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噶廈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噶廈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之间的区别

噶廈 vs.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噶廈(),一作“噶沙”,為噶倫辦理政事之所,是清代西藏的行政中心。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置。噶廈駐地在拉薩大昭寺,長官為噶倫,秉承達賴喇嘛(實際上為攝政活佛)旨意辦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駐藏大臣撤離,達賴喇嘛土登嘉措返藏並掌握西藏軍政實權。1912年至1959年間,噶廈成為實際上的西藏政府。1959年,十四世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废除噶厦,籌建西藏自治區。部分噶廈官員隨達賴喇嘛流亡印度。西藏流亡政府将其设立的內閣稱為噶廈。財團法人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丹增嘉措(;),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出生于中华民国青海省湟中县,两年后被认定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继任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先後由五世熱振活佛、三世達札活佛攝政。1959年3月17日,达赖喇嘛出逃印度。在达兰萨拉建立西藏流亡政府,并且在全世界各地宣传涉及藏人权益的话题,同時本寂天菩薩“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終生苦”的精神,致力於為世界各地民眾,包括漢族,講解藏傳佛教。2011年宣佈将一切政治权力移交由流亡藏人投票产生的噶伦赤巴洛桑森格。藏传佛教格鲁派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於1989年获諾貝爾和平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其为藏独分裂势力领袖与旧西藏上层反动势力的代表。.

之间噶廈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相似

噶廈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有(在联盟百科)25共同点: 印度夏格巴·旺秋德丹大昭寺安多中華民國布达拉宫康區土登嘉措國民政府噶倫班禅额尔德尼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西藏西藏独立运动西藏自治区西藏流亡政府西藏摄政列表达兰萨拉达赖喇嘛达扎·阿旺松绕图多旦巴杰增藏語蒙藏委員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攝政拉萨市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印度和噶廈 · 印度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夏格巴·旺秋德丹

夏格巴·旺秋德丹(;),西藏贵族,噶厦官员、学者。1939年至1951年擔任西藏噶厦政府孜本(财政部長)。1959年至1966年擔任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驻印度新德里的代表。1967年出版《西藏政治史》;這是藏人以英語寫的第一本西藏政治史。.

噶廈和夏格巴·旺秋德丹 · 夏格巴·旺秋德丹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大昭寺

大昭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该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8年2月17日,大昭寺建筑内部发生火灾,照片傳開隨即被刪除,官媒通報只作七十多字的交代,情况未明。.

噶廈和大昭寺 · 大昭寺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安多

安多可以指:.

噶廈和安多 · 安多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噶廈 · 中華民國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The Potala Palace)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赞干布兴建。於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收藏了无数的珍宝,為一座艺术殿堂。1961年納入中國國務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噶廈和布达拉宫 · 布达拉宫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康區

康(),又譯康区或喀木,是源自藏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地區,常與衛藏和安多並列。範圍大致相當於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市、那曲地区东部(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嘉黎五县)、林芝市东部(察隅、波密、墨脱三县),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部除外),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安多与康区形成更大的地区,在吐蕃王朝时期称爲多康(),又譯朵甘斯、朵甘,意思是匯合的区域;在元朝称为朵甘思。 康區的居民叫康巴(),主要通用藏語康方言。.

噶廈和康區 · 康區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土登嘉措

#重定向 第十三世達賴喇嘛.

噶廈和土登嘉措 · 土登嘉措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噶廈和國民政府 · 國民政府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噶倫

