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国王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国王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之间的区别

国王号战列舰 vs.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国王号战列舰(SMS Köni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四艘国王级战列舰的主导舰,它是为纪念符腾堡国王威廉二世而命名。该舰于1911年10月进行,1913年3月1日,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完工,在1914年8月9日编入公海舰队服役。 连同她的三艘姊妹舰——大选帝侯号、边境总督号和王储号,国王号在战争期间参与了舰队的大部分军事行动。作为1916年5月31日日德兰海战中德舰队形的前导舰,国王号曾与几艘英国战列舰猛烈交火,并遭受了十次大口径炮弹打击。1917年10月,随着德国在阿尔比恩行动大获成功,国王号又在中迫使俄国的前无畏舰光荣号自沉。 在德国于1918年11月投降后,国王号与大多数公海舰队的舰只被英国皇家海军扣押在斯卡帕湾。至1919年6月21日,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的舰队指挥官,趁英国警卫舰出港训练之际,下令全数凿沉包括国王号在内的己方舰队。但不同于大多数的自沉舰只,国王号从未被捞起拆解,其残骸仍然留存在斯卡帕湾底部。.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SMS Markgraf)是四艘国王级战列舰的第三艘舰,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德意志帝国海军。该舰于1911年11月进行,1913年6月4日,并于战争在欧洲爆发的短短两个多月后,即1914年10月1日正式编入公海舰队。边境总督号在五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且最高航速为。它是为纪念原神圣罗马帝国的所命名,而这一贵族等级则相当于中国封建时代的侯爵。 连同她的三艘姊妹舰——国王号、大选帝侯号和王储号,边境总督号在战争期间参与了舰队的大部分军事行动,其中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在日德兰,边境总督号是德舰队形的第三艘前导舰,并与敌对的英国大舰队猛烈交火。它共受到5枚大口径炮弹击中,并造成23名船员伤亡。边境总督号也参加了1917年末攻克里加湾的阿尔比恩行动。在行动圆满结束后,该舰在返回德国途中触雷受损。 随着德国战败和在1918年11月签署停战协定,边境总督号与大多数公海舰队的主力被英国皇家海军扣押在斯卡帕湾。在同盟国就《凡尔赛条约》的最终版本进行协商期间,这些舰只被解除武装并仅保留了基干船员。至1919年6月21日,即条约签署前的前一天,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的舰队指挥官,下令全数凿沉己方舰队,以确保英国无法强占舰只。但不同于大多数的自沉舰只,边境总督号从未被捞起拆解,其残骸仍然留存在斯卡帕湾底部。.

之间国王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相似

国王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有(在联盟百科)74共同点: 基尔厌战号战列舰协调世界时司令塔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吃水深度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大雅茅斯大选帝侯号战列舰太子号战列舰姊妹舰威廉港巡洋舰巴伐利亚号战列舰巴彦号装甲巡洋舰康边停战协定德国级战列舰德国金马克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帝國海軍俄罗斯俄罗斯帝国海軍北海 (大西洋)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凡尔赛条约全长公海舰队光榮號戰艦固定翼飛機国王级战列舰...王储号战列舰砲塔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烟囱炮台炮艇甲板特塞尔萨雷马岛飞艇装甲巡洋舰馬力驱逐舰魚雷鱼雷管黑尔戈兰级战列舰舰艏舰艉阿尔比恩行动赖因哈德·舍尔蒸汽渦輪發動機蒂亚娜号装甲巡洋舰里加里加湾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英國皇家海軍英国虎号战列巡洋舰桑德兰欧洲中部时间水线装甲带水雷波罗的海法国洛斯托夫特潜水潛艇戴维·贝蒂,第一代贝蒂伯爵战列巡洋舰斯卡帕湾日德兰海战拿骚级战列舰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 扩展索引 (44 更多) »

基尔

基尔(Kiel,)是德国北部城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首府。面积118.4平方千米,人口233,244人(2005年)。 邻靠于波罗的海基尔湾,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该市一直是德国主要的海军基地。基尔是德国造船业中心,基尔运河的东段终点。基尔还有一所重要的大学基尔大学。 基尔的航海比赛非常有名,基尔周是全世界最大的航海赛事之一。在1936年和1972年,奥运会在柏林和慕尼黑举行时,赛艇项目都在基尔举行。.

国王号战列舰和基尔 · 基尔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厌战号战列舰

厌战号战列舰(HMS Warspite)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该舰于1913年11月26日在下水,至今仍是皇家海军最负盛名的舰只之一。二战期间厌战号因得到安德魯·康寧漢爵士赞誉而获得绰号“可敬的老女士”。 厌战号与其他同级舰一样由两人共同设计。其中之一为約翰·費舍爾爵士,他在史上第一艘无畏舰「无畏号战列舰(HMS Dreadnought)」下水时便是第一海务大臣。另一位为温斯顿·邱吉尔,当时的海军部长,也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从设计到建造的首要角色,他劝说已退休的费舍尔爵士重出江湖,并受到后者造舰思想的影响。.

厌战号战列舰和国王号战列舰 · 厌战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协调世界时

没有描述。

协调世界时和国王号战列舰 · 协调世界时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司令塔

指挥搭是舰只或潜舰上的高耸起的平台,在那里军官可以对舰进行conn(下达航海指令给舵手),它也给航海提供了良好视野因此在军舰上越造越高。conn这个词可能来自conduct而不是control。 Category:潜艇设计 category:航海 category:军事术语.

司令塔和国王号战列舰 · 司令塔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同盟国(Mittelmächte;Központi hatalmak;İttifak Devletleri;Централни сили,意思是中央国)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

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国王号战列舰 · 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吃水深度

吃水深度,簡稱吃水,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長度,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而同一船舶亦根据不同的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而吃水深度有所不同。大型船艦會因為吃水太深而不能夠進入水淺之海灣、港口或者運河。船身外刻吃水线刻度,以顯示吃水深度。.

