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吳大羽和方幹民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吳大羽和方幹民之间的区别

吳大羽 vs. 方幹民

吳大羽(),原名吳待,油畫家,藝術教育家,中國現代藝術的開拓者之一,生於大清帝國江蘇省宜興市。1922年習藝術於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及波爾代勒雕塑工作室,與「四大校長」等成為第一批留法的中國畫家,留法期間受野獸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藝術潮流影響,立志追求現代化的藝術表現。1927年返國後參與籌辦「國立藝術院」,即杭州藝專前身,並於1928年創校後任西畫系主任,同時是決瀾社成員。吳大羽與方幹民和林風眠齊名,是當年浙江美術學院著名的三位西畫系教授之一,一生作育英才,畫家吴冠中、羅工柳、朱德群和趙無極都是他的學生。. 方幹民(1906年2月15日—1984年1月),生於大清帝國浙江省溫嶺市,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現代藝術的開拓者之一。他1925年留學於法國巴黎美術學院,與「四大校長」等成為第一批留法的中國畫家,1929年回國任教於上海新華藝專和國立西湖藝術學院(即現在的中國美術學院)。方幹民曾經擔任浙江美術學院教務長、油畫系教授、中華藝術研究會會長、決瀾社成員,並創立了「長風西畫研究會」。方幹民與林風眠和吳大羽齊名,是當年浙江美術學院西畫系著名的三位教授之一,一生作育英才,畫家朱德群、趙無極、吴冠中、羅工柳和王肇民等都是他的學生。方幹民深受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影響,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少數對立體主義進行探索的畫家,其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被稱為「方派」。.

之间吳大羽和方幹民相似

吳大羽和方幹民有(在联盟百科)21共同点: 吳冠中寫意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四大校長立体主义羅工柳畫家表现主义西泠印社赵无极蔡威廉蔡元培林风眠決瀾社油画法國美術學院清朝朱德群文化大革命教育家

吳冠中

吳冠中(),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宜兴市,现代中国画家,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中国第一代油画名家方幹民和吴大羽。.

吳冠中和吳大羽 · 吳冠中和方幹民 · 查看更多 »

寫意

寫意」一般意思為藝術家忽略藝術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強調其內在精神表現的藝術創作風格和手法。「寫意」在中國審美術語中有它的特殊性。強調意在筆先的決定性意義,強調「象」在創作思維中被轉化成為精神性的「意」的範疇的東西;再經過「寫」,經過筆墨如書法那樣的處理,則往往達到更大的藝術高度。「寫意」一詞最初起源於繪畫,興起於北宋,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蘊涵和寄寓,讓「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為表意的手段。「寫意」在中國繪畫領域裏有着豐富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可以說是中國風格及文化精神的代指。.

吳大羽和寫意 · 寫意和方幹民 · 查看更多 »

中国美术史

中國美术,有着獨特的廷續性,明代的作品可以看到唐代的影响;清代的画作繼承着宋代的特色,在临摹的同時有所创新。歷代以來,雖然每位中國畫師的畫風及技巧各有不同,但創作主题经常是圍繞着自然生態。歷代中国艺术皆可看到宗教的影响,不少作品的绘画方式有着道教阴阳二元论的色彩:意境的虚與实;用筆的輕與重。此外,不少作品更會出現中國神話人物。這些特色元素都可在中國畫中窺得一二。 中国艺术作品多見於宫廷和学院,其影响遍及整个東洋世界,包括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十六世纪,法國等西欧各國湧見中國熱,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中国的工艺品尤其是瓷器與陶器在西欧各國相當受歡迎,這時的中国艺术对欧洲的艺术發展有着顯著的影响。.

中国美术史和吳大羽 · 中国美术史和方幹民 · 查看更多 »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简称中国美院或国美,校本部位于中国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浙江省教育厅三方共建的高等美术学府,是国内一所极具声望的综合美术学院。以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中国美术学院最初是由蔡元培于中华民国17年(1928年)在杭州孤山南麓创办的中国最高美术学府国立艺术院,开始了“美育代宗教”的实践,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序幕。国立艺术院后几经更名,最终定名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和吳大羽 · 中国美术学院和方幹民 · 查看更多 »

四大校長

四大校長」指的是民國時代四位擔任美術高校校長的人物,他們分別是私立蘇州美專(合併為今南京藝術學院)校長顏文樑(1893-1988)、中央大學藝術系(今南京師大美術學院)主任徐悲鴻(1895-1953)、私立上海美專(合併為今南京藝術學院)校長劉海粟(1896-1994)和杭州國立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校長林風眠(1900-1991)。他們所辦的學校在民國時代是頂尖的美術院校,培養了二十世紀中國許多重要的藝術家。他們四人本身也是大師級的藝術家,被公認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及啟蒙者。.

