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吴哥古迹

指数 吴哥古迹

吴哥古蹟,又名吴哥考古园,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吳哥(Angkor)是高棉語「城市」的意思。古蹟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括高棉王國从9世纪到15世纪歷代都城和寺庙,如吴哥窟、吳哥城、巴戎寺、女王宫等遗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將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吳哥王朝鼎盛時期,吳哥地區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是工業革命前全球面積最大的城市。當時吳哥擁有50至100萬人口,為供應足夠糧食以及調節旱季與雨季,吳哥地區建立了一套精密灌溉系統,以完善的水渠與眾多的儲水用人工湖來發展農業。.

72 关系: 城市十二塔庙占城印度教司法機構吴哥城吴哥窟塔布茏寺塔瑪儂遺址塔逊寺女王宫奴隶制度婆羅門教官僚宗教寺庙工業革命巴孔寺巴肯寺巴戎寺巴普昂寺上座部佛教中南半島东南亚东湄本寺世界遗产传教士修士圣剑寺周达观农业商业元朝元成宗皇家浴池灌溉砂岩祭司空中宫殿第二次世界大战粮食紅色高棉群象台真腊真腊风土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须弥山马德望高棉语豆蔻寺...贸易越戰茶胶寺蘇利耶跋摩二世阇耶跋摩七世阇耶跋摩二世金边雨季耶输跋摩一世暹粒省柬埔寨柬埔寨君主列表殖民地毗湿奴水庫泰国法国湿婆方济各会斑黛喀蒂寺旱季政教合一 扩展索引 (22 更多) »

城市

城、市、都、城市或都市是為人口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機能分區,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園等基礎建設。 一般而言城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卫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個城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城市。.

新!!: 吴哥古迹和城市 · 查看更多 »

十二塔庙

十二塔庙 (ប្រាសាទសួព្រ័ត)是位于柬埔寨吴哥城内、国王广场东侧的以南北方向排列的一系列共十二座塔。塔身以红土建造,配以石制的窗楣、门楣以及三角楣饰。目前对这些塔的用途仍未知。 现在这个塔群的高棉语名称意思为“走绷索者之塔群”,本地人相信,在遇上皇宫节庆的时候,塔与塔之间便会以绷索相连接,以供杂技演员表演高空走绳索。然而这个解释与塔群本身的用途并不相关。13世纪的元朝使节周达观在他的游记《真腊风土记》中提及到了关于十二塔庙的在当时吴哥王朝民间的作用,尽管其说法仍存在疑点。 该塔群于因陀罗跋摩二世()统治期间建成,是一座后风格建筑。.

新!!: 吴哥古迹和十二塔庙 · 查看更多 »

占城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新!!: 吴哥古迹和占城 · 查看更多 »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新!!: 吴哥古迹和印度教 · 查看更多 »

司法機構

司法机构是政府机构之一,它的工作就是維護法律、確保法律正確執行、解決爭議;但“司法”的具體定義和司法部門的權力在不同法制裏有些不同。 大陸法認為,司法是指法院或特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聆訊和审判。 普通法認為,司法就是審判、裁決。在普通法體制裡,只有司法部門具有對法律(包括憲法)的解釋權。.

新!!: 吴哥古迹和司法機構 · 查看更多 »

吴哥城

吴哥城()又名大吴哥,是9世纪至15世纪高棉帝国最长久的国都。 吴哥都城占地9平方公里,在这范围内包括一系列各朝建立的古都遗迹:苏利耶跋摩一世重建的空中宫殿,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建立的巴普昂寺,闍耶跋摩七世建立的巴戎寺(Bayon)、群象台和瘌王台等。.

新!!: 吴哥古迹和吴哥城 · 查看更多 »

吴哥窟

吳哥窟()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湿奴(遍入天)的神殿” 。中國元代古籍《岛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 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庙山,作為吳哥王朝的太庙。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吴哥窟建成于14世纪前半。吴哥窟绝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的教堂或东方寺院,而是一座宏伟的太庙,供奉化身为印度教之神的国王George Coedḕs Angkor An Introduction p32。 吴哥窟結合了高棉历代庙宇建筑的兩個基本的元素:立体庙山的多层方坛和平地庙宇的回廊Marilia Albanese p202。吴哥窟的庙山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环绕的平台組成,层层高叠,形如金字塔,象征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庙山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徵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三道回廊象征须弥山所在地的土、水、风;庙山周边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鹹海Maurice Glaize,Monuments of Angkor,Part II, Angkor Wat p59Marilia Albanese p202。多年從事吳哥窟維修工作的法国远东学院古跡維修专家(Maurice Glaize)認為“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以造型之雄偉、佈局之平衡、比例之協調、線條之优美,威風赫赫,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杰出的建筑成就,而毫不遜色。”。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各地来吴哥窟观光的游客一持续增加,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护工程上,以保护這份世界文化遗产。吳哥窟的造型,从1863年开始就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国旗上。.

