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之间的区别

四角防線 (意大利) vs. 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四角防線(;)是傳統用來稱呼由奧地利帝國於倫巴底及威尼西亞建立的防禦系統。防線連接著跨越明喬河、波河及阿迪傑河的四個要塞,佩斯基耶拉、曼圖亞、維羅納及萊尼亞戈。約從1850年代開始,送到防線的補給及援軍經由威尼斯-米蘭鐵路所運送。儘管防線主要是用來防禦入侵,但是曼圖亞及萊尼亞戈的工事亦能夠作為一個跨越波河的橋頭堡,以便守軍迅速作出反擊。 奧地利於1833至1849年間,動用極大代價才建成四角防線。防線的構思原本來自奧地利的查理大公,以防守關鍵的戰略地點,亦代表著奧地利帝國對當年拿破崙侵略的反擊策略。奧地利選擇防禦各處入侵帝國的重要道路的策略,但同時其他國家,特別是普魯士,正採取利用鐵路的快速、彈性軍事策略來作戰,奧地利正與他國分走兩條不同道路。 在1848年革命期間,薩丁尼亞王國對奧宣戰,第一次意大利獨立戰爭爆發。雖然薩軍起初獲得一些勝利,但因為未能攻克四角防線,而令奧軍繼續保持控制及得以增援作戰。最終在奧軍名將約瑟夫·拉德茨基·馮·拉德茨的進攻下,薩丁尼亞於庫斯托扎及諾瓦拉慘敗,意大利邦國革命遂被鎮壓。 1859年,法國亦參戰於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中。入侵的法軍亦認為不應強攻四角防線。奧軍在經過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後,再度增強防線的力量。奧地利建設了由8個要塞組成的第二道防線,並於1866年春天建成。新建成的防線有效地於普奧戰爭中阻擋意大利軍隊的入侵,證明了防線的功效。但是當奧軍主力於北線的薩多瓦會戰中被普魯士決定性擊敗後,奧地利被逼於稍後的布拉格條約內,放棄了四角防線及威尼西亞予意大利王國。. 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也稱為法奧戰爭、薩奧戰爭或是1859年義大利戰爭(Campagne d'Italie),交戰雙方為法國-薩丁尼亞聯軍和奧地利帝國,這場戰爭在意大利的統一過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之间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相似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奧地利帝國威尼西亞倫巴底薩丁尼亞王國波河法蘭西第二帝國明喬河意大利統一普魯士

奧地利帝國

奧地利帝國(Kaisertum Österreich)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而且為歐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第二大國和外交第一大國。中文中所說的奧國、奧帝國等就是指奧地利歷史上的帝國時期。該國是1804-1867年間,地跨中欧、南歐和東歐的一個強國。領土包括現在的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北意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亚等廣大地區,首都位於今奧地利皇室轄地內的維也納。 因為奧地利皇帝直接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所以在德意志地區有著絕對支配權;在國際地位上一直代表著整個德意志地區、其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遠遠凌駕於德意志第二強國普魯士之上,直到普奧戰爭被普魯士打敗後才永遠與德國分離。奧地利帝國為神聖同盟的積極推動者、發起者和最主要的成員國,在神聖羅馬帝國還沒解體的七年戰爭中、和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的拿破崙戰爭中代表著舊歐洲的封建勢力和至高無上的皇權,並身兼德意志邦聯的永久主席國,為現代奧地利共和國的前身。奧地利帝國這個名稱亦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和其他領地的統稱,在1867年後,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匈帝國的主體。 因為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地域遼闊的大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西班牙殖民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奧地利帝國 · 奧地利帝國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威尼西亞

#重定向 威尼托大区.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威尼西亞 · 威尼西亞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倫巴底

#重定向 伦巴第大区.

倫巴底和四角防線 (意大利) · 倫巴底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薩丁尼亞王國

撒丁王国()是意大利过去的一个王国。後來的義大利於薩丁尼亞王國的基礎上統一。.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薩丁尼亞王國 · 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和薩丁尼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波河

波河(Po)是意大利最长的一条河流。位于意大利北部,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向东在威尼斯附近注入亚得里亚海,全长652公里。流域面积71,000平方公里。 流经都灵。在伦巴第平原,以达芬奇参与设计的网状水道系统与米蘭相连。在河口处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包括几百条细水道和五条主要水道(意大利文称作“Po di Maestra”,“Po della Pila”,“Po delle Tolle”,“Po di Gnocca”和“Po di Goro”)。有波河三角洲国立公园。 波河平原是意大利的主要农业区。中上游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带,三角洲出海口因為水文條件人口較少。 P Category:意大利地理之最.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波河 · 波河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兰西第二帝国又简称为第二帝国(法语:Second Empire),是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建立的君主制政权(1852-1870年),后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而先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法蘭西第二帝國 · 法蘭西第二帝國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明喬河

明喬河是意大利的河流,屬於波河的支流,河道全長194公里,流域面積2,85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60立方米,發源自平佐洛,河畔城鎮有曼圖亞和明喬河畔瓦萊焦。 Category:意大利河流.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明喬河 · 明喬河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統一

意大利统一运动(Risorgimento,意为“复兴”,故中文文亦有譯为“复兴运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意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1861年3月17號薩丁尼亞議會在都靈正式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 意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儘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意大利王國。.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意大利統一 · 意大利統一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普魯士 · 普魯士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之间的比较

四角防線 (意大利)有22个关系,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有6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10.98% = 9 / (22 + 60)。

参考

本文介绍四角防線 (意大利)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