吃水深度和国王号战列舰 · 吃水深度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

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SMS Seydlitz)是德国海军于1911年开工建造的一艘战列巡洋舰。该舰在毛奇级战列巡洋舰基础上改进设计,为了改善适航性能,提高舰艏乾舷;加强舰体强度,在装甲和水密防护上做了大的改进,侧舷水线防御装甲厚度接近吨位相近的战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在多格尔沙洲海战中,塞德利茨号艉部炮塔炮弹装填室被击穿,引发大火险些发生弹药库殉爆,造成后部两座主炮炮塔失去作战能力。德国海军根据这次作战的教训,改进了弹药储藏室和弹药输送通道的防护措施,防止炮塔及其弹药输送通道一处受损,火势下窜到弹药库,而危及全舰安全。在日德兰海战中,塞德利茨号被22发大口径穿甲弹和1枚鱼雷命中,全部的五座主炮炮塔被毁,船舱内大量进水,总进水量超过排水量的五分之一。在与舰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自蹒跚返回了德国本土基地,堪称离奇,塞德利茨号出色的损管和防护设计为其赢得了“不沉战舰”之名。德国战舰采用的水密结构设计和炮塔防护的优点为此后各国建造大型军舰时所借鉴。战争结束后塞德利茨号被引渡到英国,在斯卡帕湾自沉。.

国王号战列舰和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 · 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大雅茅斯

大雅茅斯(Great Yarmouth)是英格蘭諾福克郡的一個海濱城市,位於諾維奇以東。大雅茅斯自1760年開始是個海濱度假城市。.

国王号战列舰和大雅茅斯 · 大雅茅斯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大选帝侯号战列舰

大选帝侯号战列舰(SMS Großer Kurfürst)是四艘国王级战列舰的第二艘舰,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德意志帝国海军。该舰于1911年10月进行,1913年5月5日,并于英德交战前几天,即1914年7月30日正式编入公海舰队。其名称取自霍亨索伦王朝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的尊称。大选帝侯号在五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且最高航速为。 连同她的三艘姊妹舰——国王号、边境总督号和王储号,大选帝侯号在战争期间参与了舰队的大部分军事行动,其中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舰只在日德兰受到了猛烈的炮火袭击,但并未严重受损。它在1917年9月和10月的阿尔比恩行动期间则负责炮击俄国海军的岸防。大选帝侯号在其服役生涯中也遭遇过一些意外:曾与国王号及王储号相撞、数次搁浅、被鱼雷击中一次以及触及水雷一次。 随着德国战败和在1918年11月签署停战协定,大选帝侯号与大多数公海舰队的主力被英国皇家海军扣押在斯卡帕湾。舰只被解除武装并仅保留了基干船员,同时同盟国开始就《凡尔赛条约》的最终版本进行协商。至1919年6月21日,即条约签署前的前一天,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的舰队指挥官,下令全数凿沉己方舰队,以确保英国无法强占舰只。但不同于其姊妹舰,大选帝侯号在1938年被打捞上岸报废,随后于拆解。.

国王号战列舰和大选帝侯号战列舰 · 大选帝侯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太子号战列舰

#重定向 皇太子號戰列艦.

国王号战列舰和太子号战列舰 · 太子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姊妹舰

姊妹舰(又叫姊妹船,英文:sister ship)是与另一艘船只有着相同的类型,或者有着几乎相同的设计的船。这些船只有着一个近乎相同的船体及上层建筑布局、相似的排水量及大致相当的功能及设备。通常情况下,这些船只会因他们所配备的装备(如军用舰船的武器)不同而变得更加有区别。.

国王号战列舰和姊妹舰 · 姊妹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威廉港

威廉港(Wilhelmshaven)人口大约8万人,是德国北海亚德湾沿岸的一个中型城市,隶属于德国第二大联邦州下萨克森,由州政府直管。威廉港市是下萨克森州的中心城市之一,2006年加入了德国西北部的城市合作联盟“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 威廉港是德国天然水深最深的港口和德国最大的石油转运港。亚德湾的深水优势是来自石化、电力、物流和修船等其它海事相关行业的大型企业选择在威廉港落户的原因。通过威廉港运输的原油占到德国港口原油转运量的72%和德国原油进口量的27%。石油管道从威廉港延伸至莱茵卢尔地区和汉堡市的炼油厂。2012年9月,JadeWeserPort(亚德港)集装箱港区建成投产,这是超大型船舶唯一能够不受潮汐限制、全天候满载挂靠的德国集装箱港口。 威廉港从德国北海沿岸的旅游业中受益匪浅。这一地区的沿海浅滩是下萨克森国家浅滩公园(Nationalpark Niedersächsisches Wattenmeer)的一部分。这里的购物中心、旅游设施和通往沿海岛屿的轮渡吸引了在周边地区度假的人们前来参观。.

国王号战列舰和威廉港 · 威廉港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巡洋舰

巡洋舰(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以及能胜任多种任务的多样性。历史上,巡洋舰由於噸位大、火力強、性能佳,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 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协助,才能執行任務。不過隨著現今驅逐艦被大型化後的綜合作戰能力的提升,何潬噸位其實超過早年的巡洋艦,所以这个区分已经不明顯了,很多新式的大型軍艦都不再冠以巡洋艦之名了。 現代被稱為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8,000吨至30,000吨左右,在二戰時屬於戰艦的級別,火力僅次於主力旗艦 、戰列艦。现今的巡洋舰都装备有先進的导弹系統、火炮、鱼雷等武器,能執行遠海攻擊行動。有些巡洋舰可携带反潜直升机、執行反潛及巡邏任務;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隨著驅逐艦的作戰能力大幅提升,有些噸位接近輕巡洋艦,故也能執行巡洋艦的任務,現今只有美國及俄羅斯的巡洋艦仍在服役中。而南韓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及中國的055型驅逐艦和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其噸位、性能及作戰能力亦屬巡洋艦級別。另外,由於海军航空兵 亦能分擔巡洋舰的工作,故大部份國家已無計劃新建巡洋艦。.

国王号战列舰和巡洋舰 · 巡洋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号战列舰

巴伐利亚号战列舰(SMS Bayer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主导舰。该舰于1915年2月并于1916年7月开始服役,但已来不及参加日德兰海战。它的主炮包括分布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的八门380毫米口径炮,这比其前身国王级配备的十门305毫米口径炮有了显著改进。舰只连同它的三艘姊妹舰已经形成了公海舰队第四战列分舰队的核心。而这当中仅有一艘,即巴登号完成建造;另外两艘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生产需求被转移至U型潜艇后而撤销。 巴伐利亚号是在战争进行了一半后开始编入海军序列,并在其生涯中仅投入有限的服务。该舰的首个任务是在入役的一个月后,奉命参与在1916年8月18日至19日舰队出击北海行动,但行动无疾而终。它也参与了在里加湾的阿尔比恩行动,但就在1917年10月12日,当德国发动进攻后不久,巴伐利亚号即触雷受损,不得不撤回维修。在1918年11月战争结束后,它又与大部分公海舰队的舰只被扣押在斯卡帕湾。1919年6月21日,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的舰队指挥官,下令全数凿沉舰队,巴伐利亚号遂于14时30分沉没。至1934年9月,舰体被捞起,并拖往报废拆解。.