新!!: 吴哥古迹和吴哥窟 · 查看更多 »

塔布茏寺

塔布茏寺(,又譯塔普倫寺)為柬埔寨吳哥古蹟的一座古寺廟建築,位于吴哥城东约一公里处。塔布茏寺興建於1186年,為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其母興建,神殿內則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般若经),傳說是依據闍耶跋摩七世的母親形象而塑造雕刻,當初被發現時即被當地人稱之為卡波克(吉贝)的大樹所盤據而放棄整修。.

新!!: 吴哥古迹和塔布茏寺 · 查看更多 »

塔瑪儂遺址

塔瑪儂遺址()是吳哥古蹟中一座小而精緻的印度寺廟,坐落於柬埔寨吳哥城勝利門東側、週薩寺北側。1992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為信仰而修建了許多廟宇,其中便包括塔瑪儂寺及著名的吳哥窟等。塔瑪儂寺的供奉主神為濕婆與毗濕奴。.

新!!: 吴哥古迹和塔瑪儂遺址 · 查看更多 »

塔逊寺

達松將軍廟(ប្រាសាទតាសោម,Ta Som),位於亞洲柬埔寨吳哥古迹內,完成於12世紀末,用以祭祀微笑國王加雅巴爾曼七世(Jayavarman VII)的父親。四周被卡波克樹(吉贝)環抱,而东門可以看到巨樹包裹了整個門廊的景象。.

新!!: 吴哥古迹和塔逊寺 · 查看更多 »

女王宫

女王宮(,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又譯為女皇宮、班蒂斯蕾,是位於柬埔寨大吳哥東北約21公里荔枝山(Phnom Dei)旁的一座印度教寺廟,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建於967年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 該寺以朱色砂岩構成,充滿精緻的浮雕,有「吳哥藝術寶石」之稱。規模與尺寸較其它吳哥古跡的建築為小,一般認為即是「女人的城堡」之名稱由來。.

新!!: 吴哥古迹和女王宫 · 查看更多 »

奴隶制度

奴隶制為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奴隶視為是奴隶主的財產,沒有自己的人格、自由、權利,可以買賣,且奴隶主可強迫奴隶无报酬工作,且无人身自由。如果人類社會中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主要是奴隶,馬克思主義將這種社会稱為奴隶社会。 古希臘、古埃及、罗马帝国、古巴比伦、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南方,以及以前一些英国、法国、俄国的殖民地都有奴隶制。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社会都曾经认可制度性奴隶制;在近代,奴隶制被所有国家废除,但是即使如此,沒有合約精神的勞動關係仍然存在,债奴、契约劳工、农奴、被俘家仆、被收养为奴的儿童、童兵、强迫婚姻依然广泛存在。现在奴隶制度在世界各国都是非法的,但估计世界上仍有二千七百万人是事實上的奴隶,毛里塔尼亚是最后宣布废奴的行政地区(1981/2007),但是根据估算约有10%-20%的人口依然为奴。 奴隶制的出现早于成文记录,在许多文明中广泛存在。当今很多奴隶是债奴,主要分布在南亚,是由于债务缠身所致,很多甚至世代为奴。人口贩卖主要是指代强迫妇女和儿童进入色情行业工作。.

新!!: 吴哥古迹和奴隶制度 · 查看更多 »

婆羅門教

#重定向 吠陀宗教.

新!!: 吴哥古迹和婆羅門教 · 查看更多 »

官僚

官员,亦称官僚。在傳統東亞是指有官品的政府人員,相較於沒有品秩的政府人員稱作吏,官和吏的另一個重要的分別是官有固定的薪水,而吏則大多情況下沒有(少數例外,如在王安石變法時,有發薪給中央的吏的作法)。 從出身來看在唐代中業以後,官員大多數出自於科舉,因此與以從事實務起家的吏之間有極大的差異,彼此之間不能昇降,而僅僅在元朝有讓吏昇作官的管道。百姓或下属都称官长为“大人”,官员的儿子被稱為衙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三月癸未条说:“洛下有十衙内,尤放恣。”孔平仲《珩璜新论》卷4说,“或以衙为廨舍”。 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時期,官位不論中央或地方官,一共分作九品,一品地位薪俸最高,九品最低。此外宋朝之後,有很多種官,僅是用來酬庸人物而不具有實效的。 官僚和官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通过非法手段实现世代为官。 英國人稱呼中國的官為Mandarin,該詞來源於印度梵文曼怛罗,經由馬來文與葡萄牙文,輾轉傳入英文。.

