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之间的区别

四川省 (中華民國) vs.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四川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簡稱為「川」。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現行的四川省、重慶市比當時中華民國法定省區範圍略大。. 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代表總額3045人(實際選出約2961人),隨國民政府遷台者由於大陸地區一直無法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現在在世者約十餘人,包括鄧育英(西康),洪文山(嫩江),張驊(興安),熊愷(江西),伍雲格爾勒(蒙古),周宜逵(青海)等人。.

之间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相似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彝族國民政府四川省简阳市甘肅省 (中華民國)青海省 (中華民國)西康省貴州省 (中華民國)麥桑設治局農祥設治局興中設治局蔣中正重庆市雲南省 (中華民國)陝西省 (中華民國)涪陵区湖南省 (中華民國)湖北省 (中華民國)成都市

彝族

彝族(ꆈꌠ),曾称倮倮,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900多万人(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彝族871万4393人(2010年),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为“倮倮族”(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近百万彝族,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 彝族内部有“尼苏(崇尚黑色)”、“纳苏”(凉山彝族,纳苏颇)、“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种称谓,部分不同称谓代表不同支系,各个支系族群之间主要以方言和服饰区别。彝族语言属緬彝語群彝语支,有六种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数属于说彝语南部方言的尼苏人。彝语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的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该方案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彝族 · 彝族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國民政府 · 國民政府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四川省和四川省 (中華民國) · 四川省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简阳市

阳市,是中国四川省的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中部,位于成都市区以东48公里处,因此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简阳市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简阳市 · 查看更多 »

甘肅省 (中華民國)

肅省,為中華民國的一省,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甘」。.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甘肅省 (中華民國) · 甘肅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中華民國)

青海省,是中華民國華西地區三省之一。.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青海省 (中華民國)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青海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西康省

西康省,簡稱康,為中華民國的一省,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3省之一,成立於民國28年(1939年),為華西三省之一。 民國38年(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都臺北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继续管轄西康省,並廢除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西康省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西康省 · 查看更多 »

貴州省 (中華民國)

貴州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六省之一。簡稱為「黔」。.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貴州省 (中華民國)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貴州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麥桑設治局

麥桑設治局,民國時設置於四川省的設治局,位於四川西北部。.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麥桑設治局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麥桑設治局 · 查看更多 »

農祥設治局

農祥設治局,民國時設置於四川省的設治局,位于四川省東南,今重慶市境内。.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農祥設治局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農祥設治局 · 查看更多 »

興中設治局

興中設治局,民國時設置於四川省的設治局,位於四川西北部。.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興中設治局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興中設治局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蔣中正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重庆市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雲南省 (中華民國)

雲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6省之一,其管轄範圍與大陸地區的雲南省略大。簡稱為「滇」。.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雲南省 (中華民國)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雲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陝西省 (中華民國)

陝西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陝」。.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陝西省 (中華民國) ·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陝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涪陵区

陵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2945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涪陵位于重庆市中部,城市建立在长江、乌江两岸,因当地榨菜产业发达,又有“榨菜之乡”的说法。 涪陵区,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地处重庆中部,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都”。 涪陵,古代巴国故都、军事重镇,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千里乌江第一大城市,重庆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主要工业城市,重庆第三大城市。 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末涪陵区辖4个园区、8个街道、12个镇、 6个乡,总人口116.50万,城区常住人口67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水底碑林白鹤梁、程朱理学点 易洞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涪陵区 · 涪陵区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中華民國)

湖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湘」。.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湖南省 (中華民國) · 湖南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中華民國)

湖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鄂」。.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湖北省 (中華民國) · 湖北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成都市 · 成都市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之间的比较

四川省 (中華民國)有286个关系,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有3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3.12% = 19 / (286 + 322)。

参考

本文介绍四川省 (中華民國)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