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中宗和安乐公主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唐中宗和安乐公主之间的区别

唐中宗 vs. 安乐公主

唐中宗李顯(),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李裹儿(),唐中宗和韋皇-后-的小女儿,生平極受父母的寵愛,權傾一時,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

之间唐中宗和安乐公主相似

唐中宗和安乐公主有(在联盟百科)38共同点: 均州太平公主定安公主 (唐中宗)宜城公主上官婉儿中宗嗣圣和思皇后储君唐中宗唐玄宗唐睿宗唐隆之變唐高宗玄武门韦皇后韋皇后韋皇后 (唐中宗)門第重俊之變金城公主長寧公主 (唐中宗)李季姜李仙蕙李重俊李重福李重茂桓彥範武崇訓武三思...武延秀武则天永寿公主 (唐中宗)湖北省房县房州斬首新都公主 (唐中宗)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均州

均州,隋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湖北省境。 开皇五年(585年),改丰州为均州,州名取自均水。大业元年(605年),均州废。义宁二年(618年),以淅阳郡的武当县和均阳县置均州。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均州废,二县改隶淅州。贞观八年(634年),以武当县、郧乡县复置均州。曾改名为武当郡。土贡:山鸡尾、麝香。户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万八百九。下领三县:武当县、郧乡县、丰利县。 明朝时,均州属襄阳府。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州治武当县省入均州。所属郧县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归郧阳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州改县,均州改为均县。均州城已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下。.

唐中宗和均州 · 均州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唐玄宗的姑母,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先天之變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统治的李唐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86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唐中宗和太平公主 · 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定安公主 (唐中宗)

定安公主唐朝公主,唐中宗李显第三女,庶出女儿,生母不详,嫡母韋皇后,韋賢妃祖母。 早年生平不详,她在武周时代是新宁郡主,或称“安定郡主”,时其父李显为太子。长安(701年—705年)年间《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忠义上》,嫁给王同皎。子王繇,后娶唐玄宗女永穆公主。王同皎帮助唐中宗即位,立下大功。唐中宗继位,王同皎因反对武三思,被下狱处死。定安公主改嫁嫡母韦皇后的从祖弟韦濯,之後她與韦濯所生的兒子韋會,娶唐肅宗的女兒永穆公主為妻,永穆公主所生的女兒韋氏,是唐德宗的賢妃。 安定公主和新都公主、宜城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金城公主为开府的七位公主。结党营私,出售“斜封官”。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除韦后,韦濯被杀。公主改嫁太府卿崔铣。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二月,定安公主去世。她与王同皎所生的儿子驸马王繇请求让父母合葬,唐玄宗同意了。这时,给事中夏侯铦反对,最后定安公主与崔铣合葬,陪葬中宗的定陵。但夏侯铦被贬为泸州都督。.

唐中宗和定安公主 (唐中宗) · 安乐公主和定安公主 (唐中宗) · 查看更多 »

宜城公主

宜城公主,中国唐朝唐中宗李显次女,母不詳,嫡母韋皇后。 生年不详。684年,其父李显当了两个月皇帝,即被废,她应当未封公主。在祖母武则天执政时受封义安郡主《全唐文·卷九十五》○义安郡主出降制 鸾台:皇太子第二女义安郡主,重月降辉......均州司仓裴巽,门胄清显,风范昭明。既谐委雁之祥,宜缛盘螭之礼。郡主可出适巽,仍以今月十四日成......

唐中宗和宜城公主 · 安乐公主和宜城公主 · 查看更多 »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祖籍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唐朝的女官、女诗人及唐中宗李顯之昭容,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获罪遭诛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得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中宗年间被封为昭容,执掌朝纲,权势日盛,左右朝政,期间大设修文馆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唐隆之變時,手捧與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相王輔政」中宗遺詔求免,仍被李隆基下令處死。.

上官婉儿和唐中宗 · 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中宗

中宗作为庙号,可以指:.

中宗和唐中宗 · 中宗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嗣圣

嗣圣(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是唐中宗李哲 第一次在位时所改的唯一的年号,使用时间共计2个月不到。由于该年号使用期间武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实际大权,所以有些史书把它作为武则天的年号,不过大部分史书还是把它作为唐中宗的年号。该年号仅仅使用1个月又6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六,684年2月26日)后,唐中宗就因一句戏言被母后武则天抓住把柄而废黜,第二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七,684年2月27日)唐睿宗继位,改元文明,“嗣圣”年号随之废止。 “嗣圣”年号的废止和“文明”年号的建立,标志着武则天“圣衷独断”的时代开始,始称“则天朝”。.