国王号战列舰和巴伐利亚号战列舰 · 巴伐利亚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巴彦号装甲巡洋舰

#重定向 巴扬号装甲巡洋舰 (1900年).

国王号战列舰和巴彦号装甲巡洋舰 · 巴彦号装甲巡洋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康边停战协定

康边停战协定(或譯康白尼停戰協定,Armistice de 1918;Waffenstillstand von Compiègne (1918))是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协定,由协约国代表,法国元帅福煦和德国看守政府代表埃茨伯尔格,于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北面瓦兹省贡比涅(Compiègne;旧译“康边”)附近森林中一节火车车厢中簽定的。.

国王号战列舰和康边停战协定 · 康边停战协定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国级战列舰

德国级战列舰或称德意志级战列舰(Linienschiff der Deutschland-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前无畏战列舰的。该船级由德国号、汉诺威号、波美拉尼亚号、西里西亚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组成。这些舰只建于1903年至1907年间,它们与前级不伦瑞克级类似,但具有更强的装甲防护。然而这甚至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无畏号于1906年下水之前便已显得过时。因此,它们是德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同类舰船。在其之后是拿骚级战列舰——即德国的首个无畏舰船级。 随着德国级的入役,使得舰队拥有足够的舰只组成两个完整的战列分舰队。而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重组至公海舰队。尽管已然过时,但全部五艘同级舰均参加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在混乱的夜间行动中,波美拉尼亚号遭鱼雷击中并沉没。是次海战结束后,四艘幸存舰从舰队前线撤出,并主要从事辅助任务。《凡尔赛条约》允许德国保留一些老式战列舰用于沿海防御,其中便包括四艘德国级舰只。 然而,德国号并没有被用作岸防舰,而是在1920-1922年间拆解。汉诺威号是要改造为,但从未完成。它最终于1944-1946年间被拆解。西里西亚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则是仅有的两艘同级舰,可以继续应用于国家海军和其后战争海军的前线中。两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承担了有限的职责,当中最为显赫的是由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在西盘半岛战役期间向波兰要塞开火。临近战争结束时,两舰均告沉没。.

国王号战列舰和德国级战列舰 · 德国级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国金马克

#重定向 黃金馬克.

国王号战列舰和德国金马克 · 德国金马克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国王号战列舰和德意志帝國 · 德意志帝國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海軍

德意志帝國海軍(德語:Kaiserliche Marine,意為「帝國海軍」)是指德意志帝國的海軍,存在於1871年至1919年之間。德意志帝國海軍最早由普魯士海軍和北德意志邦聯海軍(Norddeutsche Bundesmarine)為前身所組成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大力擴展海軍力量,而形成德意志帝國與大英帝國的軍備競賽,德國海軍因而一度發展成世界上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強大海軍。德意志帝國海軍最後大部分在一戰西線中損失與在英國斯卡帕灣集結時,在德國海軍軍官發起的秘密行動中自沉。 德意志帝國海軍的船艦通常被命名開頭為SMS,為「皇帝陛下的船艦」(德語:Seiner Majestät Schiff)之縮寫。.

国王号战列舰和德意志帝國海軍 · 德意志帝國海軍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和国王号战列舰 · 俄罗斯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海軍

#重定向 俄羅斯帝國海軍.

俄罗斯帝国海軍和国王号战列舰 · 俄罗斯帝国海軍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北海 (大西洋)

北海(Nordsjøen;Nordsjön;Nordsøen或Vesterhavet;Nordsee;Noordzee;Mer du Nord;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南和欧洲大陆以北。北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 北海向西南通过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与凯尔特海相通,向东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连,向北是挪威海。 斯凯尔特河、默兹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岛屿或群岛有北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东弗里西亚群岛和西弗里西亚群岛。 北海周边的国家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重要城市有阿伯丁、爱丁堡、加来、奥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来梅哈芬、库克斯港、埃斯比约、卑尔根、哥德堡等等。此外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是北海重要的内陆港城。.

北海 (大西洋)和国王号战列舰 · 北海 (大西洋)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

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SMS Von der Tann)是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德国海军一直将此类战舰称为大型巡洋舰(Großer Kreuzer)。该舰是德国海军第一次在大型主力战舰上安装蒸汽轮机组作为动力。与英国早期战列巡洋舰以巡洋舰为作战对象有所不同,德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一开始就确定了与对方同级别战舰相抗衡的作战目的,因此,该舰追求火力与防护力的平衡。主炮口径虽然小于英国同类战舰,其装甲重量在整体排水量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英国同类的战列巡洋舰。其主炮配置和布局与英国海军不倦级战列巡洋舰很相似,舰体舯部主炮炮塔呈阶梯状布置在烟囱的两侧。舰体两舷装备较大口径副炮。 该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多次海战,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击沉英国海军的不倦号战列巡洋舰。战争结束后被引渡到英国,于1919年6月在斯卡帕湾自沉。.

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和国王号战列舰 · 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凡尔赛条约和国王号战列舰 · 凡尔赛条约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全长

全长,通常缩写为(LOA,O/A,O.A.或OA)是指船只从船体上垂直水线测量得两点的最大长度。.

