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和聲書院和晨興書院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和聲書院和晨興書院之间的区别

和聲書院 vs. 晨興書院

和聲書院(Lee Woo Sing College)為香港中文大學的一所成員書院,在2011年起招生。 早於1990年代的校園規劃報告(由建築學系撰寫)中,已提及聯合書院第四宿舍(今陳震夏宿舍)的選址研究範圍,其中包括了和聲書院現址斜坡,但最後則選址與和聲一路之隔的斜坡興建。而在2006年大學擬議建立五所新書院時,此選址再次被選中,並擬建1至2間書院。 2007年10月有不記名的捐款人捐款1.5億港元,為香港中文大學成立第九所書院。於2010年1月,捐款人身份在書院奠基儀式揭盅,書院創辦人為天津市政協港澳委員李和鑫博士,李和鑫(秉花堂李氏兄弟)共捐資1.5億元創辦和聲書院,並以其兄李和聲為書院命名。 和聲書院計劃錄取最多1,200人,其中包括600名宿生及不多於600名走讀生。書院計劃於2011年錄取首批學生。 2008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宣佈委任國際知名肝膽胰外科專家兼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允怡教授為候任院長。 劉教授於2010年1月正式獲委任成為和聲書院院長。. 晨興書院(Morningside College)為香港中文大學一所書院,院訓為「博學、進德、濟民」,在2010年起正式招生。 為了將來大學發展的需要,大學於2006年5月接受晨興基金及晨興教育基金捐助港幣一億元成立晨興書院。晨興書院計劃錄取300人(本地生、國際生及陸生各佔約一百人),採用全宿共膳(其中書院晚宴逢星期四舉行,必須出席,內容等同其他書院之週會/雙週智)的模式。 2006年8月,大學委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理斯(Professor Sir James Mirrlees)擔任晨興書院的院長。 書院位於大學道及保健路之間,毗鄰善衡書院及崇基學院五旬節會樓高、低座。二者均由著名建築師嚴迅奇及Design 2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由新昌營造建造,於2012年入伙。.

之间和聲書院和晨興書院相似

和聲書院和晨興書院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嚴迅奇善衡書院聯合書院馬料水香港中文大學沙田區新昌營造

嚴迅奇

嚴迅奇(Dr.),香港建築師,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執行董事,港大建築系畢業。 他的設計風格現代、高雅、耐人尋味,在香港多次獲獎。負責總體規劃將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建築師走廊」項目。.

和聲書院和嚴迅奇 · 嚴迅奇和晨興書院 · 查看更多 »

善衡書院

善衡書院(英文:S.H. Ho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學一所書院,院訓為「文行忠信」,在2010年起正式招生。 為了將來大學發展的需要,大學於2006年5月接受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捐助港幣1億7000萬元成立善衡書院。善衡書院計劃錄取600人,並採用全宿和一起用膳的模式。。 2006年8月,大學委任植物分子生物學權威、新亞書院校友辛世文擔任善衡書院的候任院長(Master of College)。 書院位於大學道上,位於大學體育中心、崇基學院五旬節會樓高座及低座之間,毗鄰晨興書院。二者均由著名建築師嚴迅奇及Design 2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由新昌營造建造,於2012年入伙。.

和聲書院和善衡書院 · 善衡書院和晨興書院 · 查看更多 »

聯合書院

香港聯合書院(United College of Hong Kong),慣稱為聯合書院(United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之一,成立於1956年6月。由八所私立大學書院倡議合併,包括廣僑書院、平正會計專科學校、華僑書院、文化書院、光夏書院、香江書院、珠海書院與廣大書院。但在談判期間後三所書院退出,前五所達成合併並成立「聯大學院」,然而教育司署不允許命名,故改名為「聯合書院」,而珠海書院則繼續獨立辦學。聯合書院創校董事會主席及首任校長為蔣法賢醫生,校本部(第一及第三校)設在香港堅道147號,有學生六百多人。另外,聯合亦於其時的新亞書院農圃道校址(今新亞中學)開設第二校。 1957年,聯合書院與崇基學院及新亞書院組成了「香港中文專上學校協會」,由當時的校長蔣法賢醫生出任協會主席,爭取其應有的學術地位及資助,推動成立一所「中文大學」。至1959年,該三間書院成為政府資助的專上學院(在聯合書院中,僅聯合書院第一校,即全日制課程部分獲資助;而以夜校方式運作的第二及第三校,因不獲資助而另行成立聯大書院,後來結束)。同時,政府亦批出北角天后廟道一土地,供聯合建新校,並已決定由周李建築師事務所(今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曾設計崇基早期建築物)設計,但是項工程最終腰斬。同年,由於書院高層內訌,導致代表政府的校長蔣法賢被原先五校代表迫宮,最後被迫辭職,而外來資助亦差點因而中止。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正式成立,該三間書院亦順理成章地成為當時的成員書院。至1971年,聯合書院正式遷往現時的沙田馬料水校址上課,並開始擁有宿舍。 至今,聯合書院共有學生3361人,分佈於大學各個學院及學系。.

和聲書院和聯合書院 · 晨興書院和聯合書院 · 查看更多 »

馬料水

料水(Ma Liu Shui),原稱馬嫽水,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以南,沙田以北,吐露港以西一帶,包括沿海的白石角。這一帶最主要的發展就只有香港中文大學的建築物及海旁香港科學園。.

和聲書院和馬料水 · 晨興書院和馬料水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和聲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 · 晨興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地界與大埔區為界;西北以城門峽與荃灣區為界;西面以蝴蝶谷尖山隧道出入口與葵青區為界,西南面以琵琶山與深水埗區為界;南面以沙田坳道與黃大仙區為界(山上沙田坳道屬沙田區,由半島獅子園開始);東面以馬鞍山落禾沙里與西貢北的大埔區為界。根據政府統計處 《2014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59,794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和聲書院和沙田區 · 晨興書院和沙田區 · 查看更多 »

新昌營造

#重定向 新昌集團.

和聲書院和新昌營造 · 新昌營造和晨興書院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和聲書院和晨興書院之间的比较

和聲書院有12个关系,而晨興書院有1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23.33% = 7 / (12 + 18)。

参考

本文介绍和聲書院和晨興書院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