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嘉南平原和臺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嘉南平原和臺灣之间的区别

嘉南平原 vs. 臺灣

嘉南平原是位於台灣西南部的平原,也是台灣最大的平原,其範圍包括雲嘉南及高雄市的二都一市二縣,總面積約4,500平方公里。.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之间嘉南平原和臺灣相似

嘉南平原和臺灣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丘陵平原嘉南大圳嘉義縣高雄市阿里山山脈臺南市臺灣行政區劃雲林縣水庫濁水溪曾文溪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丘陵

丘陵或丘陵地是一种高度在平原和山地之间,並由眾多小丘連綿而成的地形。各地对丘陵的定义不十分一样。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可能可以被称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高度差100到200米以上才会被称为丘陵。.

丘陵和嘉南平原 · 丘陵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平原

平原(plain)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1—500米的叫高平原。.

嘉南平原和平原 · 平原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嘉南大圳

嘉南大圳(台羅拼音:Ka-lâm Tuā-tsùn),原稱官佃溪埤圳,為台灣在1920年代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由台灣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工程包括當時東南亞第一大的烏山頭水庫。1917年(大正6年)八田技師向總督府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大圳興工於1920年(大正9年)9月,以灌溉區域涵蓋當時嘉義廳、臺南廳得名(今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縣市),首先先建造烏山頭水庫,之後開鑿水路溝通曾文溪和濁水溪兩大河流系統。1930年5月竣工,耗費5,414萬日圓台灣的古圳道 王萬邦/著 ISBN 978-957-28561-0-9 2003年4月出版,嘉南平原水田亦大幅增加30倍,而4年後稻獲量亦增加為4倍。.

嘉南大圳和嘉南平原 · 嘉南大圳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嘉南平原和嘉義縣 · 嘉義縣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嘉南平原和高雄市 · 臺灣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玉山山脈西方,兩座山脈隔著旗山溪遙相呼應。阿里山山脈北起南投縣濁水溪南岸的鹿谷鄉,南抵高雄市燕巢區的雞冠山(或小港區鳳鼻頭)。稜脈大致呈現北北東──南南西的走向,長約二百五十公里,平均高度二千五百公尺。 阿里山山脈是台灣位於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南段之山脈,為林朝棨沿用富田芳郎對台灣地理分區方法,將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分成南段、北段,濁水溪以南稱為「阿里山山脈」。.

嘉南平原和阿里山山脈 · 臺灣和阿里山山脈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嘉南平原和臺南市 · 臺南市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行政區劃

臺灣的行政區劃範圍包含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與澎湖群島,起始於荷蘭與西班牙統治時期,西班牙人於北台曾設有3個省區。現今主要根據中華民國相關法律規定,劃分為1個省(即臺灣省)、6個直轄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其中臺灣省下轄11個縣、3個市。.

嘉南平原和臺灣行政區劃 · 臺灣和臺灣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嘉南平原和雲林縣 · 臺灣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水庫

水庫是指人造的湖泊,而規模較小的則稱為水塘、塘坝和蓄水池。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河流的中上流建造堤壩,河水把河谷淹没後便形成水庫。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香港的船灣淡水湖。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谷地,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長度也可大大縮短。興建之前,將被水淹地帶的民居和古蹟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

嘉南平原和水庫 · 水庫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濁水溪

濁水溪,古稱螺溪,下游段稱為西螺溪,是位於台灣中部,屬於中央管河川,全長約186.6公里,是台灣最長的河川。流域面積達3,156.90平方公里,計畫洪水量為每秒24,000立方公尺,流域面積與河口百年洪峰流量皆僅略次於高屏溪。 濁水溪名字是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上游之山地集水區年降水量達2000~3000毫米,且所經地層多屬易受侵蝕的板岩、頁岩、砂岩,故含沙量高,尤以萬大溪、丹大溪為最高。.

嘉南平原和濁水溪 · 濁水溪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曾文溪

曾文溪位於臺灣南部,是全臺灣第四長的河流,屬於中央管河川。曾文溪發源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東水山。流經台南市楠西區、玉井區、大內區、山上區、善化區、官田區、麻豆區、安定區、西港區、七股區、最後在安南區和七股區之間,流入臺灣海峽,全長138.5公里,流域面積1,176.7平方公里,源頭海拔高2,440公尺,其主要支流有塔乃庫溪、普亞女溪、草蘭溪、後堀溪、菜寮溪、官田溪等。歷史上曾文溪頻頻改道,被居民戲稱是「青瞑蛇」。昭和十三年(1938年)堤防竣工之後,河道趨於固定。 臺南市常以曾文溪為分界,劃分溪北、溪南地區。溪南地區似近都會區型態,以原臺南省轄市為中心;溪北則較近農村,中心聚落為原臺南縣政府所在地-新營,在生活圈及文化上與嘉義都會區關係密切。 曾文溪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全臺灣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即在曾文溪上游,此外,在曾文溪的支流上,尚有南化水庫及烏山頭水庫等,除了供水發電之外,也都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此外,由於曾文溪挾帶砂石與生物碎屑在出海口沉積,提供了大量養分,因而蘊育了河口地區豐富的底棲生物與浮游生物,也吸引了大批水鳥在此處棲息。著名的珍貴鳥類黑面琵鷺即棲息在曾文溪河口北岸,因此設有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範圍也包括曾文溪口。.

嘉南平原和曾文溪 · 曾文溪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俗稱五都改制、五都升格、或逕稱為縣市合併,為中華民國政府調整其行政區劃,將原臺灣省轄部份縣市改制、合併改制或與原有直轄市改制為新直轄市的措施,於2010年12月25日實施。這也是臺灣在1950年設置5市16縣後,首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和嘉南平原 ·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嘉南平原和臺灣之间的比较

嘉南平原有31个关系,而臺灣有14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0.87% = 13 / (31 + 1463)。

参考

本文介绍嘉南平原和臺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