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吴健雄和物理学家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吴健雄和物理学家列表之间的区别

吴健雄 vs. 物理学家列表

吴健雄(Chien-Shiung Wu;),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在核物理学领域卓有贡献。在曼哈顿计划中,她参与研究了如何利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的两种同位素,铀-235与铀-238。其最著名的一项工作是利用实验方法验证宇称不守恒。这项工作令其同事李政道与杨振宁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令其本人获授1978年首次颁发的沃尔夫物理学奖。吴健雄在实验物理学方面的造诣常令人将她与居里夫人相提并论。她常被人称作是“中國的居里夫人”、“物理研究的第一女士”、“核子研究的女王”以及“世界最傑出女性實驗物理學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包含更多的20世纪以及21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之间吴健雄和物理学家列表相似

吴健雄和物理学家列表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埃米利奥·塞格雷丁肇中玛丽·居里理查德·費曼罗伯特·密立根诺贝尔物理学奖路易斯·阿尔瓦雷茨默里·盖尔曼恩里科·费米李政道杨振宁欧内斯特·劳伦斯

埃米利奥·塞格雷

埃米利奥·塞格雷(意大利语:Emilio Segrè,),意大利-美国物理学家,因与欧文·张伯伦发现反质子而共同获得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犹太人。.

吴健雄和埃米利奥·塞格雷 · 埃米利奥·塞格雷和物理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 C. C. Ting,),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山东省日照市人,擁有美國及中華民國國籍,為臺裔美國人,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美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發現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並把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丁肇中和吴健雄 · 丁肇中和物理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玛丽·居里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Curie,),通常稱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獲得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第一人(另一位為鲍林,獲得化學奖及和平奖)及唯一的女性,是唯一獲得二種不同科學類诺贝尔奖的人。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成为第一位凭自身成就入葬先贤祠的女性。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alomea Skłodowska),生于当时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波兰会议王国的华沙,即现在波兰的首都。她在华沙地下读书,并开始接受真正的科学训练。她在华沙生活至24岁,1891年追随姊姊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她在巴黎取得学位并在毕业后留在巴黎从事科学研究。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可勒尔共同獲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放射性的英文Radioactivity是她造的词,她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釙(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肿瘤。她在巴黎和华沙各创办了一座居里研究所,这两个研究所至今仍是重要的医学研究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创办了第一批战地放射中心。 雖然玛丽·居里是法國公民,人身在異國,但也从未忘记她的祖国波兰。她教女兒波蘭文,多次帶她們去波蘭。她以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她所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釙。 第一次世界大战時期,瑪麗·居里利用她本人发明的流動式X光機協助外科醫生。1934年病逝於法國上薩瓦省療養院,享年66岁。.

吴健雄和玛丽·居里 · 物理学家列表和玛丽·居里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費曼

查德·菲利普斯·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國理论物理學家,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纳米技术之父。由費曼提出或完善的费曼图、费曼规则(Feynman rules)和重整化计算方法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费曼个性十足,爱出风头,平易近人且喜爱搞怪,有很多逸闻流传于世。在1999年英國雜誌《》对全球130名領先物理學家的民意調查中,他被評為有史以來10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父母皆為立陶宛猶太人,來自白俄羅斯,然而費曼本人是無神論者。 费曼业余爱好广泛,如打邦哥鼓、破译玛雅文明的象形文字、研究如何撬開保险櫃的鎖及逛脱衣舞厅等。他自己搜罗了不少这类故事,整理成了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该书后來成为畅销大众读物。费曼是少数几个在大众心目中形象生动鲜活的前沿科学家之一。.

吴健雄和理查德·費曼 · 物理学家列表和理查德·費曼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密立根

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Millikan,),美国物理学家,1922年IEEE爱迪生奖章得主与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10-1917年曾以油滴實驗精确地测得出基本电荷的电荷量e的值,从而确定了电荷的不连续性,1916年曾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公式是正确的,并测定了普朗克常数;另外他在宇宙射线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吴健雄和罗伯特·密立根 · 物理学家列表和罗伯特·密立根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吴健雄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物理学家列表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路易斯·阿尔瓦雷茨

路易斯·阿尔瓦雷茨(Luis Alvarez,),西班牙裔美国物理学家,196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另外,他在1980年時與身為地質學家的兒子沃爾特·阿爾瓦雷茨等人研究K-T界線地層時發現全球的白堊紀與第三紀交接地層,地層中的銥含量高於正常標準。提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因為隕石撞擊造成。.