全长和国王号战列舰 · 全长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公海舰队

公海艦隊(Hochseeflotte,亦有大洋艦隊的譯名)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的一支主力艦隊,曾參與過於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07年2月起由本土艦隊(Heimatflotte)改名而來。海軍上將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是「公海艦隊」的締造者,他將後者建設為一支足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海上霸權的艦隊。德皇威廉二世亦是艦隊的擁護者,將其視作德國取得海外殖民地、晉升為全球強權的工具。鐵必制建軍的核心思想為風險理論,德軍若將強大的戰鬥艦隊集結於北海將可和海軍兵力分散於帝國各處的皇家海軍達到均勢,使後者將不會與德國海軍發生衝突,以免導致其自身海軍核心實力的衰落。 公海艦隊主要由戰艦編組而成,一般為8艘組成一支分艦隊,亦有少數如第1偵查集群的特別編制。公海艦隊於1907年創建時僅有2支戰艦分艦隊,而到了1914年時額外增加了3個中隊。1906年的无畏舰革命極大地影響了公海艦隊的組成,後者編制中的24艘前無畏艦都淪為過時而需汰換,到了1914年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公海艦隊才有了僅僅兩支滿編的無畏艦分艦隊,而8艘最現代化的前無畏艦則被編為第3支分艦隊。另外還有兩支分艦隊在戰爭爆發後才將舊式軍艦編組而成,戰爭結束後即解編。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公海艦隊於北海進行多次出擊,欲引出具優勢兵力的大艦隊的一部份,進而消滅之,這類引誘作戰(如砲轟英國沿海岸)多由以航行速度快的战列巡洋舰所組成的第1偵查集群所執行。結果促成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日德兰海战,但與德方計畫不同的是,公海艦隊遭遇到的卻是整支大艦隊。這場海戰的結果雖不具決定性,但英方卻在戰略上佔有優勢,且進而說服了德方艦隊司令——赖因哈德·舍尔上將,即便艦隊決戰的結果有利於德國,但後者仍無法在戰爭中取勝,故舍爾此後便與其他海軍高層一同向德皇建議改採無限制潛艇戰。結果在1917與1918年期間,公海艦隊的主要任務變成了確保北海的德國海軍基地可供U艇作戰。儘管如此,公海艦隊依舊於北海出擊數次,還曾調派分艦隊前往波罗的海對抗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1918年11月,德國戰敗,盟軍拘留了整支公海艦隊於斯卡帕湾,但就在《凡尔赛条约》簽署前幾天的1919年6月,艦隊大部分的軍艦被德國水兵自沉。.

公海舰队和国王号战列舰 · 公海舰队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光榮號戰艦

光榮號戰艦(俄语:Слава)是一艘隸屬於俄羅斯帝國海軍的前無畏艦,是博羅金諾級戰艦的最後一艘。此艦原訂參與日俄戰爭的對馬海峽海戰,但因未能如期竣工而無法參與戰事,而其四艘姊妹艦則在戰事中被大日本帝國海軍擊沉或捕獲,因而成為博羅金諾級戰艦的最後一艘。 光榮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於波羅的海服役,它是俄羅斯里加灣海軍中隊內最大的船隻,曾經在1915年8月發生的時迎戰德意志帝國海軍公海艦隊。在1915年至1916年,光榮號多次轟炸德軍陣地和部隊。在1917年的中,光榮號被德國的国王号战列舰擊中,造成的損害使它無法完成向北逃逸,最後被俄方自行鑿沉。20世紀30年代愛沙尼亞將此艦報廢。.

光榮號戰艦和国王号战列舰 · 光榮號戰艦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固定翼飛機

固定翼飞机(Fixed-wing aeroplane或 aeroplane, airplane)簡稱飞机,是指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它是固定翼航空器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另一种固定翼航空器是滑翔机。飞机按照其使用的发动机类型又可被分为喷气飞机和螺旋桨飞机。.

固定翼飛機和国王号战列舰 · 固定翼飛機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国王级战列舰

国王级战列舰(König-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建造的四艘战列舰的。该船级由国王号、大选帝侯号、边境总督号和王储号所组成。战争於1914年爆发后,作为公海舰队最强大的军舰,该船级在整个一战期间都被编入的第五支队服役。期间舰只参加了日德兰海战的若干舰队行动,并在該次海戰中担当战斗队形的先锋。它们在战争中全部幸存,并于1918年11月被英国皇家海军扣留在斯卡帕湾。当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下令凿沉整个公海舰队后,全部四艘同级舰均在1919年6月21日沉没。 国王级是在其前身皇帝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是主炮炮位的布置。皇帝级舰在五座双联发炮塔中安装了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其中一座炮塔安装在舰艏,两座以超射布局部署在舰艉,另外两座則作为翼炮塔以锯齿梯阵配置在舰舯。而在国王级上,翼炮塔不再有主炮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第二炮塔前移并安排为超射布局,以及一座被安装於舰舯中心线的独立向后炮塔,它们可在舷侧来回移动,但无法向前开火;舰尾的两座超射炮塔则被保留。这使得舷侧拥有更宽的射击角度,因为所有十门炮都可以在同一个大区域进行发射,然而舰只的向前开火能力却被降低,有六门炮局限于在翼炮塔进行横向移动,仅四门炮可以全向发射。.

国王号战列舰和国王级战列舰 · 国王级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王储号战列舰

王储号战列舰(SMS Kronprinz)是四艘国王级战列舰的最后一艘舰,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德意志帝国海军。该舰于1911年11月进行,1914年2月21日,并在战争爆发仅四个月后,于1914年11月8日正式编入公海舰队。它是为向普鲁士王储威廉致敬而命名,并在1918年6月根据其尊称改名为威廉皇储号(Kronprinz Wilhelm)。舰只在五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且最高航速为。 连同她的三艘姊妹舰——国王号、大选帝侯号和边境总督号,王储号在战争期间参与了舰队的大部分军事行动,其中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尽管王储号位处德舰队形的前端,它在战斗中却毫发无损。而在1916年11月5日执行丹麦沿岸的任务期间,却被英国潜艇的鱼雷击中。完成维修后,它又参加了阿尔比恩行动,于1917年10月在波罗的海实施两栖攻击。在行动过程中,王储号与太子号对阵,并迫使后者撤退。 随着德国战败和在1918年11月签署停战协定,王储号与大多数公海舰队的主力被英国皇家海军扣押在斯卡帕湾。在同盟国就《凡尔赛条约》的最终版本进行协商期间,这些舰只被解除武装并仅保留了基干船员。至1919年6月21日,即条约签署前的前一天,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的舰队指挥官,下令全数凿沉己方舰队,以确保英国无法强占舰只。但不同于大多数的自沉舰只,王储号从未被捞起拆解,其残骸仍然留存在斯卡帕湾底部。.

国王号战列舰和王储号战列舰 · 王储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砲塔

塔(Gun turret),是一固定於船艦、戰車、航空器或地面建築上的彈丸射擊武器裝置,主要由裝甲炮塔殼、炮塔環(內含旋轉制動機構)、火炮和火炮俯仰機構等組成。炮塔上通常會包覆上裝甲,用以保護操作人員。.