新!!: 吴哥古迹和官僚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吴哥古迹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寺庙

寺庙,即寺院(佛寺)與庙宇的合称,有時統稱為廟、廟宇,台灣常稱宮廟,一般專指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贤哲、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實際上不限於佛寺與廟宇,還包括祠、道觀等。功能包括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的寺廟。一般所稱寺廟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但一些名人的家廟由於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同時有著寺廟的性質。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三教合流、佛道雙修、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寺廟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寺廟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新!!: 吴哥古迹和寺庙 · 查看更多 »

工業革命

#重定向 第一次工业革命.

新!!: 吴哥古迹和工業革命 · 查看更多 »

巴孔寺

巴孔寺(Bakong)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当时的都国都在罗洛士(Rolous))。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 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

新!!: 吴哥古迹和巴孔寺 · 查看更多 »

巴肯寺

巴肯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它是9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后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庙。.

新!!: 吴哥古迹和巴肯寺 · 查看更多 »

巴戎寺

巴戎寺 (Bayon Temple), 也被譯為巴揚寺,位於柬埔寨吳哥古蹟唯一一座大乘佛教寺院,也是高棉帝國最後一座國家寺院,巴戎寺建於1219年,由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下令興建,興建時間約晚吳哥窟100年。該寺建築物中最馳名的是每座佛塔上以闍耶跋摩七世的形象所雕刻的「微笑四面佛像」,又稱為「高棉的微笑」,佛像神秘的微笑成為柬埔寨著名的地標建築 大紀元.意文.

新!!: 吴哥古迹和巴戎寺 · 查看更多 »

巴普昂寺

巴普昂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内,(巴戎寺)西北。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 建立的献给印度教湿婆神的国寺。巴普昂寺是一座须弥山寺,由三层须弥台构成,底层须弥台东西方向长120米,南北方向长100米。三层须弥台基总高度为34米。宋代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著于1225年的《诸蕃志》真腊条记载:“西南隅铜台上列铜塔二十有四,镇以八铜象”。所指的铜台就是巴普昂寺。1296年至1297年元朝周达观奉命随使团前往真腊。回国著《真腊风土记》。周达观在书中写道“金塔之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郁然。其北一里许国主之庐也”。金塔指巴云寺塔。铜塔指当时巴普昂寺中心的铜塔,原先的24座铜塔,23座已不知去向。巴云寺中心塔高45米,巴普昂铜塔应高50米,今也不存。15世纪后期,巴普昂寺改为佛寺,在第二层台基西边修建了一尊个70多米长9米高的卧佛,铜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巴普昂台基原建立在沙土上,由于它体积庞大,在建立卧佛时可能已经大部分坍塌了。 到20世纪,巴普昂寺已大半坍塌。1960年开始的修复工程又遭逢红色高棉上台,而告中断,记录著石头位置的纪录也遗失无踪。自1995年开始,由一组法国考古家为首的考古队又开始修复工作,截至2005年, 工作仍然则继续。2006年5月巴普昂寺遗址部分开放,但修复工作可能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工。.

新!!: 吴哥古迹和巴普昂寺 · 查看更多 »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थेरवाद,IAST:;स्थविरवाद ;僧伽羅文:ථෙරවාද ),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尼泊爾連同印度米佐拉姆邦、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铜鍱部傳承。.

新!!: 吴哥古迹和上座部佛教 · 查看更多 »

中南半島

中南半岛(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支半岛,L'indochine; Indochina 或Indo-China),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新!!: 吴哥古迹和中南半島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吴哥古迹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东湄本寺

东湄本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在东池中央。东湄本寺建设于953年,建筑風格为Pre Rup,正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統治時期。建筑有三层台阶,其上有双子塔。现今东东池已经干涸,寺台显得特别高。.

新!!: 吴哥古迹和东湄本寺 · 查看更多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學文化组织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複合遺產三大類。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協力組織,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與保護工作。.

新!!: 吴哥古迹和世界遗产 · 查看更多 »

传教士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師或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利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语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远方传教的人,汉语也译作宣教士,而一词则指在人群中进行讲道的传道人。.