唐中宗和嗣圣 · 嗣圣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和思皇后

和思皇后赵氏,唐中宗李显第一任妻子,京兆长安人,無子女。.

和思皇后和唐中宗 · 和思皇后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储君和唐中宗 · 储君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唐中宗和唐中宗 · 唐中宗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唐中宗和唐玄宗 · 唐玄宗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登基前的武則天)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时间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长。.

唐中宗和唐睿宗 · 唐睿宗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唐隆之變

唐隆之变,或稱唐隆政變,是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龙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当时皇叔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唐朝首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軍杀了韋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韦氏集团。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掌握实权,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

唐中宗和唐隆之變 · 唐隆之變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積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鹹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終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唐中宗和唐高宗 · 唐高宗和安乐公主 · 查看更多 »

玄武门

武门是中文裏门的一种称号。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北方的灵兽,形象是黑色的龟与蛇合体,故玄武俗称“龟蛇”。玄武门就作为北宫门或北城门的名字。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玄武门有:.

唐中宗和玄武门 · 安乐公主和玄武门 · 查看更多 »

韦皇后

韦皇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韦氏驸马房,唐中宗李显第二任妻子。父韦玄贞,母崔氏,懿德太子、永寿公主、长宁公主、永泰公主、安乐公主生母。.

唐中宗和韦皇后 · 安乐公主和韦皇后 · 查看更多 »

韋皇后

#重定向 韦皇后.

唐中宗和韋皇后 · 安乐公主和韋皇后 · 查看更多 »

韋皇后 (唐中宗)

#重定向 韦皇后.

唐中宗和韋皇后 (唐中宗) · 安乐公主和韋皇后 (唐中宗) · 查看更多 »

門第

#重定向 士族 (中国).

唐中宗和門第 · 安乐公主和門第 · 查看更多 »

重俊之變

重俊之變,又稱景龍之變。是唐中宗時代的一場兵變。景龍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等人起兵殺了權臣武三思、武崇訓等,後因士卒倒戈,事敗,李重俊被殺。.

唐中宗和重俊之變 · 安乐公主和重俊之變 · 查看更多 »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藏文:或,,)),姓李名奴奴,唐宗女,和亲公主之一。生父为嗣雍王李守礼,养父为唐中宗。 步曾祖姑文成公主之后尘和亲吐蕃,嫁赞普赤德祖赞(即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在吐蕃三十年,为唐蕃称为甥舅宿亲,“和同为一家”(见赤德祖赞上玄宗皇帝表)维系纽带,贡献匪浅。.

唐中宗和金城公主 · 安乐公主和金城公主 · 查看更多 »

長寧公主 (唐中宗)

#重定向 長寧公主 (唐中宗之女).

唐中宗和長寧公主 (唐中宗) · 安乐公主和長寧公主 (唐中宗) · 查看更多 »

李季姜

李季姜,唐朝公主。她是唐中宗庶女,生母不详。嫁给了嫡母韦后的堂侄韦捷。 684年,其父李显当了两个月皇帝,即被废,李季姜在祖母武则天执政时代,受封新平郡主。唐中宗即位後,封为公主,却没有与中宗其他的女儿同获开府的待遇。但她强夺百姓的林园,不肯给钱。结果公主的奴仆遇到李朝隐,被痛打了一顿。韦捷在韦后失败之后被杀。公主在开元年间去世,陪葬中宗定陵。她和韋捷所生的女儿韦氏,被唐玄宗封为东光公主,嫁给了奚族首领李鲁苏。.

唐中宗和李季姜 · 安乐公主和李季姜 · 查看更多 »

李仙蕙

李仙蕙(),字穠輝,封永泰公主。唐朝時期皇族女性,唐中宗李显第七女,韋皇后所生。.

唐中宗和李仙蕙 · 安乐公主和李仙蕙 · 查看更多 »

李重俊

李重俊(),中國唐朝唐中宗第三子,母不详。遭到韋皇后、安樂公主、武三思等迫害,707年以羽林軍發動重俊之變,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後因士卒倒戈,被斬殺。唐睿宗以唐隆之變重祚後,追贈重俊為節愍太子。.