国王号战列舰和砲塔 · 砲塔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国王号战列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国王号战列舰和美国 · 美国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烟囱

烟囱,指将烟雾、热气流从火炉、工业炉等排入大气的结构。烟囱多为垂直或近垂直结构。.

国王号战列舰和烟囱 · 烟囱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炮台

台,又作砲台,是指裝備火炮的軍事建設。作為永久形式的炮台,通常作為防禦性工事,且較為堅固,並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火炮,其中沿岸建設,發揮岸防作用的炮台,又被稱為沿岸炮台。然而,亦有為數不少的炮台形式與此相反,例如17世紀的歐洲曾出現用作進攻要塞,軍隊只用土堆、堡籃建設而成的炮兵陣地。.

国王号战列舰和炮台 · 炮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炮艇

#重定向 巡邏艦.

国王号战列舰和炮艇 · 炮艇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甲板

甲板通常指船隻上位於隔間或船體上面的永久覆蓋物,多為露天設計。在艇或船上,主甲板是構成船體頂部的水--平結構物,既可強化船體,也可供人員在上面行走或工作。輪船通常有超過一層的平面,可以是在船體內,也可以在主甲板上的上層結構內,類似多層大廈的各樓層,它們有時也被稱為甲板。 Category:船艦.

国王号战列舰和甲板 · 甲板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特塞尔

特塞尔(Texel)是一个荷兰北荷兰省基层政权和岛屿。它是弗里西亚群岛中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岛屿,也是这个延伸至丹麦的群岛中最西端的一个岛。该群岛中临近该岛的下一个岛是位于特塞尔北面的弗利兰岛(Vlieland)。 Texel此名来自弗里西语,但由于荷兰语历史上的发音变化,所有-x-的发音都被-s-发音所取代(例如将英语Fox,弗里西语Fokse,德语Fuchs与荷兰语Vos进行对比),故该名的典型发音在荷兰语中为Tessel。.

国王号战列舰和特塞尔 · 特塞尔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萨雷马岛

萨雷马岛(Saaremaa;Saarenmaa;瑞典语、德语:Ösel;拉丁语:Osilia),爱沙尼亚第一大岛,面积2673平方公里。萨雷马岛位于波罗的海里加湾西口处,北隔索埃尔海峡与希乌马岛相邻,南隔伊尔别海峡与拉脱维亚相望。全岛属薩雷縣管辖,人口4万人,首府库雷萨雷,人口1.6万人。 category:愛沙尼亞島嶼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国王号战列舰和萨雷马岛 · 萨雷马岛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飞艇

#重定向 飛艇.

国王号战列舰和飞艇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飞艇 · 查看更多 »

装甲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是十九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种巡洋舰,它的火力能击败战列舰外的所有舰种而面对战列舰时又有足够速度逃跑。尽管大小各有不同,该种舰与同时代的另一巡洋舰主要分类---防护巡洋舰的区别就是两侧船壳有装甲带来保护自己。最早的此舰是沙俄海军的Russian cruiser General-Admiral 1873, 1873年下水使用风帆-汽轮混合动力。 1890年代,出现了表面硬化装甲使得军舰能用较少的重量得到较高防护。一战前出现了取代它的战列巡洋舰,从此它便衰落,有少数存活到了二战。.

国王号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 · 装甲巡洋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馬力

力(horsepower,hp),俗稱匹,是一個古老的功率單位。今日除了航空、造船與汽車工業提及內燃機的功率、空調的制冷效能以外,在其他領域較為少用馬力這個單位,而會使用標準的國際功率單位瓦特。 马力的定义有很多种,现今常用的两种马力为英制马力和公制马力,英制马力约为745.7W,公制马力约为735.5W。 這個單位概念是由蒸汽機改良者詹姆斯·瓦特命名,用以表示他的蒸汽機相對於馬匹拉力的功率,定義為:一匹馬在1分鐘的時間,拖動半徑為12英呎水車2.4圈,亦即(2.4*2π*12英呎)的距離 瓦特假設每匹馬能拉動180磅,馬力即可透過下式計算:功/時間.

国王号战列舰和馬力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馬力 · 查看更多 »

驱逐舰

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規常用代號為DD。 從前是負責配合主力攻擊的戰艦與巡洋艦的支援工作,但自從二戰後航母開始流行後,無空優能力的戰艦就逐漸消失淘汰;巡洋艦艦種在模組化的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下,也顯得體型過大而笨重,使驅逐艦已經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兩者地位,而成為了海軍軍艦的頭把交椅,新型驅逐艦的火力和噸位也達到了近萬噸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艦級別。.

国王号战列舰和驱逐舰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魚雷

魚雷(torpedo)是一種有推进能力、在水下移動攻擊敵艦吃水線下船身的魚型水雷。魚雷可以从水上或水下发射,发射平台有潛艇、軍艦、鱼雷艇、直升機或固定翼飛機等。一般是用鱼雷发射管发射,但一些微型潜艇或鱼雷艇也有将鱼雷外掛在船体上,将它抛出自己航行出去的用法。 鱼雷在撞击或到达敌方目标附近时引爆,破坏目标的水下部份,造成敌方舰艇進水下沉。速度一般为40-50节,新型的超空化鱼雷时速可达200節。过去老式鱼雷的射程短,仅有1.8公里左右,新型鱼雷的射程可达16公里。鱼雷攻击可以用较小代价击沉大型舰艇,但因为攻击距离近,发射平台有被敌方远程火力击毁的风险。 鱼雷按破坏力可分为轻型和重型,按制导方式可分为无制导、自主制导和线控制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以前的魚雷不具備導引功能。在發射之前需要先設定魚雷航行的方向與深度,發射之後魚雷會持續前進直到撞击引爆,或動力用盡而沉沒。現代的魚雷都有自我導引與追蹤目標的能力,準確度和殺傷力都高得多。.

国王号战列舰和魚雷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魚雷 · 查看更多 »

鱼雷管

雷管( torpedo tube、torpedo launcher)也称鱼雷发射管,是用来发射鱼雷的装置,一般有两种,一是装在潜艇和部分水面舰上面的水下发射管,一是装在甲板上的发射管(后一种也称为鱼雷发射器),一般来说潜艇的鱼雷管比甲板鱼雷管的兼容性强一点,除了能装多种鱼雷还能布设水雷,或是发射反舰导弹。现代的鱼雷管都基本统一在324mm,533mm和650mm(超重型) 三种尺寸上。水面鱼雷艇用的鱼雷管一般是用炸药块来发射,而大型潜艇用高压气发射,轻型微型潜艇用鱼雷自体发射出去的方法,称为swim-out型。现代潜艇鱼雷管都有开口互锁机构以使鱼雷管永远不会出现两头同时打开的情况,同时鱼雷管内还有保险解除环,用于擦开鱼雷体上的保险。.

