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唇形科和黄鼠狼花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唇形科和黄鼠狼花之间的区别

唇形科 vs. 黄鼠狼花

唇形科(学名:Lamiaceae),過去也稱作唇形花科(Labiatae)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科,大约有236个属7200余种Raymond M. Harley, Sandy Atkins, Andrey L. Budantsev, Philip D. Cantino, Barry J. Conn, Renée J. Grayer, Madeline M. Harley, Rogier P.J. de Kok, Tatyana V. Krestovskaja, Ramón Morales, Alan J. Paton, and P. Olof Ryding. 花(学名:Salvia tricuspis)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生长于海拔1,400米至3,040米的地区,多生于草地、山脚、河岸、沟边或路旁,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之间唇形科和黄鼠狼花相似

唇形科和黄鼠狼花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双子叶植物學名鼠尾草属

双子叶植物

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又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木--蘭綱(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種子有兩個子葉之開花植物的總稱,約有199350個物種。非雙子葉植物的開花植物則稱為單子葉植物,一般只有一個子葉。 雙子葉植物不再被視為是一個恰当的類群名称,且此一名稱亦至少不被使用在分類的意涵上。但前述之雙子葉植物的絕大部份可以分至一名為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單系群。此一單系統可以以其花粉的結構於其他的開花植物所區隔。其他的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花粉都是單溝或單溝衍生的樣式;而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花粉則為三溝或三溝衍生的樣式,其花粉的溝上會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細孔。.

双子叶植物和唇形科 · 双子叶植物和黄鼠狼花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唇形科和學名 · 學名和黄鼠狼花 · 查看更多 »

鼠尾草属

尾草属是唇形科下最大的一个属,包括大约1000种植物,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既有草本也有灌木或亚灌木,大多数品种集中在亚洲。 其中有许多品种可以入药或作为观赏花卉。 鼠尾草属植物的花有明显特点,其花萼钟形,分为两唇,上唇有三齿,下唇有二齿;花冠筒形,也分为两唇,上唇完整,下唇有三裂,中裂最长;有两个能育雄蕊和两个退化的不育雄蕊;果实为小坚果。 该属植物杠杆状雄蕊(lever-like stamen)结构与传粉者形成了杠杆式背部传粉(dorsal pollination)的互作机制。.

唇形科和鼠尾草属 · 黄鼠狼花和鼠尾草属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唇形科和黄鼠狼花之间的比较

唇形科有126个关系,而黄鼠狼花有1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17% = 3 / (126 + 12)。

参考

本文介绍唇形科和黄鼠狼花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