新!!: 吴哥古迹和传教士 · 查看更多 »

修士

修士(friar,或fray),也稱修道士,是天主教以及東正教對於男性修行者的稱呼,但並不屬於神職人員。除了以擔任神職人員為目標的一般修士之外,另有終身不做神父、專事修道的終身修士。.

新!!: 吴哥古迹和修士 · 查看更多 »

圣剑寺

圣剑寺()是柬埔寨吴哥一座建于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主要庙宇。 它紧邻吴哥城东北方。相传该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 Category:吴哥古迹.

新!!: 吴哥古迹和圣剑寺 · 查看更多 »

周达观

周达观(约1266年-?),字草庭,号草庭逸民,漢族,南人,元朝浙江温州永嘉人,母語是溫州話,通曉高棉語或其他語言。在元朝政府擔任事務官,曾出使真臘國並短期居留吳哥城一年。 由于他在《元史》中无传,故后人对其生平所知不多。.

新!!: 吴哥古迹和周达观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吴哥古迹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商业

商业(Commerce),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的一种行为。中文之“商业”含义指社会分工出现的有组织的贸易行为,现代概念指流通领域的所有产业,多与贸易合称“商业贸易”。大多数的商业行为是通过以成本以上的价格卖出商品或服务来營利,如微软、索尼、IBM、联想、通用都是營利性的商业组织典型的代表。然而某些商业行为只是为了提供运营商业所需的基本资金,一般称这种商业行为为非營利性的,如各种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等。 一般認為商業行為成立的條件有以下幾點:.

新!!: 吴哥古迹和商业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吴哥古迹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成宗

元成宗铁穆耳(;),是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1294年5月10日—1307年2月10日在位,在位14年。元世祖孙、太子真金第三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谥号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蒙古語号完澤篤可汗()。《元史》卷二十一(成宗本紀四):“是年九月乙丑,諡曰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國語曰完澤篤可汗。”.

新!!: 吴哥古迹和元成宗 · 查看更多 »

皇家浴池

皇家浴池()是位於吳哥的一座人工湖,位在斑黛喀蒂寺東門的對面。建造於10世紀中葉,並曾於12世紀晚期或13世紀早期改建,是當地的一個觀光景點。.

新!!: 吴哥古迹和皇家浴池 · 查看更多 »

灌溉

溉就是人為方式使用天然降水(雨水)以外的其他水源供給土地或土壤水份,多半是用来种植农作物或其他植物,也可以用來維持地貌景觀,或在乾燥地帶或是在過度降雨後的地區進行,灌溉對農作物也有其他的好處,包括保護植物免於霜害、在糧食區抑制雜草成長,並且抑制土壤固結。不用灌溉而以雨水为唯一水源的农业称为旱田。 灌溉系統也會用來抑制灰塵、排放污水以及礦物的。灌溉系統常會和排水系統一起研究,後者是用天然或人工的方式除去某一區域地表或是地表以下的水份。 灌溉是五千多年來農業的中心特徵,也是許多文化的成果,是許多國家經濟及社會的基礎。.

新!!: 吴哥古迹和灌溉 · 查看更多 »

砂岩

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粒含量大于50%。絕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成分有關,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 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例如石英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 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

新!!: 吴哥古迹和砂岩 · 查看更多 »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新!!: 吴哥古迹和祭司 · 查看更多 »

空中宫殿

中宫殿(),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东北。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在位时(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

新!!: 吴哥古迹和空中宫殿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吴哥古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粮食

糧食指植物可供人类食用的部分。狹義的糧食單指谷物(cereal),即禾本科作物的种子(以及例外情形的非禾本科的荞麦种子)。广义的粮食还要包括豆科植物的种子,以及马铃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莖部。粮食所含營養物質主要為醣類(澱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對糧食的定義包括三大类穀物,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稱雜粮,即經常被用作動物飼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中国在先秦即有五谷之说,指稻、黍、稷、麦、菽物种作物,其种子称作稻米、黍米、粟米、麦粒、菽豆。.

