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品秩和從二位相似
品秩和從二位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大納言,從七位,從三位,從二位,從二品,從五位,從六位,從四位,內大臣,正七位,正三位,正二位,正五位,正八位,正六位,正四位。
大納言
大納言(假名:だいなごん;訓讀音:「おほいものまうすのつかさ」;唐名:亞相或亞槐)是日本太政官制度下設立的一個官職,是第四等級的次官,相當於華夏中原地區丞相的槐門屬官。官位相當於三品、四品,最高至正三位。.
從七位
從七位()為日本官階的一種。位於正七位之下正八位之上。 律令制下將之分為從七位上和從七位下。明治時代初期太政官制取消上下之別。與神祇官的少史相當。 伊拉克日本人外交官射殺事件中殉職的日本大使館一等書記官井上正盛被贈予從七位之銜。。.
從三位
從三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三位之下正四位(正四位上)之上。律令制度中曾任參議或從三位以上便可稱為公卿,追贈時則稱為贈從三位。.
從二位
從二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二位之下正三位之上。.
從二品
從二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次于正二品的高级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宰相或者政府部院的责任人,皇帝的亲族也有相应的從二品。.
從五位
從五位為日本官階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五位之下正六位之上,追贈時則稱為贈正五位。以近代以前的日本位階制度來說,從五位下以上者為貴族。 而由於華族嫡男一般授以從五位之故,從五位也能被拿來當作華族嫡男的別稱。.
從六位
從六位()為日本官階的一種。位於正六位之下正七位之上。 大寶元年(701年)大寶律令確定該位階。律令制又將之分為從六位上和從六位下。中務省少丞、中監物、其他省的少丞、少判事、中宮職的大進及少進、上国的介、下国的守都是從六位。 明治時代初期太政官制取消其上下之別,神祇官大史、太政官少史、大學校的大助教與之位階相當。 1946年(昭和21年)停止授予生者此位階。與文官中的高等官5等(中學校及師範院校的校長等)、武官中的少佐的初叙位階相當。停止授予後,省廳之本省的係長、地方公共團體的課長、公立中學校的校長在死後會被給予從六位。.
從四位
從四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四位之下正五位之上,勳等上相當於勳四等,追贈時則稱為贈從四位。.
內大臣
內大臣可以指:.
正七位
正七位()為日本官階的一種。位於從六位之下從七位之上。 大寶元年(701年)大寶律令確定該位階。律令制又將之分為正七位上和正七位下。明治時代初期太政官制取消其上下之別,與神祇官的權大史、太政官的權少史相當。 昭和21年(1946年)停止授予生者此位階。與文官中的高等官6等(警視等)、武官中的大尉的初叙位階相當。省廳的地方派出機構的課長、警視會在死後給予正七位。.
正三位
正三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二位之下從三位之上。.
正二位
正二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一位之下,從二位之上,律令制度裡和此相當的官位為左大臣、右大臣,而室町幕府與江戶幕府的將軍於在世時也是此位階。另外不屬於羽林家以上的公卿在擔任大納言、中納言等官位時也會被提升至此品秩。 從平安時代至幕末得到正二位者中,若是屬於追贈性質,則會被記為贈正二位。 明治時代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內閣總理大臣、認證官或是華族擁有此位階。 目前的日本憲法中則規定正二位為榮典的一種,現在主要以內閣總理大臣等三權之長死後追贈為多。 勳等方面,為低於大勳位的勳一等。.
正五位
正五位為日本官階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四位之下從五位之上,追贈時則稱為贈正五位。.
正八位
正八位()為日本官階的一種。位於從七位之下從八位之上。 律令制下將之分為從七位上和從七位下。明治時代初期太政官制取消上下之別。與神祇官的權少史、太政官主記相當。.
正六位
正六位()為日本官階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五位之下從六位之上。勳等為勳五等,功級為功五級。 律令制下的六位是下國的國司及國府次官的等級。一般是不能上殿的,但是藏人例外,五位以上者和六位藏人合稱殿上人。在神階中正六位是最下位。 明治時代以後,正六位相當於少佐。此外,如今的警察官中的警視正、消防吏員中的消防監、市町村議会議長等在逝世後也會給予其正六位。.
正四位
正四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三位之下從四位之上,勳等上相當於勳三等,追贈時則稱為贈正四位。.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品秩和從二位的共同点。
- 什么是品秩和從二位之间的相似性
品秩和從二位之间的比较
品秩有90个关系,而從二位有11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7.88% = 16 / (90 + 113)。
参考
本文介绍品秩和從二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