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嘉靖和莫登庸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嘉靖和莫登庸之间的区别

嘉靖 vs. 莫登庸

嘉靖(公元1522年 - 1566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嘉靖,出自《尚书·无逸》中“嘉靖殷邦”之语。明世宗即位时内阁备选年号第一为“明良”、其次为“绍治”(寓意繼承弘治中興)、第三为“嘉靖”。. 莫太祖(,),名莫登庸(),是越南莫朝開國君主。1527年至1529年期間在位。.

之间嘉靖和莫登庸相似

嘉靖和莫登庸有(在联盟百科)15共同点: 严嵩後黎朝北京市光紹統元莫福海莫登瀛莫茂洽莫朝越南黎寧黎恭皇黎昭宗明世宗明朝

严嵩

嚴嵩(),字惟中,號介溪,别号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嘉靖年间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严嵩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二十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職,兩年而歿。著有《钤山堂集》40卷。.

严嵩和嘉靖 · 严嵩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嘉靖和後黎朝 · 後黎朝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北京市和嘉靖 · 北京市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光紹

光紹(1516年四月廿七—1522年七月)是大越国后黎朝昭宗黎椅的年号,共计7年。.

光紹和嘉靖 · 光紹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統元

統元(1522年八月—1527年六月)是大越国后黎朝恭皇黎椿的年号,共计6年。.

嘉靖和統元 · 統元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莫福海

#重定向 莫憲宗.

嘉靖和莫福海 · 莫登庸和莫福海 · 查看更多 »

莫登瀛

#重定向 莫太宗.

嘉靖和莫登瀛 · 莫登庸和莫登瀛 · 查看更多 »

莫茂洽

莫茂洽(,),越南南北朝中期莫朝君主,1562年至1592年在位。.

嘉靖和莫茂洽 · 莫登庸和莫茂洽 · 查看更多 »

莫朝

莫朝(Nhà Mạc)是越南朝代名,乃權臣莫登庸於1527年篡奪後黎朝帝位後的朝代。 1592年被鄭氏所復辟的後黎朝所推翻。莫朝灭亡后,莫氏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莫氏宗室又聚结于北部高平建立统治,托庇于中国明、清政府的保护之下。至1677年,方被後黎朝以協助中國清朝平定三藩之亂的名義滅亡。.

嘉靖和莫朝 · 莫朝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嘉靖和越南 · 莫登庸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黎寧

#重定向 黎莊宗.

嘉靖和黎寧 · 莫登庸和黎寧 · 查看更多 »

黎恭皇

黎恭皇(;)諱黎椿(),又名黎懬(),是越南後黎朝第十二任君主,1522年至1527年在位。.

嘉靖和黎恭皇 · 莫登庸和黎恭皇 · 查看更多 »

黎昭宗

黎昭宗(,)本名黎椅(),又名黎譓,是越南後黎朝第十一任君主,1516年至1522年在位。 黎昭宗是莊定王黎漴之子,為鄭氏鸞所生。1516年,黎襄翼帝因為暴虐,被鄭惟㦃殺死。鄭惟㦃欲立黎光治為帝,武佐侯馮邁卻提出要立黎椅為帝,被鄭惟㦃殺害。黎光治遂被擁立為帝。但不久黎光治被鄭惟㦃之兄鄭惟岱劫持到了西都清化,數日後被殺害。而襄翼帝被殺之事傳到安和侯阮弘裕耳中後,阮弘裕發兵進攻東都昇龍,鄭惟㦃只得擁立黎椅即位,是為昭宗,改元光紹(一作光照),隨後挾持黎椅退往西都。 農民軍首領陳暠得知昇龍空虛,率軍襲破了昇龍,宣佈恢復陳朝,改元天應。在黎昭宗的號召下,鄭惟㦃、阮弘裕、鄭綏、陳真等各路諸侯平定了陳暠之亂。但不久阮弘裕、鄭綏就因爭權而發生了軍事衝突,最後陳真驅逐了阮弘裕,執掌了昇龍的朝政。 陳真權勢太重,引起了黎昭宗的猜忌,黎昭宗於1518年將陳真誘入宮中暗殺。陳真的餘黨十分不滿,聯合鄭綏起兵作亂,先後擁立黎榜、黎槱為帝。黎昭宗不得不逃到了嘉林縣菩提津避難,召莫登庸前來救駕。次年莫登庸擊敗並殺死了黎槱,將陳真的餘黨收編為自己的黨羽,權勢越來越大,開始控制昇龍,執掌朝政。 莫登庸出入都使用天子的儀衛,引起黎昭宗的不滿。莫登庸也對黎昭宗十分警惕,派女兒入侍,實際是監視昭宗的行動。昭宗於1522年與西都的鄭綏書信相通,同范獻、范恕二人一起逃到了山西明義縣的夢山,號召天下諸侯討伐莫登庸。皇太后鄭氏鸞和弟弟黎椿都未及隨行,留在了昇龍。莫登庸遂宣稱黎昭宗被奸臣劫持到首都之外,另立黎椿為帝,是為黎恭皇。 黎昭宗出逃的時候本來有許多人支持,但由於聽信了宦官范田的讒言導致人心渙散。黎昭宗又殺死了鄭綏的部將阮伯紀,引起鄭綏的不滿,發動兵變將黎昭宗劫持到了西都清化,成為鄭綏的傀儡。 在莫登庸的主持下,黎恭皇廢黎昭宗為陀陽王()。此後莫登庸曾兩次挾持黎恭皇進攻鄭綏,最終在1525年攻陷西都並殺死了鄭綏,將黎昭宗押往昇龍囚禁。 鄭綏的勢力被滅後,莫登庸篡位之心越來越強烈。1527年,莫登庸指使--將其殺害,葬於清潭的永興陵。死後廟號昭宗,諡號神皇帝。黎昭宗死後不久,莫登庸就脅迫黎恭皇禪位,建立莫朝。.

嘉靖和黎昭宗 · 莫登庸和黎昭宗 · 查看更多 »

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或稱嘉靖帝,明朝第12位皇帝,庙号世宗,年號嘉靖,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無嗣,內閣首輔楊廷和立朱厚熜入繼大統,即明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世宗前期进行改革,颇有作为,他说:“今天下诸司官员,比旧过多。我太祖初无许多,后来增添冗滥,以致百姓艰窘,日甚一日。”下令革除先朝蠹政,“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裁革錦衣衛三萬餘人,节用宽民。英明果斷,又寸斬前朝王綸、钱宁和江彬等奸臣,人稱嘉靖中興。 但世宗受人詬病處更多,如他為了追封生父興獻王的問題,與楊廷和等朝臣引發嚴重衝突,即大禮議事件,世宗為了此事,對大臣們進行了嚴重的大清洗。後期世宗迷信道教,無心朝政,通過內閣掌控朝局,嚴嵩專權逐漸形成,又因為濫用民力,導致民眾起義無數。在宮中,世宗也暴虐無道,因為虐待宮女,導致宮女發動壬寅宮變,險些喪命。.

嘉靖和明世宗 · 明世宗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嘉靖和明朝 · 明朝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嘉靖和莫登庸之间的比较

嘉靖有182个关系,而莫登庸有8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5,杰卡德指数为5.54% = 15 / (182 + 89)。

参考

本文介绍嘉靖和莫登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