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太宗和韦总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唐太宗和韦总之间的区别

唐太宗 vs. 韦总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韦总(),字善会,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郧公房,北周使持节、侍中、大将军、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相州总管、郧襄公韦孝宽第三子,因韦孝宽被赐姓宇文氏,韦总又被称为宇文总。.

之间唐太宗和韦总相似

唐太宗和韦总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京兆尹北齐隋文帝韦孝宽韦匡伯表字陕西省

京兆尹

京兆尹,中國古代官職,相當於今日首都地區的行政首長。三國以後改稱京兆郡。.

京兆尹和唐太宗 · 京兆尹和韦总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北齐和唐太宗 · 北齐和韦总 · 查看更多 »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羅延(梵语,意为金剛不壞),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後,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分治二百七十三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唐太宗和隋文帝 · 隋文帝和韦总 · 查看更多 »

韦孝宽

韦孝宽(),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东眷,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京兆韦氏郧公房始祖。.

唐太宗和韦孝宽 · 韦孝宽和韦总 · 查看更多 »

韦匡伯

韦匡伯(),京兆杜陵人,出身京兆韦氏郧公房,韦孝宽之孙,韦总次子,韋圓成之弟,韋圓照之兄,唐太宗貴妃韋珪之伯父。.

唐太宗和韦匡伯 · 韦匡伯和韦总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唐太宗和表字 · 表字和韦总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唐太宗和陕西省 · 陕西省和韦总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唐太宗和韦总之间的比较

唐太宗有438个关系,而韦总有3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48% = 7 / (438 + 34)。

参考

本文介绍唐太宗和韦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