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姬姓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姬姓之间的区别

周朝諸侯國列表 vs. 姬姓

周朝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位置、爵位、開始滅亡年限、滅國者和資料來源等簡要情況的彙編。.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之间周朝諸侯國列表和姬姓相似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姬姓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原国卫国吴国中山国东周东周国管国燕国荀国西周国西虢国鲁国霍国郜國郕国蔡國鄭國酆國雍国虞国毕国毛國曹國晋国

原国

原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爵位,國君為姬姓原氏,建国者是武王的弟弟,亡于晋國。.

原国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原国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卫国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卫国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吴国

吴国,也叫句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096年—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吴国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吴国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中山国

中山国,姬姓,春秋戰国時白狄的一支——鮮虞仿照東周各諸侯國于公元前507年建立的國家,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带,中山國當時位於趙國和燕國之間,都于顧,後遷都于靈壽(今中國河北省靈壽縣),因城中有山得國名。 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二十年)為魏將樂羊第一次攻滅。至遲到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桓公復國。中山王其間,北攻燕國,南侵趙國,國勢大為強盛。至中山王𫲨𧊒,屢屢遭趙國攻伐,領土大為縮小。公元前296年最終為趙國所滅。.

中山国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中山国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东周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6王,前后515年。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六十年(前255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东周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东周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东周国

东周,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戰國时代,从小国西周国分裂出来的另一个小国。东周国为西周国的兄弟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东周国建都巩地(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前249年被秦国所灭。《史记·秦本纪》载,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东周国灭亡。.

东周国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东周国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管国

管国,是西周初期的一个重要的诸侯国。西周初年,管国频频在史书上出现。.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管国 · 姬姓和管国 · 查看更多 »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燕国 · 姬姓和燕国 · 查看更多 »

荀国

荀国,周代位于今山西省汾河流域的一个诸侯国。春秋初期晋国分裂,荀国曾经参与讨伐曲沃,当时的曲沃伯正是后来的晋武公。荀国为晋武公所灭 。 《春秋左氏传·桓公九年》记载公元前703年,虢国、芮国、梁国、荀国、贾国五国君主讨伐曲沃武公。.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荀国 · 姬姓和荀国 · 查看更多 »

西周国

西周国,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 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王畿,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時(前315年),东、西周國分治,赧王遷都西周国。 前256年,秦攻西周國,西周君降。同年,周赧王去世。.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西周国 · 姬姓和西周国 · 查看更多 »

西虢国

西虢国,周朝姬姓诸侯国,始封君是王季的第三子、周文王的同母弟虢叔。为别于周文王的异母弟虢仲所封的东虢国,称西虢。西虢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历代君主多在周天子手下担任重要职位。 西虢国的国都最初为虢(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后因规避犬戎等游牧民族的袭扰迁至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之间,地跨黄河两岸。上阳(今河南省陕县东南李家窑遗址)为国都,称南虢;下阳(又称夏阳、大阳,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盘南村遗址)为重要城邑,称北虢;原西虢故地存有一小虢国。由于西虢君主奉行追随周王室的政策,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衰落以及虢国君主听命于周天子,屡次干涉晋国内政,直接影响到了南、北虢国的国力。晋国旁族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一支崛起后,南、北虢国于前655年被晋献公所灭。.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西虢国 · 姬姓和西虢国 · 查看更多 »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鲁国 · 姬姓和鲁国 · 查看更多 »

霍国

霍国是中國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個諸侯国家,位于现代的山西霍州一带,周武王時,封叔處於霍,是為霍叔,此即霍國之始,管蔡之亂後,霍叔被廢為平民,但霍國仍被保留下來由霍叔之子繼位,一直到春秋時代,前661年被晋国所灭。晋献公因畏惧霍太山神,而让霍公求复国。但最迟前622年,霍国仍然被晋国彻底灭亡。.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霍国 · 姬姓和霍国 · 查看更多 »

郜國

郜國,西周时代的一个姬姓诸侯国。西周初,武王封周文王第十一子封為郜子,屬地郜邑,建立郜國,春秋時代時為宋所滅,子孫以封國為氏。.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郜國 · 姬姓和郜國 · 查看更多 »

郕国

郕国,又作成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在今河南省范县一带, 伯爵爵位,國君為姬姓,建國君主是郕叔武,前718年秋,因其先年攻衛,所以衛宣公報復攻郕。前709年,魯桓公、杞武公在郕地会盟。前701年,宋庄公、魯桓公在郕之夫钟会盟。前686年,魯庄公、齐襄公攻郕国,郕国降齐。前616年,郕國國君去世,郕國世子奔魯,在魯國的幫助之下得以即位,再度成為魯國附庸;春秋後期,郕君淪為魯大夫,郕更成為孟孫氏採邑,郕君受制於孟孫氏;前408年,為齊國攻滅。.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郕国 · 姬姓和郕国 · 查看更多 »

蔡國

蔡,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国時代的一個諸侯国,国君為姫姓。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蔡國 · 姬姓和蔡國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鄭國 · 姬姓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酆國

酆国,是西周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酆本商崇侯虎之地,周文王灭崇作丰邑。周武王时封其十七弟于酆(陕西山阳),是为酆侯。周成王十九年,黜酆侯,自此绝封。 依据《路史·国名纪己》中的解释,酆国以楚国之丰邑,即《续汉书·郡国志》南阳郡析县丰乡城为是,酆国在今江苏徐州丰县。今本《竹书纪年》记:成王十九年,黜酆侯,自是绝封。酆侯是因好酒而醉乱迷逸,被成王废黜绝国的。.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酆國 · 姬姓和酆國 · 查看更多 »

雍国

雍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一个姬姓诸侯国。雍国系周文王第十三子的封国。雍国封地在今河南焦作市西南7公里的朱村乡府城村。村西北200米处现存府城遗址,城垣方形,面积约8万平方米。调查发掘证实,此城始建于夏末商初,沿用于东周时期。这里北望太行,南邻黄河,是夏末商初黄河北边夏商文化交汇处,商王畿西部的田猎区,也是东周时期晋国东进黄河下游,与齐楚争霸的战略要地。雍国于春秋中期被晋国吞并。 Y Y Y.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雍国 · 姬姓和雍国 · 查看更多 »

虞国

虞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时期的姬姓诸侯国。.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虞国 · 姬姓和虞国 · 查看更多 »

毕国

毕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型诸侯国。.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毕国 · 姬姓和毕国 · 查看更多 »

毛國

毛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爵位,國君為姬姓,建国者是武王的弟弟毛叔鄭,亡于秦國,属于畿内國。.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毛國 · 姬姓和毛國 · 查看更多 »

曹國

曹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國君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鐸後裔。建都陶丘,轄地大致為現在的定陶附近。.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曹國 · 姬姓和曹國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晋国 · 姬姓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周朝諸侯國列表和姬姓之间的比较

周朝諸侯國列表有474个关系,而姬姓有7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4.36% = 24 / (474 + 77)。

参考

本文介绍周朝諸侯國列表和姬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