唐中宗和李重俊 · 安乐公主和李重俊 · 查看更多 »

李重福

李重福(),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母不详。 虽是长子,但并不受中宗喜爱。683年,中宗即位前,李重福就被封为唐昌王,次年,李显被武太后(后世史称武则天)所废,其嫡长子李重照本为唐高宗皇太孙,也被废为庶人。李重福是否被废不详。武则天再次立李显为太子后,圣曆三年(700年)徙封李重福平恩王,长安四年(704年)进封谯王。神龙元年,中宗复位。李重福的正妃是张易之的外甥女。此前在701年,韦皇后独子李重润(即李重照,避讳武则天名武曌而改名)与妹妹、妹夫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被祖母武则天处死。而李重福夫妇都被嫡母韦皇后所讨厌,韦皇后诬陷称李重润之死系李重福与张易之兄弟所诬陷,中宗贬李重福为濮州(今山东鄄城)员外刺史,徙合(今重庆合川)、均(今湖北省十堰市)二州,并不让李重福领事,且屡次大赦天下都不赦免李重福。李重福上表哀求,无果。 710年,中宗驾崩,韦后临朝,立中宗少子李重茂为帝,命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率兵五百人驰驿戍均州,以防备李重福。后李隆基、太平公主政变杀韦后,李隆基派十道使赍玺书宣抚,去均州安抚李重福。后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拥立唐睿宗復位,睿宗下诏李重福徙集州(今四川南江)。未及行,张灵均劝说李重福以中宗子身份夺取帝位。张灵均和秘书少监郑愔合谋,聚集数十人。郑愔新贬沅州刺史,留在洛阳等候李重福,为李重福草诏,立李重福为帝,改元中元克復,尊睿宗为皇季叔,被废的李重茂为皇太弟(李重福可能无子),郑愔为左丞相知内外文部尚书知吏部事,意欲恢复中宗一系的皇统。李重福潜募勇士,和张灵均潜入东都洛阳,在郑愔安排下住在驸马都尉裴巽府上,意欲发左右屯营兵袭杀洛阳留守,占据东都。事情败露,侍御史李邕闭城据守,左右屯营兵乱箭射向李重福,李重福攻左掖门也未能攻克,只得遁去藏匿。次日,搜索李重福的军队接近李重福藏身之处,李重福投漕渠而死,年三十一,遭碎尸。追废为庶人,诏以三品礼葬。.

唐中宗和李重福 · 安乐公主和李重福 · 查看更多 »

李重茂

#重定向 唐殇帝.

唐中宗和李重茂 · 安乐公主和李重茂 · 查看更多 »

桓彥範

桓彥範(),字士則,潤州丹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是唐朝政治家。曾与张柬之、崔玄暐、敬仲曄等發動神龍革命,迫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因而復辟。后得罪韋皇后、武三思,因而被殺。.

唐中宗和桓彥範 · 安乐公主和桓彥範 · 查看更多 »

武崇訓

武崇訓(),唐朝武三思之子,生年不詳,娶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 武崇訓比安樂公主大一歲,常出入宮中,在宮中偷香竊玉,與宮女幹下很多風流韻事,以致外面謠傳武崇訓上烝祖姑母,傳在武則天耳中變得十分難堪,便把安樂公主許配予武崇訓,以平息謠言。據說安樂公主與武崇訓早已私通上了,又因偷情而懷孕,下嫁不足六個月,安樂公主便產下一個男嬰,這時安樂公主與其同族兄弟武延秀,在背地裡淫亂,結下了風流私情,終日在府中打情罵俏,府上府下只有武崇訓不知情。此時武崇训与安樂公主生的儿子才几岁大,生得十分漂亮,又聪明伶俐,就被封为太常卿与镐国公,食邑五百戶。 唐中宗神龙革命重祚後,武崇訓與安樂公主陰謀罷黜太子李重俊,他們的企圖,使李重俊被迫兵變,是為重俊之變。武崇訓與武三思被殺。 崇訓死後,安樂公主又與武延秀通姦,之後安樂公主便改嫁武延秀,两人生了一个儿子。 Category:武周宗室 Category:唐朝駙馬 Category:唐朝被殺害人物 C.

