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喇叭弦和蘇桐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喇叭弦和蘇桐之间的区别

喇叭弦 vs. 蘇桐

喇叭弦,又名鼓吹弦、鐵弦仔、鐵弦,台灣歌仔戲音樂、客家音樂、北管音樂使用的特有金屬製胡琴類樂器。 1937年,日本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而「禁鼓樂」(禁用鑼鼓音樂),由被日本政府留用之樂師陳冠華、蘇桐、陳秋霖共同研製。 琴馬置於留聲機唱頭的雲母圓片,經倒b形彎曲往上在長直管內產生共鳴,頂端以喇叭的擴音,通體都是金屬製,材質是鋁、白鐵、鐵、銅。弦軸同結他,置於長直管頂部,繫以吉他鋼弦,以馬尾弓拉奏。20世紀末葉出現改良式喇叭弦,琴筒使用手提揚聲器喇叭,形似高胡,琴桿與弦軸有的仿照傳統式採金屬製,亦有木製,喇叭材質為鋁、塑膠等製。為減低成本,有些樂器製師以玻璃纖維代替雲母。 定弦以純5度為主,某些客家音樂演奏中用純4度定弦,音色高尖。歌仔戲在悲傷、愁苦或抒情的場合多用,通常由頭手弦領奏。有是用於廣東音樂的高胡部份演奏廣東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廣東串」,有時亦用於客家山歌。 喇叭弦製作者及演奏者:張孟浩 善奏喇叭弦的歌仔戲琴師有洪堯進、蔡春安、李國治、許再添等。. 蘇桐,本名蘇同,台灣琴師、作曲家,善演奏揚琴。 1910年2月19日生,1974年11月26日在台北市九號水門租處去世。 本是歌仔戲揚琴師,后到古倫美亞唱片(Columbia)、勝利(Victor)2家唱片公司創作台語流行歌曲。 1936年,與陳秋霖、陳水柳參加「台灣新東洋樂研究會」,共同研製出「鼓吹弦」(古吹弦),也就是「鐵弦」,國語叫做「喇叭弦」或「喇叭琴」,現在歌仔戲音樂、客家山歌和客家戲曲音樂還使用,歌仔戲喇叭弦定弦比照廣東高胡,客家音樂喇叭弦定弦純4度或純5度。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他成為僅有的3位被日本人留用的台灣戲曲樂師(蘇桐、陳秋霖、陳水柳)其中1位,參加日軍的「明光新劇團」(文藝工作隊;藝工隊;文工團性質),給宣傳劇伴奏。 1960年代成立的台視正聲天馬歌劇團后,他和陳冠華、許再添是主要樂師,捧紅了楊麗花。 曾擔任多部電視歌仔戲的音樂指導,《三進士》、《萬古流芳》等戲有唱片行世。 簡永福、李國治是他的學生。 譜曲作品廣為傳唱,很有影響。 專為歌仔戲編寫的曲調以外,他的多首流行歌曲作品(《青春嶺》、《農村曲》、《雙雁影》等)也被歌仔戲引用。.

之间喇叭弦和蘇桐相似

喇叭弦和蘇桐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台灣許再添高胡陳冠華陳秋霖李國治歌仔戲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台灣和喇叭弦 · 台灣和蘇桐 · 查看更多 »

許再添

許再添.

喇叭弦和許再添 · 蘇桐和許再添 · 查看更多 »

高胡

胡,高音二胡的簡稱,又叫粵胡,是一種弓弦樂器,於1920年代由司徒夢巖及其學生呂文成創制,取代了二弦的位置,成為廣東音樂和粵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高胡的琴筒比二胡小,皮膜和音窗通常是圓形,定弦是G4到D5,比二胡高四度。高胡是坐著演奏,大腿夾住皮膜和音窗以控制音色、音量,並能減少狼音。演奏時皮膜向右,弓毛置於兩弦之間,弓桿置於外側。高胡的音色比二胡清澈明麗,因此常用於演奏歡快明媚的曲。 高胡原用於廣東音樂,為滿足模仿管弦樂團的民樂團對高音域弓弦樂器的需求,與二胡、中胡、板胡、大提琴(或革胡)和低音提琴(或低音革胡)組成弓弦樂器組。.

