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鑑外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鑑外紀之间的区别
周威烈王 vs. 資治通鑑外紀
周威烈王(),'''姬'''姓,名午,為周考王之子,中国东周第二十代国王。 周考王十五年,崩,周威烈王即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封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韓侯、趙侯、魏侯,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三家分晉標誌著春秋時代的結束,緊接著是戰國時代的來臨,本年也是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的起點,司馬光還為三家分晉一事發表長篇的感言。二十四年(前402年),病死。葬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驕繼位。. 《資治通鑒外紀》,原名「資治通鑑前紀」,共十卷,起西周共和庚申(前841年),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前404年)。是北宋劉恕作品。 劉恕在編輯《資治通鑑》期間,不滿意司馬光《通鑑》文不起上古,只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後的大事。治平三年(1066年)劉恕曾請教司馬光:“‘公之書不始於上古或堯、舜,何也?’公曰:‘周平王以來,事包《春秋》,孔子之經,不可損益。’曰:‘曷不始於獲麟之歲?’曰:‘经不可续也。’恕乃知賢人著書,尊避聖人也。”劉恕在病亡前六百天,患中風症,手腳癱瘓,只好經口述方式,由長子劉羲仲撰稿,完成《資治通鑒外紀》十卷、《疑年譜》一卷。書成不久,即行逝世。 刘恕在《資治通鉴外纪》序曰:“本朝去古益远,书益繁杂,学者牵于属文,专尚《西汉书》,博览者乃及《史记》、《东汉书》,而近代士颇知《唐书》。自三国至隋,下逮五代,懵然莫识。承平日久,人愈怠惰。庄子文简而易明,玄言虚诞而近理,功省易习,陋儒莫不尚之。史学浸微矣。”他在给司馬光的信中说:“他日书成,公为前后纪,则可删削《外纪》之烦冗而为《前纪》,以备古今一家之言;恕虽不及见,亦平生之志也。”這部書常捨《左傳》而取《國語》,又多取先秦諸子書的史料,失之於濫,且未加考證,是其缺點。.
之间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鑑外紀相似
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鑑外紀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司马光,資治通鑒。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岁。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称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和周威烈王 · 司马光和資治通鑑外紀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鑒 · 資治通鑑外紀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鑑外紀的共同点。
- 什么是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鑑外紀之间的相似性
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鑑外紀之间的比较
周威烈王有40个关系,而資治通鑑外紀有1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3.85% = 2 / (40 + 12)。
参考
本文介绍周威烈王和資治通鑑外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