唐中宗和武崇訓 · 安乐公主和武崇訓 · 查看更多 »

武三思

武三思(),唐朝并州文水人。武則天的姪子,武元庆之子,初封梁王。死於重俊之變。.

唐中宗和武三思 · 安乐公主和武三思 · 查看更多 »

武延秀

武延秀,唐朝魏王武承嗣之子,母亲是百济带方人。 武延秀姿度閒冶,在突厥數年,通曉番語胡舞,比其堂兄弟武崇訓年輕英俊,常進駙馬府閒談,安乐公主和武延秀也不避忌,常常在一块说笑。武延秀見嫂嫂安樂公主天姿國色,風情萬種,頓時淫性大發,便一心一意地在公主身上用功夫,安乐公主看他既威武又英俊,还寻欢献媚,便也把持不住,兩人在背地裡通姦,結下了風流私情,终日在府中打情骂俏,府上下只有武崇訓不知情,但其實安樂公主與武延秀早已暗中勾搭成姦了。 後來武崇訓死於重俊之變,安樂公主便樂得與武延秀共敘幽歡,武延秀驟得公主委身,自然格外盡力,渐渐的二人明目张胆起来,私通淫亂,公然与夫妇一般同起同卧,唐中宗知悉後索性將公主許配予武延秀,武延秀與安樂公主生的男孩满月时,唐中宗、韦皇后亲临她的府第,在她家里发出大赦令,让宰相李峤,文士宋之问、沈佺期、张说、阎朝隐等数百人赋诗赞美,唐中宗甚至還封武崇訓與安樂公主所生的兒子為鎬國公,這時他只有五歲,後來安樂公主的母親韦皇后見武延秀翩翩少年,也不禁惹起欲火,竟迫令武延秀侍寢,居然母女同歡。 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以禁軍發動唐隆之變,殺韦皇后、安樂公主,武延秀同时被處死。 Y W.

唐中宗和武延秀 · 安乐公主和武延秀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唐中宗和武则天 · 安乐公主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永寿公主 (唐中宗)

#重定向 永寿公主 (唐中宗之女).

唐中宗和永寿公主 (唐中宗) · 安乐公主和永寿公主 (唐中宗)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唐中宗和湖北省 · 安乐公主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房县

房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南河上源,是十堰市所辖的一个县。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贫困县,2006年人口为49万人。.

唐中宗和房县 · 安乐公主和房县 · 查看更多 »

房州

房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湖北省境。 南北朝时,为新城郡地。西魏时,改为光迁国,县为光迁县。北周时,废光迁国,改名迁州。隋朝大业初年,改为房州,不久改为房陵郡,而光迁县不改。户七千一百六,下辖四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唐朝武德初年,仍称迁州。贞观十年(636年),改置房州,又改县为房陵县。户万四千四百二十二,口七万一千七百八。下辖四县:房陵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天宝初年,亦曰房陵郡。乾元初年,复曰房州。五代沿袭。 宋朝仍为房州,別稱房陵郡。元朝时,属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省房陵县入州。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改州为县,属襄阳府。.

唐中宗和房州 · 安乐公主和房州 · 查看更多 »

斬首

斬首,亦稱砍頭、殺頭或開刀問斬,是死刑的一種,即將人的頭部砍去。.

唐中宗和斬首 · 安乐公主和斬首 · 查看更多 »

新都公主 (唐中宗)

新都公主,唐朝公主,她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女,庶出。 生年不详。684年,其父李显当了两个月皇帝,即被废,她应当未封公主。在祖母武则天执政时受封新都郡主。曾许嫁杨泚、卢咸《全唐文·卷九十五》○新都郡主出降制 鸾台:皇太子长女新都郡主,资灵玉裕......郡主可出适杨泚......○新都郡主等出降制 鸾台:皇太子第二女新都郡主......新都郡主可出适左卫翊卢咸......

唐中宗和新都公主 (唐中宗) · 安乐公主和新都公主 (唐中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唐中宗和安乐公主之间的比较

唐中宗有162个关系,而安乐公主有8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8,杰卡德指数为15.64% = 38 / (162 + 81)。

参考

本文介绍唐中宗和安乐公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