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啟德隧道和土瓜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啟德隧道和土瓜灣之间的区别

啟德隧道 vs. 土瓜灣

啟德隧道(Kai Tak Tunnel,簡稱啟隧、機隧,因前稱為機場隧道,故啟德機場停用後亦被稱為舊機場隧道)是香港一條雙程雙線分隔管道行車隧道,位於前啟德機場跑道下方,全長1.26公里,車速限制為70公里,連接馬頭角及九龍灣。啟德隧道的一大特色,就是東行管道內有支路,通往宋皇臺道。隧道交通督導員獲授權在隧道範圍內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土瓜灣(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其中香港粤語經常把陰平的「灣」讀作陽平的「環」,土瓜灣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的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型工業區為主,另外此區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

之间啟德隧道和土瓜灣相似

啟德隧道和土瓜灣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太子道宋王臺九龍城區九龍城道啟德隧道啟德機場馬頭圍道馬頭角東九龍走廊

太子道

太子道(Prince Edward Road)是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的一條主要道路,貫穿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及觀塘區三個行政區域。道路由大角咀東部開始,經旺角、九龍塘、九龍仔、九龍城、馬頭圍及新蒲崗,到達牛池灣經彩虹交匯處接駁觀塘道、清水灣道或龍翔道。.

啟德隧道和太子道 · 土瓜灣和太子道 · 查看更多 »

宋王臺

宋王臺石碑 宋王臺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塊紀念石碑,相傳是宋朝皇帝宋端宗趙昰,和其弟趙昺被元朝軍隊追逼,南逃流亡到此,後人為了紀念這件事,在大石刻上「宋王臺」三個字。「宋王臺」碑石原本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立在馬頭涌海邊一個稱「聖山」的小山上,即後來的啟德機場客運大樓一帶,「宋王臺」石碑後來被遷移到距離約300呎的現址放置。 公園現址於1959年底正式落成,香港政府認為石刻宜稱「皇」,其作「王」實沿元朝修宋史之謬,故旁邊街道稱「宋皇臺道」。後來,港鐵在2017年11月27日公佈位於馬頭涌,鄰近宋王臺的沙田至中環綫車站將命名為宋皇臺站。.

啟德隧道和宋王臺 · 土瓜灣和宋王臺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區

九龍城區(Kowloon City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分區其中之一,大致位於九龍的中部位置。九龍城區北望獅-子山-,南向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為界。面積1000公頃,2016年中人口有418,732人。位於香港市區內的前啟德機場是區內一個最顯著的地標,隨著香港的發展,這個地標可算是香港演變的指標。本區是十八區中,唯一一個分數段時期併入香港土地的轄區(不計算填海,分別為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九龍寨城清拆,其歷史詳見下述)。.

九龍城區和啟德隧道 · 九龍城區和土瓜灣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道

九龍城道(Kowloon City Road)是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連接土瓜灣與馬頭涌及馬頭角的一條主要道路,南北走向,北至宋皇臺道,上接啟德隧道,南至土瓜灣浙江街止,下接漆咸道北。 九龍城道之上有為東九龍走廊行車天橋,該天橋連接啟德隧道。 九龍城道是一個傳統街市區,附近有住宅、工廠、公廁及公園。.

九龍城道和啟德隧道 · 九龍城道和土瓜灣 · 查看更多 »

啟德隧道

啟德隧道(Kai Tak Tunnel,簡稱啟隧、機隧,因前稱為機場隧道,故啟德機場停用後亦被稱為舊機場隧道)是香港一條雙程雙線分隔管道行車隧道,位於前啟德機場跑道下方,全長1.26公里,車速限制為70公里,連接馬頭角及九龍灣。啟德隧道的一大特色,就是東行管道內有支路,通往宋皇臺道。隧道交通督導員獲授權在隧道範圍內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啟德隧道和啟德隧道 · 啟德隧道和土瓜灣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啟德機場和啟德隧道 · 啟德機場和土瓜灣 · 查看更多 »

馬頭圍道

頭圍道(Ma Tau Wai Road),昔日命名為碼頭圍道,是香港九龍的一條道路,橫跨馬頭圍、土瓜灣及紅磡3地,北至馬頭涌道,南至蕪湖街。在1965年10月17日前馬頭圍道及土瓜灣道的交匯處為八字型的大型迴旋處,為改善該處的交通情況把馬頭圍道在東九龍走廊分拆,馬頭圍道北部的車輛須要轉入漆咸道北,土瓜灣道的車輛須要轉入馬頭圍道南部。現馬頭圍道中間可以看到有行人路將兩段分隔,在該段行人路中有巴士站。 馬頭圍道是紅磡區的交通樞紐,車輛多由九龍城前往尖沙咀及紅磡。昔日啟德機場還在使用時是車輛前往機場的主要道路,使馬頭圍道十分擠迫。.

啟德隧道和馬頭圍道 · 土瓜灣和馬頭圍道 · 查看更多 »

馬頭角

頭角(Ma Tau Kok)為香港九龍城區的一個地方名稱,一般所指的馬頭角是九龍城道以東、宋皇臺道以南、木廠街、馬頭角道至馬坑涌道一帶。現時的馬頭角,近年已因市區的發展出現偏重工業化。.

啟德隧道和馬頭角 · 土瓜灣和馬頭角 · 查看更多 »

東九龍走廊

東九龍走廊(英文:East Kowloon Corridor)是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連接九龍馬頭圍及何文田。全線均為四線雙程分隔的高架公路。 東九龍走廊全長1.5公里,由啟德隧道西端出口位於馬頭圍的新山交匯處開始,車輛亦可由新山道駛入,沿著九龍城道以及漆咸道北至近何文田的佛光街天橋為止,近何文田的出口則匯入漆咸道北。東九龍走廊位於啟德隧道隧道管制區內,區內所有的管理和執行道路法例的工作由啟德隧道負責。 東九龍走廊南北行原本均屬紅色公共小巴禁區,但自2016年2月起,運輸署決定撤銷該路北行的禁區。.

啟德隧道和東九龍走廊 · 土瓜灣和東九龍走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啟德隧道和土瓜灣之间的比较

啟德隧道有37个关系,而土瓜灣有6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8.74% = 9 / (37 + 66)。

参考

本文介绍啟德隧道和土瓜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