国王号战列舰和鱼雷管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鱼雷管 · 查看更多 »

黑尔戈兰级战列舰

黑尔戈兰级战列舰(Großlinienschiff der Helgoland-Klasse)是德国的第二个无畏类战列舰。从1908年至1912年,该级别共建成4艘舰只,分别为:主导舰黑尔戈兰号、奥尔登堡号、东弗里斯兰号以及图林根号。其设计较之前级拿骚级有了显著改善:它们以更大的305毫米取代了装备于早期舰只上的280毫米炮,并有更高效的推进系统。作为德意志帝国海军唯一设置三座烟囱的无畏舰,黑尔戈兰级在外观上可以轻易的与前级区分开。但另一方面,舰只仍沿用了前级的六边形主炮布局。 黑尔戈兰级舰只在入役公海舰队后组成了的第一支队,与隶属于第一战列分舰队第二支队的拿骚级舰只并肩作战。它们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斗,包括在北海的日德兰海战以及在波罗的海的。全部4艘舰均在战争中幸存,但没有成为被扣押在斯卡帕湾的德国舰队的一份子。当德国主力舰只在斯卡帕湾自沉后,4艘黑尔戈兰级舰只作为沉没舰只的替代品被予协约国。东弗里斯兰号被美国海军带走,并于威廉·米切尔在1921年7月进行的空中力量演示中用作。黑尔戈兰号及奥尔登堡号被分别分配至英国和日本,并于1921年报废。图林根号则于1920年被交付至法国,用作法国海军的靶舰,该舰最终于1923年至1933年间拆解。.

国王号战列舰和黑尔戈兰级战列舰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黑尔戈兰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舰艏

#重定向 船首.

国王号战列舰和舰艏 · 舰艏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舰艉

#重定向 船尾.

国王号战列舰和舰艉 · 舰艉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阿尔比恩行动

阿尔比恩行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帝国为侵略及占领俄罗斯共和国的而于1917年9月至10月发动的地面及海上作战。在海军经过广泛的清除水雷和压制岸基炮台活动后,地面作战于1917年10月11日伴随着在的萨雷马岛登陆而展开。德军于10月16日控制岛屿。俄军则于10月18日撤离穆胡岛。 经过两次失败的尝试后,德军最终于10月19日登陆希乌马岛,并在次日成功夺取该岛。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则在遭受重大损失后被迫从苏尔海峡撤退(见)。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德军共俘获20000名战俘及100门炮。.

国王号战列舰和阿尔比恩行动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阿尔比恩行动 · 查看更多 »

赖因哈德·舍尔

萊因哈特·舍爾(德语:Reinhard Scheer,),德意志帝国海军上将。 萊因哈特·舍爾于1879年加入海军成为一名见习军官,其后历任巡洋舰和战列舰指挥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萊因哈特·舍爾担任公海舰队第二舰队司令,后又担任德意志帝国海军装备最新、战斗力最强的公海舰队第三舰队司令。1916年1月,萊因哈特·舍爾晋升为上将并受任為公海舰队總司令。同年5月31日-6月1日,萊因哈特·舍爾率领公海舰队参与了历史上最大海战之一的日德兰战役。 此战后,萊因哈特·舍爾加入针对协约国的无限制潜艇战。1918年8月,萊因哈特·舍爾出任「海軍戰爭指揮部」部長兼海軍總參謀長,而弗朗茨·冯·希佩尔上将接替其在公海舰队的职务。两人曾计划对英国舰队发起最后攻势,但因厌战的水兵发动威廉港暴动而作罢。舍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退役。 1919年,萊因哈特·舍爾编著的回忆录出版,一年后又译成英语并发行。1925年,萊因哈特·舍爾自传出版。1928年,萊因哈特·舍爾在马克特雷德维茨逝世,后葬于魏玛。.

国王号战列舰和赖因哈德·舍尔 · 赖因哈德·舍尔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蒸汽渦輪發動機

蒸汽渦輪發動機(Steam turbine)是一種擷取(將水加熱後形成的)蒸汽之動能轉換為渦輪轉動之動能的機械。相較於原由詹姆斯·瓦特發明的單級往復式蒸汽機,渦輪蒸汽機大幅提高了熱效率,更接近熱力學中理想的可逆過程,並能提供更大的功率,至今它幾乎取代了往復式蒸汽機。使用渦輪蒸汽機发电的电厂叫做热电厂,其特別適用於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世界上大約80%的電能是渦輪蒸汽機所產生。船舶领域主要用于大型舰船。 SteamTurbine.jpg|一具現代蒸汽渦輪發動機總成 TMW 773 -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set.jpg|1910年製250kw小型蒸汽渦輪發動機.

国王号战列舰和蒸汽渦輪發動機 · 蒸汽渦輪發動機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蒂亚娜号装甲巡洋舰

#重定向 狄安娜号防护巡洋舰 (1899年).

国王号战列舰和蒂亚娜号装甲巡洋舰 · 蒂亚娜号装甲巡洋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里加

里加(Rīga)是拉脫維亞的首都,北欧地区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最繁忙的城市,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口。 里加是波羅的海國家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里加是历史上汉萨同盟主要商业城市,其歷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認為里加豐富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欧盟欧洲电子通讯监管机构总部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通讯中心设在里加。里加是欧洲城市组织及欧洲首都联盟组织成员。2014年欧洲文化之都,世界合唱比赛,2006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2003年欧洲歌唱大赛,2006年世界男子冰球锦标赛,2003年世界女子冰壶球锦标赛等活动的举办地。.

国王号战列舰和里加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里加 · 查看更多 »

里加湾

里加湾(拉脱维亚语:Rīgas jūras līcis、爱沙尼亚语:Liivi laht)是波罗的海东部的一处海湾,位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之间。 里加湾海域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最深处为54米。爱沙尼亚的萨雷马岛将里加湾和波罗的海的其余部分隔离开来。进出里加湾的主要通道是伊尔别海峡。位于里加湾中间的鲁赫努岛属于爱沙尼亚。 里加湾沿岸的主要城镇有:里加、派尔努、尤尔马拉和库雷萨雷。注入里加湾的主要河流有:道加瓦河、派尔努河、利埃鲁普河、高亚河和萨拉察河。 Category:拉脱维亚地理 Category:爱沙尼亚地理.