新!!: 吴哥古迹和粮食 · 查看更多 »

紅色高棉

紅色--高棉(ខ្មែរក្រហម,罗马化:Khmer Kraham;Khmer Rouge),又译作赤--柬、赤色--高棉,是一个政治术语,由西哈努克亲王于1960年代提出,用以代指柬埔寨共产党及其后继者。 1970年朗诺等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西哈努克在中国支持下和红色高棉结成柬埔寨民族統一阵线,进行了抗美救国战争,并于1975年推翻了美國資助的朗诺政权。取得政权后,柬埔寨共产党掌握了实权,宣称奉行毛泽东思想。趁中国文革之勢,在柬埔寨推行极左的社会工程政策,旨在实现所谓纯粹共产主义。极端的农业改革导致了大规模饑荒。不顾缺医少药而强调绝对自给自足,导致了数千人丧生于疟疾等可治愈疾病。甚至包含婚姻和家庭關係等都遭到解體。饑荒、苦役、肆意的处决以及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使得其治下的柬埔寨有上百萬人死亡,被称为红色高棉大屠杀。据柬埔寨历史资料收集中心报告,他们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三国的协助下,在全柬170个县中的81个县进行了勘察,在9,138个坑葬点,发掘出近150万具骷髅。法国学者發明自我屠殺一词来形容紅色高棉。 从1977年起就和柬埔寨不断有边界冲突的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于1978年底对柬埔寨进行了大规模入侵,并于1979年初建立了韩桑林政权柬埔寨人民共和國。1981年12月,柬共迫於形勢宣布自行解散。原柬共势力新建立了民主柬埔寨党,并与西哈努克的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和宋双的高棉人民解放全国阵线组成了抗越的民主柬埔寨三方联合政府并成立了联合政府。在美国和中國的支持下,红色高棉政权继续掌握着柬埔寨的聯合國席位作为柬埔寨在国际上的合法代表,直到1993年為止。 2007年,由联合国与柬埔寨共同组建的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陆续逮捕了农谢、英萨利及他的夫人英蒂丽以及乔森潘,加上已于1999年被捕的康克由,构成了特别法庭的主要被告。2009年2月18日,特别法庭开庭提审康克由,拉开审判前红色高棉成员及主要领导人的序幕。2010年7月26日,特別法庭以戰爭罪、反人類罪、酷刑和謀殺罪判處紅色高棉統治柬埔寨期間S-21集中营的監獄長康克由35年監禁。2012年2月3日,特別法庭驳回其上诉,改判为无期徒刑。 2014年8月7日,柬埔寨红色高棉前高官农谢、乔森潘因战争罪和反人類罪被判终身监禁。.

新!!: 吴哥古迹和紅色高棉 · 查看更多 »

群象台

群象台(ព្រះលានជល់ដំរី) 是柬埔寨通王城遗迹的一部分,修建于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并于阇耶跋摩八世统治期间进行扩建。群象台是一个皇家御用的看台,群象台的名称源自于其沿着台基壁上的大象雕刻。.

新!!: 吴哥古迹和群象台 · 查看更多 »

真腊

真腊(;;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是中南半島的一个农业古国,地占今之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中心在老挝巴龟一带,建都。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继位,国势更加强盛;至拔婆跋摩二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又征服了老挝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使国境北接南诏,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南部。 阇耶跋摩一世无嗣,卒后由侄女阇耶提黛维继位,国家竟告分裂,史称水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又称文单、婆镂,割据真腊故地;水真腊则大致是昔日扶南国的疆域。(水真腊后来又有太阴王朝和太阳王朝之分,前者定都阿迪塔补罗;后者定都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而且这两个王朝后更分裂成五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家。)公元787年前后,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被爪哇海盗攻陷,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王子(后来的阇耶跋摩二世)被虏。水真腊由此受到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统治,直至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逃回,称王独立。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新!!: 吴哥古迹和真腊 · 查看更多 »

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是一部介紹位于柬埔寨地區的古國真臘歷史、文化的中國古籍。《真腊风土记》由中國元代人周達觀所著。 1431年暹罗破真腊国都吳哥,真腊迁都金边,吴哥窟被遺棄,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当地的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 1819年法國J.P.A.雷慕沙首先將周達觀所著《真腊风土记》譯成法文。1857年,駐馬德望的法國傳教士夏爾·艾米爾·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記:安南與柬埔寨》,報告吳哥狀況,但未引人注意。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奥為尋找新的熱帶動物标本,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大大肆宣扬,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真腊风土记》對當代及現代研究真臘及吳哥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現存與真臘同時代者對該國的唯一記錄。中國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此書“文義頗為賅贍,本末詳具,可補元史佚闕。”。.

新!!: 吴哥古迹和真腊风土记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新!!: 吴哥古迹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查看更多 »

须弥山

彌山(मेरु,,巴利語:Sineru),又譯為蘇迷嚧山、蘇迷盧山、彌樓山、妙高山或妙光山,為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宇宙論中最高的神山,日月之所迴泊,印度眾神的居所。.

