市)和大里區 · 查看更多 »

南屯區

南屯區為中華民國臺中市轄下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台灣臺中市西南方,最初為平埔拍瀑拉(Papora)族貓霧拺社群部落,清代後屬農業區,為現台中市轄區中漢人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 1990年代後期新興發展的中心商業區-七期重劃區亦包含此區一部分。而中央機關的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於此區黎明新村內(前身為台灣省政府黎明辦公區),另有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與法務部矯正署所轄臺中監獄、臺中女子監獄、臺中看守所及臺中戒治所設置於此區大肚台地上。.

南屯區和國立中興大學 · 南屯區和大里區 · 查看更多 »

台中軟體園區

#重定向 臺中軟體園區.

台中軟體園區和國立中興大學 · 台中軟體園區和大里區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台灣和國立中興大學 · 台灣和大里區 · 查看更多 »

大里區

大里區是台灣中部城市台中市下屬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全市西南端,為平原盆地區和山麓帶坡地之接壤地區,與南區、東區、太平區、霧峰區、烏日區相鄰,因大里溪而造就此區繁華。郵遞區號為412,目前轄區人口約21萬,是台中市人口第三高的市轄區;人口數次於北屯區及西屯區,為台中公司行號登記第二多的行政區。.

國立中興大學和大里區 · 大里區和大里區 · 查看更多 »

國光路

國光路為臺灣臺中市的重要道路。大致呈南北向,北連西區林森路,南接大里區中興路一段;此路大部份路段(建成路-大里溪段)屬省道台三線。因為此路為大里區與南區的主要道路,再加上多路公車行經,導致此路段通勤時間易塞車。台中捷運橘線計劃沿此路興建。 國光路於復興路至忠孝路間配置雙向四車道及中央綠化安全島;忠孝路至舊旱溪國光橋間則仍有安全島但無綠化設置;國光橋以南直至大里溪上的大里橋則恢復設置綠化安全島,並增寬為雙向六車道。.

國光路和國立中興大學 · 國光路和大里區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舊名為國立大里高中)(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簡稱興大附中、興附、國大里、國大,英文縮寫為SHCH,位於臺中市大里區,是國立中興大學的附屬高中。.

國立中興大學和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和大里區 · 查看更多 »

綠川

綠川原名「無名溪」、「新盛溪」《老大墩·新故鄉》,1999年,葉晉玉著,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出版,第74頁,為台灣台中市中心四條主要河川之一,與柳川、梅川、麻園頭溪並列其名。綠川是台中市人文發源地,最早歷史起於清代,乃因綠川流經台中盆地所形成低窪平原,自中國大陸移民居住於此,位在現今台中公園一帶發展出市街。.

國立中興大學和綠川 · 大里區和綠川 · 查看更多 »

烏日區

烏日區是臺灣臺中市的市轄區,居--市南端,控制臺中盆地出口,北倚大肚山,南鄰八卦山。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因為位居背風坡,雨量較少。臺中重要交通樞紐之一的臺灣高鐵-臺中-車站亦位於此區,未來將成為臺中唯一擁有高鐵、臺鐵、捷運「三鐵共站」的行政區。.

國立中興大學和烏日區 · 大里區和烏日區 · 查看更多 »

西屯區

西屯區(臺羅:Sai-Tūn-Khu)是臺灣臺中市市中心的一個市轄區,郵遞區號為407,是臺中市人口第二高的行政區,目前轄區人口約22萬人,僅次於北屯區。西屯是臺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區內擁有眾多大學院校。著名的七期重劃區即分屬此區與南屯區。中台灣廣播電台、全國廣播皆將總部設於此區,臺中市政府的臺灣大道市政大樓與臺中市議會的臺中議政大樓也位於此區。.

國立中興大學和西屯區 · 大里區和西屯區 · 查看更多 »

霧峰區

霧峰區為中華民國臺中市最南端的市轄區,與大里區、太平區、烏日區、臺灣省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彰化縣芬園鄉相鄰;擁有完整公路系統,為臺中市南端交通樞紐。霧峰區因前臺灣民意最高機關臺灣省議會(現為立法院中部辦公室)的設置為台灣民主化的發源地之一;亦為臺灣中部較早開發區域,區內富有眾多文史藝文設施,素有文化小城美名,因而近年積極發展博物館文化。.

國立中興大學和霧峰區 · 大里區和霧峰區 · 查看更多 »

舊旱溪

舊旱溪又名旱溪排水,是台灣中部一條河川,屬於烏溪水系,為大里溪的支流,流域分佈於台中市南部。舊旱溪原為旱溪的下游河道,因旱溪於台中市東區東信里、東門里之間人工改道注入大里溪而形成,其流量及長度均已大幅減少。.

國立中興大學和舊旱溪 · 大里區和舊旱溪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國立中興大學和臺中市 · 大里區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東區 (臺中市)

東區為台灣臺中市的市轄區之一,為臺中市最初實施市制時的市域之一。該區與北區、中區、西區及南區屬於臺中舊市區。.

國立中興大學和東區 (臺中市) · 大里區和東區 (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921大地震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15.9秒(當地時間)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约102秒,乃臺灣自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震央位于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处于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约8.0公里,芮氏規模7.3级(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矩震級7.6-7.7级)。該地震肇因於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及大茅埔-雙冬斷層兩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此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不但人員傷亡慘重,也震毀許多道路與橋樑等交通設施、堰壩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設施、學校等公共設施,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台灣中部受災最為嚴重。台鐵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亦有多數客運公司暫時停駛。 為悼念地震逝去的民眾與警惕自然災害的威脅,中央政府於2000年訂立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傷亡的可能降至最低。.

921大地震和國立中興大學 · 921大地震和大里區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國立中興大學和大里區之间的比较

國立中興大學有333个关系,而大里區有2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5,杰卡德指数为2.56% = 15 / (333 + 252)。

参考

本文介绍國立中興大學和大里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