国王号战列舰和里加湾 ·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和里加湾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

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SMS Friedrich der Grosse),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皇帝級戰艦2号舰。本舰服役后即加入了德国公海舰队第三战列舰中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北海的大部分主要海上行动。本舰长期担任舰队旗舰,直到1917年为巴登号所替换为止Staff, Battleships, p. 14。 一战结束后,英国将腓特烈大帝号在内的公海舰队主力拘留于斯卡帕湾内。在商定凡尔赛条约期间,舰队全部解除了武装,也只保留了最低限度的人员。1919年6月21日,德国被拘留在斯卡帕湾的舰队的指挥官路德維希·馮·羅伊特海军少将下令凿沉斯卡帕湾内所有舰艇,腓特烈大帝号也不例外。1936年,英国重新将腓特烈大帝号打捞上来,并进行拆解。1965年德国方面取回了舰上的一个船钟,并放在格吕克斯堡的舰队司令部里。 本舰名称来源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外号“腓特烈大帝”。.

国王号战列舰和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 · 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国王号战列舰和英國皇家海軍 · 英國皇家海軍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国王号战列舰和英国 · 英国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虎号战列巡洋舰

虎号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狮级战列巡洋舰预算中的四号舰,原设计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主炮塔布局与英国为日本建造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布局相同,将舯部主炮塔移至第三烟囱和机轮舱之间,改善主炮的射界以及炮口爆风对舰体上层建筑的冲击。由于锅炉技术的进步,动力装置也进行修改,在锅炉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输出功率仍然比狮级有明显提高。在排水量提高的情况下,使增强防护成为可能,水平装甲板有所加强,因为改动较大,所以单独划分为一个级别。1912年6月开工。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中最后一艘以煤作为主要燃料的大型战舰。在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服役之前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大的主力舰。 虎号服役后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参加了多格尔沙洲海战。1916年参加日德兰海战,海战中被德舰主炮17发大口径穿甲弹命中,Q、X炮塔被击穿。战争结束后,1924年开始改为训练舰。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于1932年退役拆毁。.

国王号战列舰和虎号战列巡洋舰 · 虎号战列巡洋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桑德兰

桑德蘭(Sunderland,, ),又譯--和--,是個位於英格蘭泰恩-威爾郡的大鎮。屬於桑德蘭市。 土生土長的桑德蘭人被稱作Mackem。.

国王号战列舰和桑德兰 · 桑德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欧洲中部时间

欧洲中部时间(英語:Central European Time,CET)是比世界标准时间(UTC)早一个小时的时区名称之一。它被大部分欧洲国家和部分北非国家采用。 冬季时间为UTC+1,夏季欧洲夏令时为UTC+2。.

国王号战列舰和欧洲中部时间 · 欧洲中部时间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水线装甲带

水线装甲是装在军舰的两侧的一种厚金属装甲,它可以装在船壳之外或是之内,一般常见于主力军舰如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上。 一般来说战列舰上的主装甲带是从主甲板的高度起安装,一直到略低于水线为止。如果是安在船壳内侧的话还要有一定的倾角以提高防护效能。 category:装甲 category:军舰 category:战列舰.

国王号战列舰和水线装甲带 · 水线装甲带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水雷

水雷是一种放置于水中的针对舰艇或潜艇的爆炸装置。與深水炸弹不同的是,水雷是预先施放,一般漂浮于水面,由舰艇靠近或接触而引发的,这一点类似于地雷。和鱼雷不同,它没有推进力。水雷在进攻中可以封锁敌方港口或航道,限制敌方舰艇的行动;在防御中则可以保护本方航道和舰艇,为其开辟安全区。 水雷的施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由专门的布雷艇施放,也可以由飞机、潜艇等施放,甚至可以在本方控制的港口内手工施放。其造价可以十分便宜,但现在也有造价达到上百万美元的水雷,这种水雷多装备有复杂的传感器,其战斗部往往是小型导弹或鱼雷。 水雷的低造价和易于铺设,使得其成为非对称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武器,一般来说,清除水雷的成本是其铺设成本的10倍到200倍。时至今日,一些二战时铺设的水雷由于成本原因仍未被清除。国际法规定,当战斗的一方铺设水雷时,必须明确宣告其范围,以便民用船只避开,但实际上这条规定很难实行,在二战中,英国就只笼统宣称其在英吉利海峡、北海和法国沿海铺设了水雷。.

国王号战列舰和水雷 · 水雷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欧洲大陆和芬兰诸岛之间。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 波罗的海由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注入卡特加特海峡,而后者则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注入北海,最后进入大西洋;此外它还通过白海运河同白海相连,通过基尔运河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波的尼亚湾相邻,在东北端与芬兰湾相邻,在东端与里加湾相邻。这些海湾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

国王号战列舰和波罗的海 · 波罗的海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国王号战列舰和法国 · 法国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洛斯托夫特

洛斯托夫特(Lowestoft)是英國英格蘭薩福克郡的一座城市OS Explorer Map OL40: The Broads: (1:25 000): ISBN 0 319 24086 X.。洛斯托夫特位於北海沿岸,也是英國最東端的城市。2010年時,洛斯托夫特估計有人口58,560人, Waveney District Council.

国王号战列舰和洛斯托夫特 · 洛斯托夫特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潜水

潛水泛指所有的水面下活動。包含使用壓縮機由水面供氣的潛水;由潛水員自行攜帶呼吸系統的水肺潛水;以及不攜帶呼吸系統,僅使用輕裝備的自由潛水。.

国王号战列舰和潜水 · 潜水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潛艇

潛艇或稱潛水艇、潛艦是能夠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業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裝載数百人、連續潛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體積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潛艇也是較早期就有的匿蹤載具。 大型潛艇多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設立一个垂直结构(帆罩),早期称为“指挥塔”,帆罩多具有平直的矩形截面,早期多为阶梯形,內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潛艇得到广泛運用,擔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動等。潜艇也被用于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动豪宅。 多數潛艇被認為是種的戰略武器(尤其是中大型的彈道飛彈潛艇與巡弋飛彈潛艇),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發潛艇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軍用級潛艇。.