吳大羽和四大校長 · 四大校長和方幹民 · 查看更多 »

立体主义

立體主義()是前衛藝術運動的一個流派,對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繪畫與雕塑帶來革命。.

吳大羽和立体主义 · 方幹民和立体主义 · 查看更多 »

羅工柳

羅工柳(1916年1月5日-2004年10月23日),原名端和,廣東開平人,油畫家,版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現實主義繪畫的奠基人、中國寫意油畫和新風景畫的開拓者之一。畢業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中國第一代油畫名家方幹民和吳大羽。他是中中央美術學院的創辦人之一,並歷任該校教授、繪畫系主任、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中國文聯榮譽委員委員。羅工柳主張從中國傳統繪畫中吸收營養,以發展油畫的表現方法,並強調對於民族風格和民族精神的探索。2017年6月,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學術委員會公佈了特別評選出的廣東百年美術史上的21位廣東美術大家,其中包括羅工柳、李鐵夫、高劍父、何香凝、陳樹人、林風眠、趙少昂等。.

吳大羽和羅工柳 · 方幹民和羅工柳 · 查看更多 »

畫家

畫家,通常指以繪畫為職業的人或者畫畫特別優秀的人。西方在文藝復興或之前的時代,畫家基本上是受人委託而作畫的職業。在中國古代,正如音樂家一樣,很多畫家都不是職業性的。事實上幾乎沒有優秀的畫家是“職業性”的。以畫畫為職業者,一般稱爲“畫匠”,在中國古代地位是比較低下的。不論那個人是畫在石頭、畫布、紙、皮上,都可稱為畫家。另外,可尊稱大畫家為「畫伯」。 畫家這個名稱在近代有所轉變,米羅經常反對畫家這個字,因其創造性不足,事實上畫家也往往是設計師、插畫家、雕塑家、作家、老師等。而且畫家也常與藝術家有重疊的意思 de:Artist.

吳大羽和畫家 · 方幹民和畫家 · 查看更多 »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法語:Expressionnisme)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電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吳大羽和表现主义 · 方幹民和表现主义 · 查看更多 »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泠,音灵),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麓,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泠印社由篆刻家丁仁、王禔、叶铭、厉良玉、吴隐等创建于1904年,篆刻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今存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和一批名家石刻、摩崖题记。.

吳大羽和西泠印社 · 方幹民和西泠印社 · 查看更多 »

赵无极

赵无极() ,法籍华裔画家,生於中華民國北京,祖籍镇江丹徒大港。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中国第一代油画名家方幹民與吳大羽,並為決瀾社成員。.

吳大羽和赵无极 · 方幹民和赵无极 · 查看更多 »

蔡威廉

蔡威廉()是一位中国油画家,以擅长肖像画知名,为著名学者蔡元培之女。 蔡威廉天资聪颖,爱好文艺。随父母旅居德国、法国和比利时,通晓德语、法语。1929年首届全国美展上,蔡威廉的肖像画“一鸣惊人”,深获好评,认为可与林风眠相提并论。蔡威廉的肖像画用色以黑、白、灰为主调,侧重人物脸部刻画,结构结实,造型准确,充满情趣意味。 1928年与林文铮结婚,随后一直任教于杭州国立艺专。1938年随丈夫到昆明,抚养五个儿女。1939年5月在昆明家中产下一女后,因产褥热而身亡。 蔡威廉到法國後進入法國里昂美術學院學習,期間結識了方幹民,這也是促成方幹民與蔡元培交往的重要原因。方幹民後來於1929年為蔡元培畫了一幅小幅油畫肖像畫。.

吳大羽和蔡威廉 · 方幹民和蔡威廉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吳大羽和蔡元培 · 方幹民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林风眠

林風眠,原名林鳳鳴,廣東梅縣西陽堡(現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人,中國畫家暨教育家,中國近現代美術的啟蒙者之一,與顏文樑、徐悲鴻和劉海粟並稱「四大校長」。擔任杭州国立艺术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期間,林風眠和方幹民與吳大羽同為著名的三位西畫系教授。.

