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唐太宗和李思摩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唐太宗和李思摩之间的区别

唐太宗 vs. 李思摩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李思摩,本姓阿史那氏,名思摩,突厥人,被赐姓李氏,他是伊利可汗曾孙,佗钵可汗之孙,咄六设之子,他因样子像粟特人,不被信任。 唐朝攻破突厥颉利可汗以后,为招抚突厥人,允许他们迁入内地居住,并允许他们在朝为官。各部落的大小可汗在归附唐朝以后,被分配到皇宫守门,以表示对他们的信任。李思摩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驾临九成宫,半夜,突利可汗的弟弟,当时唐朝中郎将结社率,支持突利可汗之子贺罗鹘突袭皇帝寝宫,事发被杀。此后,太宗因为担心突厥人难以被恩德感化,危害唐朝,把在内地居住的突厥降民迁至黄河以北的定襄城(治所在山西大同)居住。李思摩被封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统治这些突厥人。 贞观十九年,李思摩以右卫大将军跟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在白岩城下受到箭伤,太宗亲自为他吮血,以激励士气。.

之间唐太宗和李思摩相似

唐太宗和李思摩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大同市突厥突利可汗贞观政要李思摩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唐太宗和大同市 · 大同市和李思摩 · 查看更多 »

突厥

突厥(Türk;维吾尔语:تۈرك / Türk;Turkic),是生活在欧亚大陆,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群体,狭义的突厥人专指曾建立突厥汗国那部分古突厥人(即以阿史那部落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广义上的突厥人则指从古至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在中国史书中亦指由古突厥人建立的政权。.

唐太宗和突厥 · 李思摩和突厥 · 查看更多 »

突利可汗

突利可汗(古突厥語:𐱅𐰇𐰠𐰾𐰴𐰍𐰣,拉丁轉寫:Töles qaγan;),名阿史那什钵苾,是始毕可汗之子,東突厥小可汗。624年,东突厥大可汗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顷其全部人马,入侵唐朝,李渊于闰七月二十一日派遣李世民出豳州道抵御突厥。八月十二,双方在五陇阪(今陕西彬县)交锋,称五陇阪之战。李世民用反间计,联合突利可汗离间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结为香火兄弟,使突厥退兵。626年八月,东突厥伺玄武门之变、唐朝政局不稳入侵,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此时,唐太宗李世民被迫与之结盟,突厥兵于是退去,是为渭水之盟。此后,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突利可汗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630年,唐灭东突厥,唐朝将东突厥领地划入自己的版图,在其上设置了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五月,以突利為順州都督。631年,突利可汗入朝,至并州病卒,太宗为之举哀,诏中书侍郎岑文本为其碑文。子贺逻鹘嗣位。 突利可汗娶隋末逃亡突厥的隋炀帝小女淮南公主为妻,在淮南公主的劝导下,投靠的唐朝。.

唐太宗和突利可汗 · 李思摩和突利可汗 · 查看更多 »

贞观政要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為唐代史學家吳兢所撰,共有十卷,分四十篇。 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雜史類。 《貞觀政要》一書以君臣對答的方式,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溫彥博、劉洎、馬周、戴冑、孔穎達、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論,方便後人參考前人經驗,以古為鏡,擇善而從。 可能因为与作者吳兢同为谏臣的缘故,魏徵在书中的地位重要。吳兢完成此书之后曾经上呈给当时的皇帝唐中宗,不料非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因此而被贬官。.

唐太宗和贞观政要 · 李思摩和贞观政要 · 查看更多 »

李思摩

李思摩,本姓阿史那氏,名思摩,突厥人,被赐姓李氏,他是伊利可汗曾孙,佗钵可汗之孙,咄六设之子,他因样子像粟特人,不被信任。 唐朝攻破突厥颉利可汗以后,为招抚突厥人,允许他们迁入内地居住,并允许他们在朝为官。各部落的大小可汗在归附唐朝以后,被分配到皇宫守门,以表示对他们的信任。李思摩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驾临九成宫,半夜,突利可汗的弟弟,当时唐朝中郎将结社率,支持突利可汗之子贺罗鹘突袭皇帝寝宫,事发被杀。此后,太宗因为担心突厥人难以被恩德感化,危害唐朝,把在内地居住的突厥降民迁至黄河以北的定襄城(治所在山西大同)居住。李思摩被封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统治这些突厥人。 贞观十九年,李思摩以右卫大将军跟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在白岩城下受到箭伤,太宗亲自为他吮血,以激励士气。.

唐太宗和李思摩 · 李思摩和李思摩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唐太宗和李思摩之间的比较

唐太宗有438个关系,而李思摩有1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1.10% = 5 / (438 + 18)。

参考

本文介绍唐太宗和李思摩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