新!!: 吴哥古迹和须弥山 · 查看更多 »

马德望

德望市(Battambang City)位於柬埔寨西北部馬德望省,是該國第二大城市,總面積11,545平方公里。附近有红色高棉统治时造成的万人坑。.

新!!: 吴哥古迹和马德望 · 查看更多 »

高棉语

棉语(r,国际音标:)是高棉族的语言;亦是以高棉人为主体民族的柬埔寨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故亦称柬埔寨语。高棉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在柬埔寨,约有1300万人以高棉语为母语,约100万人以高棉语为第二语言;在泰国、寮國和越南也有約200万的使用者,以当地高棉人为主。.

新!!: 吴哥古迹和高棉语 · 查看更多 »

豆蔻寺

豆蔻寺(),又称:喀拉凡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庙,位于皇家浴池之南。豆蔻寺建于921年,19世纪由法国人重建。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印度神話中毗湿奴骑大鹏金翅鸟,西塔壁上浮雕描绘毗湿奴的神妃吉祥天女。.

新!!: 吴哥古迹和豆蔻寺 · 查看更多 »

贸易

贸易是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貿易也被稱為商業。貿易是在一個市場裏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作討價還價,如金錢。金錢的出現(以及後來的信用證、鈔票以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於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 貿易出現的原因眾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只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產某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新!!: 吴哥古迹和贸易 · 查看更多 »

越戰

#重定向 越南战争.

新!!: 吴哥古迹和越戰 · 查看更多 »

茶胶寺

茶胶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一座金刚宝座塔式庙宇,位于吴哥城东、塔布茏寺西北。1000年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兴建,但半途而废。茶胶寺遗迹可见祭坛上的五座密檐式方塔。现正由中国大陆当局援助修复。.

新!!: 吴哥古迹和茶胶寺 · 查看更多 »

蘇利耶跋摩二世

苏利耶跋摩二世(,又译苏耶跋摩二世,意译为日铠,),柬埔寨吴哥王朝国王(1113年—1150年在位)。他在位时是吴哥王朝疆域最广的时代。苏利耶跋摩二世曾与湄南河河谷地带的孟人国家作战(吴哥是高棉人的王朝),后来又与占婆进行战争。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国家是以印度教信仰为基础。苏利耶跋摩二世信奉婆罗门教的毗湿奴派(高棉帝国的国教为湿婆派),并为之修建很多庙宇,包括今天吴哥遗迹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吴哥窟(或称吴哥寺)。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统治留下的最辉煌的成就是吴哥窟。苏利耶跋摩二世耗费30年来修建吴哥窟,活着时作为宫殿,死后又成了他的陵墓。后来由于柬埔寨的政治中心转移至金边,吴哥窟被人们遗忘了。1860年,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在雨林深处发现了这些壮丽的建筑。.

新!!: 吴哥古迹和蘇利耶跋摩二世 · 查看更多 »

阇耶跋摩七世

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意译为胜铠,),柬埔寨吴哥王朝國王(1181年-1215年)。柬埔寨吴哥王朝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亦稱作迦牙伏曼七世。 陀罗尼因陀罗跋摩二世之子,耶输跋摩二世的哥哥,蘇利耶跋摩二世去世後,吳哥王朝开始陷入一段混乱时期。这期间爆发了名为罗睺(卡拉)之乱的农民起义,接着一个叫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Tribhuvanadityavarman)的权臣发动叛乱,耶输跋摩二世丧失了王位和生命。1177年占城国王阇耶因陀罗跋摩四世入侵,破城杀死国王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并大肆掳掠首都耶輸陀羅補羅。當時已经50多岁的王子闍耶跋摩七世起兵抵抗占城军队,他曾经在占城生活了很多年,在吴哥一片混乱中返回真腊,有说法称他在都城东边一百多公里的巴肯古寺(Prasat Bakan,位于圣剑寺群Preah Khan Group)安营扎寨招兵买马,兵强马壮后走出丛林奔袭都城,将占城军队彻底逐出了真腊,然后在1181年登基。 1190年,阇耶因陀罗跋摩四世再度侵犯真腊。阇耶跋摩七世以占城王子释利毗多难陀那(Vidyanandana)为将军,击退了占城的进攻,并乘胜攻占了占城首都毗阇耶,大肆屠杀掳掠,阇耶因陀罗跋摩四世被俘。阇耶跋摩七世在1203年再次占领占城,将占城作为一个省,直接并入真腊。吴哥王朝的首都吳哥城在他统治时期最后定型。今天吳哥古蹟的大部分建筑是他修建的。阇耶跋摩七世曾下令挖掘一个人工湖阇耶塔泰卡(意為“阇耶跋摩的水池”)。在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末年,他重建了巴戎寺。 阇耶跋摩七世活了90岁,他看到了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鼎盛,看到了吴哥寺的兴建,看到了叛乱,看到了外敌的入侵和劫掠,看到了满目疮痍,看到了国家的重生国都的重建,看到了复仇,看到了外敌的灭亡。作为长子,他没有从他的父王手里继承王位,作为王族,没有从他的弟弟手里继承王位。经历了无数的生和死,等待和争斗,背叛和复仇,侵略和抵抗,衰落和兴盛,耻辱和荣耀,阇耶跋摩七世改变了信仰,在他统治时期,皈依了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佛教(注意不与大乘佛教混淆)成为吴哥最具影响的宗教。 阇耶跋摩七世重建了国都吴哥城(Angkor Thom),为纪念其父修建了圣剑寺(Preah Khan),为纪念其母修建了塔布茏寺(Ta Prohm),而他为自己修建了巴戎寺(Bayon)。巴戎寺这座大乘佛教(Mahayana Buddhist)寺院是吴哥最后的一座国寺,也是唯一一座大乘佛教国寺。巴戎寺的浮雕共有1200米长,刻画了11000个人物。在巴戎寺的中心高台上,是一个有49座(现存37座)四面佛塔塔的塔林,加上周围5座门塔,一共54座四面佛塔,200个左右微笑的面孔俯视着巴戎寺和吴哥,“高棉的微笑”就指这里。 1215年,阇耶跋摩七世去世,其子因陀罗跋摩二世繼位。有人认为,阇耶跋摩七世死于麻风病。.

