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四加行和楞嚴經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四加行和楞嚴經之间的区别

四加行 vs. 楞嚴經

加行(梵語:pra-yoga),舊譯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針對正行之預備前行。 說一切有部立接近見道的四善根位,煖,頂,忍、世第一法,為加行位(順決擇分),四者合稱四加行,然亦廣通資糧(梵語: sambhāra)位,而與五停心觀、別總二種念處合稱為七加行。瑜伽行唯識學派立下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的五位修行。楞嚴經則在清淨四十一心(資糧位: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後,菩薩十地(修道位)之前,立以佛覺用為己心的四種「妙圓加行」。 廣義來說,在修行歷程中,一切的功用努力,都叫加行,而不限於見道位之前。例如《現觀莊嚴論》立,圓滿一切相、頂、漸次、剎那,這四種現觀加行,概括從追求解脫的資糧道行者到成佛前的所有道。 密教接受灌頂、授戒、宗脈相承等儀式之前,所須預修之特定行法,亦稱為加行。 日本東密或台密的四度加行(しどけぎょう),即指正式授予傳法灌頂,為「成為傳法阿闍黎」之前,所傳授之十八道(じゅうはちどう)・金剛界(こんごうかい)・胎藏界(たいぞうかい)・護摩(ごま)等四法,為密教行者修行之第一階段。 藏傳密宗有修學共與不共的「加行」或「前行」(梵語:pūrvaka;藏語:),當作集資糧、淨業障、相應本尊的基礎。所謂「四共加行」,是指「人身難得、觀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修持無上瑜伽的「不共加行」依各派傳承不同,種類也有一些差異,如四加行、五加行、九加行等。但各派的基準,主要是指「皈依大禮拜」、「金剛薩埵百字明咒」、「獻曼荼羅」、「上師相應」(Guru yoga)。 漢傳佛教少用「加行」這個詞彙,但也有類似的前行階段。例如天台宗立下「二十五方便」作為其止觀(正修行)的行前基礎。. 《楞嚴經》(Śūraṃgama-sūtra),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简称《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據傳說,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至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印順法師認為它與《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屬於晚期如來藏真常唯心--的作品。 在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楞嚴經》梵文原本未傳世,從面世開始,因未被列入正式譯經目錄,對於它的真偽,就有了經久不息的爭議,佛教學者認為它是在唐代的中國所寫作,再偽託為印度傳入的作品。.

之间四加行和楞嚴經相似

四加行和楞嚴經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十地天台宗汉传佛教

十地

十地(daśabhūmi),佛教術語,指大乘佛教修菩薩道行者所要經歷的十個修行階段,出自於《十地經》,後來集入《華嚴經》中,而稱為十地品。 按《梵網經》、《菩薩瓔珞本業經》、《楞嚴經》等說法,已發菩提心的菩薩行者,要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四十階位修行福德(puṇya)與智慧(jñāna)資糧,然後進入「十地」中修學。 按法相宗的說法,十信至十迴向皆攝屬「資糧位」,四加行為「加行位」,十地為見道菩薩後的「修習位」,妙覺菩薩為成佛的「究竟位」。藏傳佛教同樣在「修習位」中安立「十地」。 不過在《華嚴經》中,雖提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但是採分別陳述的方式。因此,十住與十地有可能原本是並列而獨立的修行階位系統。在其他的印度大乘佛教經論,幾乎不會提到十行與十迴向,而以「十住」或「十地」為主。.

十地和四加行 · 十地和楞嚴經 · 查看更多 »

天台宗

天台宗,漢傳佛教十宗之一,始於南北朝末期,是漢傳佛教中,最早一個完全由中國佛教論師所創立的本土性宗派。因其實際開創者智顗大师常駐浙江天台山說法,故稱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其根本經典,又被稱為法華宗。因为该宗注重於修行止观,又称止观宗。因為它重視佛教教理的研究,同時結合了止觀的實際修行,以「教觀雙美」而聞名。 天台宗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盛極一時。但在宋朝之後,天台宗在中國衰弱,多數門徒歸於禪門。但是在日本佛教反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宗派。中國天台宗祖庭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湖北玉泉寺和寧波延慶寺 (觀宗寺)亦為傳播天台教法的重要道場。日本天台宗總本山則為比叡山延曆寺。.

四加行和天台宗 · 天台宗和楞嚴經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四加行和汉传佛教 · 楞嚴經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四加行和楞嚴經之间的比较

四加行有25个关系,而楞嚴經有1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66% = 3 / (25 + 156)。

参考

本文介绍四加行和楞嚴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