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吴郡和張邵 (南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吴郡和張邵 (南朝)之间的区别

吴郡 vs. 張邵 (南朝)

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 张邵() ,字茂宗,小名梨,吴郡吳縣(今江苏苏州)人。東晉末及南朝宋初年官員,在宋官至雍州刺史。.

之间吴郡和張邵 (南朝)相似

吴郡和張邵 (南朝)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吴县吴郡宋孝武帝东晋苏州市江苏省

吴县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的县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苏州府治所。1912年1月1日至9月24日,为江苏省省会。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吴县划出城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同年,属苏州专区。 1951年,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郊区(2000年9月8日被批准改名为虎丘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吴县隶属江苏省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市)。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吴县和吴郡 · 吴县和張邵 (南朝) · 查看更多 »

吴郡

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

吴郡和吴郡 · 吴郡和張邵 (南朝) · 查看更多 »

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三子,南朝宋第五任皇帝。453年3月16日深夜,皇太子劉劭於京城建康(今南京市)行凶,殺害父皇宋文帝劉義隆,自稱皇帝;時為武陵王的劉駿在沈慶之的輔佐下,於江州(今九江市)起兵宣討。同年5月20日,於新亭(今南京市西南)即皇帝位。5月27日攻下京城,擒斬長兄劉劭、二兄劉濬。隔年(454年)2月14日改元,年號孝建;457年2月10日二度改元,年號大明。 劉駿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撤除「錄尚書事」職銜,並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鎮實力;誅中書令王僧達、丹陽令顏竣,討誅隨王劉誕,剷除強臣。崇禮佛教,尊奉高僧僧導,率公卿親臨瓦官寺聽宣《維摩詰經》;詔令整肅佛門,勒令不法僧人還俗;史載劉駿天性好色,臨幸不避戚誼,並有與母后路惠男亂倫之嫌疑,流傳後世。 464年7月12日,劉駿病逝於建康宮玉燭殿,享年三十五歲,在位十一年。8月27日,奉葬景寧陵。 史載劉駿其人機警聰慧,博學多聞並文采華美,讀書能七行俱下,又雄豪尚武,擅長騎射。劉駿病逝後,吏部尚書蔡興宗稱其為「守道之君」(「以道始終」);然而劉駿生性喜奢、欲求無度,晚年「尤貪財利」、不聽善諫,以致原本讚許他德行的士族,也感嘆「天下失望」;更兼大明末年,浙江大旱,通貨膨脹失控、浙江的人民餓死十分之六、七,依《宋書‧州郡志》記載之戶口推算,飢餓致死者最高可能有三十萬人。南朝梁史家裴子野總結劉駿「威可以整法,智足以勝奸,人君之略,幾將備矣。」卻也嘆道:「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禮度自肅,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則漢之文景,曾何足云!.

吴郡和宋孝武帝 · 宋孝武帝和張邵 (南朝)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东晋和吴郡 · 东晋和張邵 (南朝)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吴郡和苏州市 · 張邵 (南朝)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吴郡和江苏省 · 張邵 (南朝)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吴郡和張邵 (南朝)之间的比较

吴郡有94个关系,而張邵 (南朝)有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4.72% = 6 / (94 + 33)。

参考

本文介绍吴郡和張邵 (南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