吴健雄和路易斯·阿尔瓦雷茨 · 物理学家列表和路易斯·阿尔瓦雷茨 · 查看更多 »

默里·盖尔曼

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美國物理學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发现而获得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盖尔曼通晓的学科极广,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20世纪后期学术界少见的通才。除数理类的学科外,对考古学、动物分类学、语言学等学科也非常精通。 盖尔曼在加州理工学院与理查德·费曼一起共事时所发生的一些逸闻趣事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吴健雄和默里·盖尔曼 · 物理学家列表和默里·盖尔曼 · 查看更多 »

恩里科·费米

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他对量子力学、核物理、粒子物理以及统计力学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参与创建了世界首个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他还是原子弹的设计师和缔造者之一。 费米拥有数项核能相关专利,并在1938年因研究由中子轰击产生的感生放射以及发现超铀元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物理学日渐专门化后少数几位在理论方面和实验方面皆能称作佼佼者的物理学家之一。 费米在统计力学领域做出了他第一个重大理论贡献。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1925年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依据这一原理对于理想气体系统进行了分析,所得到的统计形式现在通常称作费米–狄拉克统计。现在,人们将遵守不相容原理的粒子称为“费米子”。之后,泡利又对β衰变进行了分析。为使这一衰变过程能量守恒,泡利假设在产生电子时同时会产生一种电中性的粒子。这种粒子当时尚未观测到。费米对于这一粒子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它的理论模型,并将其称为“中微子”。他对β衰变进行理论分析而得到的理论模型后来被物理学家称作“”。这一理论后来发展为弱相互作用理论。弱相互作用是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费米还对由中子诱发的感生放射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发现慢中子要比快中子易于俘获,并推导出来描述这一放射过程。在用慢中子对钍核以及铀核进行轰击后,他认为他得到了新的元素。尽管他因为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些元素后来被发现只是核裂变产物。 费米1938年逃离意大利,以避免他的夫人劳拉因为犹太裔出身而受到新通过的波及。他移民至美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曼哈顿计划。费米领导了他的团队设计并建造了芝加哥1号堆。这个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进行了,完成了首次人工自持续链式反应。他之后着手建造位于田纳西州橡树岭的和漢福德區的。这两个反应堆先后于1943年和1944年进行了临界试验。他还领导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F部,致力于实现爱德华·泰勒设计的利用热核反应的“”。1945年7月16日,费米参与了三位一体核试,并利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了爆炸当量。 战后,费米参与了由罗伯特·奥本海默领导的一般顾问委员会,向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供核技术以及政策方面的建议。在得知苏联1949年8月完成了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后,费米从道德以及技术层面都极力反对发展氢弹。他1954年在上为奥本海默作证。但奥本海默最终仍是被剥夺了。费米对于粒子物理,特别是π介子以及μ子的相关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推测宇宙射线产生于星际空间中受磁场作用加速的物质。在他身后,有许许多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项、事物以及研究机构,其中包括:恩里科·費米獎、恩里科·费米研究所、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以及元素镄。.

吴健雄和恩里科·费米 · 恩里科·费米和物理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李政道

李政道(Tsung-Dao (T. D.) Lee,),美國華人物理學家,主要知名於宇稱不守恆、李模型(Lee Model)、相對論重離子(RHIC)物理、量子場論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他曾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於1953年至2012年間講學。 1957年,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恒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理論由吳健雄的實驗証實。 李政道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此一紀錄直到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才被刷新。他也是歷史上第4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僅次於威廉·勞倫斯·布拉格(25歲,1915年)、维尔纳·海森堡(30歲,1932年)以及馬拉拉(17歲,2014年)。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初的中國人諾貝爾獎得主,即使在1962年歸化美國籍之後,他也仍是最年輕的美國人諾貝爾獎得主。.

吴健雄和李政道 · 李政道和物理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杨振宁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中國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贡献卓著,在物理学界影响力很大。他曾在抗日戰爭時的西南聯合大學唸本科、碩士,后赴美唸博士。他與李政道於1956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因而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中华民国国籍成为最早的华人諾獎得主。 1954年,杨振宁同米尔斯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不可对易的定域对称群,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三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同位旋转动群SU(2)的伴随表示。这就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他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自从杨振宁和R.J.Baxter分别于1967年与1972年创建了量子杨一巴克斯特方程(简称QYBE)以来,量子可积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V.G.Drinfeld所建立的Yangian和量子群理论对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对称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经过系统的发展,已经证明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模型、量子多体问题、量子可积模型和扭结理论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吴健雄和杨振宁 · 杨振宁和物理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劳伦斯

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又译恩奈斯特·勞倫斯,美国物理学家。1939年因为参与发明回旋加速器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吴健雄和欧内斯特·劳伦斯 · 欧内斯特·劳伦斯和物理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吴健雄和物理学家列表之间的比较

吴健雄有86个关系,而物理学家列表有28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3.25% = 12 / (86 + 283)。

参考

本文介绍吴健雄和物理学家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