噶倫(),一作噶布倫、噶卜倫、噶隆,是清代西藏官府噶廈的長官,“綜理藏務”。首席噶倫稱為噶倫赤巴。 吐蕃時即有“大貢論”(論茝)等諸“論”之官。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將準噶爾蒙古兵逐出西藏,並護送達賴喇嘛轉世靈童格桑嘉措進入拉薩。同時廢除第巴官職,置噶倫三員,共同輔佐達賴喇嘛掌政。雍正元年(1723年),噶倫員額改為五人。雍正三年(1725年),封噶倫康濟鼐為貝子,命其總理藏內事務,由噶倫阿爾布巴等協理。然而各噶倫之間明爭暗闘,各自為政。雍正五年(1727年),康濟鼐為阿爾布巴、隆布鼐一黨所殺。另一噶倫頗羅鼐平定了阿爾布巴之亂,被乾隆皇帝封為札薩克郡王,主持藏政。但頗羅鼐死後,其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心懷異志,被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斬殺,其黨羽遂後發動叛亂。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軍入藏平定珠爾默特那木札勒之亂,並颁布《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条,正式設立噶廈衙門,定噶倫員額為四人,三俗一僧,正三品。噶廈始置時的四噶倫為輔國公班第達、札薩克台吉策棱旺札勒、色裕特塞布騰、喇嘛尼瑪嘉木燦。此後,西藏大部分地方的日常行政事務,由噶倫擬定後呈送駐藏大臣及達賴喇嘛批准施行。噶倫的任命是由噶廈提名四五人,達賴喇嘛通常從中選擇。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將軍福康安領兵擊退廓爾喀入侵。為整治西藏吏制,乾隆皇帝下諭頒行福康安所奏《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定噶倫年俸為白銀一百兩、大緞四匹,並撥給公田。如遇出缺,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於噶廈四品官(即戴琫、仔琫、商卓特巴)中揀選,並奏請朝廷補放。。噶倫權位頗重,號稱“四相”。 民國以後,昌都總管由噶倫中的一位兼任。192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與九世班禪矛盾激化,班禪出走內地,日喀則附近原屬班禪額爾德尼的幾個宗也歸噶廈管理。1951年,噶倫阿沛·阿旺晉美代表噶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簽訂《十七條協議》,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後,噶廈官制被廢除。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的流亡噶廈中仍設噶倫一職。.

噶倫和噶廈 · 噶倫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班禅额尔德尼

班禅喇嘛(),又称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轉世傳承的領袖,與达赖喇嘛並稱。班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禅是藏文“欽波”(;意为大)的简称。班禅喇嘛与同属西藏的达赖喇嘛、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活佛。 1645年,蒙古固始汗入藏,封四世班禅为“班禅博克多”,「博克多」是蒙古語(;意即睿智英武),即为第一班禅。格鲁派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门徒克珠杰为一世班禅,索南却朗为二世班禅,罗桑丹珠为三世班禅。班禪作為活佛,其影響力略遜于達賴,在藏傳佛教學者中已成為共識,扎什倫布寺的輝煌程度也遠不及布達拉宮。 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a)是满语的蒙古语借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跸地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班禅的影响主要在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

噶廈和班禅额尔德尼 · 班禅额尔德尼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

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藏族,西藏加查县若美村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五世熱振呼圖克圖(即热振活佛,世数的说明见热振活佛)。1934年至1941年期间曾担任西藏的摄政。.

噶廈和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 · 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噶廈和西藏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西藏独立运动

西藏独立运动,簡稱藏獨運動或者藏獨,是主张西藏地區成为一個主權國家的一系列運動。西藏與中原王朝在歷史上有不同程度上的交往和聯繫,在部分時期亦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統治。在清朝中期西藏开始被朝廷直接管治,然而到了清末,在英國影響下西藏主權意識逐漸抬頭,爭議也日囂塵上。中華民國建政後宣稱繼承及擁有西藏主權,遭到達賴喇嘛、英國、蘇聯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第245頁、中國共產黨董樹藩,民國48年西藏反共抗暴後達賴喇嘛言行之研析,(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1986年3月,第40頁的反對。北洋政府及后续的国民政府虽有派驻拉萨的蒙藏事务机构,但对西藏行政中央噶厦鲜有實際影响。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推翻了最早提出的尊重民族自决,推動西藏「民族獨立」或者建立「民主自治邦」的革命理念(建立中華聯邦)。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与噶厦谈判破裂后在昌都发生战斗,西藏流亡政府及部分西方媒體稱之為中國入侵西藏(Chinese invasion of Tibet),北京稱之为昌都戰役,部分西方學術著作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吞併西藏。藏軍于该役戰敗投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實質統治西藏(北京稱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前往北京,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定》。 1987年爆發大規模血腥事件,不久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官方的壓力使對立再度升高。另一方面,西藏流亡政府被質疑為了得到國際間的同情和支持而過度放大中國共產黨等中國官方的傷亡數據,以及作出一些誇張或不實的指控(例如對西藏的「種族屠殺」或「文化滅絕」等描述),而北京當局也被指對西藏的實際狀況作出失實的報導。當前世界主流國家並不承認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藏人內部尚且沒有建立起一致的獨立或自治共識,惟西藏獨立運動仍然存有一定的影響力。.