国王号战列舰和潛艇 · 潛艇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戴维·贝蒂,第一代贝蒂伯爵

戴维·贝蒂,北海和布鲁克斯比的贝蒂第一伯爵(David Beatty, 1st Earl Beatty) (1871年1月17日- 1936年3月11日) 英国海军元帅,海军大臣。 贝蒂生于英格兰柴郡的豪贝克,是戴维·朗费尔德·贝蒂船长的第二个儿子。1884年进入了英国皇家海军。 1916年5月31日-6月10日参加英德两国的日德兰海战,在戰術不利的情況下依然完成戰鬥目標,顯示出貝蒂過人的膽量和指揮素養。但由于初期戰鬥指揮失誤造成第一戰列巡洋艦戰隊兩艘戰列巡洋艦遭到擊沉、2艘重創的損失,依然備受指責。1919年晋升为海军元帅,并受封为北海和布鲁克斯比的贝蒂第一伯爵,10月出任海军部第一大臣。 Category:1871年出生 Category:1936年逝世 Category:英國皇家海軍元帥 Category:聯合王國伯爵 Category:功績勳章成員 Category:杰出服务勋章得主.

国王号战列舰和戴维·贝蒂,第一代贝蒂伯爵 · 戴维·贝蒂,第一代贝蒂伯爵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战列巡洋舰

戰鬥巡洋艦(battlecruiser 或 battle cruiser;又名巡洋戰艦,或簡稱戰巡)是一種短時間活躍於20世紀初的主力艦。戰鬥巡洋艦在尺寸、造價和武裝與戰艦相近,但一般裝甲都較其薄弱,以換取更高的航速。世界上第一批戰鬥巡洋艦為英國所建造,與同時代的「無畏艦」取代「前無畏艦」一樣,戰鬥巡洋艦也是「裝甲巡洋艦」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結果。戰巡的設計理念是以自身高航速的優勢去追捕速度較慢的巡洋艦,並透過戰艦級別的火力摧毀,而裝甲厚重、航速較慢的戰艦則加以迴避。然而在實戰中,大多情況是戰鬥巡洋艦與防護較佳的戰艦共同作戰,其選擇性交戰的構想難以實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只有英國、德國、鄂圖曼土耳其、澳大利亞和日本海軍使用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著名相關海戰包括福克蘭群島海戰、德軍於北海襲擾英國沿海都市的行動以及史上最大規模的主力艦海戰——日德蘭戰役。英軍的戰鬥巡洋艦隊在日德蘭戰役中受創嚴重,其輕裝甲難以承受大口徑艦砲彈藥的破壞。戰後,主力艦的設計傾向轉為戰艦航速增快、戰巡則是裝甲增厚,戰鬥巡洋艦與快速戰艦之間的分野也越來越模糊不清。《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各國的主力艦建造計畫受到了限制,催生了各種特定數據限制的「條約型」戰艦與戰巡,部份的建造計畫也因此廢止。 1930年代起,世界上只剩下英國海軍繼續服役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日本的戰巡則已經被重新改造過,與戰艦幾近相同的性能。 二戰期間,戰鬥巡洋艦再度被投入戰場,但只有一艘存活至戰後。戰巡重新定位於為大型「巡洋艦殺手」的軍艦,但在戰爭中幾乎沒什麼發揮空間,其相關建造計畫也被嚴重限制,以騰出造船能量用於需求更迫切的護衛艦、航空母艦和貨船。冷戰期間,蘇聯將「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也歸類為戰鬥巡洋艦。.

国王号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 战列巡洋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斯卡帕湾

斯卡帕湾(Scapa Flow)是一塊位於英國蘇格蘭地區最北端、奧克尼群島(Orkney Islands)境內的半封閉水域,由該群島裡的主島(Mainland)、霍伊島(Hoy)、南羅納賽島(South Ronaldsay)與一干小島包圍,是一良好的天然海灣,而今日則是一個著名的戰爭遺跡遊覽勝地。 從古代的維京人時代開始,斯卡帕灣就一直是軍艦頻繁進出的區域,並且曾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英國作為圍堵敵對勢力進入大西洋地區的主要基地。這歷史一直延續到英國皇家海軍於1956年時關閉此處的軍港為止。 發生在斯卡帕灣另外一個最出名的,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敗戰的德意志帝國海軍所屬之公海艦隊(德文:Hochseeflotte)在此海灣內集體自沈大批軍艦的歷史事件。由於沉沒的船隻數量龐大,在海底形成魚類良好的棲息地,使得斯卡帕灣也成為許多潛水活動愛好者的探險場地。 在奧克尼主島上、鄰近斯卡帕灣的海灣旁,有家歷史悠久的麥芽威士忌蒸餾廠也取名叫斯卡帕,是使Scapa這名字為人所熟知的另外一個原因。 Category:苏格兰湾.

国王号战列舰和斯卡帕湾 · 斯卡帕湾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英語:Battle of Jutland;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Skagerrakschlacht);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国皇家海军(也包括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与皇家加拿大海军的舰只 (Access: 24 February 2012).

国王号战列舰和日德兰海战 · 日德兰海战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拿骚级战列舰

拿骚级战列舰(Großlinienschiff der Nassau-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的首个无畏舰,为德国对英国战列舰无畏号引入“全重型火炮”概念的回应。该船级由拿骚号、莱茵兰号、波森号和威斯特法伦号组成。全部4艘舰都是在1907年中期开始,并于1909年5月至9月间完工。与英国的同代船级相比,拿骚级舰只更轻、并有更广的。由于德国舰只保留了立式三胀式蒸汽机而非英国采取的大功率蒸汽轮机,它们的速度稍慢两节。舰只还装备有口径较小的——炮,而非安装在英国舰只上的炮。 在入役公海舰队后,4艘同级舰都编入同一个部队,即的第二支队。其中的2艘舰——拿骚号和波森号于1915年参加了未达预期的,期间它们曾与俄国的前无畏舰光荣号交火。拿骚级舰只还全数参加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并且仅遭到少量的命中和有限的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4艘舰作为战利品被获胜的协约国强占并相继出售报废。.

国王号战列舰和拿骚级战列舰 · 拿骚级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

#重定向 SK L/50 30.5釐米艦砲.

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和国王号战列舰 · 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王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之间的比较

国王号战列舰有95个关系,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有11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4,杰卡德指数为35.92% = 74 / (95 + 111)。

参考

本文介绍国王号战列舰和边境总督号战列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