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德剛和葉公超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唐德剛和葉公超之间的区别

唐德剛 vs. 葉公超

唐德剛(Te-Kong Tong,),生於中華民國安徽省合肥,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唐德剛在口述歷史方面有重大貢獻,著有《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等。另外還有一大貢獻是關於中國近代演變等“歷史三峽”説。. 葉公超(),原名崇智,字公超,後以字行,祖籍浙江余姚,廣東番禺人,生於江西九江。中國學者暨外交家,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上海國立暨南大學、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1949年-1958年)、駐美大使(1958年-1961年)、總統府資政。.

之间唐德剛和葉公超相似

唐德剛和葉公超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夏志清中華民國张学良美國胡適李宗仁杨振宁

夏志清

夏志清(),江蘇吳縣人,生於上海浦東,中國文學評論家,教授。 夏之父為銀行職員,夏於1942年自滬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時,已大量閱讀了中國文學名著。1946年9月隨長兄夏濟安至北京大學擔任助教,醉心於西歐古典文學,因研究威廉·布莱克檔案(William Blake Archive)論文脫穎而出,取得留美獎學金至耶魯大學攻讀英文碩士、博士。 在紐約州立學院任教時,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又稱洛氏基金會)贊助,完成《中國現代小說史》一書,也奠定他學者評論家的地位。1961年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幾年後接任翻譯家王際真(Chi-Chen Wang, 1899-2001)之教席。2006年7月,當選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該院成立以來當選時最高齡的院士,夏志清表示「好像在作新娘子」。 夏濟安是其親兄。.

唐德剛和夏志清 · 夏志清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唐德剛 · 中華民國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小六子、双喜,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中国奉天省海城人。生於台安縣桑林,人稱“少帅”,奉系军阀領袖张作霖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享嵩壽100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向蔣中正「兵諫」,12月25日,張學良釋放蔣中正,並隨蔣中正回到南京。12月30日被判刑十年,雖然五日後即被特赦,但而後一直遭到蔣中正軟禁。國共內戰時,張學良亦被安排來臺,先後曾居住於高雄壽山、西子灣、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蔣經國執政時,張學良依然遭軟禁於臺北市復興崗,直到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九十三歲的張學良才重獲自由,定居美國夏威夷,軟禁長達半世紀,可說是被兩蔣幽禁一生。由於西安事變,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對張評價不同。台灣公共電視在張不再被軟禁後,製作一部以其口述為主之記錄片。.

唐德剛和张学良 · 张学良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唐德剛和美國 · 美國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唐德剛和胡適 · 胡適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生於临桂西鄉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参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會戰中名震一時。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週,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唐德剛和李宗仁 · 李宗仁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杨振宁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中國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贡献卓著,在物理学界影响力很大。他曾在抗日戰爭時的西南聯合大學唸本科、碩士,后赴美唸博士。他與李政道於1956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因而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中华民国国籍成为最早的华人諾獎得主。 1954年,杨振宁同米尔斯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不可对易的定域对称群,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三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同位旋转动群SU(2)的伴随表示。这就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他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自从杨振宁和R.J.Baxter分别于1967年与1972年创建了量子杨一巴克斯特方程(简称QYBE)以来,量子可积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V.G.Drinfeld所建立的Yangian和量子群理论对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对称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经过系统的发展,已经证明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模型、量子多体问题、量子可积模型和扭结理论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唐德剛和杨振宁 · 杨振宁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唐德剛和葉公超之间的比较

唐德剛有51个关系,而葉公超有12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3.91% = 7 / (51 + 128)。

参考

本文介绍唐德剛和葉公超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