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之间的区别

君士坦丁堡 vs. 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君士坦丁堡條約或称作俄奥条约、瓜分波斯条约(Iran Mukasemenamesi),是1724年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為波斯萨菲王朝問題簽署的條約。 當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雙方為佔據更多的波斯領土而即將戰爭時,法國作為中介進行干預,在1722至1723年的俄罗斯帝国与波斯战争中,俄罗斯帝国征服了波斯萨菲王朝北部的大片土地,北高加索、外高加索地区和萨菲王朝本土的北部领土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统治,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侵略并占领了萨菲王朝西部的所有领土、尤其是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土地。兩國政府於簽署的條約在君士坦丁堡1724年6月12日簽署條約 。把高加索地區庫爾河與阿拉斯河以東地方給予俄羅斯(今伊朗的吉兰省、马赞德兰省、阿斯塔拉般德以及达吉斯坦)以西歸奧斯曼帝國。.

之间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相似

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奥斯曼帝国波斯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君士坦丁堡和奥斯曼帝国 · 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君士坦丁堡和波斯 · 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之间的比较

君士坦丁堡有149个关系,而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有1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1.25% = 2 / (149 + 11)。

参考

本文介绍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條約 (1724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