新!!: 吴哥古迹和阇耶跋摩七世 · 查看更多 »

阇耶跋摩二世

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高棉語:ជ័យវរ្ម័នទី២)(约770年—835年)柬埔寨(中国古籍称作真腊)吴哥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使国家脱离爪哇的统治,恢复了柬埔寨的独立。.

新!!: 吴哥古迹和阇耶跋摩二世 · 查看更多 »

金边

金边()舊譯百囊奔,是柬埔寨的首都。於1431年成为暂时首都,於1866年成为正式首都,修建了皇宫。 金邊共有7個區,4個區在市中心,3個區在郊區,共有人口2,009,264(2006年全國普查)。7個區共有76分區,637個村,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453.8人,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地區。.

新!!: 吴哥古迹和金边 · 查看更多 »

雨季

季,指在降水量有顯著季節差異的地區,年降水量主要發生的月份,通常持續一個或多個月 。擁有雨季的地區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對於熱帶氣候,雨季定義為平均降水量60毫米以上的月份。不同的氣候類型,雨季也不盡相同。以北半球為例:東亞季風區的雨季主要為夏季;南亞季風區的雨季大約在6月~11月;熱帶莽原氣候的雨季為夏季;地中海型氣候的雨季為冬季。擁有旱季和雨季也是季風雨林的特色,熱帶雨林的降雨量則是在全年平均分佈Elisabeth M. Benders-Hyde (2003).

新!!: 吴哥古迹和雨季 · 查看更多 »

耶输跋摩一世

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柬埔寨吴哥王朝(真腊)国王(889年-910年)。他的事迹见于在吴哥遗迹发现的碑铭。 893年,耶输跋摩一世在巴肯山旁建立了吴哥王朝都城耶输陀罗补罗(即吴哥)。吴哥直到15世纪一直是柬埔寨的首都。 耶输跋摩一世大兴土木,在洛勒为他父亲因陀罗跋摩一世建了一座王家寺庙(893),即今天的罗累寺(Lolei)。又在市中心的土丘上修建了气势恢弘的巴肯寺(Phnom Bakeng,庙山)王家神庙,也称为耶输驮罗歧利。耶输跋摩一世还下令挖掘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耶输驮罗塔泰卡。 柬埔寨最大的印度教湿婆派庙宇群是在耶输跋摩一世在位时开始建造的。 根据记载,耶输跋摩一世以和平方式大大扩展了吴哥王朝的疆土。 Category:柬埔寨君主 Category:死于麻风的人.

