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吞武里王朝和清缅战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吞武里王朝和清缅战争之间的区别

吞武里王朝 vs. 清缅战争

吞武里王朝(1769年 - 1782年)是泰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其建立者是中泰混血兒達信(中文名鄭信)。 1767年,緬甸侵略暹羅,滅大城王朝。鄭信在東南沿海一帶組織了一支軍隊,反抗緬甸的統治。不久,清缅战争爆发,缅甸在大城的大部分驻军被迫回国抵抗清军,郑信趁机收復了大城。然而,大城因戰爭殘破不堪,鄭信沒有將都城定在那裡,而是建立在了吞武里。 鄭信在位期間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又擊退緬甸的再次進攻,收復了清邁等地。他還征服了兰纳、万象、瑯勃拉邦、占巴塞,并同越南的阮主争夺真腊(今柬埔寨)。此外,泰国的教育和宗教学习得到了推进,并积极同中国、英国与荷兰展开贸易活动。 1782年,達信被通鑾·却克里所弒,一說是達信在政變中被殺,却克里援救不及。却克里即位後,成立却克里王朝,自稱拉瑪一世,遷都拉達那哥欣島,史稱曼谷王朝,吞武里王朝亦因此結束其短短十三年的統治。. 清缅战争(တရုတ် - မြန်မာ စစ်ပွဲများ)是18世纪下半叶(时值中国清朝乾隆皇帝统治中后期),中国和缅甸两国围绕边界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双方签订和约收场。.

之间吞武里王朝和清缅战争相似

吞武里王朝和清缅战争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大城王朝中國缅甸越南郑信英国清邁

大城王朝

#重定向 阿瑜陀耶王国.

吞武里王朝和大城王朝 · 大城王朝和清缅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吞武里王朝 · 中國和清缅战争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吞武里王朝和缅甸 · 清缅战争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吞武里王朝和越南 · 清缅战争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郑信

达信大帝( ;),即波隆罗阇四世(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าที่ 4),是泰国吞武里王朝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1767年至1782年在位。原名信(สิน),又名郑信、郑新、郑国华、郑国英,是中國、暹羅混血儿,其父為廣東潮汕人。鄭信在對兩廣總督的呈文中自稱郑昭,中國文書稱之為“暹羅頭目”、“暹羅國長”。 郑信原为暹羅大城王朝的一名将领。缅甸贡榜王朝吞并暹罗之后,郑信起兵反抗缅甸的统治,最终驱逐了缅甸侵略者,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于1769年建立吞武里王朝。在位期间,击退了缅甸的再次入侵,征服了兰纳、万象、瑯勃拉邦、占巴塞,威胁真腊(今柬埔寨)。此外,还致力于推进泰国的教育和宗教学习,并积极同中国、英国与荷兰展开贸易活动。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引起官员及僧侣的不满。1782年,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废黜。将军昭披耶却克-里-自真腊归国,平定叛乱之后处决了他,自立为王,建立曼谷王朝。 今日的泰国人对郑信非常尊崇,尊稱他為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他也被泰国人认为是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吞武里王朝和郑信 · 清缅战争和郑信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吞武里王朝和英国 · 清缅战争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清邁

清迈市(泰语:เชียงใหม่),是清迈府的首府,也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約25万人。 清邁是泰國北部最大的歷史文化城市,也是泰北政治經濟中心。為清邁府首府,在1296年至1768年間為蘭納王國首都,蘭納王國其後於1774-1939發展為清邁王國的朝貢國。清邁距離曼谷700公里,倚靠著泰國最高的山。清邁在平河的流域中,平河是昭拍耶河的主要支流。清邁在泰語的意思是新城市,在蘭納王國1296年訂定首都時所取的。清邁取代了清萊成為蘭納的首都。 清邁在2006年東協加三於清邁簽訂清邁協定時得到顯著的政治地位。清邁同時是2020年泰國大城府世界博覽會展場之一。清邁被定位成一個文創城市,目前正在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創意城市中。清邁也是旅遊勝地,曾被旅遊雜誌TripAdvisor票選為2014年世界25大最佳旅遊地,並獲選為第24名。 清邁位於平河流域以及主要貿易樞紐的位置使他具有相當歷史重要性。 雖然清邁市區內的人口只有25萬,但是在整個泰北與鄰近衛星城鎮,形成了一個清邁都會生活圈,該都會區有近百萬人,佔了清邁府一半人口以上。 清邁被下設四個行政區,洛平,室利佛逝,曼格莱和卡威拉。前三個行政區位於平河西岸,卡威拉則位於東岸。而城市的中心位於室利佛逝。.

吞武里王朝和清邁 · 清缅战争和清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吞武里王朝和清缅战争之间的比较

吞武里王朝有22个关系,而清缅战争有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5.79% = 7 / (22 + 99)。

参考

本文介绍吞武里王朝和清缅战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