喇叭弦和高胡 · 蘇桐和高胡 · 查看更多 »

陳冠華

陳冠華(),一說是1911年出生,原名陳水柳,暱稱「魚鰍」、「魚鰍先」(台語「鰍」、「柳」同音,取自他原名的諧音)。台灣戲曲樂師、作曲家、樂器工藝家,生於台北萬華,因膽癌在台北市萬華區辭世。 能演奏喇叭弦、殼子弦、大廣弦、嗩吶、二胡、高胡、中胡、低胡、月琴、秦琴、三弦、管、笛、簫、京胡、京二胡、板胡、六角弦、揚琴、鼓、鑼、鐃鈸、小提琴、薩克斯風、爵士鼓、黑管、吉他。能自製喇叭弦、殼子弦、大廣弦、嗩吶、月琴、秦琴、三弦、管、笛、簫。 曾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中國音樂科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教授、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台灣民俗歌謠班指導教師,1956年自組「省都什音團」,同時成立京劇團「省都國劇團」,後改名「陳冠華民俗樂團」。 1925年參加北投「清樂軒」子弟社,學台灣北管音樂。1926年到1935年間,做布袋戲團、歌仔戲團領奏琴師(兼嗩吶),並為科儀經懺和喪禮樂隊樂師。1926年,師從張圭(收錄在施叔青《台上台下》1書中的〈魚鰍先〉這篇專訪漢字作張雞)學習嗩吶。1933年到1934年間,師從杜蚶學戲曲音樂藝術和管(鴨母噠仔),後隨杜蚶進入音樂界,參與錄製許多戲曲唱片、民樂唱片和流行音樂唱片。曾任職日東唱片公司(Nitto)、勝利唱片公司(Victor)、美樂唱片公司等,為「日東唱片公司創作《望鄉調》、《深夜恨》、《茉莉花》等台語流行歌曲。 1936年,與陳秋霖、蘇桐共同參與「台灣新東洋樂研究會」,研製喇叭弦。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與蘇桐、陳秋霖被日軍留用為台灣戲曲樂師,參加日軍的文藝工作隊「明光新劇團」,演奏西樂,為宣傳劇伴奏。 戰後任職多個歌仔戲、布袋戲、北管戲、高甲戲、南管戲、京劇等各劇種表演團體。於「正聲天馬歌劇團」和「神仙歌劇團」任主奏樂師演奏嗩吶、月琴、三弦、管等樂器。曾應邀到拉丁美洲、美國、日本、印尼、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巡迴演奏。 1998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表彰他的音樂成就,出版《陳冠華的臺灣福佬民間音樂》雙CD與專書,收錄他的作品和演奏。 2005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陳冠華的吹拉彈唱》專書與3DVD。.

喇叭弦和陳冠華 · 蘇桐和陳冠華 · 查看更多 »

陳秋霖

陳秋霖(),台灣琴師、作詞人、作曲家、樂器工藝家、唱片製作人、電影製片人、編導,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廳士林支廳社仔區,善演奏大管弦和殼子弦、嗩吶(台語「吹」)等樂器。 他是古倫美亞唱片(Columbia)公司的主要樂師和作曲員,錄製許多戲歌和流行音樂唱片。曾得到第二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也是知名作詞、作曲家郭大誠的姑丈。.

喇叭弦和陳秋霖 · 蘇桐和陳秋霖 · 查看更多 »

李國治

李國治,台灣民樂工作者、歌仔戲樂師,高雄市人,師從蘇桐學習揚琴與歌仔戲音樂藝術。 他當兵時在金門的藝工隊演奏揚琴,退伍後活躍在音樂界和歌仔戲界,以與楊麗花歌仔戲團等的合作較知名,曾參加台視等電視台的歌仔戲文場(旋律部)工作多年,演奏作品有《薛丁山樊梨花》、《虎膽義魄》、《七品芝麻官》、《楊乃武與小白菜》等。 1990年代展開與廖瓊枝的長期合作,領奏作品有廖瓊枝編導的《黑姑娘》(陳孟亮音樂設計,兒童歌仔戲);演唱的《王寶釧寫血書·薛平貴回窯》(王清松司鼓,莊家煜記譜,柯銘峰月琴三弦)音樂專輯等。 2000年,隨廖瓊枝劇組到法國巴黎公演《王魁負桂英》(劉文亮音樂設計、主弦),演奏大廣弦。 揚琴和大廣弦以外,歌仔戲主弦(殼子弦、六角弦、喇叭弦)領奏和嗩吶、月琴、三弦、管、笛、簫等也很拿手。 Category:台灣音樂家 Category:台灣歌仔戲樂師.

喇叭弦和李國治 · 李國治和蘇桐 · 查看更多 »

歌仔戲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闽南語(臺灣腔、廈門腔、漳州腔、泉州腔)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打壓、排擠。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喇叭弦和歌仔戲 · 歌仔戲和蘇桐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喇叭弦和蘇桐之间的比较

喇叭弦有21个关系,而蘇桐有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1.48% = 7 / (21 + 40)。

参考

本文介绍喇叭弦和蘇桐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