新!!: 吴哥古迹和耶输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暹粒省

暹粒省()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洞里薩湖的北岸。暹粒距离泰国边境城市波贝大约160公里。暹粒省面积为 10,299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暹粒省的首府是暹粒市,其近郊有举世闻名的吴哥窟。 暹粒名字的柬語意思是「擊敗暹羅」,因為這裡曾經是高棉國的國都,自從十三世紀這裡經歷過多次暹羅的入侵,其中在十七世紀的一場大戰當中高棉軍隊在此取得一次決定性的勝利,高棉王因此將此地命名為此。 然而在1431年,暹羅軍隊對該城進行長達七個月的圍困,最後高棉不得不遷都至今天的金邊。後來又遷至更南的Lovek和乌栋,在泰國統治下該地區被改名暹羅那空(Siam Nakhon),直到1906年暹羅將這部份土地割與法屬印度支那。 那一年城市的名字又恢復為暹粒。.

新!!: 吴哥古迹和暹粒省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吴哥古迹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君主列表

在不同历史时期,柬埔寨国号并不一样。早期柬埔寨国家的历史主要来源于中国史籍。 现今的柬埔寨君主是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 另见柬埔寨历史。.

新!!: 吴哥古迹和柬埔寨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吴哥古迹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毗湿奴

毗湿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譯为毘紐笯、毘濕紐、維濕奴、維修奴,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惑天王、那羅延,佛教称为那羅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湿奴即是「維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濕婆和毗湿奴,甚至說佛教的釋迦佛也是毗湿奴化身。在尼泊爾,尼泊爾國王也被認為是毗湿奴化身。.

新!!: 吴哥古迹和毗湿奴 · 查看更多 »

水庫

水庫是指人造的湖泊,而規模較小的則稱為水塘、塘坝和蓄水池。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河流的中上流建造堤壩,河水把河谷淹没後便形成水庫。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香港的船灣淡水湖。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谷地,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長度也可大大縮短。興建之前,將被水淹地帶的民居和古蹟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

新!!: 吴哥古迹和水庫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吴哥古迹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吴哥古迹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湿婆

濕婆(梵文:शिव,),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與梵天、毗濕奴並稱。濕婆是毀滅之神,印度哲學中「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也担当创造(转化)的职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是印度人最為敬畏的神之一,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 在印度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 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膩吒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有些佛經中稱其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摩--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訶迦羅)。.

新!!: 吴哥古迹和湿婆 · 查看更多 »

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Ordine francescano)又稱方濟會或小兄弟会,或译法兰西斯会、佛蘭西斯會是一個跟隨聖方濟亞西西教導及靈修方式的修會,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其拉丁语會名稱為「Ordo Fratrum Minorum」(簡寫為OFM),是「小兄弟会」的意思(方济会提倡过清贫生活,互称“小兄弟”)。另外,在不同地方的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路德會均有方濟會。.

新!!: 吴哥古迹和方济各会 · 查看更多 »

斑黛喀蒂寺

斑黛喀蒂寺(ប្រាសាទបន្ទាយក្តី;罗马化:Prasat Banteay Kdei), 是柬埔寨吴哥的一个佛教寺庙,位于塔普伦寺东南,吴哥城之东。建造于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的阇耶跋摩七世时期, ,建筑风格为巴戎风格,与塔布茏寺和圣剑寺接近,只是规模和复杂度较小。 斑黛喀蒂寺由于错误的结构以及使用的砂岩质量差,导致破败不堪,目前正在整新。斑黛喀蒂寺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数次被僧侣占领。.

新!!: 吴哥古迹和斑黛喀蒂寺 · 查看更多 »

旱季

旱季,或稱乾季,指在降水量有顯著差別的地區,其一年中降水相对较少的月份。 请注意,在某些地區的某些年份,在‘旱季’里每隔一两天下一场不大也不小的雨。所以‘旱’是相对于‘雨季’里每天下雨甚至连续数日不断地下雨而言的。 不同的氣候類型,旱季出現的季節也不同。以北半球為例:東亞季風區的旱季主要為冬季;南亞季風區的旱季大約在12月~翌年5月(涼季與熱季);熱帶草原氣候的旱季為冬季;地中海型氣候的旱季為夏季。 热带的氣候常會有明顯的旱季,热带氣候明顯受的影響,熱帶降雨帶會從北半球热带移到南半球热带,再移回北半球热带。熱帶降雨帶大約會在十月份到三月份在南半球热带,此時就是北半球热带的旱季,降水非常少,而且天氣多半是晴朗的。四月份到九月份時,熱帶降雨帶會在北半球热带,此時就是南半球热带的的旱季。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若是熱帶氣候地區,單月的平均月降水量小於60mm,即視為是旱季.

新!!: 吴哥古迹和旱季 · 查看更多 »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是指政治領袖同時兼為宗教領袖,或者宗教領袖同時兼為政治領袖的政體。.

新!!: 吴哥古迹和政教合一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吴哥吴哥古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