吳大羽和林风眠 · 方幹民和林风眠 · 查看更多 »

決瀾社

決瀾社畫會醞釀於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到1935年解散,一共舉辦四次畫展,“決瀾社”顧名思義即自許力挽狂瀾拯救中國現代藝術。“決瀾社”成員及盟友們名單:龐熏琹、倪貽德、林風眠、方幹民、劉海粟、王悅之、吳大羽、王濟遠、週多、週真太、段平右、張弦、陽太陽、楊秋人、丘堤、陳澄波、梁白波、陳抱一、鄧雲梯、傅雷、關良、梁錫鴻、司徒喬、衛天霖、許幸之、丁衍庸、趙無極、李東平、趙魯、曾鳴、李仲生。 出於痛心「中國藝術界精神之頹廢與中國文化之日趨墮落」,龐薰琹與倪貽德自1930年起開始醞釀組織畫會,自我期許能肩負起開創中國新興藝術的使命,為了追求適合中華民族所需,而又同時能與西方現代藝術匯流交集的新藝術出路。.

吳大羽和決瀾社 · 方幹民和決瀾社 · 查看更多 »

油画

油畫,指用干的油調配的顏料所作的繪畫。油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漢代有油帛的記載,明代《髯飾錄》記載了諸種油畫技法。油畫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兴盛起来,並傳播到各地。歐洲油畫一說大約15世紀時由荷蘭人發明,一說由中國傳入,其說待訂。 傳統油画以亚麻子油调和颜料稱為油彩繪制。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乾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或油漆而不局限於狹義的油彩等。.

吳大羽和油画 · 方幹民和油画 · 查看更多 »

法國美術學院

法國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School of Fine Arts)是指法国一系列著名的艺术学校,其中最著名的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它坐落于巴黎的左岸。这座学校有着超过350年的历史,培养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 美術學院派風格(Beaux-Arts style,或称美术风格、布杂风格)以古典风格为模板,将其思想与表现形式运用在当时的建筑。.

吳大羽和法國美術學院 · 方幹民和法國美術學院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吳大羽和清朝 · 方幹民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朱德群

朱德群(Chu Teh-Chun,)是华裔法国画家,是法兰西艺术院中的第一位华裔院士。妻子為董景昭,育有二子朱以華、朱以峰。 朱德群出生于萧县(今属安徽宿州),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中国第一代油画名家方幹民和吴大羽。朱德群回忆,给他最多教益的是吴大羽和方干民二位老师,方干民给他“结实的基础”而吴大羽則“把我们从印象派引到后期印象派至野兽派”。朱德群毕业后在中央大学任教,1949年随校迁往台湾,1955年赴法国后定居,1997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1980年取得法國國籍。 朱德群的绘画风格到法国后从写实转为抽象,经常用矩形色块堆砌,如同山城夜景,明暗对比极其强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吳大羽和朱德群 · 方幹民和朱德群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吳大羽和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和方幹民 · 查看更多 »

教育家

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学家是不同的,對於研究教育学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等人。 近代中國則有何子渊、丘逢甲等人。 现代中國则有陶行知、夏丏尊、蔡元培、厉麟似、蒋梦麟、张伯苓、易作霖、竺可桢、罗家伦、徐特立、成仿吾、屈伯川、匡亚明、马君武、郭秉文、邓之诚、欧元怀、陈垣、晏阳初、黄质夫、許壽裳、嚴範孫、胡雨人、胡敦复、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黄现璠、唐國安、湯有祥、柳貽徵、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厲聲教、容閎、江學珠,张门雪、陈鹤琴等人。 台灣的著名教育家有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等人。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 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等人。 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捷克,1592-1670)、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约翰·杜威(美国,1859-1952)、鲁道夫·斯坦纳(奥地利,1861-1925)、马利亚·蒙特梭利(意大利,1870-1952)、让·皮亚杰(瑞士,1896-1980)、利维·维谷斯基(俄国,1896-1934)、本杰明·布鲁姆(美国,1913-1999)(美国)威廉.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卢梭;等人。.

吳大羽和教育家 · 教育家和方幹民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吳大羽和方幹民之间的比较

吳大羽有31个关系,而方幹民有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1,杰卡德指数为24.14% = 21 / (31 + 56)。

参考

本文介绍吳大羽和方幹民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