噶廈和西藏独立运动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西藏独立运动 · 查看更多 »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區(),简称藏,通稱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地理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拉萨市。.

噶廈和西藏自治区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西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西藏流亡政府

#重定向 藏人行政中央.

噶廈和西藏流亡政府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 · 查看更多 »

西藏摄政列表

西藏摄政(),于1757年(第十三饶迥火牛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圆寂后开始摄政,在八世至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前代其行使西藏政教大权。 清朝汉文官方文献称西藏摄政为“掌办商上事务”或“掌办布达拉商上事务”,称代理摄政为“协理商上事务”。.

噶廈和西藏摄政列表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西藏摄政列表 · 查看更多 »

达兰萨拉

达兰萨拉(dharamśālā,意为法處、法所)是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坎格拉縣的一个城镇。從第8世紀開始,已有吐蕃人移民至此。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逃出西藏後,達蘭薩拉成為了流亡藏人的政治中心,流亡政府的藏人行政中央及西藏人民議會亦設於此。因此,达兰萨拉时常以“小拉萨”闻名;在中文语境中,达兰萨拉往往是西藏流亡政府的代名词。.

噶廈和达兰萨拉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达兰萨拉 · 查看更多 »

达赖喇嘛

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黄教)轉世傳承的领袖。除第一世達賴喇嘛之外,歷代達賴喇嘛的名字都是“嘉措”(),藏文意为“海洋”,譯為蒙古語後,即為“达赖”();“喇嘛”是藏语对上师的称呼,也隱含著「智慧」之意。“达赖喇嘛”通常指“智慧深似海”,即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给予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尊号。达赖喇嘛与同属西藏的班禅额尔德尼、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活佛。根敦朱巴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被追認為第一世达赖喇嘛。第四世達賴喇嘛云丹嘉措是俺答汗的孙子,也是唯一一名蒙古人出任達賴喇嘛。目前的达赖喇嘛是第十四世丹增嘉措。.

噶廈和达赖喇嘛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达扎·阿旺松绕图多旦巴杰增

达扎·阿旺松绕图多旦巴杰增(;)藏族,籍贯不详,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三世达扎活佛,曾任西藏摄政。张子新、喜饶尼玛,略论达扎摄政时期西藏的局势,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

噶廈和达扎·阿旺松绕图多旦巴杰增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达扎·阿旺松绕图多旦巴杰增 · 查看更多 »

藏語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族使用的主要語言。藏语使用区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若干区域。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藏语使用者分布。 藏文是藏语的文字书写系统,在藏语各方言间通用,是根據古典藏語發音而制定的文字。关于藏文的起源,佛教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的重臣吞弥·桑布扎创制的。受梵文拼写影响。苯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写法。爲了翻譯佛教梵文咒語,藏文字母與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對應關係。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文是唯一可以还原梵文的语言文字。其他语言,如西夏文、缅甸语的文字创制时间比较晚。 藏语的分支语言为卫藏方言(如拉萨话)、康方言(如昌都话)、安多方言三大方言。這三種語言可能同樣源自古书面藏語,其中只有安多方言沒有區別意義的聲調,保持了古藏語的特色。藏族不同方言的通话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藏文。現代最通行的標準藏語源自衛藏方言中的拉薩方言。 藏语文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学之一。藏语文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完整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藏文中记载和保存。除了藏传佛教的大藏经(包括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还有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集等,都是世界文學遺產中不朽的經典。.

噶廈和藏語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藏語 · 查看更多 »

蒙藏委員會

蒙藏委員會,簡稱蒙藏會,是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行政院所屬部會,主管對蒙古族和藏族交流及其他有關蒙藏各項事務。建國之初就已成立,1928年升格為行政院所屬部會,2017年9月15日裁撤後業務陸續交由文化部、外交部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承接。.

噶廈和蒙藏委員會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蒙藏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欽定藏內善後章程

《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又稱《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或《新訂西藏章程二十九條》,是中国清朝政府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正式颁布的整顿西藏各项事务的章程。此章程也是清朝治理西藏的重要依據。.

噶廈和欽定藏內善後章程 · 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噶廈和攝政 · 攝政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噶廈和拉萨市 · 拉萨市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噶廈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之间的比较

噶廈有75个关系,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有28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5,杰卡德指数为7.02% = 25 / (75 + 281)。

参考

本文介绍噶廈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